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朝聞天下):今天,我們先從一封信說起(右)。這封信的大意是這樣的:我今天回到了美國,在秀水街購物的過程十分輕鬆愉快。感謝您為我提供的幫助,也向那些可愛的導購人員表示感謝。落款是喬治?布希,08年8月13號。這封信是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先生寫的,今年8月11號,他到北京出席奧運會開幕式期間,第一次逛北京的秀水街並買走7件真絲睡袍。一回到美國,他馬上給市場負責人寫了上面的這封信。我們今天要圖說的,也正是北京秀水街市場。
這個市場,在1978年那會,的確只是一條小街,更確切地說,是一條位於北京建國門外大街的一條小胡同,不知從哪天起,有人開始在那擺攤,因地處使館區,外國人常來光顧,於是擺攤的人就越來越多。
1985年,這裡正式成立了秀水市場。跟老外作生意,使秀水的個體戶中誕生了至少是北京的第一批富人,所以有人說這裡是北京改革開放最早的標誌性市場。
其實,當時的秀水市場,到底還是個露天馬路市場,看看這空間、這環境,汙水遍地、秩序混亂,還有火災隱患,但因為商品種類多,款式更新快,尤其是中國的絲綢製品,還是吸引了眾多老外,他們這樣稱呼秀水「SILK STREET」――絲綢之街。
隨著名聲遠揚,來的人是越來越多,但這樣原生態的市場,顯然跟不上形勢了。這是老秀水市場的正門,「禁止吸菸」的告示非常顯眼。
這樣的標語在老秀水市場無處不在。這裡一度是北京市最大的火災隱患。
問題還不止這些。惡劣的環境,連營業時間都受到了限制,冬天到下午4點,夏天到下午6點,一遇颳風下雨更無法經營,著名的秀水,曾經也是「靠天吃飯」;
上世紀80年代末,北京要舉辦亞運會,破舊的秀水市場首次面臨「拆」與「不拆」的問題,雖然這事幾經波折,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新興小商品市場風起雲湧,老秀水要發展,拆遷改造成了唯一的選擇。而新秀水改造的成功,讓重新入住的客商漸漸體會到,如果不改,市場就是死路一條。
我們不妨來對比一組新老照片,看看秀水到底發生了什麼。過去,擺攤兒的商販連喝水都很難,以至於派生出賣開水這個行當,每暖壺差不多得一塊錢。
由於條件有限,老秀水人最頭痛的就是吃飯問題。為了照顧生意,小老闆們只好從小販的三輪車上購買食物,蹲在路邊扒拉飯,成了老秀水的一景。改造後的新秀水,商戶吃飯早已不是問題,而各種檔次的餐館,也給顧客帶來了方便。
老秀水,曾因假名牌泛濫倍受詬病,甚至成了國際知名的「仿冒一條街」。新秀水已經意識到品牌的價值,開始培育特色健康業態,18家中華老字號安營紮寨。
過去,手拿計算器和老外比劃砍價也是老秀水的一景。如今的新秀水,各家金融機構的自動取款機隨處可見,不刷卡反倒落伍了。
過去,通道狹窄,到處堆滿易燃商品,老秀水市場沒少被管理部門停業整頓。狹小的老秀水,如今變成了地下三層、地上七層的秀水大廈,每天營業到晚九點,白天人流穿梭,夜間燈火通明。
如今的新秀水,不僅國內外遊客,連老布希也被吸引來感受淘寶的樂趣。誰能想到,二十多年前,這裡的幾十位個體戶還在因拿不到營業執照,每天跟工商人員打遊擊呢。
責編: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