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Hama)坐落在敘利亞中西部,從大馬士革開車向北大概5個小時車程。奧龍特斯河(Orontes)穿城而過,沿河建有17座古老的全木製水車,當地人稱作Noria,『水車之城』因此而得名。
之所以說是記憶中的,是因為十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走進了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小城市,匆匆地一瞥但領略了她的神韻,而後就再沒有機會故地重遊。敘利亞的戰火燃燒了八個年頭還沒有熄滅。大家幾乎已經記不清這場內戰爆發於何時,又為什麼會爆發。只有不斷更新的戰報時時提醒著我們這個曾經寧靜祥和的國度仍然沒有恢復和平,還不能放心地前往。
哈馬水車據說原有30多座,最大的直徑30米,始建於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用於城市用水並通過水管輸往周邊用於農業灌溉,據說在哈馬水車還被用來驅動紡織機。宋人梅堯臣有詩描寫水車「既如車輪轉,又若川虹飲.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水車推動了哈馬農業以及紡織業的發展,造就了這個中部小城的繁華。隨著歷史的變遷,至2009年哈馬僅存有17座車水,最大的直徑20米。不忍想像經過目前這場長達8年的浩劫,還有幾座水車能夠倖存下來。
哈馬小城的17座水車依河而建,散落在各處,想要一一觀看並不容易。我選擇了在烏姆哈桑公園(Park Um Al Hasan)附近觀賞水車。奧龍特斯河水自正東流過來,到烏姆哈桑公園突然轉向正北,把公園的南部切得七零八落,留下幾個小洲散落在那裡,然後一路向北將公園一分為二,再從北門大搖大擺地衝了出去。這裡河水豐富,水車自然也比較集中,周圍大大小小共有6個水車。在公園的北門,從河東岸的高處望過來,一組子母水車Al-Fakhar水車就矗立在奧龍特斯河邊,河的背後是略顯古樸的哈馬小城的建築。建築後面不起眼的土坡就是著名的哈馬城堡,建於公元前三世紀塞琉西王國時期,毀於公園十三世紀蒙古入侵。居民們周末常常在這裡休憩,據說內戰爆發後這裡成了反政府武裝的一個據點。河的東岸與Al-Fakhar水車隔河相對的是El-Baz水車。兩個水車像兩個巨大的衛兵把守在公園入口的河道兩邊。
沿著奧龍特斯河一路逆流向南來到公園的南面,Ottoman水車、Mamouriya水車、Al-Jasari水車都聚在這裡。六、七層樓高的水車完全由木頭製成,水車歷經成百上千年表面布滿了青苔,呈現油亮的黑綠色。水車的結構並不複雜,中軸就是一根實木,兩邊由厚厚的石磚牆穩穩地支撐著。走到近處觀察,水車隨著緩慢的水流吃力地轉動著,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聲音很大但並不刺耳。河水被水車帶到高處,大部分落在旁邊的蓄水池裡,小部分濺撒出來,落回到河裡。落水的譁譁聲伴著水車的吱吱呀呀,仿佛美妙的交響樂。
此時正值齋月,又夏日隆隆,遊覽的人並不多。旁邊三兩個看似當地的人痴痴地站在那裡,也許使沉浸在這交響樂裡不能自拔,又或許是在緬懷那段或古老的或剛剛逝去的歷史。水車隨流水不停的轉動,不正像歷史隨時間而演進,無法阻擋,只能靜靜地看著、默默地經歷著。敘利亞的歷史充滿了戰爭與衝突,哈馬小城更是戰略要衝,和平時期相對短暫。可能正因為和平之短暫,這樣的寧靜祥和才更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