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建議你,一定要與人比? | 「攀比」的3大誤區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時差大叔 心理0時差

不知道你有沒有 「與人攀比」 的困擾 ?

一提到 「攀比」,我們往往會與焦慮、不幸福關聯,常常聽到諸如 「幸福不是擁有的多,而是比較的少」 的言論。

大量的文章都在告訴我們不要攀比,例如:

可大叔在查 「社會比較」 文獻時卻發現,或許是我們把 「攀比」 看得太局限了。

今天大叔就和你聊聊,「攀比」 可以避免麼?一定會帶來焦慮和不幸麼,它可以怎樣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

01

比較是不可避免的

誤解一:我們總覺得比是不好的。

大叔剛畢業時發現個有趣的現象,自己包括同學都喜歡打聽彼此的消息:工作如何、賺錢多少、談戀愛了麼 ……

了解信息後,不自覺地會與他們比較,常常會覺得很焦慮。

畢業後各過各的生活,比較似乎並沒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大家還總愛比較呢?

社會比較理論由心理學家萊昂·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於1954 年提出,他認為人們通過與他人相比較來評估自己的態度,能力和特質來認識自己。[1]

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當下的狀態如何。而研究發現,相比於其它方式,與別人比較能幫助我們更快地做出判斷。

倫敦商學院的 Thomas Mussweiler 等研究者,抽取 47 名大學生作為參與者,將他們分為兩組,分別完成以下兩項任務:[2]

啟動任務:培養兩組參與者養成比較或非比較的思維習慣。

比較組:通過比較兩張圖片的區別處理圖片信息,養成比較的思維習慣 (了解 A 圖片細節時,通過與 B 圖片對比來獲得);

非比較組:用語言描述圖片處理圖片信息,養成非比較思維習慣 (分別描述 A、B 圖片的各自特徵)。

判斷任務:收集信息,判斷一間公寓的租金

令兩組參與者,收集多方面信息 (例如,公寓的面積、地理位置、小區 …… 等),來判斷公寓的租金是多少。

研究人員會記錄兩組參與者收集信息的數量。

結果,比較組參與者做出公寓租金的判斷,收集的信息數量比非比較參與者少。

(例如,比較組可能只收集了面積和地理位置就進行判斷,而非比較組除了面積、地理位置,可能還收集了諸如裝修、樓層等信息。)

研究者解釋,比較通過限制大腦收集信息的數量,來幫助我們更快做出判斷。

如果我們想了解自己畢業後的狀態,可能需要了解性別、上學情況、薪資、社交、工作城市等所有信息才能進行判斷,而這些信息可能是無窮盡的。

而和學校時與自己差不多的同學比較,只需要比較特定信息。(例如,學校、上學情況就不用作為比較的信息)

比較思維節約了認知資源、處理信息更有效率。在日常生活 (比如了解畢業後狀態),我們就傾向於使用比較,即使它是主觀的。[3]

我們無法停止比較的思維,有趣的是正因為比較是主觀的,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比較的方式,來調節比較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Festinger 認為社會比較分為上行比較 (與優秀的人比) 和下行比較 (與較差的人比),研究發現這兩種比較不僅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合理使用還能改善我們的情緒、動機和行動。

02

偶爾向下看,提升幸福感

誤解二:和不好的人比等於認慫

「怎麼不和比你好的人比呢?」,可能每個人都聽過這句話。

成長過程中,我們很多人都養成了上行比較的習慣,卻也常常會在和優秀的人比較中感到挫敗。

其實,偶爾向下看一看,會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Morse 做過這樣一項研究。[4]

78 名男大學生到公司去面試,競爭兩項兼職工作。

學生 A 申請了其中一項兼職,並認識了另一位競爭者(兩人正申請同一職位),學生 A 發現該競爭者並不適合該職位。

在自尊水平的測試中發現,學生 A 相較於其他同等能力的人,自尊水平更高。

不難發現,學生 A 和崗位能力不如自己的競爭者做了一次向下比較,他的自尊水平就超過其他同樣有能力的人。

也就是說,下行比較能提升一個人的自尊。

它還能讓我們體驗到積極的情緒 (例如幸福)、減輕一個人的焦慮。[5]

這可能是因為下行比較,可以促進一個人的自我接納。

Keisici 認為向下比較通常以使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或特質感覺更好為中心。即我們可能在某些方面並不擅長,但至少比其他人更好。[6]

大叔的朋友,剛剛進入職場,覺得周圍人都很優秀,她很焦慮、有時甚至出現了失眠。

她本身就在一個大公司,周圍人普遍優秀、工作經驗又豐富,這種情況下進行比較,結果只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導致焦慮乃至失眠。

而通過下行比較,例如和未進入大公司的朋友相比,可能她就會發現自己本身已經很努力、聰明了。

下行比較不是去認同與自己差的人在同一水平,放棄變得更好的願望,而是在暗淡的日子裡,通過和較差的人比較,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獲得前行的力量。

03

擺正心態向上看,避免受打擊

誤解三:跟優秀的人比就會焦慮沮喪,覺得自己不夠好

大叔在查資料時,發現和優秀的人比較 (上行比較),將會產生以下三種情緒:[7][8]

a.惡性嫉妒 (envy proper):對別人擁有的東西具有敵意,感覺不公平

影響:可能損害人際關係,容易引發憤怒、焦慮、抑鬱等情緒。

b.良性嫉妒 (envy):渴望獲取他人擁有東西的渴望和動力

影響:可能產生自卑感、有沮喪、焦慮情緒,但會產生立刻改變的動機,提升自我。

c.欽佩 (admiration):對他人成就的欣慰之情

影響:激發自我改變動機,行動可能會有延遲;渴望個人成長,對欽佩人進行學習和模仿;稱讚對方,並希望與對方建立聯繫、形成同盟。

同樣是和優秀的人比,卻可能產生不同的情緒與影響,這與什麼相關呢?

Buunk 和 Ybema 在 1997 年提出了社會比較的認同對比模型,他們認為:[9]

向上認同的個體將成功他人看成是自己能夠達到的未來,會提升自我效能感 (對自己能完成某項的任務的確信程度) 和表現。

例如,閨蜜 1 個月通過健身瘦了 5 斤,你覺得「她都能做到,那我肯定也能做到」,這樣的向上認同,能帶給自己減肥的動力和信心。

向上對比的個體常常用敵對和競爭的角度觀察成功他人,因而體會到更多的挫敗感,自我效能感降低。

例如,同樣是閨蜜 1 個月健身瘦 5 斤,如果你認為「人家變瘦變好看了,就我自己還很胖,我肯定瘦不下來的」,這樣的自我否定,往往會讓人感到沮喪、焦慮。

不難發現和優秀的人比較時,影響我們情緒與行動的因素,是我們如何看待和別人的差距。

如果將差距看作是他優我劣,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而將差距看做是自己可以努力達成的目標,往往會給自己帶來信心和動力。

大叔的一位老師和我分享過她是如何與人比較的。

老師特別喜歡和人聊天、看人物傳記。她和我說她不是去看優秀的人做了什麼偉大的事、賺了多少錢,受多少人崇拜,而是去了解和發現他們怎樣的信念、品質、態度讓他們成功。

比較無法避免,與其焦慮別人如何優秀,不如在比較的差距中獲取動力、找到可以模仿和學習的地方。

寫在最後

比較其實僅僅是我們更快收集信息、了解自己的一種方式而已,它並非是人性的劣根、煩惱的根源。

我們因其痛苦,或許是因為我們總想拿別人的標準,去衡量評判自己的生活。

確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標與計劃,比較就可能帶給我們力量:

低落、沮喪時向下看一看,給自己一些鼓舞和力量;

提升改變時向上看一看,尋找動力、別人的經驗與可學習的地方。

給生活設定我們自己的標準,讓比較帶給我們幸福。

世界和我愛著你 ~

- End -

References / 大叔參考的文獻資料:

[1]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in Psychology.

[2]Mussweiler, T., & Epstude, K. (2009). Relatively fast! Efficiency advantages of comparative think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8(1), 1.

[3]Corcoran, K., Crusius, J., & Mussweiler, T. (2011). Social comparison: motives, standards, and mechanisms.

[4]Morse, S., & Gergen, K. J. (1970). Social comparison, self-consistency, and the concept of self.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6(1), 148.

[5]Buunk, A. P., & Gibbons, F. X. (2007). Social comparison: The end of a theory and the emergence of a fiel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02(1), 3-21.

[6]Kesici S, Erdogan A. Mathematics anxiety according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ocial comparison. Education. 2010;131(1):54-63.

[7]Smith, R. H., & Kim, S. H. (2007). Comprehending envy.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3(1), 46.

[8]Van de Ven, N. (2017). Envy and admira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following upward social comparison. Cognition and Emotion, 31(1), 193-200.

[9]Buunk, B. P., & Ybema, J. F. (1997). Social comparisons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The identification-contrast model. Health, coping, and well-being: Perspectives from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359-388.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進階版:貴到讓人心痛的BJD娃娃保養誤區,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之前已經寫了好多篇關於BJD娃娃保養的方法,相信不少娃娘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呢還是有不少人再問BJD娃娃的保養問題,今天呢我給大家整理了進階版的BJD娃娃究竟該如何保養的方法,請大家拿好小本本記好了,畢竟孩子是自己的怎麼也得自己好好養啊!
  • 「同學有的我也要有」,黃奕拒絕女兒攀比式購物,教育觀獲好評
    黃奕拒絕女兒攀比購物獲好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向父母提出各種購物要求,比如孩子經常說"同學有的我也要有",而很多時候父母為了讓孩子高興,所以會無條件的去滿足孩子的要求。而黃奕和女兒Alice一段對話視頻也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和討論。
  • 為什麼說「人泡3腳,命比紙薄」?泡腳的3個誤區,你知道嗎?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泡腳的習慣,尤其是在白天經歷了疲憊的工作後,晚上回到家裡,用熱水泡一下腳,別提有多舒服了。但是,如果泡腳不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不僅不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好處,反而會帶來壞處。俗話說「人泡3腳,命比紙薄」,關於泡腳的3個誤區,你知道多少?大家在平時泡腳的時候,要注意避開這些誤區,讓身體從泡腳的過程中,真正收穫屬於自己的健康。
  • 冬釣鯽魚的大誤區,一定要看看
    陰天出釣,全天都可上魚,在四川地區來說,吹風天,雨雪天才是釣大鯽魚的最好時段,只要漂動,就是鯽魚上鉤了。所以冬釣鯽魚選擇天氣的要訣是:釣陰不釣晴,釣晴兩頭行。由於生活廢水和沿河養殖業廢水對河流的汙染而變得很肥的水域,沉澱在河床的雜物的發酵作用,會使這種水域的溫度比其他水域高一些,因而不能釣深,一般2米左右,但一定要釣遠,因為靠近河流中間的水的流動性(哪怕只是微弱的)要比近岸高很多,流動的水不僅含氧量高,而且還會帶來食物,所以這種水域要「釣遠不釣近,釣淺不釣深」。
  • 寶媽注意了,吃米粉的6大誤區,一定要知道
    溫馨提示寶寶要添加輔食了,而米粉又是最先添加的輔食之一。是自己在家用大米磨粉給寶寶吃好呢,還是去買現成的米粉給寶寶吃更好?用牛奶和果汁衝調米粉會營養更豐富嗎?米粉和麥粉真的一樣嗎?給寶寶吃米粉,以下誤區一定要繞開走!
  • 夜讀|為什麼建議你,要懂得與人比較?
    不知道你有沒有 " 與人攀比 " 的困擾 ?一提到 " 攀比 ",我們往往會與焦慮、不幸福關聯,常常聽到諸如 " 幸福不是擁有的多,而是比較的少 " 的言論。大量的文章都在告訴我們不要攀比,例如:可在查 " 社會比較 " 文獻時卻發現,或許是我們把 " 攀比 " 看得太局限了,為了避免盲目 " 攀比 ",就忽視了 " 比較 " 的意義。今天就和你聊聊," 比較 " 一定會帶來焦慮和不幸麼,它可以怎樣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
  • 使用空氣加溼器,這幾個誤區一定要注意!
    為改善室內溼度,對於需要長時間坐在辦公室裡的小夥伴來說,加溼器是一定是常伴左右,但是不少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下面這三種誤區一定要注意!誤區一:加溼器不需要清洗相信很多人在使用空氣加溼器時,常常不清洗,這種做法是不對的,空氣加溼器一定要定期清洗,建議每周清洗一次。
  • 【建議收藏】關於電路可靠性的10大誤區
    讀者一定細細品味這個定義,格物致知,看看誰能格這個定義的時候能達到更多的致知。使用現場的條件常常超過了規定的條件,而這個超出很大可能是隱含的。m31esmc誤區2、過渡過程=穩態過程m31esmc誤區3、降額很容易做到,沒啥問題降額誰都會,如畫畫,誰都會,但不是誰都能靠畫畫生存。詳細道理可查閱本博客的文章《電子產品的降額設計》,這裡僅作一簡單總結:m31esmc1. 同功能、但不同工藝的器件降額係數不同;m31esmc2.
  • 養龜這幾大誤區,抽時間一定得看看
    誤區是我們時常莫名闖入的,不管做什麼,都會有進入誤區的時候,主要還是源於我們的不了解,或者是認識不夠以及自己的固有觀念的影響,才會在正道上「走偏」了。養龜的誤區自然也是不少,估計很多人都有經歷過吧。不妨抽點時間看看,儘量讓自己少走入一些不必要的「死角」。
  • 喝檸檬水時,一定要牢記「3個誤區」,泡錯的話,喝再多也沒用
    大家好,我是寶媽美食達人!生活中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即使粗茶淡飯,也要過得活色生香!喝檸檬水時,一定要牢記「3個誤區」,泡錯的話,喝再多也沒用!酸酸的口感中,帶著檸檬的清香,喝上一口,瞬間讓人清爽無比。檸檬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夏天經常喝一點,可以幫助我們防止皮膚黑色素沉著,從而起到美白的作用。所以,夏天很多的小夥伴都經常帶瓶檸檬水隨手喝。那麼,檸檬水到底應該怎么喝才對呢?今天咱們一起牢記好泡檸檬水的「3個誤區」,學會科學營養的泡法,才會越喝越美!
  • 農民養兔子,這3個誤區一定要避開,不然會損失慘重!
    農村養殖不僅成本低,而且場地空間大,不過農村養殖就拿兔子來講,由於沒有形成規模化科學化管理,農民養兔子常存在3個誤區,一定要避開,否則會損失慘重!下面和三農苑說一起來了解下吧。要知道,水、空氣、食物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很多人都建議用蔬菜來代替水,其實這種方式是不正確的。水是不能用任何的物質來替代的。要知道只有食入過量的蔬菜才會腹瀉。
  • 世界睡眠日|認識睡眠6大誤區,用這7個科學建議,讓你睡個好覺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健康睡眠,益智護腦」今天,我不關心全人類,我只關心你。你的睡眠質量達標嗎?先來一起做一個睡眠質量小測試吧!我們對失眠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失眠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但改善睡眠質量卻是每個人都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認識這些睡眠「誤區」誤區一:失眠=失眠症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失眠的經歷,但並不是說失眠了,就是患上失眠症了。
  • 雞腿肉與雞胸肉減肥法大全3大誤區給你成功減肥
    在很多人看來,減肥期間最好不要吃葷,這會讓很多人減肥時候很難受,而現如今有一種說法,說吃雞肉不僅不會長胖,甚至還具有減肥的效果,所以減肥者可以多吃雞肉,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吃雞肉真的能夠減肥嗎?如果可以的話該如何吃呢?
  • 這5大常見誤區你一定要知道,避免踩坑
    有的人覺得自己的皮膚很乾燥,於是拼命地給肌膚補水,結果卻越補越幹,這是為什麼呢?又該如何正確地給面部肌膚補水呢?這5大常見誤區你一定要知道,避免踩坑。1.一次大量飲水能保溼科學證明,一下子補充太多水分對於改善肌膚乾燥問題的作用微乎其微。短時間內猛喝水的行為造成的後果是,水分還未到達肌膚時就已經被代謝掉了。
  • 人一定要有信仰嗎?你為什麼信耶穌?
    談到一個人的信仰問題,常有人問:人一定要有信仰嗎?你為什麼信耶穌?信耶穌究竟有什麼好處?你能否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描述信耶穌的好處?我回答說,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信耶穌的好處,那就是:耶穌讓我從螞蟻變成老鷹。
  • 想讓娃多長5釐米,有3個誤區一定要避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高人一等」,但關於長高卻有著太多的誤區。 家長千萬別因為這 3 個誤區,耽誤了孩子長個! 誤區一 爸媽的身高,決定了孩子長多高 很多人都覺得身高全靠遺傳:個子矮的爸媽,覺得孩子一定也高不了,個子高的爸媽則高枕無憂,覺得孩子一定高。
  • 我建議你一定要去
    終於想起來藏在白色古鎮的寶藏侄子特別喜歡 所以第二天早早返程之前再去玩一次不但環境好適合小朋友且會讓小孩念念不忘 更牛的地方是她家的食物都非常新鮮特別特別好吃 價格也很平價 希望有去麗江的人不要只在麗江古城停留 一定要去白沙古鎮 距離古城很近的 而且特別舒服有去的話記得去這家店探探哦 如果有帶小朋友的 我建議你一定要去 因為你在這個地方就能很放心的喝東西跟人聊聊天 小朋友全程自個玩 老闆跟老闆娘特別熱心老闆娘人超級超級無敵溫柔哦
  • 推拿的誤區 推拿的四個常見誤區一定要注意
    推拿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保健養生的手法,但很多朋友在推拿時都走入了誤區,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推拿的誤區有哪些,推拿的好處有哪些,推拿的壞處有哪些以及推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希望朋友們都能夠正確認識推拿這種保健養生的手法。推拿的誤區推拿雖然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但它同樣有著誤區,我們一定要注意下面這四點哦。
  • 冬天給寶寶穿衣服,拜託爹媽一定要避開這2大誤區
    1誤區一: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 」網絡上有一句流行的話,叫做「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之前樂媽帶孩子去醫院打針的時候,就看到一位媽媽給自家的孩子穿了3件毛衣+2件保暖衣+1件大棉襖,孩子都被穿成了一個小胖紙,小臉兩邊都是紅撲撲的。一問才知道,就是天氣太冷,手都是冰冷,不穿這麼多衣服容易感冒。但孩子穿這麼多衣服,其實特別的不舒服。
  • 這4大輔食添加的誤區,寶媽一定要掌握這樣寶寶必將遠離坑害
    輔食添加就是在母乳餵養6個月後的重要話題,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及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等權威機構,都建議我們嬰兒出生後滿180天即可添加輔食。由於寶寶出生後的體重不一,有的是6斤,有的是7斤,有的是8斤,那麼具體究竟什麼時候給寶寶添加輔食,要結合具體的發育指針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