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電影中"重生":創造神話精神和時代審美契合的形象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上古神話如何「重生」

  日前,醞釀了十餘年的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上映,首日票房衝破7000萬元人民幣。影片《大魚海棠》的角色設計主要參考了《山海經》《莊子》等上古神話典籍。從上古神話中取材或改編其故事創作國產影視作品,這不是第一次:此前有電視劇《遠古的傳說》《女媧傳說之靈珠》,也有最近票房大賣的電影《捉妖記》。

  上古神話是指中國夏朝以前直至遠古時期的神話和傳說。這些先民口耳相傳的故事經過了先秦兩漢作家的記錄和再創作,主要保存在《詩經》《楚辭》《莊子》等傳世典籍中,成為後世文學藝術創作的源泉。

  上古神話如何在今天的電影改編中重生?首先,主創者需找到上古神話與當代相呼應的精神內核,創造出既符合神話精神又與時代審美相契合的藝術形象。神話起源於先民對世界創造性的想像與認識,這種認識對今天的價值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創作者做好充足的功課,深入地了解上古神話的文化內涵,借鑑當前神話研究的最新成果,為自己的二度創作打下紮實的基礎,避免由於自身知識的缺陷而導致創作時一葉障目、撿了芝麻丟西瓜。《大魚海棠》的形象設計鐫刻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紋章:鯤鵬、大椿、鳳皇、祝融、貔貅、嫘祖等神話形象匯聚一堂,衣袂飄揚,其姿態動作抓住了中國道家文化的氣質,其法術神力抓住了東方美學中的自然靈韻。影片的人物矛盾設置意在凸顯家族倫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傳統倫理價值與個體自由、個性解放等現代價值觀的碰撞,並最終在人(片中的神即人)與大自然的博弈中獲得新的價值平衡。遺憾的是,創作者想塑造的形象過多,每一個都沒能充分展現出自身的個性特徵和文化內涵,模糊和弱化了角色的藝術力量。電影《捉妖記》對上古神話的化用則較為淺層次,其人物塑造雖取法《山海經》中的異人異獸,但角色的行動則帶著好萊塢電影的喜劇色彩,沒有傳遞出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

  其次,上古神話往往並不具備完整的敘事結構,而講好一個故事並對人性有深刻的挖掘與表現,則是影視改編的核心。遺憾的是,在這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比如《捉妖記》對妖與人類、妖族內部之間的矛盾衝突表現得不夠充分,《大魚海棠》對主角椿、湫和鯤之間的情感線索鋪展不足,人物動機不合理,故事主題也不夠凝練,比如靈魂交易的情節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主角為理想不斷反抗乃至自我犧牲的崇高感。魔幻電影《指環王》情節雖有拖沓之處,但做到了敘事上的合情合理,並始終緊扣人性對抗惡欲,最終實現自我救贖的主題,這種創作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改編自上古神話的大銀幕作品,離不開一個具有代入感的奇觀世界。如何善用高科技,並平衡好技術使用與文化內涵的關係是關鍵。伴隨電影特效技術和虛擬實境技術的發展,實現虛構形象的寫實轉化已不是問題,然而容易被忽視的,是從細節著手,凸顯傳統文化中的美學價值,確保影片整體風格的統一。

  上古神話承載了華夏祖先對世界最初的認識和奇譎瑰麗的想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故地。讓上古神話在當代電影中重生,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是對當代大眾文化的豐富與提升。

相關焦點

  • 上古神話傳說中排名第一的女神究竟是誰?
    在中國上古時期,出現過很多關於女神的傳說,她們的事件和人物故事被流傳至今,上古神話是原始先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它的內容涉及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那麼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有誰?終以平水患,而大地重生。女媧,又稱媧皇、女媧娘娘,史記中稱女媧氏。女媧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女媧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與伏羲兄妹相婚,以泥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天地開闢以後,半蛇女神——女媧創造人類;每當妖魔肆虐,莫不挺身拯救萬民。
  • 英雄神話視闕下中國動畫電影的民族文化建構與傳播:以《哪吒:魔童...
    哪吒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神話形象。從古典傳說、小說話本到現代的動畫片、電影,哪吒的人物形象和內在精神也隨著時代變遷不斷更迭。動畫電影《哪吒: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自國內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飆升,好評不斷,成為2019年電影暑期檔的一匹「黑馬」。影片運用英雄神話中的「英雄之旅」模式,將傳統的神話故事進行了現代性的轉換,使民族文化的精華悄然走進當代觀眾的心靈。
  • 失落的文明,中國神話的毀滅和重生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進程,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源地之一,人類起源進化的最初形態過程都是由野蠻走向文明,在文明誕生的初級階段,先人們在漫長惡劣環境的生存鬥爭中,對來自於某種無法解釋的智慧異象、奇人異士或惡劣自然天象等超乎尋常的強大力量產生了崇拜和精神信仰,於是神話誕生了
  • 為何全球上古神話中,皆有人面蛇身的形象?真的存在外星文明?
    可是,龍形象的起源其實是蛇圖騰的盛行。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創造人類的兩位大神,伏羲和女媧,在上古神話中的形象便是人面蛇身。伏羲女媧本為兄妹,但是他們在向上天禱告測禍福後,選擇了結合在一起。在傳說中,他們是人類的先祖。可是,為何上古傳承下來兩位先祖的形象,卻皆是人面蛇身?實際上,縱觀全球的上古神話,許多文明喜歡將蛇選為自己的形象。
  • 網文中的「上古十大魔神」在神話故事中什麼地位?
    在玄幻小說中我們常常看到一個叫做「上古十大魔神」的字眼,分別是蚩尤、刑天、夸父、共工、飛廉、屏翳、神荼、鬱壘、後卿、銀靈子,這上古十大魔神在神話傳說中到底是什麼地位呢?他們能不能稱得上是「魔神」的稱號呢?我們主要是圖一樂,不對比網文與神話高低強弱。
  • 用當代審美講上古神話 博物館幻想兒童文學「風雪獸」出新篇
    【用當代審美講上古神話】近年來,無論是新課改教材大幅增加的歷史文化專題,還是教育部公布的以博物館為主體的全國中小學研學教育基地,不難看出國家對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和普及的重視程度正在逐年加重。如何有效承載歷史,讓孩子走進博物館不迷惑,在孩子的心中播種下文化的種子,是博物館幻想兒童文學「風雪獸」系列的作者李蓉和徐李佳的創作初衷。
  • 上古神話中「人首蛇身」之神,一個創造人類,一個差點生靈塗炭
    上古神話中「人首蛇身」之神,一個創造人類,一個差點生靈塗炭說到上古時期的神話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很多人會想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盤古開天等一些經典的神話故事,而在《山海經》中也記載了非常多有關於上古神話的故事,《山海經》中不僅記載了很多山川河流
  • 上古神話體系的全新解構,教你重新認識那些傳說中的人和神
    中國的上古神話體系是原始住民在社會活動中逐步總結和創造出來的,從世界的起源、人類的誕生、炎火、水患、大自然的各種力量,以及人們在狹義的世界觀的認知上,形成的一系列的「美好嚮往」。對於當年的印象,就是女媧用一條鞭子沾上泥水抽打創造出很多泥人,還有就是最後女媧託起五彩巨石填補天上一個個空洞,並最終用自己的身體嵌入了最後的空洞和裂縫,防止了天與地的碰撞,保證她所創造出來的人們可以安靜、快樂的生活。流傳至今的上古神話中的神、人、獸、靈等對於現代人來說,充滿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在潛意識的認知裡,人們更願意相信這些神話中的描述。
  •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延續至今的國家,中國神話為什麼不成系統?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神話被歷史化了何為神話歷史化?就是後世人把原本是先祖們所創造神話故事當成了歷史傳說,把神話當作史實來看待,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把天神附會成了人的祖神,這一現象不止在中國神話中,在世界各地的神話中都存在。
  • 神話故事之女媧造人,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神話故事之女媧造人,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泥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
  • 上古力量《軒轅傳奇》鑄就神話史詩
    這款瑰麗的神話史詩大作當中,弒神系統堪稱最經典的創意。「弒神」像火山爆發噴湧熾烈巖漿,將PVE玩法推到空前絕後的巔峰。「我在古老的召喚中覺醒,迸發萬丈光芒。」「擁有天神的力量,鑄就盪氣迴腸的史詩。」金剛、死神、雷神、后羿、女媧五大上古神靈驚現蠻荒大地,與玩家神人合一。這款瑰麗的神話史詩大作當中,弒神系統堪稱最經典的創意。「弒神」像火山爆發噴湧熾烈巖漿,將PVE玩法推到空前絕後的巔峰。上古力量,光芒萬丈,弒神橫空出世《軒轅傳奇》弒神系統賦予每位玩家無限的潛能,帶給玩家酷炫奇幻的體驗。
  • 司命玄牝|中國神話中的上古女神
    在中國的遼闊疆域、漫長歷史,不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了複雜的神話體系,多位神靈司職一致,大小神靈各有供奉,或為民間供奉,或被宗教吸納,上古神、宗教神、民間神相互夾雜我國神系大概可分為南方楚神話:東皇太一神系。西方崑崙神話:西王母神系。
  • 應該怎樣去理解華夏上古的神話和傳說
    部分疑古派和國外學者把華夏的上古傳說歸為神話的範疇,並且認為史書所載的上古傳說是由部落神話演變而來,有一個由神到人的轉變過程,所以並不可信。這個說法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這是在對上古傳說缺乏了解和思考的情況下,做出來的想當然的結論。
  • 用現實主義精神還原神話時代——本報專訪《大舜》編劇張曉虎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鏡頭中的一切是那麼令人驚奇,生活在蠻荒時代的初民,面對滔天的洪水、奇異的天象、種種不期而遇的災難,是那麼無奈而又那麼堅強。在幾千年的口耳相傳中,有關堯舜禹的各種神話傳說將上古描繪成一個神話時代,因為在那樣一個人力物力極度匱乏的時代,似乎只有超人力才能護佑我們的祖先一次次地逃過滅頂之災。
  • 中國神話是什麼?是上古文化,還是宗教故事?
    以上兩者可概括為:神話是古代先民用擬人化的超自然的形象和虛幻的表達方式反映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認識的一種文學樣式。一定程度上表達出古代先民對自然力的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而這種文學樣式裡卻蘊含著人們所認為的真實。
  • 各個神話中的滅世神,希臘神話最恐怖,一個怪物創造所有神話怪獸
    在我們中國的古神話中,擁有非常多的奇珍異獸,其中有上古兇獸,也不乏一些上古妖獸,尤其在山海經中,各路上古神獸基本被記錄在其中,有的人可能會懷疑其中生物的真實性,但是經過現在很多學者的考證,我們能夠準確的知道,在書中所說的那些異獸裡,凡是寫著「食之」這兩個字的,那麼多半是存在的,因為我們大吃貨國
  • 朱大可:遠古時代神話人物的根基來自哪裡
    童年時代祖母口中的神話故事在我們的腦海還殘存多少?那些遠古時代的神話人物的根基到底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原創,還是來自於印度、埃及或者遙遠的底格裡斯河流域?著名文化學者、文化批評家朱大可先生歷時二十年年的潛心研究,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
  • 上古神話中,為什麼以盤古為首?具有代表性的還有誰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自己的創世神話,流傳的故事都十分精彩。流傳在我們這片土地的上古神話更是紛繁複雜,精彩紛呈。儘管由於一些原因導致很多故事劇情有些凌亂,不成體系,甚至前後矛盾。但是大體的脈絡還是比較清晰的。比如神話故事傳說通常都是以盤古開天開始。
  •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以來的精神信仰
    神話故事的精神信仰力量,加以新時代的新藝術表現形式,想必會煥發越來越強的生命力。4、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神話中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大量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但是這些故事長時間以來並不為眾人所知,並沒有納入中國神話體系。相比於漢民族那些流傳甚廣的神話,少數民族神話可以說相當小眾。
  • 《山海經》記載的上古神樹,同樣存在於印度神話和北歐神話
    人類社會早期普遍存在自然崇拜現象,遠古先民習慣將巨木和異獸奉為神靈。因此,世界各地的遠古神話中,神樹仿佛是一個崇拜載體,象徵著大地的中心和天堂的階梯。例如《山海經》記載的天梯——神樹建木,印度神話中的太陽棲息地——宇宙樹和太陽樹,以及北歐神話中的巨木——世界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