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3件文物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曹寅上疏首次被發現

2020-12-17 揚州網
曹寅書殘碑拓片
《全唐詩》
曹寅《敬抒管見培益鹽法疏》

核心提示

目前,一場「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場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北京曹雪芹學會策劃發起,中國文聯、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中國紅學會、北京曹學會提供學術支持的展覽,成為有史以來國內規模最大、類型最廣的《紅樓夢》主題展覽,受到全國「紅學」愛好者的熱捧。記者昨從揚州博物館獲悉,由揚州借展的3件展品亮相該主題展覽,我市文史學者方曉偉也受邀出席展覽相關研討會並發言。

揚州3件文物亮相主題展覽

展覽主題來自梁啓超對《紅樓夢》的評價:以言夫小說,《紅樓夢》隻立千古,餘皆無足齒數。來自全國的20多家文博單位參展,共展出文物、文獻、藝術品近600件(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這部曠世傑作的成書歷程及深遠影響。

本次揚州博物館提供了3件文物亮相「經典的創作背景」單元,分別是曹寅主持刊刻《全唐詩》、曹寅主持刊刻《法書考》以及曹寅書殘碑拓片,這一單元陳列了關於曹雪芹及其先祖的諸多文物。「在全國範圍內與曹雪芹和《紅樓夢》相關的資料較多,但與曹寅直接關聯的資料不多,所以國家博物館在我們提供的多件備選文物中挑選了這3件。」揚州博物館保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名臣、文學家、藏書家,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寧織造、巡視兩淮鹽漕監察御史,和揚州關係密切,在揚州度過了他人生最後、也是最輝煌的8年。

曹寅喜好藏書刻書,曾從自己珍藏的圖書中揀選出部分珍稀宋元古籍進行摹刻,《法書考》便是其一,展出的牌記是「楝亭藏本丙戍九月重刻於揚州使院」,充分說明了《法書考》、楝亭(楝亭是曹寅的號)和揚州之間的關係。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曹寅設立揚州詩局,奉旨刊刻《全唐詩》。而現藏於揚州博物館的曹寅殘碑也曾引起多方關注,這塊石碑正文僅剩末尾三個字「公後塵」,碑文落款處刻有「康熙五十一年歲在壬辰四月,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鹽漕察院曹寅題」字樣,下部有兩方印章:一枚印文為「曹寅之印」,另一枚印文為「荔軒」。

揚州文史學者受邀分享研究成果

為配合展覽,中國國家博物館還於12月28日、29日兩天舉辦了「曹雪芹《紅樓夢》與中國文化」學術研討會。揚州市政協文化和文史學習委員會副調研員、北京曹雪芹學會理事方曉偉受邀出席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言。

方曉偉本次發言的主題是《新發現的關於曹寅的兩件新材料》,分享了自己對於2017年發現的曹寅殘碑以及最新發現的曹寅《敬抒管見培益鹽法疏》兩件歷史資料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別是其今年發現的《敬抒管見培益鹽法疏》,更是全國首次發現曹寅的上疏,「奏摺和上疏是兩種不同的公文格式,在清朝,奏摺是不經轉手直達皇帝手中的報告,上疏是利用公文處理渠道層層上報的文件。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是曹寅的奏摺,上疏還是首次曝光。」因此十分珍貴。

「這件上疏記載了康熙四十五年曹寅對當時刑部新出臺的『鹽、學、關差俱不準動刑』規定所提出的反對意見,仔細分析可看到曹寅為官處世還是相當務實的。」方曉偉介紹,這件上疏載於嘉慶《長蘆鹽法志》卷七《律令·律例》,內容為「康熙四十五年,江寧織造、通政使兼兩淮巡鹽御史曹寅《敬抒管見培益鹽法》一疏言:私販之害,官引俱系,積梟巨囤,冥頑所致。若不繩之以法,則罔知畏懼。近奉部議,以鹽、學、關差俱不準動刑。若鹽差不準動刑,私販何能斂跡?官引日致壅滯,伏乞俯念鹽差非同學、關之差可比,請將私販按法究處。部議:應如所題。私鹽之徒,準其用刑。除正罪犯外,其餘禁止。不許妄用刑法。」記者 林倩雯

相關焦點

  • 「黑石號」「開進」上海博物館 168件文物珍品首次回國展出
    「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據了解,「黑石號」沉船出水文物是目前海外發現最大體量、最精美的唐代文物收藏,而本次展覽是這批收藏在中國的首次公開亮相。
  • 康熙名臣曹寅題寫石碑藏身揚州瘦西湖大虹橋南側橋腹中
    康熙名臣曹寅題寫石碑藏身揚州瘦西湖大虹橋南側橋腹中 2017-06-28 16:51:5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黑石號」珍品展開展 揚州22件(套)文物赴滬「驗親」
    記者昨獲悉,9月15日,一場名為「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將在上海博物館開展,這是唐代「黑石號」沉船出水文物第一次到中國展出,也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最高等級的展出陣容,國內文博愛好者將能一睹「黑石號」出水文物風採。同時,作為與「黑石號」關係密切的揚州,也有三家文博場館受邀參展,二十餘件精品文物將與其他珍貴文物同場亮相。
  • 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首次來中國展出,揚州文物「赴滬尋親」
    千年之後,當被海水包裹著的沉船再一次被發現,船上67000餘件產自中國的精美文物重現,證明中國與西亞之間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確實存在,全世界都為之震驚。這,是「黑石號」的故事。而種種跡象表明,揚州這座歷史上數度繁華同時作為古代重要貿易港口的城市,極有可能是「黑石號」回程的出發點,從此,揚州與「黑石號」二者便再也無法剝離。
  • 殷墟博物館 3件文物將重磅亮相
    按照每期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的規則,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作為入選本季《國家寶藏》九大博物館之一,將攜哪三件重磅文物亮相?12月7日記者從殷墟博物館了解到,陶三通、亞長牛尊和YH127甲骨窖穴將「合體」出現在節目中,帶領觀眾了解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前世今生」。
  • 韓國國寶金冠等320餘件文物首次亮相中國(圖)
    韓國國寶金冠等320餘件文物首次亮相中國(圖) 圖為「韓國國立慶州博物館文物精品展」現場。
  • 上海·「黑石號」丨沉船文物首次亮相中國,和孩子必去的跨國大展
    「黑石號」沉船文物首次亮相中國248件/組文物 帶你回到9世紀的唐朝1.時間膠囊在探險故事裡,一艘沉船常常意味著著意外、冒險、寶藏、財富……在現實世界中,尋找到古老的沉船,的確是很重要的發現。「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包括大量的外銷陶瓷器、金銀器及青銅鏡等;另一方面,還有上海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等國內10家單位的80件文物,薈萃了何家村窖藏金銀器、鞏義窯唐青花、長沙窯外銷瓷、揚州和青龍鎮考古出土品等,方便我們對比來看。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 殷墟博物館3件文物將重磅亮相
    按照每期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的規則,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作為入選本季《國家寶藏》九大博物館之一,將攜哪三件重磅文物亮相?12月7日記者從殷墟博物館了解到,陶三通、亞長牛尊和YH127甲骨窖穴將「合體」出現在節目中,帶領觀眾了解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前世今生」。
  • 金縷玉衣等724件河北精品文物亮相國家博物館
    12月28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河北博物院聯合主辦的「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展出包括來自河北博物院的149套722件文物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2件滿城漢墓出土的一級文物。
  • 瑪雅文明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238件珍貴文物
    瑪雅文明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238件珍貴文物 2014年11月15日 11:13   來源:北京日報
  • 327件新羅文物首次亮相西安 "國寶"金冠受關注
    327件新羅文物首次亮相西安 "國寶"金冠受關注   新羅文物首次亮相西安  據介紹,本次展覽展出韓國慶州新羅時期的墓葬天馬冢及其他墓葬出土的文物珍品。展覽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王冠,裝飾品,兵器,馬具和生活用品。較為全面的介紹天馬冢等發掘出土的文物及其反映的新羅文化和相關的歷史、考古知識。
  • 南海發現唐代沉船,撈出7萬件文物,打撈公司:2.6億元賣給中國
    由於沉船上攜帶大量的珍寶,此次打撈工作持續了很長時間,從1998年9月開始打撈,直到1999年6月才基本完成打撈工作。文物界於2000年對打撈文物進行整理,據專家考證,這是一艘唐朝時期的沉船。沉船上有大量珍貴的財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件唐青花瓷,據悉,這是迄今發現中國最早、最完整的青花瓷。
  • 孔子博物館眾多珍藏文物亮相國家博物館《孔子文化展》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郭香玉)12月27日,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孔子博物館協辦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以眾多文物展現孔子思想形成、發展以及傳承的歷史;講述孔子開宗儒學,倡導仁政、禮義、大同、中庸等儒家思想;開私人辦學之風,重視教育,誨人不倦的先師聖跡;展示在孔子思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儒家學說所歷經的綿延不斷的發展,影響了兩千多年的中華文明,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 「歲月夏宮」亮相京城 243件俄國珍品首次集中亮相
    「歲月夏宮」亮相京城 243件俄國珍品首次集中亮相 2018-04-03 19:49: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三國志》開展 18件四川文物精彩亮相
    7月9日,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聯合舉辦的特別展《三國志》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展,170件(組)來自甘肅省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中國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稀數亮相,向觀眾展現了三國研究領域的最新考古成果。
  • 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 殷墟博物館3件文物將重磅亮相
    按照每期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的規則,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作為入選本季《國家寶藏》九大博物館之一,將攜哪三件重磅文物亮相?12月7日記者從殷墟博物館了解到,陶三通、亞長牛尊和YH127甲骨窖穴將「合體」出現在節目中,帶領觀眾了解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前世今生」。
  • 江蘇揚州邗江檔案館發現清朝奏摺 高旻寺首任住持乃曹寅舉薦
    江蘇揚州高旻寺佛教在線江蘇訊 近日,江蘇揚州邗江檔案館發現一份清朝康熙年間的奏摺《江寧織造曹寅奏以僧紀蔭主持高旻寺折》,據此奏摺記載揚州高旻寺第一任住持紀蔭法師是由曹雪芹祖父曹寅等推薦,並得到康熙皇帝恩準,可見揚州高旻寺當時規格之高。
  • 看大運河文物賞清代青花瓷 端午小長假「文博盛宴」菜單出爐
    中國江蘇網5月30日訊 端午小長假即將到來,你是不是正在計劃怎麼度過一個豐富而又有意義的假日呢?記者昨打探一番發現,端午小長假期間,我市各具特色的文博場館精心準備了各項文化盛宴,款待市民朋友和外地遊客。
  • 濱州文物蟬冠菩薩像驚豔亮相國家博物館
    這尊菩薩像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曾在國外流浪14年,最終回歸祖國入藏山東省博物館,是此次全省惟一入展文物。眼下,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在這些展出的文物中,作為山東省惟一參展的文物,濱州博興文物蟬冠菩薩像十分吸人眼球。
  • 山西臨汾博物館即將開館 三千餘件珍貴文物亮相
    中新網臨汾9月3日電 (楊傑英)「三千年文明看山西,五千年文明看臨汾」。足以可見,有著「華夏第一都」之譽的臨汾,在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承載著整個城市歷史和文化的臨汾博物館即將於近期開館,從全市42萬件珍貴文物中精選出的3000餘件精品文物即將驚豔亮相,其中不乏首次面世的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