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在三湘 | 才口水村:「量身訂製」奔富路

2020-12-12 湖南在線

湖南日報記者 李秉鈞 通訊員 阮濤

有些農戶因病致貧了,有些在家裡找不到工作,有些貧困戶吃住還成問題……這是郴州市北湖區仰天湖瑤族鄉才口水村幾年前的真實寫照。這幾年,該村通過產業、就業扶貧等,成功摘下了「貧困村」帽子。

4月底,記者走進才口水村,探訪該村的「脫貧經」。進村後發現土坯房很少,一棟棟二、三層的小樓房矗立在山腰間。才口水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區,2015年被認定為郴州市級貧困村,精準識別貧困戶47戶、147人。

「扶貧工作隊進駐我們村後,針對貧困戶進行了分類,並通過發展產業、異地就業、危房改造、小額信貸、大病救助等措施,為每戶貧困戶量身訂製了具體的脫貧方案。」才口水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劉清玉說,特別是扶貧工作隊在村裡大力推進種植冷水大米和養殖禾花魚、黃牛後,該村的脫貧工作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劉清玉介紹,當時有不少村民擔心搞種植、養殖沒什麼效益,工作隊於是出臺了「才口水村精準扶貧資金使用獎勵辦法」,對貧困戶種植一畝水稻及養殖禾花魚獎補種子、農藥、化肥、魚苗等400元,非貧困戶獎補100元,對貧困戶養殖一頭牛獎補1000元。這一下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不僅如此,扶貧工作隊還與郴州市三湘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對種植黑木耳進行試驗示範,由三湘菌業提供菌種、技術,並負責回收鮮耳。才口水村村民劉建訓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在上山砍柴途中摔斷了兩根肋骨,從此就幹不了重活;而妻子也體弱多病,家裡缺少勞動力。扶貧工作隊幫他家入股了三湘菌業的黑木耳示範基地,去年算上工資及分紅,一家收入1萬多元,成功實現了脫貧,並建起了二層樓的新房。

像劉建訓一樣,才口水村去年共有39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其餘8戶有望在今年實現脫貧。

相關焦點

  • 「私人訂製」開啟「精準扶貧」新思路
    新華社哈爾濱7月25日電(記者 楊思琪)如果不是村裡來了個年輕人,57歲的夏亞軍不會知道有個詞叫「私人訂製」,不會想到種了半輩子老玉米的他會和「訂單農業」扯上關係,更不會相信賣「農體驗」也能走上脫貧路。  夏亞軍是黑龍江省綏化市明水縣明水鎮互助村的一名貧困戶,大伙兒都叫他「老夏頭」。
  • 產業「造血」奔富路——「精準脫貧看隆回」寫真之二
    產業「造血」奔富路—— 「精準脫貧看隆回」寫真之二金銀花產業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該縣按照「四跟四走」的產業扶貧思路,依託金銀花、龍牙百合、「三辣」(辣椒、生薑、大蒜)、油茶、烤菸、特色果蔬茶等優勢產業,打造優質糧油、特色經作、生態養殖、綠色果蔬、觀光休閒五大農業產業集群,實現「縣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項目」的產業扶貧新格局。
  • 【精準扶貧在三湘】玻璃橋成「致富橋」,驚現旅遊扶貧「慈利樣本」
    9月14日,「精準扶貧在三湘」網絡主題活動媒體團來到慈利縣,被大峽谷上凌空高架、狀如飛虹的玻璃橋震撼。  9月14日,「精準扶貧在三湘」網絡主題活動媒體團來到慈利縣,被大峽谷上凌空高架、狀如飛虹的玻璃橋震撼。這座張家界新「奇觀」,成為慈利縣「旅遊+扶貧」的新註腳,把遊客帶來了,把消費拉來了,村民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本次網絡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湖南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湖南日報社主辦,華聲在線、湖南微政務和網信湖南承辦。
  • 「三湘巨變看龍山」文學採風團聚焦精準扶貧產業建設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16日訊(特約記者 葉紅 陳新祥 通訊員 熊軍)10月16日,「三湘巨變看龍山」文學採風團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茅坪鄉、洛塔鄉、苗兒灘鎮的農業產業基地調研精準扶貧產業,龍山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劉昌順,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聶毅陪同。
  • 長順縣廣順鎮:千畝扶貧產業園拓寬奔富路
    長順縣廣順鎮:千畝扶貧產業園拓寬奔富路 發布時間:2018-12-14 13:44:01      來源:黔南日報
  • 「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媒體湖南行啟程
    9月20日,湖南第九屆網絡文化節之2020「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媒體湖南行出發儀式在長沙舉行。「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活動由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湖南日報社指導,華聲在線主辦,益陽市、婁底市、懷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網信辦及扶貧辦協辦,拼多多全程支持,包含媒體湖南行和直播帶貨兩大主題內容。媒體團將走進安化縣、新化縣、會同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永順等5縣,深入採訪脫貧攻堅給三湘大地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感人事跡。
  • 兗州區新驛鎮創新精準扶貧思路舉措
    落實責任精準做。新驛鎮把精準扶貧放在與經濟社會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作為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用心謀劃、用情落實,成立了扶貧辦、配備扶貧專幹3名,黨委政府堅持定期專題研究精準扶貧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領導班子成員常態化深入貧困戶調研指導精準扶貧工作。嚴格落實黨組織精準扶貧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層層籤訂責任狀、人人籤訂承諾書。凝聚力量精準幫。
  • 科技扶貧專家團進村開講助力產業扶貧
    人民網長沙9月30日電 近日,仰天湖瑤族鄉才口水村的貧困戶們沒有像往常一樣早早下田勞作,而是都跑到村委會的會議室來了。原來,區科技扶貧專家團養殖組組織的精準扶貧養殖技術培訓要進村開講了,大家都不想錯過。 「以前經常在鄉政府裡組織培訓,路程太遠,很多貧困戶都沒有時間參加。
  • 消費扶貧:永順年貨走進湘潭「三湘農品嘉年華」
    「三湘農品嘉年華」年貨會上滿載而歸的市民新湖南客戶端1月21日訊(通訊員 羅奮飛 楊憶宏 周青青)近日,第一屆「三湘農品嘉年華」活動在湘潭市嶽塘國際商貿城舉行。為推動消費扶貧工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委常委、副縣長尚軍輝(湘潭市駐永順縣對口扶貧工作隊長),縣政協副主席張明仁、縣政府黨組成員康雲峰等率12家農特產品企業備足年貨,參加了本次活動。永順縣參加這次展會活動的年貨以優質農產品為主,地道的湘西農產品,儼然是「三湘農品嘉年華」眾多農特產品中的主角。
  • 【精準扶貧在三湘】慈利縣:興村富民「有一套」
    慈利縣:興村富民「有一套」 ■ 周 佳 張 笛 胡楊煜 2018年的夏日,慈利縣是熱鬧的,各政府部門脫貧攻堅「夏季攻勢」正如火如荼: 5月14日,慈利縣教育局召開了精準扶貧「夏季攻勢」動員會;6月11日,召開了交通行業扶貧2018年「夏季攻勢」推進會;6月12日,慈利縣房管局以
  • 精準扶貧在三湘丨湖南大學精準助力隆回脫貧攻堅紀實
    千年學府牽手偏遠瑤寨  ——湖南大學精準助力隆回脫貧攻堅紀實  隆回縣白水洞村,今年將退出貧困村序列。  這是湖南大學的一個扶貧點。湖南大學駐隆回扶貧工作隊負責人李飛龍和曹鏐每人自掏2萬元,眾籌24萬元,發展富硒水稻生產。  交通,是白水洞村發展的痛點。李飛龍和曹鏐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一條從漵浦高鐵站到白水洞的山路,但山路有兩處三四公裡的斷頭路,無法通車。修路需要大筆資金。他們跑省交通運輸廳,跑縣交通局,反覆遊說,終於籌到資金,將斷頭路修通了。
  • 德化雷峰鎮為貧困戶「量身訂製」脫貧方案
    德化雷峰鎮以「黨支部+」推進脫貧攻堅為貧困戶「量身訂製」脫貧方案「以前只是零星種點淮山陳明溪所說的淮山合作社幫扶,是指雷峰鎮近年來實行的「黨支部+」扶貧模式。記者走進德化縣雷峰鎮,發現淮山種植、花卉種植、林下種植等合作社星羅棋布,通過黨支部的引領,各個合作社走上了種植技術化、生產專業化的道路,開拓出一條脫貧攻堅的康莊大道。
  • 中經評論:奮力「挪窮窩」 走上「奔富路」
    從望之令人心驚的藤質「天梯」,到築起堅固安全的千層鋼梯、公共設施服務進駐,到村民整體搬入新居,再到青壯年可自願留在「懸崖村」參與旅遊項目的開發,四川大涼山裡的阿土列爾村這個「懸崖村」正是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真實樣本。據統計,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4221元提高到2019年的9313元,年均增幅30.2%。
  • 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精準幫扶
    王金堂一條腿有殘疾,喪失部分勞動能力,溫陳街道充分考慮他的家庭和個人情況,為他量身定製了公益性崗位———社會治安巡邏員。  「我每天都會騎上自己的電動三輪車在村裡轉上一圈,發現廣告標語自己動手清除,發現有垃圾就撿起來,憑藉自己的勞動為家庭年增收3000元。」
  • 2020精準脫貧在三湘媒體行•安化黑茶香天下
    恰逢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南省第九屆網絡文化節之「2020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 」媒體湖南行媒體團,奔赴益陽、婁底、懷化和湘西4市州5縣,選取黑茶、黃精、冰糖橙、魔芋、獼猴桃等當地特色扶貧農產品,感受群眾豐收喜悅,以茶黑、藥黃、橙金、芋紫、果綠為色,巡禮湖南脫貧攻堅戰場,描繪五彩三湘全面小康新貌。
  • 清水縣:美麗鄉村奔富路
    清水 美麗鄉村奔富路  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馬溝村將自然條件差、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的99戶461人統一搬到川道區居住,極大地改善了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把生產發展擺在首位,充分利用川塬區地理優勢,依託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大力發展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使群眾走上了致富道路。
  • 即墨路街道舉行扶貧農產品試吃會,打造「精準扶貧+社區」工作模式
    據了解,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部署及省、市有關要求,推動「百鎮千村攜手奔小康」不斷向縱深發展,自2018年11月起即墨路街道與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東屯鄉結為幫扶對子,下轄小港社區和即墨路社區也分別對東屯鄉的西屯村和梅旗村籤訂對口扶貧框架協議
  • 生態扶貧隆回實踐②丨 走上護林崗 過上好日子 開門見山奔富路
    近年來,以邵陽市委常委、隆回縣委書記王永紅,縣委副書記、縣長劉軍為「領頭人」的全縣幹群,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做到生態扶貧攻堅戰、禁食野生動物攻堅戰一齊打,全力推進生態秀縣建設,堅持走治山、養山、綠山、富山的路子,進一步推動「淺綠」向「深綠」轉變,「綠色」向「美麗」跨越,「美麗」向「富民」提升;守住了青山,留住了美景,記住了鄉愁,解決了大地要「綠被子
  • 太平洋保險:保險扶貧凸顯精準模式
    中國扶貧開發工作迄今已有30餘年,決策層在總結多年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一些項目和政策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並不鮮見。新時期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思路,也格外強調要解決錢和政策用在誰身上、怎麼用、用得怎麼樣等問題。
  • 精準「把脈」量身定製 鹽田區助東源縣21個貧困村全面脫貧
    原標題:精準「把脈」量身定製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徑鹽田區助東源縣21個貧困村全面脫貧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8日訊 (深圳特區報記者 第五燕燕 陳敏)河源市東源縣陳村村松嶂山,一壟壟茶樹隨山勢蜿蜒延綿,山高雲低,滿目蒼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