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號」「開進」上海博物館 168件文物珍品首次回國展出

2020-12-19 騰訊網

央廣網上海9月1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為紀念中新建交30周年,「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昨天(14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今天起對外開放,並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

本文圖片:「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央廣網記者 林馥榆 攝)

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據了解,「黑石號」沉船出水文物是目前海外發現最大體量、最精美的唐代文物收藏,而本次展覽是這批收藏在中國的首次公開亮相。

除白釉綠彩器、唐青花、江心鏡、金銀器等珍貴品類外,上海博物館結合自身館藏,同時向陝西歷史博物館、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揚州博物館、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揚州唐城遺址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廣東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和三門縣博物館借展,薈萃了何家村窖藏金銀器、鞏義窯唐青花、長沙窯外銷瓷、揚州和青龍鎮考古出土品等各類對比物,以豐富觀眾對9世紀唐代社會生活與海上貿易的全面認識。

「黑石號」沉船是一艘往來於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商船,船上滿載著中國大唐時期製造的各地風物,它是9世紀上半葉中國與東南亞、中東地區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實證,展現了亞洲先民揚帆遠航、劈波斬浪,創造海洋文明的輝煌歷史,揭示了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熙攘往來的盛況。

1998年,在海底沉寂了千年之久的「黑石號」沉船在印度尼西亞勿裡洞島海域被發現,出水了陶瓷器、金銀器、銅器、鐵器、錢幣、玻璃器、各類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大量文物。其中,陶瓷器數量高達6萬餘件,涵蓋了越窯青瓷、邢窯白瓷、長沙窯彩繪瓷、白釉綠彩器等唐代南北方著名窯場的諸多精品,填補並加深了人們對唐代瓷器生產的認識。

據專家介紹,「黑石號」上海3件完整唐青花盤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中國的青花瓷器早在唐代便已遠銷海外。

此外,出水的金銀器製作工藝極為精湛,八稜金杯、金盤及鎏金銀盒的精美程度可與陝西何家村窖藏的金銀器相媲美。揚州是唐代重要的鑄鏡中心之一,「黑石號」沉船出水江心鏡是目前所見唯一有明確紀年並能與文獻記載吻合的實物證據,所鑄銘文「揚子江心百鍊造成」明確了此鏡即為揚州朝貢之「江心鏡」。

「寶曆風物」展是上海博物館疫情恢復開放之後,推出的第一個國際合作展覽,因疫情四度調整計劃,此刻終於如願舉辦。這批海外唐代文物精粹首次集體亮相中國,是繼2019年上海與新加坡開啟全面合作新機制之後,進一步深化人文藝術方面的互通互鑑。

當前,反對一切對水下文化遺產的非科學性操作和商業性打撈已成國際共識。本次展覽將進一步喚醒公眾意識,共同推進利在久遠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希望觀眾在欣賞美物、感悟歷史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

相關焦點

  •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亮相上海博物館
    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9月14日上午,上海博物館攜手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序幕。此次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 「黑石號」珍品展開展 揚州22件(套)文物赴滬「驗親」
    記者昨獲悉,9月15日,一場名為「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將在上海博物館開展,這是唐代「黑石號」沉船出水文物第一次到中國展出,也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最高等級的展出陣容,國內文博愛好者將能一睹「黑石號」出水文物風採。同時,作為與「黑石號」關係密切的揚州,也有三家文博場館受邀參展,二十餘件精品文物將與其他珍貴文物同場亮相。
  • 9月14日上海博物館唐代「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拉開帷幕
    2020年在中新建交30周年之際,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9月14日上午在上海博物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它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
  • 上海·「黑石號」丨沉船文物首次亮相中國,和孩子必去的跨國大展
    「黑石號」沉船文物首次亮相中國248件/組文物 帶你回到9世紀的唐朝1.時間膠囊在探險故事裡,一艘沉船常常意味著著意外、冒險、寶藏、財富……在現實世界中,尋找到古老的沉船,的確是很重要的發現。「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包括大量的外銷陶瓷器、金銀器及青銅鏡等;另一方面,還有上海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等國內10家單位的80件文物,薈萃了何家村窖藏金銀器、鞏義窯唐青花、長沙窯外銷瓷、揚州和青龍鎮考古出土品等,方便我們對比來看。
  • 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首次來中國展出,揚州文物「赴滬尋親」
    不過,這批重要文物未能被中國國內購藏,而是分批完整落戶新加坡,文博愛好者在國內幾乎無法見到「黑石號」上的精美文物,也讓大家感覺十分遺憾。記者今天獲悉,9月15日,一場「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即將在上海博物館開展,這是唐代「黑石號」沉船出水文物第一次到中國的展出,也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最高等級的展出陣容,國內文博愛好者將能在上海一睹「黑石號」出水文物風採。
  • 看,唐代各窯口珍品!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亮相上海博物館
    近日,由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包括本文作者在內的上海博物館代表團一行5人曾於2002年4月赴紐西蘭「黑石號」文物整理現場考察。
  • 沉睡海底千年的「黑石號」文物展開唐代海上絲路圖卷
    鞏義窯青花花卉紋盤,「黑石號」沉船出水,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藏褚馨正於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自開展以來備受關注。展覽掀起的熱度不僅僅在於,這是受全球疫情影響之後上海博物館本年度唯一保留下來的國際展覽項目,更在於展出的這批來自黑石號沉船、收藏於海外的珍貴唐代文物本身。「黑石號」沉船承載著目前海外發現最精美、體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文物遺存,在印度尼西亞爪哇海域沉睡1100年之後,面世示人。
  • 「黑石號」沉船文物到底有多牛,上博新展還原海上絲路盛況
    &nbsp&nbsp&nbsp&nbsp東方網記者熊芳雨、劉曉晶9月14日報導:「黑石號」沉船文物是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腳本。因疫情四度調整開展計劃後,今天上午,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滬開幕,248件/組文物集體亮相,其中168件是從新加坡精選的「黑石號」沉船珍品,另有80件上博館藏和借展展品。
  • 100Audio-為上博「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提供音樂版權
    100Audio版權音樂授權平臺為上海博物館「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音樂授權。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創建於1952年的上海博物館設有11個專館,3個展覽廳,館藏文物近百萬件,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 千年寶貝「黑石號」162件文物批量「回家」的故事
    「黑石號」沉船文物。不同窯口的代表文物。 本版照片均為賀威 攝12月9日,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文物專家對「黑石號」沉船出水陶瓷進行鑑定。湖南日報記者 賀威 謝璐12月9日,湘江岸邊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千年沉船「黑石號」上的162件文物接受專家的檢閱。
  • 南海發現唐代沉船,撈出7萬件文物,打撈公司:2.6億元賣給中國
    南海發現唐代沉船「黑石號」「黑石號」是德國一打撈公司於1998年在印尼勿裡洞島海域的黑色大巖礁附近發現的一艘沉船,船上載有經由東南亞運往西亞、北非的中國貨物,其中瓷器數量最多,高達67000多件,此外還有不少的金銀製品,全部文物將近7萬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 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首次回國展出 |組圖
    新京報訊 5月28日,「傳心之美——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展」在故宮神武門展廳開幕,這是梵蒂岡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首次回國展出。展覽由故宮與梵蒂岡博物館聯合舉辦,78件來自梵蒂岡博物館的精選藏品,涵蓋天主教藝術、佛教藝術和世俗藝術三個方面。
  • 新加坡展出唐代沉船「黑石號」珍寶
    原標題:新加坡展出唐代沉船「黑石號」珍寶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究竟是怎樣的?通過唐代沉船「黑石號」的珍寶可見一斑。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近期推出「唐代沉船」珍寶展,與參觀者分享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沉船的故事。
  • 從「黑石號」沉船到江心鏡……新加坡作家張露新書《絲路江心鏡...
    不僅是因為江心鏡這一文物而創作,從「黑石號」沉船開始打撈、清洗,到後來落戶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我一直十分關注。因為這搜沉船和船上的文物「牽繫」著一條輝煌、開放的海上絲綢之路……近日,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帶來其最新玄幻冒險小說《絲路江心鏡》,並在上海舉辦了新書發布會。發布會上,張露介紹,其創作靈感正是來源於「黑石號」沉船。
  • 「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打卡了沒?淋漓釉色的上博文創你值得擁有!
    「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打卡了沒?淋漓釉色的上博文創你值得擁有! 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讓我們透過那些淋漓釉色、褐彩綠波,再見那個時代日常而又壯闊、忙碌而又鮮活的一角。
  • 義大利威尼斯百件文物精品首次在中國展出
    新華網北京8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來自義大利威尼斯5家博物館的100件文物精品8日亮相中國園林博物館。    據介紹,此次展出的文物精品來自義大利科雷爾博物館、威尼斯雷佐尼科宮、威尼斯莫契尼哥宮、威尼斯玻璃博物館和卡羅·哥爾多尼之家5家獨具特色的博物館。此次巡展的大多數文物是首次在中國展出。
  • 126件羅浮宮珍品日前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中國國家博物館聯手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推出的2017年開年大展——羅浮宮的創想日前開展。來自羅浮宮博物館的126件珍貴文物藝術品,以特有的方式,呈現法國八百年歷史變遷。記者 李繼輝 攝  羅浮宮的文物來國博展出了。不過,令人遺憾的是,126件珍品中,沒有《蒙娜麗莎》。這些珍品已經對外展出,展品涉及油畫、雕塑等諸多門類。  羅浮宮旁挖出景德鎮瓷器  進入展廳,右側展櫃裡扎堆兒陳列著十來件小型文物,其中兩件瓷器祖籍中國景德鎮,這次算是從法國回家「省親」。其中一件是青花人物圖花瓶(或筆筒),為明崇禎時期在江西景德鎮燒制。
  • 60件青銅玉器珍品集中亮相旗峰山藝術博物館
    此次展覽共展出保利藝術博物館館藏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珍品、鎏金銅佛、掐絲琺瑯藝術品38件,旗峰山藝術博物館館藏精美玉器22件,將在旗峰山藝術博物館抱樸堂展出至10月31日(10:00-18:00)。本次展覽共分為青銅器展區、鎏金銅佛造像展區、掐絲琺瑯展區和古代玉器展區四部分,涉及年代上至商周下至明清,儼然一部古代文物史,而且大多都是曾流失海外多年,最終被搶救回國的珍貴文物,被學者譽為「博物館級文物特展」。展覽從側面體現了祖國經濟日益強盛,國民素質和品位逐漸提高,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凝聚力的真實體現。
  • 上海博物館對今年尚未開幕的特展展期做了相應調整
    上海博物館已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其中,「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等展覽將延期。據悉,上海博物館近日對今年尚未開幕的特展展期做了相應調整。而受歐洲和北美地區疫情影響,原定於2020年下半年舉辦的「瓷映蒼穹:中西陶瓷交流大展」(暫定名)和「義大利博爾蓋塞博物館珍藏油畫展」(暫定名)將延期至2021年上半年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