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啞巴孝子

2020-12-24 喜歡講故事的鄧先生

清朝時,山東恩縣的東鄰村,有個聾啞人,姓吳,大家都叫他吳啞巴。吳啞巴的身世很可憐,他父親死得早,母親又體弱多病,所以,吳啞巴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掙錢養家了。

吳啞巴的家離城大概三,四裡遠,他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到城裡去為一間當鋪挑水,以此來賺取一點微博的收入。每次得了錢,吳啞巴都不肯亂花一分,他把錢攢起來,全部都用來孝敬母親了。

吳啞巴雖然又聾又啞,但是人卻很聰明,每當他母親想吃什麼的時候,只要給他比個手勢,他就能明白。比如,他母親把手指做一個圓圈,他就知道母親是想吃餅,把手指撮在一起放在手背上,他就明白母親是想吃饅頭,而把手指叉開呈八字,他就明白母親是想吃水角子,伸出一隻手掌,他就明白母親是想吃魚,而做出提東西的樣子,他就知道母親是想吃肉了。

吳啞巴侍母至孝,無論他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會為去買回來給她吃。他母親吃東西時,如果吃得又少又慢,吳啞巴就會很憂心,但又不敢在母親面前表示出來,只好一個人到暗處偷偷的落淚,還會在別人面前一臉愁容地用手比劃,「告訴」別人,自己的母親最近身體不太好,吃不下東西。

而如果他母親胃口好,吃東西又快又香時,吳啞巴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嘴裡咿咿呀呀地唱個不停,有時甚至還會張開手臂,在母親面前揮舞,模仿戲臺上的演員表演,以此來博取母親的歡心。見到人後,他就會開心地對別人比劃,「告訴」人們,母親胃口很好,然後又拍手狂笑,一副十分快樂的樣子。

吳啞巴對母親的孝,不僅僅是在飲食上,生活中,他對母親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冬天時,吳啞巴每晚都會先上床,把被褥捂熱後,這才把母親扶上床去睡,自己則睡在床下的草榻上,為了不讓自己的鼾聲影響母親睡眠,吳啞巴總是待到母親睡著後,自己才睡。

而夏天時,吳啞巴就會在門口掛上蘆葦帘子,讓母親睡在屋中間的竹榻上,而自己卻光著膀子睡在大門口,他這樣做,是想讓自己把蚊蟲餵飽,以免它們去叮咬母親。

吳啞巴的孝行感動了很多人,人人都稱他為大孝子。

有一天,吳啞巴到當鋪去挑水,在門口時,一不小心,把水濺到了微服私行的梅縣令身上,梅縣令大怒,對著他一陣呵斥。當鋪裡的執事聽到後,急忙跑出來,對梅縣令說,這是東鄰村的吳啞巴,是個大大的孝子。然後就把吳啞巴的事跡講給了他聽。

梅縣令聽後,轉怒為喜,對吳啞巴的孝行大加讚賞,就立刻向當鋪借了五串錢贈送給他。吳啞巴連連擺手,堅決不肯接受。執事看見兩人僵持不下,於是就對著吳啞巴豎起了無名指。吳啞巴見到後,這才對著梅縣令千恩萬謝的受下了錢。

為何吳啞巴見到執事豎起無名指後,就收下了錢了呢?原來,在當時的啞語裡,拇指代表的是天,食指代表的是地,中指代表的是父,無名指代表的是母,而小指則是代表的妻。執事對著吳啞巴豎起無名指,意思就是說這錢是梅縣令拿給他去孝敬母親的,所以吳啞巴才接受了梅縣令的好意。

吳啞巴挑完水後,帶著錢高高興興地回家,母親見他帶回來這麼多錢,很吃驚,就問他錢從哪裡來的。吳啞巴比手畫腳咿咿呀呀地「說」了半天,也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母親擔心他因為窮就去做些雞鳴狗盜的勾當來,於是就到鄰居家去問,但是鄰居都說不知道。母親立刻就怒了,她讓吳啞巴跪下,對他斥責道:我寧願要一個挑水的殘疾兒子,也不要一個心術不正的小偷。

母親訓責完吳啞巴後,就拄著拐杖到城裡去,問遍了當鋪的人,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這才放下心來,嘴裡念著阿彌陀佛回家。

吳啞巴家雖然離城不遠,但對一個老太太來說,也是段不短的行程,她足足走了半天,才回到家。到家以後,看見吳啞巴還直挺挺的跪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直到母親笑著去拉他,他才敢站起身來,破涕為笑。

梅縣令知道這事後,派人給吳啞巴送了一塊匾額去,嘉獎他的孝行,不過,吳啞巴卻不肯接受,最後,鄉親們把匾額掛在村口,個個都以此為榮。

捻匪作亂時,路過吳啞巴的村子,看見掛在村口的匾額後,對吳啞巴的孝行也不由得肅然起敬,竟然就此放了整村人一馬。自己的孝行竟然無意中促成如此一樁善行,這可能是吳啞巴做夢也想不到的吧。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孝子的故事
    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在《聊齋志異》當中就記載了一個孝子的故事。青州府東面香山前面,有一個叫周順亭的人,侍奉母親十分孝順。母親的大腿上生了個大毒瘡,疼得無法忍受,白天黑夜皺著眉頭呻吟。
  • 民間故事:孝子割肉,為母治病
    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板塊,古人沒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他們常常聚在一起來到小酒館裡喝酒吃肉,聽著說書先生講著自己的見聞,大家有的靜靜聆聽,有的一同討論,人們都聊得不亦樂乎。既然有故事,就有故事書,《聊齋志異》就是一本故事書,它的作者是蒲松齡。我們知道,在古代有句名言,百善孝為先,古人非常重視人的孝心,如果父母離世,官員也要回家守孝三年。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講講孝子為母治病的故事。
  • 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正是基於此,元代學者把過去千年來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並在此基礎上選輯了《二十四孝》。關於「二十四孝」究竟是何人所輯,學術界也頗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認為是由元代郭居業所輯,此說法的主要依據是清代潘守廉在其所著的《二十四孝圖說並詩》一書中的記載:「至元朝郭居業始將伊古以來孝行卓著者集二十四人,名二十四孝,以昭後世。」
  • 啞巴巷的兩啞巴
    鎮子西南角有一條背巷子叫窄遛巷,窄遛巷滿共二十幾戶人,就有兩家啞巴,我講的故事就是這兩家啞巴的故事。現如今,新阜鎮早都拆得沒眉眼了,蓋起了一棟棟的高樓大廈,啞巴的後人也不知搬到哪兒去了。這條巷子原是有名字的,因為裡頭住了兩家名氣不小的啞巴,人們也叫它「啞巴巷」。這兩家人是乾乾淨淨清一色的啞巴,男人是啞巴,討個婆娘還是啞巴,兩家都這樣,像是貨比貨,比成色哩,他們兩家都不下苦種莊稼,可日子過得都還一個比一個滋潤。這兩家都不是小門寒戶,不說別的,單從兩家人的穿戴就能看得出來。先說瓜五,一進門你就知道啥叫個闊氣,啥叫富足。
  • 魏晉南北朝出現了數十個版本孝子傳,孝子圖題材形式上表現豐富
    隨著孝觀念在民間文化中的不斷深入,民間關於孝子的故事與傳說也逐漸豐富起來。以孝子故事為藍本的孝子圖涉及題材也更為廣泛,其表現形式也更為豐富多樣。魏晉南北朝時期編寫《孝子傳》蔚為風尚,出現了數十個版本的孝子傳,如蕭廣濟《孝子傳》、王韶之《孝子傳》、鄭輯《孝子傳》等等。據《隋書·經籍志》的記載,僅晉宋兩朝的《孝子傳》就有五六十本之多,這些孝子傳裡收錄了自上古時期至當代流傳的眾多孝子故事。
  • 中國古代孝子「孟宗哭竹」故事,感動世人,他的家鄉現在是這樣!
    中國古代孝子「孟宗哭竹」故事,感動世人,他的家鄉現在是這樣!湖北孝昌縣簡介:孝昌縣始建於南朝劉宋時期,有1500多年的建制史。建縣前這裡就是一個孝子輩出地,「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溫被、孟宗哭竹」 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元朝人郭居敬還將其輯入《二十四孝》中。南朝劉宋時期,宋文帝劉義隆的第三個兒子劉駿討伐上年弒父篡位的長兄劉邵,奪得帝位。劉駿即位以後,改年號為「孝建」。
  • 捉鱉孝母、冰田挖藕、雞鳴磨豆、採藥療傷……這些孝子故事你聽過...
    「百善孝為先,天地看得見,幸福快樂在哪裡,孝在我心間,孝道滿人間,幸福快樂在這裡……」10月8日,隨著一曲《百善孝為先》,「民間民俗·多彩浙江」周雄孝文化節在孝子灣文化公園正式開幕。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孝文化節活動精彩加碼,內容更加豐富 。
  • 4個聊齋節選小故事,老鼠尚可以死相助!孝子心意感天動地
    他以收集民間的故事和野史為主,創作了著名的《聊齋志異》作品集,其中的幾個故事在現代也被翻拍成影視劇。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四個小故事吧!野狗:這個故事的背景在順治年間,山東半島又一次規模很大的農民起義,死傷多人,最後以失敗告終。而有一位逃難的農民在回鄉途中,碰到了官兵,他擔心引來殺身之禍,便躺到了死人堆裡。
  • 「十大孝子(女)」孝行故事感動泉城
    記者杜林 攝□本報記者 杜林  4月10日下午,「濟南十大孝子(女)評選活動」頒獎典禮在濟南電視臺舉行,房澤秋、任長燕、李曼莉、焦愛玲、田乃玲張珂欣母女、韓長翠、陳金蘭、王睿、胥寶生、張恆珍等人獲得「濟南十大孝子(女)」榮譽稱號,他們的孝行故事情真意切,飽含深情,感動泉城。
  • 孝裡鎮十大孝子出爐
    十大孝子上臺領獎  記者王錚 攝  戲臺下、大路邊,人頭攢動,人山人海,戲臺上,孝子披紅戴花;12日,第十一屆中國孝堂山文化旅遊節暨孝裡鎮十大孝子頒獎大會在長清區孝裡鎮隆重舉行。
  • 宜昌千年古渡孝子巖的美麗傳說
    觀音巖上的「左青龍右白虎」再加上一旁的孝子巖,就形成了「孝子觀音,虎嘯龍吟」的神奇風水格局。將孝子巖與網紅沙灘隔開的卷橋河,古時也稱姜詩溪,十裡紅村很多村民祖輩幾代人都在此以打魚為生。孝子巖的來歷源於一位名叫姜詩的孝子。姜詩的故事版本有很多,流傳最廣的是,東漢時期,四川廣漢人姜詩攜妻帶母流落至此安居,他每天打魚供老母食用。
  • 民間故事:寒食節的來歷
    據民間相傳:介子推游離在外回家,見到了白髮蒼蒼的母親。母子重逢,悲喜交加闊別十九年的話語,自不必細說。過了些日子,晉文公(即重耳)犒賞功臣的榜文已經貼出,風聲傳到老娘耳內。趙衰道:「介子推是個孝子。依我之見,綿山腳下,然起一把火,介子推一見,自然會將母親背出山林。」晉文公認為有理,便派人火焚綿山。沒料到放火的人沒聽清楚,在山林四周齊點起火來。介子推無路可逃,只好用自己的身體,替母親遮火。
  • 孝子宴中體會百年孝道 富陽淥渚用文化裝點美麗鄉村
    800年前,淥渚孝子周雄
  • 啞巴
    啞巴這樣想著,幾個男生就從器材室出來了,他們踩著人字拖隨性地走到啞巴面前,一個耳邊打滿耳洞的男生往啞巴肩上拍了拍,嘴角上揚得誇張,說:"作業照舊啊,啞巴!"另外幾個人也陪著笑笑,然後就隨性地離開了。啞巴看著那幾個男生走後,又跑進器材室瞄了半天,還是找到地上有幾根沒有吸完的菸頭,撿起來嗅嗅,然後掏出從爺爺那拿的打火機點著菸頭,放到嘴裡狠狠地吸了幾口。
  • 重陽到弘孝善 來看一場國家非遺級的「孝子祭」
    這是富陽淥渚鎮的孝子祭。10月7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富陽淥渚鎮周雄孝子祭大典如期而至。沿襲600多年的國家級非遺體驗這場熱鬧非凡的「孝子祭」孝子祭是淥渚鎮一帶百姓為紀念南宋大孝子周雄,每逢農曆三月三、九九重陽舉行的民俗活動。這一天,四鄉八裡的村民前往淥渚周顯靈王殿祭拜,演戲酬神、商貿集市、走親訪友。
  • 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之五:蘆衣順母
    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二十四孝圖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
  • 民間故事:老父親離世後,李三家就不順,張貴說:這塊地不好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5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在上兩期的民間故事中,筆者提到了一位風水大師張貴—張仙人。看過這篇民間小故事的看官應該都知道了。張仙人是筆者杜撰出來的人物,今天咱再講一篇關於張仙人的民間小故事,諸位看官瓜子、啤酒準備好,咱今天這則民間小故事就要開講啦!
  • 北方民間習俗,為什麼要在「墳頭插柳枝」?因為一個故事
    什麼是孝杖在農村葬禮中,我們都能看見孝子在哭喪時都會用一根棍子撐在地上。這裡的棒子就是「孝杖」。然山東等地民間與喪葬習俗中規定的不同,用的則是柳枝。在當地習俗中,孝子用柳木製作的孝杖哭喪。喪杖長大約有30釐米左右,並且要保留孝杖上的樹皮。孝杖的上方用白紙粘住。孝子在哭喪時用孝杖撐在地上。當葬禮結束後,將孝杖插在墳頭,看是否能生根發芽,以此來預示子孫後代是是否興旺。
  • 民間故事:孝子的傳說
    曲陽縣北部,離縣城十公裡有個村莊名叫孝墓村,說起這孝墓村有一段故事。當時孝墓村叫李家莊村,李家莊有個李員外,他有兩個妻子,大老婆姓張,有兩個兒子,小老婆姓馬,只有一個8歲的兒子,名叫李和。平時這李員外十分寵愛馬氏,張氏十分嫉妒。這一年,李員外得疾病突然死了。這張氏是本地人,而馬氏是李員外從關外帶回來的一個孤女,本地沒有一個親人。
  • 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之三:齧指痛心
    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二十四孝圖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