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說:走文化、科技、創意、服務融合之路

2020-12-21 人民網

廣東發展文化產業,先天優勢並不突出。然而,廣東的文化產業發展卻在全國處於領先位置。為什麼廣東的文化產業能夠異軍突起?廣東的經驗對於全國其他地區有哪些借鑑意義?

促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

深入研究廣東的文化企業,可以發現一個普遍特徵:它們大都既是文化創意企業,也是高科技企業,實現了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文化+科技」的發展模式,極大提高了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產品的附加值,也使高科技找到了新的應用領域,拓展了市場空間。

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是「文化+科技」發展模式的典型。華強集團是一家以做電子產品起家的高科技企業。本世紀初網際網路泡沫的破裂,使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遭遇寒流。在認真分析高新技術產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之後,華強集團率先提出「文化科技產業」概念,逐步形成了以文化為核心、以科技為依託的新型產業發展模式,短短幾年時間就開發出特種影院、數字動漫、大型文化科技主題公園等高端文化產品。目前,華強集團的原創動畫片輸出到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環幕立體電影系統及影片打入了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40多個國家,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

全球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完美展現了中華文化和現代科技的魅力。作為北京奧運會最大的聲光音頻設備供應商和技術服務商,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功不可沒。勵豐公司充分運用視頻移動、無縫拼接、曲面校正等多項世界先進技術,同時自主研發了「視頻實時控制編輯軟體」等技術,使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碗邊」的視頻拼接超過493米,打破了視頻拼接長度的世界紀錄。勵豐公司聚焦文化創意產業,依託專業音響、燈光、視頻產品與集成控制技術,在文化設施建設、文化表演藝術、文化休閒旅遊、展覽展示工程、城市文化景觀建設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與全流程服務,科技對文化產業的驅動作用得到鮮明體現。

打造創意文化產業品牌

與世界知名文化產業品牌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品牌總體上還處於弱勢。一些文化企業要麼只在技術方面「單兵突進」,要麼守著豐富歷史文化資源卻不知道如何開發利用。進一步發展壯大我國文化產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獨特的文化創意,打造富含「中國元素」的文化產業品牌,推動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說起瓷磚,人們往往只會將其與室內裝修聯繫起來。然而,東莞唯美陶瓷公司卻在普通的瓷磚上用足了功夫,把瓷磚做出豐富的「文化味」。2005年,公司建立了國家級行業博物館——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依託博物館這個平臺,唯美陶瓷公司從歷代陶瓷文物標本中汲取文化營養,對傳統瓷磚進行藝術化演繹;通過刀筆書法的表現形式,將書法、繪畫等傳統文化元素巧妙融入設計中,開發出具有原創性、文化內涵豐富的「中國印象」系列產品,使產品的文化創意含量和價值大幅提高。

莞香是東莞特產的珍貴香料,明清時期就已聞名全國。然而長期以來,東莞莞香產業卻一直停留在傳統的種植、加工、交易層面,其巨大的文化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2009年,東莞市寮步鎮啟動「古代香市·現代香都」莞香產業化項目,把香市文化與旅遊產業有機結合,積極打造以莞香文化為主題、以「一區六園」為平臺的4A級香市旅遊景區,建設香市公園、香市動物園、佛嶺莞香生態公園、現代農業生態園、體育公園和汽車文化樂園。未來的寮步不僅是莞香產品的交易中心,也將成為人們觀光旅遊、放鬆身心的好去處。

夯實文化產業服務平臺

強大的產業服務平臺,不僅可以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高起點、高規格的展示、交易、交流場所,而且可以匯聚大量資金、文化產業項目、信息、技術和人才,有力地促進區域文化產業發展。

深圳文博會自2004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8屆,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最權威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展會,在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和服務中西部地區文化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文博會的延伸,深圳市按照行業集聚、空間集中的發展策略,規劃建設了一批主業突出、集聚帶動效應明顯的優勢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全市形成了50多個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產業集聚輻射功能顯著增強。其中,中國絲綢文化產業創意園、大芬村等11家企業和園區被評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成為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旗下的羊城創意產業園,以良好的公共服務平臺和技術平臺吸引了上百家中小創新型文化企業入駐,有力地帶動了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更好地發揮「孵化器」功能,是產業園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據產業園負責人介紹,園區在繼續打造一流服務平臺的同時,也將嘗試參與到園區企業的發展中,積極引進金融服務類企業,為入駐園區的中小文化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文化、科技、創意、服務的互動與融合,不斷催生文化產業新業態,不斷推動文化產業新發展。「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創意」、「文化+服務」、「文化+金融」已經成為廣東文化產業發展的亮點和特色,並能為其他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有益啟示。

(執筆:蔣 斌 丁晉清)

相關焦點

  • 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 創意產業發展春風得意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政策、經濟、社會、科技等條件的支持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在文化與科技等行業融合趨勢凸顯、文化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升級、文化消費模式和需求發生變化的新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全民消費文化意識的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總體營收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新的增長點、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增長極。
  • 2018北京文化創意集市實現科技與文化融合
    科技文化融合,傳承創新發展。日前,由竹海科技主辦的北京文化創意集市活動在北京市豐臺區石榴中心斯坦福廣場拉開帷幕。優美動聽的水鳥口哨,賞心悅目的葫蘆鑲嵌,精美絕倫的工藝內畫,賞心悅目的手繪工扇……藉助現代科技,眾多位民間藝人、手作大咖和非遺傳承人為大眾帶來了一場科技與文化融合的盛宴。
  • 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
    各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   為推進我市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製造業、信息業、建築業、旅遊業、農業和文化體育產業等重點領域的融合發展,打造文化產業新高地,根據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鄂政發〔2015〕16號)精神
  • 文化部出臺細則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文化部出臺細則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0 18:45 來源: 新華社〉的實施意見》,從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新趨勢出發,對國務院《若干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進行了細化,明確了文化行政部門落實相關工作部署的具體舉措。
  • 熊九玲: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力量
    把握時代脈搏 搶佔文化制高點2012年北京文博會上,作為博覽會主題的「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成為眾多與會國內外專家競相探討的熱詞和闡述觀點的基礎。對此,熊九玲表示,文化+科技+創意的六字主旨其實自北京文博會創立之初就已經確立,「早在6年前北京已經提出了文化、科技、創意融合發展的思想,並且一直在孕育相關的主題。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
    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河南基地)、中原廣告產業園、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洛陽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等一批國家級園區不斷發展壯大,產業影響力日益提升。  3.融合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製造業融合程度不斷提升,裝備製造領域新技術、新工藝研發設計及應用能力進一步增強,消費品工業領域產品外觀和功能設計水平進一步提升。
  • 創意點亮生活,服貿會文化服務專題展上感受前沿科技
    走進服貿會文化服務專題展的首鋼園,一段優美的旋律傳來。原來是墨甲機器人樂隊正在演奏互動藝術裝置,觀眾還可與正在演奏的機器人進行現場互動。墨甲機器人樂隊是全球首支中國風機器人樂隊,通過融合智能科技、造型藝術、民樂演奏,墨甲樂隊致力於弘揚中國音樂文化,倡導文化自信。依託悠久歷史文化資源,融合獨特重工業遺存風格,首鋼園為公眾打造出一個以文化科技產業互融的創意空間。
  • 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新特點 文化科技和商務相融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7日電(中青網·中青報記者李新玲)文化科技和商務相融合,這是8月7日舉行的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朝陽分賽區體現出的項目特點。這屆創意大賽的主題為「奮進新時代 創意贏未來」。本屆創意大賽朝陽分賽區活動,由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朝陽區委宣傳部指導,朝陽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心、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管委會主辦,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企業信用促進會承辦。
  • 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已貫穿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呈現出多向交互融合態勢。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扶持引導,實施支持企業創新政策,打破行業和地區壁壘,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促進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內容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化、專業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促進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催生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滿足新需求。  文化傳承,科技支撐。
  • 國外文化科技融合案例
    上海背景:上海文化科技融合計劃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實現的具體目標包括:突破一批滿足文化發展需要的共性關鍵技術,打造系列體現國際大都市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創新示範工程,實現若干關鍵文化產品和裝備的升級和國產化。上海張江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年產值700億元以上,新興產業產值佔比超過60%。
  • 在文化科技融合中鍛造新增長極
    在整個展覽會場,共有一百多家南京企業以這樣科技感十足的方式展示南京獨特的文化科技融合魅力。「文化與科技融合」是時下的產業熱詞。在最新發布的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十強榜單中,南京基地榜上有名。作為首個在全國打造文化科技融合服務平臺和成果展覽交易平臺的城市,多年來,南京不斷把文化科技融合引向深入。
  • 西安文化創意產業進入「升級版」
    文化創意產業要實現自身產業的增值,就需要完善自身服務,走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西安市曲江新區、臨潼景區和城牆景區等文化創意都在實踐融合發展之路。文化創意產業與旅遊業、高新科技動漫產業等的結合,能夠加大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增強旅遊產品的吸引力;能夠實現設備、資金和人才等資源的集聚,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發展規模經濟,實現「走出去」路徑。
  •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
    到2020年,力爭培養一批高素質專業人才,培育一批產值超億元的領軍企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品牌,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融合發展城市、集聚區和新型城鎮,將成都打造成全國領先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基地,將我省打造成西部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高地、藝術品市場中心,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建立。
  • 走出一條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之路
    【摘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對於國家經濟的轉型和優化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較於美日英等發達國家,仍存在管理體制僵化、市場理念落後、產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唯有認清現狀、借鑑先進國家經驗,並結合我國資源、體制等特色優勢持續創新、實踐,方能走出一條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之路。
  • 科技+文旅,讓你「說走就走」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文旅行業的發展,防疫期間的特殊條件又讓文旅與科技的融合有了某種加速度和推進劑。這58個典型案例的公布很有必要,也很及時,有具體操作層面的借鑑意義。」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說,文旅產業正升級換代,朝高科技方向發展,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對於文旅行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能極大提升中國旅遊的服務水平。
  • 李剛:推動傳統文化創意行業向數字文化創意行業轉型
    2017年8月,北京電視臺《黨建進行時》欄目組走進豐臺區花鄉榆樹莊,榆樹莊村黨委副書記李剛以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為例,向欄目組的記者介紹了榆樹莊村的轉型升級之路。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作為新興的數字出版產業,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的北京唯一一家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園區緊鄰豐臺科技園區和北京園博園,南側是榆樹莊郊野生態公園,東側是看丹郊野公園。
  • 關鍵詞解讀:「文化與科技融合」
    我國主張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  問:《決定》就「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做出了具體部署。如何理解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重大意義?  答:「文化與科技融合」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國家創新」層面,指「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的融合。
  • 深圳科技強區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科技」模式成全國範本
    「以藝術數據為核心,IT技術為手段,覆蓋藝術全產業鏈」構成雅昌的商業模式,如今其已經發展為環環相扣的文化產業鏈條,為藝術品市場提供全面、綜合的一站式服務。  類似雅昌這種傳統企業的轉型之路,在深圳南山還有很多。
  • 舞美專家:創意讓科技與藝術更好融合
    舞美專家:創意讓科技與藝術更好融合 2015年02月12日 15:52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曹敏燕 字號 內容摘要:隨著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科技已經滲透到文化產品和文藝作品的創作
  • 關鍵詞解讀:「文化與科技融合」
    我國主張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  問:《決定》就「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做出了具體部署。如何理解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重大意義?  答:「文化與科技融合」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國家創新」層面,指「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