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敘利亞哈馬2月26日電「開心果的果殼價格便宜,燃燒效果也不錯。」敘利亞哈馬省居民蘇萊曼·哈立德告訴新華社記者,當地很多家庭因為買不起燃油,冬天全靠燒開心果殼取暖。
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敘各地油氣短缺,油價不斷攀升。今冬,「油荒」加劇,電力供應也嚴重不足,如何取暖成為困擾敘利亞千家萬戶的難題。
32歲的哈立德說,老家莫雷克是敘國內最早把開心果殼用作燃料的地區。地處哈馬省北部的莫雷克是敘利亞最大的開心果產區。早在10多年前,當地人就變廢為寶,用這種堅果的白色外殼燒火取暖,還改裝製作了專門焚燒果殼的暖爐。
「戰爭年月裡,老百姓越來越難以負擔燃油開銷,這種暖爐便在莫雷克流行起來,」隨著人們為躲避戰火四處奔逃,果殼取暖技術也被帶到其他地區。
夜幕降臨,在位於哈馬市郊區的家中,哈立德和老母親、妻小共8口人擠在一個房間,圍爐取暖。正值停電時分,房間的照明僅靠一根蓄電簡易燈管維持。「今年比往年停電更頻繁了,每停電4小時後會來電2小時,有時候(來電時間)更短。」哈立德的老母親躺在地墊上,下半身蓋著毛毯。她說,自己常年臥病,幸虧還有便宜的果殼可以燒火,才能熬過這寒冷的冬天。
說話間,牆角的暖爐不時發出「譁譁」的聲響。細看之下,原來爐子連著一臺可以計時的燃料箱,計時器可設置從幾秒到幾分鐘不等的時長。設置的時長一到,一定量的果殼便通過管子落入爐火中,從而達到控制燃燒強度、調節室溫的效果。哈立德說,這種爐子的取暖效果不比油氣爐子差。「哈馬盛產開心果,相比敘利亞其他地區,這裡的果殼更易得,也更經濟實惠」。
目前,哈馬已有多家工廠生產這種自帶計時器的「果殼暖爐」。在哈馬工業區一家工廠內,老闆阿卜杜拉·特韋特告訴記者,近年來敘利亞人對「果殼暖爐」的需求越來越大,他的產品已經賣到哈馬省以南的霍姆斯省,甚至還收到黎巴嫩客戶的訂單。
特韋特說,燃油短缺使老百姓不得不在冬天尋找替代燃料。「從前人們會用木材,但木頭容易受潮,不易點著。」果殼不僅易燃,價錢也便宜。這位老闆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火爐晝夜不停運轉,一個敘利亞家庭日均需要燒掉15公斤果殼,花費1500敘鎊(約合1.5美元),「這些錢一般家庭都負擔得起,何況多數人並不捨得從早到晚都生火」。
他還介紹說,除了開心果殼,核桃、杏仁的外殼也可打碎並壓製成小塊,放入爐中燃燒。
夜深了,哈立德往燃料箱裡添了一些果殼,然後點擊按鈕將爐火調小,靠它熬過又一個寒夜。(新華社記者鄭一晗)
原標題:通訊:開心果殼成為敘利亞百姓取暖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