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圖片首次展示了殲-15艦載戰鬥機在我國航母上的「野獸模式」滿外掛武器狀態。該機在機腹和翼下中間掛架掛載了4枚PL-12主動雷達制導中距彈,在進氣道下方和翼下中間掛架掛載了4枚鷹擊83反艦飛彈,雖然照片由於角度問題看不見翼尖掛架狀態,但想必也掛載著兩枚PL-8紅外格鬥彈,形成了罕見的4中2近4反艦的掛載狀態。
粗略估算下來,這架殲-15的外部武器掛載總重量已經達到4.5噸左右,雖然還未達到其6.5噸最大載彈量限制(參考蘇-33公開數據),但已經頗為驚人。
那麼問題來了,殲-15能否以這種野獸模式從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上順利滑躍起飛呢?
自我國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服役以來,殲-15戰鬥機的滑躍起飛方式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許多人擔心該機會遭遇起飛重量受限,將嚴重影響其作戰能力。但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無論是殲-15戰鬥機本身還是滑躍甲板都已經是非常成熟的設計,在研製中已充分考慮了極限狀態在的重載滑躍起飛。
當年蘇霍伊設計局在研製蘇-33艦載戰鬥機時,該機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在機腹掛載一枚重達4.5噸的Kh-41「蚊式」3馬赫超音速重型反艦飛彈,對美國航母編隊發起致命攻擊。
為了滿足這個要求,蘇霍伊設計局在遼寧艦的姊妹艦「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對蘇-33進行了大量重載滑躍起飛測試,最後證明在氣溫15攝氏度無甲板風的氣象條件下,該機能在庫艦105米長的短起飛點以27噸的最大起飛重量滑躍起飛,如果是195米長的長起飛點,蘇-33的最大起飛重量能進一步增加到32噸。
蘇-33在26噸起飛重量下的典型武器掛載為4枚R-73和4枚R-77,內油5.7噸,此時無空中加油作戰半徑660公裡,滯空時間2.5小時。蘇-33在32噸起飛重量下的典型掛載是4枚R-73和4枚R-77,外加4枚kh-31P反輻射飛彈,掛載重量與照片中的殲-15接近。此時該機還可裝載9.3噸可觀內油,實現1220公裡作戰半徑和近5小時滯空時間。
所以從蘇-33的公開數據就能判斷,我國的殲-15艦載戰鬥機絕對能以照片中的滿掛狀態,滿油從遼寧艦上的長起飛點滑躍起飛,作戰能力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