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走過中國多半名勝。
隨著對外開放,走出國門,開始境外遊。
2011年,因土耳其遊而迷上世界歷史,
從對歷史一無所知到業餘歷史愛好者;
從跟團遊到自由行自駕遊。
計劃60歲前遊遍歐洲,
而且是要跟隨歷史去旅行。
去過法意西德、梵蒂岡、土耳其、英國、
摩納哥、巴勒斯坦、越南、柬埔寨、
日本、韓國、以色列、約旦、馬來
等16個國家。
2011年去過土耳其後,對歷史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去過拜佔庭帝國的舊都,自然應該去看看它的前身,羅馬帝國的發源地。於是,2012年的旅行首選了義大利(順帶法國)。這回不再像去土耳其的盲目,之前還是做了些功課的。
去過義大利羅馬的人,首選無疑是千年不倒的鬥獸場,幾乎是羅馬的象徵。不過鬥獸場的對面有一大片遺址,似乎就沒那麼引人注意了。絕大多數旅遊團從鬥獸場出來幾乎都不進去,即使鬥獸場的門票中包含這個遺址。
這片遺址就是古羅馬廣場遺址(Foro Romano),真正的古羅馬文明的發源地。
很多人應該聽說過羅馬起源於臺伯河邊的七座小山丘以及母狼與兩個小男孩的故事,那是2700多年前的事了。七座山丘中的兩座,就是圍繞古羅馬廣場的帕拉蒂尼山(Palatino)和卡比多山(Capitol),從王政到共和再到帝國,從興盛到衰敗,「十二銅表法」在此頒布,格拉古兄弟在這裡演講並被殺,前三頭、後三頭在這裡廝殺爭鬥,凱撒在這裡凱旋,日耳曼人肆意毀壞,兩千多年不同時代,太多太多的故事發生在這裡,影響著亞平寧,影響著地中海,影響著歐洲,影響著世界。
▲ 羅慕路斯神廟為祭祀羅馬的建城者,兩兄弟之一的羅慕路斯而建。
▲ 凱撒建造的元老院,Senate,這個古羅馬政治制度的產物。直到今天,參議院的英文還是Senate。
▲ 農神廟,祭祀羅馬的農神薩圖爾努斯(Saturn),英語的星期六就源於此神。農神廟下方就是當年羅馬帝國的金庫。
▲ 雖然只剩下一排石柱,這張復原圖可以看出兩千年前的樣貌。
▲ 這排規整的建築遺蹟是以尤裡烏斯.凱撒命名的尤裡烏斯會堂。是凱撒用高盧戰利而建,凱撒遇刺後,奧古斯都完成並命名此建築。
▲ 尤裡烏斯會堂的復原圖。
▲ 緊鄰尤裡烏斯會堂,是一條很長的大道,叫做「神聖大道」(Via Sacra)。它幾乎貫穿整個遺址廣場,經過塞維魯、提圖斯和君士坦丁凱旋門,這三座凱旋門也是羅馬城僅存的三座凱旋門。故這條大道也可稱作「凱旋大道」。
羅馬自古就有凱旋儀式的習俗,王政時期打敗鄰邦要凱旋,共和時期打敗鄰國要凱旋,帝國時代更不用說了,每每徵服一個地區就要凱旋。西庇阿,馬略,蘇拉,龐培,還有凱撒帶著他的埃及豔后在萬眾矚目中從此經過,那風光程度我們只能從影視作品中去感受了。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戰敗的俘虜也要在此大道上遊街示眾,所以埃及豔后克裡奧帕特拉不想遭受朱古達那樣的屈辱,就用毒蛇自殺了。
▲ 偉大的凱撒雖然風光一時,但最終還是被人刺殺而亡,在他火葬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凱撒神廟。
▲ 只可惜昔日的凱撒神廟毀於野蠻的日耳曼人,今日只剩下這一點點了。
▲ 如果事前不做功課的話,估計你不會發現後面就是凱撒的墓,有人在上面放些鮮花,算是對這位偉大人物的紀念吧。
▲ 凱撒墓旁,一些西方遊客在仔細聆聽導遊講述著古蹟和歷史,可能他們比我們要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吧。
今天我們所見的羅馬廣場遺址,雖然始於2700年前羅馬建城時期,但大多數大理石建築還是始於奧古斯都的繁榮時代,今天的頹敗殘破也不是一天造成的,經歷過內亂、外侵,天災、人禍,有些被君士坦丁拉去了新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有些被教皇拆了去蓋教堂。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做些功課,即使在裡面泡上一天,可能也研究不完。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看上期回顧
《 到了被叫大叔的年齡,
是什麼觸動我計劃60歲前遊遍歐洲? 》
▽
作者|九門胡同——排版|鮮肉木——編輯|小西
如果你對Travel like a local有著獨到的見解,
也想來當寫稿作者,
快掃下方二維碼,跟小La勾搭。
一經錄用,稿酬打賞。
掃二維碼,聯繫Lalocal小助手,就有機會入群,
旅行達人、分享推廣、實用攻略、
活動預告等福利,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