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蘇州的狀元宰相。位極人臣卻選擇急流勇退。《玉蜻蜓》的原型

2021-01-10 中國訪古旅行記

銅臺金谷總堪傷,昔日繁華已就荒。

香入燕泥添舊壘,影歸鸞鏡作殘妝。明.申時行

申時行墓碑

申時行墓位於蘇州石湖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吳山嶺東麓,是蘇州歷代陵墓中規模最大又保存較完整的了,坐落在吳山東麓周家橋西,老百姓俗稱申家墳。這座墓佔地百餘畝,封土高出地面丈餘,前有石砌的空層石階,原來墓道兩邊列有墓表牌坊及石人、石獸等在文革期間遭到了嚴重破壞。墓門正中為神道碑和享堂,神道碑書「明太師申文定公神道」,碑後享堂五間,均為明代建築,堂內立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巨碑8塊。該墓規模之大,可以稱得上是明代高官顯宦墓葬的典型,在江南一帶極為罕見。申時行墓前的基表牌坊及石人、石獸雖遭破壞,好在墓穴、神道碑、享堂及8塊巨碑尚存。1982年申時行墓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申時行

申時行(1535年-1614年)是明朝中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嘉靖四十一年殿試第一名。歷任翰林院修撰、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首輔、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是罕見的「狀元宰相」。是被蘇州人引以為傲的城市之光。蘇州有明一代,最有成就的宰相莫過於申時行和王鏊兩位。申時行是明代一代名相張居正所提拔的人才,在張居正退休之後又升任首輔,他與同年榜眼太倉人王錫爵聯手執政,以寬厚、寧靜治國。是典型的太平宰相。萬曆十九年八月,剛滿五十七歲的申時行選擇急流勇退,回到故鄉養老。鄉居二十三年,八十壽終,諡號「文定」。當時文壇領袖王世貞給申時行的評價是「富有積蓄,不近懸崖,不樹異幟」說明申時行謙謹的品性,同時申時行始終秉持道德上的操守,在德行上也被後人稱為典範。申時行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在萬曆十二年及時將帝國從關於張居正的爭論中拉了出來,給國家避免了不必要的動蕩。

申時行碑

說到申時行,就不得不說起蘇州著名彈詞曲目《玉蜻蜓》。《玉蜻蜓》是蘇州彈詞經典作品,說的是蘇州南浩街有一個富家公子叫金貴升,因為夫妻關係不睦。金貴升竟私戀虎丘法華庵尼姑王智貞,並以扇墜玉蜻蜓為信物相贈,留宿庵中致智貞懷孕。誰知金貴升感染風寒,病死庵中。王智貞生下遺腹子,為徐家所收養,改名徐元宰。十六年後徐元宰中試。在端午節看龍舟時,金家大娘無意間看到玉蜻蜓,揭開了徐元宰身世。得知自己生母為法華庵尼姑智貞,徐元宰到庵堂認母。金家大娘得知徐元宰系金氏後代,便強迫其到金家認祖歸宗,金、徐兩家展開奪子大戰,最後以徐元宰兼祧金、徐兩家香火才得以將風波平息。故事悽婉曲折,在江南流傳甚廣。

申時行墓道

作品含沙射影所暗指的主人公徐元宰的原型,其實就是明朝蘇州的狀元、官至內閣首輔宰相的申時行。他的父親就叫申貴升,原先姓徐,曾名徐時行。原來,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申時行出生在蘇州平江路混堂弄,其祖父本來姓申,因過繼給舅家而姓徐。徐時行生父徐士章,是蘇州的一個窮書生。巧的是,徐時行生母也姓王。徐時行狀元及第後,向嘉靖皇帝提出複姓歸宗。也就是說,徐時行是中了狀元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姓申,名申時行的。

申時行墓區

據著名歷史學家鄧之誠先生(1887—1960)在《骨董瑣記》卷6中考證:「吳縣申時行,太倉王錫爵兩家,私怨相構。」徐時行與王錫爵分別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的殿試狀元和榜眼。民間有說法,說是太倉王錫爵後人不忿申時行搶了王錫爵的狀元,王家門客後來編出了《玉蜻蜓》來詆毀申家,傳唱申時行貴為內閣首輔,卻是個私生子、母親還是個尼姑。據說申家門客也編了一部《紅梨記》貶王,但是影響不大。

申時行墓位置

據說,由於《玉蜻蜓》這部書對蘇州的狀元宰相申時行的影射,申家後代認為這是惡意糟蹋申家祖宗的行為,曾告到官府,要求禁演《玉蜻蜓》。後來蘇州衙門還專門貼出禁令告示:「為崇敬先賢,禁止彈唱《玉蜻蜓》。郡屬先賢申文定公,身掇巍科,望隆鼎鉉;文章相業,一代名臣。崇禮名宦,府志昭然;敬梓恭桑,即在屬細民所當共凜。外間向有《玉蜻蜓》小說流傳,毋論法華穢跡,誣衊清名;即彈詞淫詞,亦關風化。現據申啟等呈稱:街坊近有彈唱人等,殊屬不敬。本府嚴行查逐外,合併通曉各書鋪,務銷舊版。彈唱家亦不許更唱《玉蜻蜓》故事。如有違抗,一經查察,一併重處不貸!」當時的申家勢力極大,清末著名彈詞藝人吳升泉(1873-1929)先生就曾為彈唱《玉蜻蜓》而被羈押過數日,吳先生因此事而感覺自己人格受到踐踏,沒過多久就鬱郁而亡了。

申時行墓

從清朝嘉慶到民國的100多年間,《玉蜻蜓》曾遭遇5次禁演,但又屢禁屢演,而且演出的範圍還越來越大、名氣越來越響。據說20世紀30年代,申家後代申振綱還利用當警察廳長的職務之便,又對《玉蜻蜓》進行禁演,還為此抓捕過藝人。結果,由蘇州評彈藝人行會組織光裕社出面與蘇州府交涉,最後達成了一個妥協方案:城內禁演,城外不論。但是演唱時主要人物不能再用「申貴生」,而是改為了「金貴生」。

申時行墓
申時行名言語錄

相關焦點

  • 蘇州其實還有個出過狀元宰相的衛道觀
    鄧道樞是四川人,眼看局勢不穩,蒙古人兵鋒將至,他就跟隨著老鄉、南宋的大儒魏了翁一起離開四川來到蘇州。這個魏了翁我們在介紹書院巷時曾提到過,不僅是當時的朝廷重臣和知名理學家,同時也是個以藏書開圖書館為己任、心繫全民閱讀事業的熱心人士,蘇州古城內的書院巷就是因為他創立的鶴山書院而得名的。
  • 誰是蘇州最早的狀元?蘇州狀元第一人,天下狀元第一家!
    貞元八年(792年)四月,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出任宰相,《吳郡志》稱「雖外有宰相主大議,而贄常居中參裁可否,內相」。惜德宗昏庸,許多治國方略未被採納,不到三年就因與裴延齡有矛盾被罷相,貶充忠州(今重慶忠縣)別駕(州主管官的佐吏)。永貞元年,卒於任所,死後葬在忠州,諡號宣。有《陸宣公翰苑集》24卷行世。他的歸葬地在蘇州齊門外六裡,這就是陸墓(今陸慕)名字的由來。
  • 遊覽蘇州狀元博物館,名人故居、歷史建築、地方文化都能看到
    《紅樓夢》中有一個情節可以反映當時這種文化:為迎接元春省親,賈璉特地到蘇州採買女孩子,籌建戲班。還因為眾人說其中一個女孩長得像黛玉,惹得她不高興。汪婉說蘇州盛產梨園子弟,眾人笑說是。又追問他:還有呢?汪婉慢悠悠地說:狀元。大家都不好意思再嘲笑他,默默散了。
  • 「追殺」媒人宰相,狀元駙馬滿心的不樂意,唐朝宣宗心知肚明
    唐宣宗與宰相白敏中商量為公主擇婿,白敏中很欣賞鄭顥。他現在是弘文館校書郎,右拾遺,才貌雙全的小夥子。對宰相的推薦,皇帝很滿意,於是委託其說合。鄭顥已到了29歲,今天已經不知道這個高富帥為什麼如此晚婚。也許是標準太高,他出身滎陽鄭氏,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太原王氏並稱"五姓七望",是豪門世族。七個家族之間相互通婚,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宰相白敏中滿懷信心地叫來了鄭顥,提出皇室婚姻。沒想到被毫不猶豫地一口回絕。原來他已經擇定了盧氏女子,婚約已定,正在商量婚期。
  • 梁克家:帝贊「真儒良臣」的狀元宰相
    據說,此堂號緣於梁氏祖先、宋代狀元宰相梁克家與其夫人陳氏在九月梅開時的一段「梅鏡緣」佳話,泉州高甲戲亦曾以此為題材上演《梅鏡記》劇目。梁克家,這位歷史、傳說、戲劇共同偏好的人物,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道步入歷史,去這位狀元宰相的人生大舞臺前欣賞一番。現今泉州中心市區東街狀元街的狀元坊為現代建築,古代為梁克家所立的狀元坊早已湮沒無蹤。
  • 過客遊蘇州-蘇州狀元博物館
    1/前言 自古以來都曉得蘇州園林甲天下,與之並駕齊驅的還有姑蘇狀元甲冠天下。「天堂」蘇州,歷來風物雄麗,富庶繁華,水橋巷居,人文清嘉,為讀書人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自北宋範仲淹辦府學始,興學育才,開東南風氣之先,千百年間,文教滋盛,蘇州之學名揚杏壇。
  • 蘇州平江街區的蘇州狀元博物館
    平江路兩側的橫街窄巷眾多,比如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大新橋巷、衛道觀前、中張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廂使巷、鈕家巷、懸橋巷等等,所以去平江路可以多種選擇。我乘坐地鐵1號線,在臨頓路站的3號出口,沿臨頓路北行,隨性轉入一巷口,正是鈕家巷。走不遠,有意無意間遇見了蘇州狀元博物館。這是計劃之外的緣分,當然不能錯過。
  • 狀元出上聯,全都是寶蓋頭,有三層意思,宰相的下聯更經典
    接下來所要說的,是一位狀元和宰相對對聯的事兒。明朝後期,萬曆年間出了一位很有名的大臣,叫葉向高,做官一直做到了內閣首輔。由於明代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但內閣首輔的權力甚至比宰相還大,所以萬曆年間葉向高曾一人主持內閣機務達7年之久,所以葉向高也被人稱為「獨相」,意思就是單獨一人的宰相。話說有一年,葉向高回老家福建,在得知本地又出了一位狀元郎之後,他決定去狀元郎翁正春家看看,順便認識一下。
  • 尼姑生一子,28年後高中狀元,後成為大明帝國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徐時行,高中狀元,榮歸故裡,他興高採烈地回到家,卻發現家裡冷冷清清,沒有任何慶祝活動。徐時行暗暗納悶,這時候,他年邁的老父徐尚珍把他喊進了書房,對他說出了那掩蓋了28年的秘辛:他是徐家28年前抱養的兒子,生父姓申,如今狀元及第,也該是認祖歸宗的時候了。
  • 狀元宰相吳潛魂宿南安東田
    據介紹,此墓為南宋狀元宰相吳潛之墓。吳潛原籍宣州寧國府(今安徽宣城),因其父在浙江德清縣仙潭(今新市鎮)為官,故出生於浙江德清。那他的墓緣何會出現在南安東田呢?本期《溫陵志》帶您去一探究竟。
  • 蘇州檸的蘇州旅遊印象:有意無意鈕家巷,轉身遇見狀元郎
    平江路兩側的橫街窄巷眾多,比如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大新橋巷、衛道觀前、中張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廂使巷、鈕家巷、懸橋巷等等,所以去平江路可以多種選擇。 我乘坐地鐵1號線,在臨頓路站的3號出口,沿臨頓路北行,隨性轉入一巷口,正是鈕家巷。走不遠,有意無意間遇見了蘇州狀元博物館。
  • 一村三宰相的名村——新鄭市宰相陳村
    後他的長子同平章事、樞密使陳堯叟,次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子太師陳堯佐死後賜葬於此。因陳省華、陳堯叟、陳堯佐都是宰相,一門三宰相,古稱三宰陳。後代子孫為他們守墓逐漸發展成村落,故名宰相陳村,有千年歷史,譽名海內外。
  • 長安十二時辰:少小離家老大回的他,是何執正的原型,是酒鬼高官
    其中何執正所對應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著有《回鄉偶書》的大詩人——賀知章。我們大多數人對賀知章了解並不多,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小學時所學的《回鄉偶書》、《詠柳》兩首膾炙人口的小詩上。其實,賀知章在歷史上還是著名的酒鬼詩人、高官書法家。
  • 他是宋朝最牛「狀元郎」,在他眼中的丞相「秦檜」就是個渣渣!
    南宋的狀元,張九成不是最有名的,但他絕對是最有性格的。他是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狀元。殿試中,宋高宗親自主持策問,讓考生們就朝政言事。張九成慷慨激昂,大膽陳詞,希望高宗「去讒節慾,遠佞防奸」,振作精神,抵禦外敵,做一個眾望所歸的中興之主。
  • 蘇州有一個千年古村,是明朝宰相的故裡
    蘇州有一個千年古村,源於宋朝,就在太湖邊上,有著優雅恬靜的環境,有著甘甜可口的湖水,有著明清時期的建築,明朝宰相王鏊的故居就在這裡,如今,有不少遊客紛紛前來參觀。這就是位於蘇州東山太湖邊的陸巷古村,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1521年)宰相王鏊的故裡,也許是這裡人才輩出的緣故,可能是有著朝廷宰相的背景,使得這裡成為了江南建築群起中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的古村,也是目前該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來到這裡,走在街道上,就能看見三塊木製的牌坊,顯得陳舊斑駁。
  • 「急流勇退」,在準確判斷形勢和時機的選擇上,我們應注意好這幾點
    在劉邦剷除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他親眼目睹韓信,彭越等有功之臣被殺,聯想到自己可能的結局,於是決然辭官,遠離了險象環生、爾虞我詐的官場,最後得以善終。 二、職場上如何準確判斷形勢,選擇「急流勇退」的恰當時機 在職場中我們自己也會遇到類似的狀況:人脈廣、聲望高
  • 【歷史連載】位極人臣-第149章 壞消息落地
    這部長篇作品講的是北宋名相、天官寇準的傳奇人生,以及他所處的大宋時代。第149章 壞消息落地圍攻靈州的難度遠遠超出了李繼遷的預計。不要說靈州了,就是一個小小的河外寨,費了幾個月的工夫,依然奈何不得。 李繼遷不動聲色地將各蕃部大小頭目都請到大帳中,命人拿出大量的錢財寶貨,慷慨地分給大家;然後趁著酒酣耳熱之際,告訴他們,王超這個人以前跟我們交過手,我們比較了解他;他是一個老成持重的人,行軍作戰一板一眼,不會輕易冒險;所以,等到宋軍整頓好開過來,至少也得兩個月的時間;而據內線報告,靈州守軍已經基本上斷糧了,我們只要加把勁,靈州就拿下來了,要是現在撤走了,以後就不見得還會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一門三宰相的宰相陳村
    後他的長子同平章事、樞密使陳堯叟,次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子太師陳堯佐去世後賜葬於此。因陳省華、陳堯叟、陳堯佐都是宰相,一門三宰相,古稱三宰陳。後代子孫為他們守墓逐漸發展成村落,故名宰相陳村,有千年歷史,譽名海內外。
  • 有人送北宋宰相呂蒙正一個「魔盒」,疑似手機?魔盒主人已被斬首
    呂蒙正發奮讀書,考上了宋太宗趙光義時期,太平興國二年的狀元。隨後步步高升,青雲直上,一直做到了大宋朝的宰相。當然我們今天不是講呂蒙正的《寒窯賦》,也不是講呂蒙正有多勵志,我們今天說的,是他當上宰相之後發生的事。話說呂蒙正當上宰相後,位極人臣,想要巴結他的人自然不少。
  • 清朝四川唯一的狀元駱成驤和他的狀元菜
    以學校而且是最古老的辦學最好的學校為鄰居,於己於子孫都是最佳選擇。日日聆聽那泮池傳來的弦歌之聲,該是一種什麼境界。另外,歷史上「府文廟」「縣文廟」都在此街,日日與孔聖人做伴,享受那千年文脈溫馨,那更是具有文運亨通的美好憧憬了。早些年,府文廟前立有一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八個大字,威肅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