曲陽縣北部,離縣城十公裡有個村莊名叫孝墓村,說起這孝墓村有一段故事。
當時孝墓村叫李家莊村,李家莊有個李員外,他有兩個妻子,大老婆姓張,有兩個兒子,小老婆姓馬,只有一個8歲的兒子,名叫李和。平時這李員外十分寵愛馬氏,張氏十分嫉妒。
這一年,李員外得疾病突然死了。這張氏是本地人,而馬氏是李員外從關外帶回來的一個孤女,本地沒有一個親人。張馬氏不願意等馬氏和她八歲的兒子長大分家產,就把馬氏母子趕出了家門。馬氏只好帶著8歲的兒子李和一路討飯往關外走。
在走到德州的時候,一次馬氏上門討飯時,不小心被一條惡狗咬傷了腿,走不了路,只得找一座破廟住了下來。
原本都是母親討飯,現在母親受傷走不了路了,沒辦法要飯了,8歲的李和便提著籃子去討飯,每次李和討飯回來,馬氏總是淚流滿面,有幾次馬氏想到了死,一次李和討飯回來,正好看到母親要懸梁自盡,他抱住母親的雙腿哭著說:「娘,你走了,留下兒子可怎麼辦呀?」
馬氏看著年僅8歲的兒子,這才打消了死的念頭,母子二人抱頭痛哭。母親整天以淚洗面,最後竟雙目失明了。
從此之後,母子二人寄居在寺廟,李和每天要飯養活母親。這天,李和來到一個大戶人家要飯,戶主姓楊,是個財主。楊財主了解到李和的情況後,動了惻隱之心,就問李和願不願意給他家放牛,報酬就是每天管他們母子三頓飯,李和答應了,回到廟裡向母親一說,母親也很高興,從此不必再討飯了。
頭一年順順噹噹,李和放的牛還生了兩頭小牛犢,過年的時候,楊財主殺了豬,還給了馬氏母女一塊肉,讓他們母女過了一個好年。
第二年,李和九歲了,繼續給楊財主家放牛,誰知一天,他把牛趕到山坡上,一頭母牛卻失蹤了,怎麼找也找不到,楊財主懷疑李和把牛賣掉了,就把他們母女趕出了家門,並報了官,官府把李和關進了監獄。
楊財主不管飯了,李和在監獄裡擔心自己的眼瞎的娘,他就懇求縣長,把他娘接到牢房來。這縣長雖然同情他,但也不能白管他的瞎娘吃飯呀,這不合牢裡的規矩,就拒絕了李和的要求。
李和乞求縣長說:「老爺,我娘眼瞎了,沒有我她會餓死的,我不要你多給吃的,我只是我的牢飯分一半給老娘吃就行了,不會給你們增加負擔的。」
縣長可憐他一片孝心,就把他的老娘接到牢房,李和就把每天的牢飯分一大部分給娘吃,由於馬氏眼已經盲了,她並不知道兒子沒有吃飽。
牢飯本來就少,沒過幾天,李和就餓得有氣無力了,縣長動了惻隱之心,就吩咐衙役給李和多加些飯,李和在牢裡呆了十個月,母子倆都沒有餓死。
十個月後,楊財主那頭失蹤的母牛回家了,還帶回一隻小牛犢。原來母牛發情,跟一頭野公牛跑進了深山。
楊財主知道冤枉了李和母子,便找到監牢,把他母子接了出去,讓他住在自己家裡,繼續給自己放牛。
李和十四歲那年的臘月,馬氏生病了,想吃魚,可他們哪有錢去買魚,河面已經結了冰,李和就把冰面砸開,跳進刺骨的水裡去摸魚,終於摸到了幾條魚,回家後給母親說是楊財主給的,煮熟給母親吃了。
又過了一年,母親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後終於沒有熬住,死了。
埋葬母親後,他離開了楊財主家,在娘的墳旁搭了個棚子,白天給楊財主家幹活,晚上就守在母親的墳旁,直到50歲那年,李和死在了棚子裡,楊財主就把他埋在了馬氏的墳旁邊了。
後來,李和孝母的事傳開了,人們感念李和的一片孝心,就把李家莊村改成了孝墓村。(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