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核爆的蘑菇雲,數千人的死傷,幾個月前的一場大爆炸,使得黎巴嫩這個小國家成為了全球各國關注的焦點。但可怕的不只是爆炸時的摧毀之力,更是爆炸後給黎巴嫩國內帶來的巨大震蕩,經濟搖搖欲墜、局勢混亂不堪。一個爆炸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威力?實際上,黎巴嫩的「陷落」早已有跡可循,而這或許與本國的國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歷史上的黎巴嫩就曾以戰亂而聞名。公元前2000年的時候,它還曾是腓尼基的一部分,然而到了公元前64年,古羅馬人忽然帶著一隊兵馬殺了過來,本土的腓尼基人哪兒見過這麼大的陣仗,於是輕而易舉就被古羅馬給佔領了。沒想到這一佔領,一下子改變了當地原本平靜的命運,由此開啟了它被各方勢力搶奪的殖民之路。軍事實力薄弱的黎巴嫩,只能先後受到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以及羅馬等國的統治。
隨後又在7到16世紀時被阿拉伯帝國給併入,1571年被奧斯曼帝國侵佔,一戰後又被法國給統治,直到1943年11月22日才再次獨立。不過不同的文明,給這片土地留下了太多不一樣的印記,因此,人民的融合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問題,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當地又一次暴發了一場持續了15年左右的內戰。直到近期,黎巴嫩這個慣稱為中東國家的小國,還在受到以色列和敘利亞的影響,經常發生小規模的衝突。不斷的戰亂也讓黎巴嫩這個小國得以「聞名天下」。那它到底為何會被如此多的國家給盯上呢?
實際上,就跟我國古代的必爭之地襄陽的情況十分類似,黎巴嫩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是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戰略要衝,是各國商隊、軍隊的必經之地。相鄰的只有兩個中東「火藥桶」國家,南部的以色列,以及包繞東北部的敘利亞。而西邊就是地中海。今年8月那次大爆炸的發生地貝魯特港口,就是地中海東岸最大的港口,擁有了它的首都貝魯特,更是成為了中東地區商業和交通的中心,被人們稱為「中東小巴黎」。
另外,黎巴嫩的自然環境也十分適宜,位於北半球的亞熱帶地區,受到地中海氣候的影響,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溼潤。全境以山地地形為主,貝卡谷地的左右兩側分別被黎巴嫩山脈和安提黎巴嫩山給包圍,沿海地區是平原。這給黎巴嫩帶來了豐富的降水,水資源充足,氣候溼潤,風景秀麗。而這種氣候和環境,相比於較為乾旱的中東地區是十分難得的。種種原因結合,造成了黎巴嫩長年來受到各方的爭奪。
近年來,黎巴嫩看似比周邊國家更為穩定,經濟條件也更好,但實際上,背後暗藏的問題也未能解決,貝魯特港的爆炸事件,只是將這些問題無限地放大開來,經濟以及社會的動蕩,在前幾年都已經初見端倪。2006年的時候,黎巴嫩還是人均GDP遠超我國的國家。但這種虛假的繁榮,都是依靠旅遊業和銀行業築起的危牆,沒有製造業作為基礎,黎巴嫩的經濟隨時都可能被打趴。事實也是如此,近幾年黎巴嫩的經濟早就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而在今年疫情和大爆炸的連番轟炸下,黎巴嫩的經濟已經岌岌可危,加之國家內部的分歧和地區衝突,長期以來管理不善、軟弱無能的黎巴嫩高層,只會一步步將本國送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