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疫情防控需要,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聯合發文,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3月2日,就在文件發布的當天,北京市醫保局實現了網際網路診療醫保支付渠道的打通,北京燕化醫院在其技術和運營團隊的支持下率先完成全市首單網際網路複診醫保報銷。
北京燕化醫院是一家三級民營非營利性醫院,為其提供醫保支付系統改造的公司是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信息化企業:北京鳳凰醫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鳳凰醫聯」)。
在雙方的合作下,北京燕化醫院系統改造和驗收耗時僅僅12天,在北京率先實現了網際網路診療醫保支付。鳳凰醫聯是如何做到的?系統改造需要哪些步驟?驗收有哪些注意事項?對此,鳳凰醫聯總經理李梅田做了詳細解答。
北京疫情防控與網際網路診療
我們先來看北京在疫情防控中對網際網路診療的急迫需求。
經歷了2003年非典的北京,面對新冠疫情時,以嚴密的社區防控前移篩查關口,加上強有力的醫療救治資源,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儘管如此,其疫情防控形勢並不輕鬆。
首先,北京外來人口眾多。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3.6萬人,常住外來人口745.6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例高達34.6%。在全國疫情初步平穩、各地開始實施部分行業有序復工復產時,北京也啟動了相關工作。此時,北京面臨返京人員交通防控,以及返京後復工復產的人員聚集防控雙重壓力。
2月18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增設復工復產防控組,負責全市工業、商業、服務業及建築業企業等復工復產防控工作的管理。
其次,北京作為國際都市,擁有大量國際航線。據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官網顯示,每天有94家航空公司的近1700個航班連接北京與54個國家的244個城市。在全球疫情迅速蔓延的情況下,北京面臨的境外輸入風險和壓力不斷加大。
2月29日,北京開始出現境外輸入病例,截至3月18日12時,已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54例。除了救治確診病例之外,密切接觸者、其他入境人員的例行篩查,再次給北京醫療機構的線下診療造成壓力。
因此,北京在本地疫情防控、復工復產防控、境外輸入防控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持續處於嚴峻態勢中。
針對特定人群進行隔離、減少非必要的人員流動和聚集、利用網際網路提升醫療服務效率,仍然是最基本的應對方法。
疫情初期,北京就搭建了新冠肺炎在線諮詢平臺,除了數千名醫生提供線上諮詢外,5家獲得資質的醫療機構還可提供網際網路診療服務,北京燕化醫院也是其中之一。
為了進一步滿足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患者的就醫需求,2月24日,北京市醫保局、北京市衛健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制定網際網路複診項目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通知》,將網際網路複診納入醫保,費用按相應醫院等級的普通門診醫事服務費執行,並按相應醫院等級的普通門診醫事服務費醫保政策報銷。
3月2日,北京市醫保局又發布《關於開展「網際網路+」醫保服務的通知》,對網際網路診療納入醫保的補充協議、實時結算、信息系統改造與維護等方面做了具體規定。
首家實現網際網路診療醫保支付的醫院
3月2日,北京燕化醫院在北京率先開通了網際網路診療醫保支付。該醫院位於房山區,是鳳凰醫療集團旗下的三級非營利性綜合醫院,患者以本區居民為主。
房山區地處北京西南,轄區總面積2019平方公裡,是北京面積較大的市轄區之一。房山區平原、丘陵、山區各佔三分之一,下轄28個鄉鎮(街道)、459個行政村、154個社區居委會,居住在村鎮的患者比較分散。
為了提高患者的就醫效率,2018年,在國務院辦公廳、國家衛健委制定了網際網路醫療的相關政策後,北京燕化醫院就啟動了「網際網路+」的建設,開發網際網路服務平臺。
平臺於2018年底正式啟動建設,2019年3月上線,推出了預約掛號、診間支付、報告查詢、病歷查詢、住院費用清單查詢、住院押金繳費、體檢報告查詢、候診隊列查詢等13項便民服務。
為了進一步提升患者體驗,北京燕化醫院此後陸續開通線上的圖文、視頻諮詢,進而完善了視頻問診續方功能,並著手進行資質申請。
2019年11月,北京燕化醫院向北京市衛健委申請網際網路診療資質,12月20日獲批,是北京較早獲得資質的醫院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北京燕化醫院開通了免費的線上發熱門診、心理諮詢。在北京市醫保局啟動網際網路診療相關的醫保方案後,北京燕化醫院作為具備線上複診資質的醫療機構迅速響應,參與到試點項目中。
2月19日,項目正式啟動,由鳳凰醫聯承建。項目在3月1日通過驗收,3月2日正式開展網際網路診療醫保報銷服務。從啟動到上線,總共耗時12天。
4個步驟8個細分環節完成開發驗收
上線當天,北京燕化醫院開通了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呼吸與危重醫學科、內分泌科、消化科、腫瘤科、耳鼻喉科、普外科8個科室的在線複診醫保報銷,此後逐步擴展到其他科室的常見病、慢病複診,80餘名醫生可提供在線複診開方。
已選擇北京燕化醫院作為定點醫療機構的慢病患者,下載北京燕化醫院APP或鳳凰好護士APP後,就可實現在線預約、複診、開藥、配送、醫保報銷等功能。
按照北京市醫保局規劃,患者看病之後,可選擇醫院自取藥品、醫院配送上門、醫保定點零售藥店取藥三種方式,三種方式均為持卡實時結算。
鳳凰醫聯是如何幫助北京燕化醫院逐一實現上述功能的呢?整體來看,包括4個步驟、8個細分環節。
開發過程多方對接、過程繁瑣
整體的四個步驟中,第二步開發工作耗時最長,細分環節既要涉及線上系統改造,又要涉及線下設備購置與調試;既要涉及院內系統與人員對接,又要涉及院外系統與人員對接。
線上系統改造包括實名認證、處方校驗與流轉、費用分解與退費等內容,線下設備主要是醫生視頻問診所需的攝像頭、麥克風、耳機,以及送藥上門結算所需的行動支付終端。院內主要對接信息、醫保、醫務等部門,院外主要對接北京醫保系統承建方,即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信公司」)。
李梅田介紹,比較繁瑣的環節主要在於:
第一,實名認證對接。由於患者在線下使用醫保就診時,需使用醫保卡刷卡掛號,加上醫院核對,就完成了實名驗證。而線上預約和複診費結算無法刷卡,所以患者首次就診前要在APP上註冊時需進行實名認證。鳳凰醫聯需與第三方實名認證機構對接,調取數據接口,進行患者的實名認證。
不僅如此,若家屬為患者代開藥,系統還要對代開藥者做實名認證,並進行全程記錄。
第二,費用分解與退費功能。首先系統需在服務目錄中增加網際網路複診項目、收費標準。三級醫院的複診費是50元,但不同類型的醫保患者有不同的報銷政策,就需要調用醫保系統接口,根據參保人的類型對費用進行分解,這個過程還需要與首信公司進行聯合調試。
如果患者掛號後又不看病了,想要退費,系統需具備原路退費的功能。
第三,處方校驗與處方流轉。為了防止不合規開藥,需調取北京市醫保處方共享平臺的信息,對患者跨醫院重複開藥、提前開藥,或者醫生超量開藥等處方進行校驗判斷,並及時攔截。
據了解,北京此前就已通過互聯互通和智能監控系統連接全市定點醫療機構,醫保醫師能看到患者50日之內在北京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信息,減少跨院重複開藥現象。
網際網路診療也參照了線下標準執行,保證線上線下信息互通,杜絕違規開藥造成的醫保基金浪費。
以上是調取處方共享平臺的信息。北京燕化醫院開具網際網路複診處方後,如果患者選擇處方外配,系統還需將處方推送至醫保共享平臺。之後,全市醫保定點藥店才能下載處方,以便患者取藥。
第四,送藥上門行動支付終端配備。按照規定,醫院送藥上門是取藥方式之一,這種情況下,需要購置行動支付終端、開發結算程序,並對接網絡運營商,實現行動支付。
同時,由於患者需要刷醫保卡結算,所以行動支付終端還需配備醫保讀卡器。醫院委託快遞送藥上門,並與其籤訂終端設備的保管協議。快遞員送藥的同時,也帶去支付設備,患者支付完成後,快遞員再將設備還至醫院。
因疫情防控需要,快遞員無法真正送到家門口,因此,北京燕化醫院的第一單網際網路複診藥品配送,就在患者的小區外完成了藥品費用的刷卡結算。
第五,醫院自助設備改造。到醫院自取藥品,也是患者可選擇的方式之一。儘管這種方式可能並不常用,但系統必須滿足相應功能。
鳳凰醫聯已在北京燕化醫院大廳配備了自助機,患者到醫院後可自助刷卡結算、到藥房取藥,這些功能以前就能實現。不過,由於患者來自網際網路複診,需要對自助機進行改造,單獨標記患者信息。
因為網際網路複診和刷卡掛號有區別,刷卡掛號時,自助機可以通過卡片讀取到患者的歷史費用、醫保待遇等相關信息,而脫卡之後,需要從醫保系統中獲取這些信息,並與患者的網際網路複診信息關聯起來。
上線前多個環節重點驗收
系統改造完成之後,隨後提出了驗收申請。
北京市醫保在《「網際網路+」醫保服務結算規範》中,對網際網路複診接通醫保支付的醫療機構提出多項要求:
為參保人員提供網際網路複診服務時應先對其進行電子實名認證,未實名制就醫的,應要求參保人員更正相關信息;
要確保網絡穩定,保證網際網路複診服務有關數據的網絡安全,防止數據洩露;
應定期更新疾病診斷、藥品、醫療服務項目等數據標準字典庫,提高數據上傳準確性;
要做好網際網路醫囑信息共享的配套管理,及時下載參保人員歷史就診記錄,防範醫保基金運行風險,並加強對網際網路複診服務費用等相關數據入庫反饋的分析,避免拒付情況發生;
要為參保人員建立和妥善保存電子病歷、在線處方、購藥記錄等信息,做到診療、處方、交易、配送全程可追溯,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全程可監控。
總結起來主要有:注重數據保護、就診全程可追溯,保障患者安全;注重實名認證、資金流全程可監控,保障醫保基金安全。
李梅田介紹,北京燕化醫院和鳳凰醫聯在接受醫保局、衛健委驗收時,驗收小組也將重點放在這些環節上。
首先關注的是網際網路複診身份驗證、包括代開藥人的身份驗證、複診費用線上分解、收取和退費等。
接下來,開具處方時提示用藥天數,調取全市共享處方信息、對跨院重複、提前和超量開藥判斷、查看就診歷史等都有嚴格要求和驗收標準。並且要完善處方外配功能,方便患者就近取藥。
然後是數據一致性校驗,要進行HIS系統、醫保系統、網際網路平臺所有處方、費用等信息的一致性驗證。
「3月1日上午,現場驗收從9點半進行到接近12點。」李梅田稱,北京燕化醫院會議室內,來自醫保局、首信公司、北京燕化醫院、鳳凰醫聯的10人驗收小組參與了驗收。
過程中,鳳凰醫聯的其他技術人員遠程配合。除了上述重點功能之外,驗收小組還將其他功能都逐個測試、各項功能及控制點均符合要求,驗收順利通過。
新公司為何能快速交出好作業?
總結起來,北京燕化醫院的「網際網路+」醫保服務項目共涉及醫院HIS系統、網際網路診療平臺、醫保系統等的對接,涉及醫保接口6個、網際網路平臺接口15個。
鳳凰醫聯成立於2019年4月,成立不到一年時間,為何能在關鍵時刻迅速完成重要項目並保證質量?李梅田認為,除了這期間團隊加班加點之外,主要是因為有多年的技術積累、高效的對接溝通。
事實上,鳳凰醫聯由鳳凰醫療集團的信息部門孵化而來,在孵化成立之前,側重於院內信息系統的開發,成立之後,側重於網際網路化的系統開發,其核心技術人員均為從事醫療信息化10年以上的行業骨幹。
公司尚在孵化期時,團隊就已到浙江、廣東等網際網路醫院建設起步較早的區域考察、學習經驗。
在醫保項目之前,鳳凰醫聯團隊已經開發了北京燕化醫院的HIS系統、網際網路服務平臺、網際網路診療平臺,還開發了「鳳凰好護士」網約護理服務平臺。
所以,鳳凰醫聯已在此前的項目中積累了技術經驗,足夠支撐快速的系統改造需求。
目前,鳳凰醫聯已具有獨立的網際網路醫院平臺開發能力、運營管理能力和品牌建設能力,可提供醫療信息化軟體開發、系統集成、諮詢等服務,擁有近20項軟體著作權。其主要產品有網際網路診療平臺、網約護理服務平臺、健康管理平臺、雲HIS等。
其次,鳳凰醫聯與北京燕化醫院同屬鳳凰醫療集團旗下,系統對接、人員溝通效率高。「此次涉及的北京燕化醫院院內對接,包括網際網路診療、HIS系統、自助機等,都是我們團隊開發配置的,所以這部分無需像其他醫療機構找多家信息公司對接,大大降低了溝通成本。」李梅田介紹。
鳳凰醫聯為北京燕化醫院提供網際網路診療相關技術支撐的同時,北京燕化醫院也是鳳凰醫聯的實體資源支撐。李梅田稱:「我們經常和醫院、醫生溝通,詢問他們的使用感受與新需求,不斷改進和打磨產品,使產品更加實用。」
未來,鳳凰醫聯擬開發獨立網際網路診療綜合服務平臺,逐步開放符合要求的第三方醫院入駐,為實體醫院提供線上線下診療服務閉環提供技術及運營支持,全面提升實體醫院網際網路化效率,為實體醫院開展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提供新途徑。
網際網路診療的醫保完善步伐或將加快
從3月2日「網際網路+」醫保服務上線到3月18日,北京燕化醫院總計已為109人次進行在線複診,送藥上門醫保結算68人次。
由於這是新的服務形式,北京電視臺對此進行了報導,患者看到新聞後,紛紛打電話到醫院諮詢就診細節。為此,醫院特開通了24小時諮詢電話,為患者解釋服務流程。
李梅田介紹,除了房山區當地患者之外,北京朝陽、海澱、西城等其他區的患者也打來電話諮詢,這些患者定點醫院大多在各自所在的區,需將北京燕化醫院選擇為自己的醫保定點醫院,才能進行線上複診報銷。「雖然慢病患者並不是一時間全都轉移到線上,但從目前問診數量變化、電話諮詢熱度來看,越來越多患者接受這種形式,未來會是大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已有江蘇、浙江、上海、陝西、廣東、湖北等省市將網際網路診療納入醫保支付,並在部分醫院實現了醫保實時結算。
實現在線問診醫保實時結算的醫院,以實體醫院主導的網際網路醫院或網際網路診療平臺為主,也有微醫作為企業主導的平臺型網際網路醫院接通武漢、泰安醫保,以及醫聯旗下的海爾森網際網路醫院在成都打通在線醫保個人帳戶支付。
實體醫院主導的優勢在於,可以完成在本院的線上線下就診閉環,除了問診、開方、送藥和支付之外,還可與檢查檢驗、報告查詢、床位預約等服務結合,更好地滿足患者的本地就醫需求。
企業主導的平臺型網際網路醫院優勢在於,可集中各地優質資源,促進醫療資源均衡分配,患者不出門也能看大專家;並且平臺型網際網路醫院基於良好的用戶運營能力,可聚集更多數量和科室的醫生,患者選擇範圍更廣。
無論哪種類型,醫保支付環節的打通,均能使在線問診全流程更加完整。
疫情之前,醫保環節是網際網路醫療長期未突破的瓶頸,疫情防控需求促使這一瓶頸逐漸打通。儘管部分省市表明是臨時納入或者試點納入,但是,如果網際網路醫療既能發揮患者合理分流、醫院管理效率提升的作用,又能更好地通過技術手段維護醫保基金安全,今後,醫保環節的完善步伐就會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