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一大早,河西區桃園街元興裡社區居民王奶奶來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很快就取到了常用藥。自4月27日起,河西區14個衛生服務中心、5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面開診,結合居家養老,推進特需服務全覆蓋,進一步方便患者就醫。
天津北方網訊:「服務站的大夫在群裡囑咐過什麼時候人少,我們都記著了,用微信預約,到這兒就可以取藥,又方便又放心。」一大早,河西區桃園街元興裡社區居民王奶奶來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很快就取到了常用藥。自4月27日起,河西區14個衛生服務中心、5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面開診,結合居家養老,推進特需服務全覆蓋,進一步方便患者就醫。
「為解決疫情期間醫務人員短缺的情況,我們培訓了一批非醫護人員補充,對疫情期間抽調出來到各基層單位和企業協助復工復產的30餘名醫務人員進行集中協調召回,並協調非醫護專技人員經統一培訓後補充到位協助做好防疫,保證社區開診及復工復產防疫人員力量全面配置到位,滿足社區站正常開診。」河西區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郭金琦介紹,「除此之外,我們對人員配備作出了調整,把衛生服務站一醫一護調整為兩護一醫,由一名護士專門負責預檢分診,把好社區衛生服務站疫情防控第一關。」同時,引導患者分時段就診、錯峰就醫,減少人群聚集,嚴格執行「一人一診一室」,減少交叉感染,使居民安全就診、滿意就診。
「我們在患者群裡看到患者的用藥需求後,就馬上和中心藥房聯繫,提前從庫房裡把藥備出來,打電話通知患者,定好時間來取藥。」元興裡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王亞東介紹。為方便居民看病取藥,該區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充分利用家醫熱線、健康天津APP等多種方式,向居民提供家醫籤約、預約用藥等便民服務。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藥品供應,對於納入慢性病管理的籤約居民,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用藥按計劃予以全面、足量保障。對於慢性病、老年病或其他穩定期需要長期用藥的疾病,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基礎上,為其開具最長12周長期處方,並規範患者用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大了藥品的採購頻次,並通過提前統計需求,每周兩次送藥到站,保證藥品儲備充足;同時,簡化代取藥手續,採取機構內代取藥雙方身份證登記等方式,做好實名制購藥管理。家庭醫生通過微信在線解答居民的問題,預約取藥時間。
為方便居民,區衛健委還把人流量最大的老年查體項目分流到了社區衛生服務站,視力、心電圖、血常規等近10個基本項目都可以在站內就近完成,由中心出具報告後再分送到各站。考慮到老年人起得早,一些檢查項目又需要空腹,社區衛生服務站還把開門時間提前了一個小時。桃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俊玲告訴記者:「小一點兒的服務站每天可以預約5至7個體檢項目,大一點兒的服務站每天可以預約10個,中心每天預約40個,這樣我們每天可以提供近70個體檢服務,由家庭醫生面對面進行化驗單的講解。」(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來源:天津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