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最強的二戰英國坦克——螢火蟲。不同於東線戰場在裝甲的戰力上,蘇聯的坦克那可不比德國遜色,完全就可以正面硬剛。但是在西線戰場,英美的處境則是有些尷尬。特別當德國虎豹裝甲服役之後,他們並沒有能夠與之匹敵的坦克。說難聽點就是無一合之將了,甚至在法國波卡基村,德國傳奇虎式車長曾經單車擊毀英軍五十多輛各式裝甲,其中坦克二十多輛。(後有證據表明並不是單車進攻)在虎式車長中擊毀盟軍坦克百輛以上的多達十位,可想而知當時的德軍裝甲彪悍到了何種地步。
在戰爭的中後期,英美並無同噸位坦克能夠與虎豹抗衡。除了研發新式武器之外,英美也很現實的選擇了魔改現有中坦。在當時英國有一款十七磅炮,能夠有效的對抗虎豹裝甲。但是因為規格的限制,該火炮無法安裝在克倫威爾等坦克身上。因此英國就開始研製彗星等新一代能夠搭載十七磅炮的坦克,此時便需要有一款能夠搭載十七磅炮的過渡型的產品。其最開始也沒有考慮美國裝甲,因為英國人想著要減少美國提供戰車的依賴,擔心此舉會影響英國自身工業的發展。但是局勢的變化是讓英國人無法再等下去,像什麼挑戰者、彗星、百夫長這些設計中的坦克沒辦法憑空變出來。英國軍方也就只好妥協,其實也多虧英國人妥協了。不然的話諾曼第登陸後的西線戰場會更加的被動。
剛開始的時候,負責螢火蟲項目的這幫人並不受高層的重視,因為英國的一票國產十七磅戰車,基本上就是平行開發的。沒給他們多少資源。但是到了一九四三年底,英國高層對螢火蟲項目開始變得更加有熱情了。這是因為挑戰者巡洋坦克的研發遇到了障礙。到了一九四四年二月,英國人是直接預訂了二千一百輛螢火蟲,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諾曼登陸。
在設計上,螢火蟲坦克使用的謝爾曼底盤的型號。有些雜,一共有三款主要型號。但是這個問題都不大。在成功換裝十七磅炮之後,這些螢火蟲坦克都能夠做到五百米距離上擊穿一百四十毫米厚的護甲,在一千米距離上擊穿一百三十一毫米厚的護甲。要是裝備了脫殼穿甲彈的話,甚至能夠做到在一千米距離上擊穿一百九十二毫米厚的護甲。要知道虎式坦克的正面護甲僅僅一百毫米厚。只不過一九四四年底脫殼穿甲彈的產量不多,在一九四五年才大規模的裝備。但是總之螢火蟲坦克是完全可以對虎式坦克造成致命打擊。其再也沒辦法像以前那樣和英國裝甲站擼了。
實際上很大程度上作為一個應急物品,螢火蟲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比如因為過大的炮帶來的空間問題,又比如螢火蟲是一位輸出型選手,因為車體的限制其他防護很薄弱。雖然能夠在一千米之內幹掉同時期幾乎所有裝甲。但是也基本扛不住別人一下。
在實戰方面服役初期,螢火蟲坦克不多的情況下,英國裝甲部隊一般實行一輛螢火蟲搭配三輛謝爾曼坦克組成戰鬥小隊。謝爾曼坦克餘暉幹擾螢火蟲擔任主攻。螢火蟲一般都是被部署在戰鬥小隊的最後方,前面還有隊友掩護,因此戰損並不是很高。也正是因為這門十七磅炮讓其成為了諾曼第登陸時英軍反裝甲的中流砥柱,湧現出了不少的王牌坦克手。比如龍騎兵衛隊的哈利斯中士。其就指揮一輛螢火蟲在一天之內擊毀了五輛豹式坦克。
產量方面,螢火蟲坦克於一九四四年初開始量產到諾曼第登陸日的時候,就已經有三百四十二輛螢火蟲編入英軍坦克部隊。到了一九四五年二月,螢火蟲坦克的產量已經達到了兩千輛。總數則是為二千三百四十六輛。當時的法國戰場虎豹坦克佔德軍裝甲的比例並不高,剩下的都是一些什麼四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什麼的。在許多次的交戰中,螢火蟲坦克都能在遠距離擊毀虎式和豹式,並且是可以直接與後期型號的四號坦克、三號突擊炮貼身肉搏,不落下風,表現十分出色。
就在這個檔口,美國人本想找英國人借一些螢火蟲坦克,想著以後再遇到虎式的時候不能太犯怵,但是萬萬沒想到,卻是被英國人以產量不足為理由拒絕了,說是以後等多了再給你吧。好傢夥,到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真不知道當時的美國人心裡到底是個啥滋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