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840年英國依靠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開始,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無疑是一部浸透了"海防缺失"的屈辱史。從1840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這段時間中國所遭受的絕大部分屈辱來自於海上。"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這是偉大領袖在1953年視察海軍時,在長江號炮艦上,給中國海軍提的詞。這句題詞深刻地反映了海軍對於新中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也反映了共和國的締造者們對於建設一支強大海軍的迫切希望。
(051型驅逐艦湛江號,舷號165)
經過70多年的艱苦奮鬥,如今中國海軍可以說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真正成為了一支足以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勁旅。根據南海艦隊公眾號的介紹,8月28日,中國海軍165、166兩艘飛彈驅逐艦正式退役。此舉標誌著被稱為"旅大"級的051型驅逐艦全部退出了現役,中國海軍由此進入"後旅大"時代。而與之相對應的,8月30日,央視播發了遼寧號航母的訓練視頻,視頻中7架殲-15戰鬥機帶彈起飛,並組成編隊飛過天空的畫面震撼人心。
(掛彈編隊的殲-15戰鬥機)
旅大級驅逐艦的退役和遼寧號航母的"亮劍",其實可以看作是中國海軍發展的一個階段性成就。就水面艦隊而言,旅大級驅逐艦是建國後我國獨立研製並列裝的第一款大型飛彈驅逐艦,也是我國首次研製排水量超過3000噸的飛彈驅逐艦。儘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旅大級滿載僅3500多噸的水平,確實有些不值一提,不過正所謂萬裡之行始於足下。正是有了旅大級當年這第一步,才有了後來的052型、052B型、051B型、051C型、052C型、052D型、055型等一系列先進的驅逐艦。在旅大級退役後,中國海軍下水的驅逐艦已經是清一色的"神盾艦",這在全球範圍,不但是除了美國只有中國一家,而且目前中國海軍下水和列裝的"神盾艦"已經超過了除美國海軍外,全球其他所有國家神盾艦的數量總和。
(守衛海疆30年的老兵,光榮"退休"了;圖為165湛江艦和166珠海艦)
航母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確立了自身海軍核心主力艦的地位,如今航母和飛彈核潛艇一樣,是具備戰略意義的重要海軍武器,也是各國海軍夢寐以求的核心作戰力量。如今全球擁有2艘6萬噸以上航母的國家僅有3個,分別是美國、英國和中國。而且我國是目前三個國家中,航母噸位相對最小的。但是,我國卻是三個國家中,航母技術發展最快的。
(完成從"瓦良格"到"遼寧號"的華麗轉身,16號"遼寧"艦出海訓練)
雖然我國接觸航母的時間並不晚,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當時的海軍部長陳紹寬就曾經應邀前往英國考察當時的英國海軍,那時中國海軍的高層就已經見識了航母的重要戰略價值,只不過由於舊中國積貧積弱,無論是工業水平還是科技水平,都不可能發展航母和海軍大艦隊,所以中國的航母夢只能一直是一個"夢"。
(瓦良格號回國時鏽跡斑斑,從一個航母空殼子到現在形成完整的作戰能力,遼寧號見證了中國航母事業的巨大進步和"飛鯊"艦載戰鬥機部隊的成長曆程)
一直到20世紀末,由於蘇聯的解體,建造中的蘇聯海軍"瓦良格"號航母一夜之間全面停工,當時該艦已經完工達68%,而且艦況良好。後來經過多方努力,我國於1999年正式購得該艦,並於2002年將其運抵大連,開始進行全面升級改裝,在經過了10年的努力後,原先蘇聯海軍的"瓦良格"號,正式以"遼寧"號的名字加入了人民海軍,成為了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
(殲-15戰鬥機試射空空飛彈)
由於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所以我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建設經歷了漫長的摸索。特別是當時其他海軍強國不僅對我國航母的研製建造實施技術封鎖,同時也對我國的艦載機研發實施技術封鎖。當時西方媒體普遍認為,我國無法獨立研發艦載戰鬥機,但是我國僅憑藉一架從烏克蘭獲得的T-10K-03號原型機(這架飛機初始狀態就是不能飛的),同時結合我國在研製殲-11B戰鬥機時所積累的經驗,綜合開發出殲-15雙發重型艦載戰鬥機。
可以說殲-15的研製完全是我國在吃透了當年俄羅斯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海軍化改裝而研製的一款全新戰鬥機。儘管殲-15在外形上和俄制蘇-33非常相似,但是其機翼摺疊段更向外延伸,因此主翼根部增加一對重載掛架,這讓殲-15的掛載能力明顯優於蘇-33戰鬥機,這也是二者最大的差異。同時,殲-15戰鬥機使用國產雷達航電以及機載武器,也要明顯優於俄式同類武器。所以二者儘管外形相似,但是就戰鬥力而言,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和蘇-33相比,殲-15機翼上折段更靠外,所以主翼下方增加了一對重載掛點,可以掛載鷹擊-83K空艦飛彈)
有了航母、有了艦載機,如今央視放出一段7架殲-15能夠以掛彈姿態連續起飛,組成編隊迅速執行作戰任務的展示視頻,這很明顯說明,中國海軍確實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時代,換句話說,中國航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戰鬥力。
(走你!)
艦載機訓練最基本的是起降、然後是編隊,最後才是攜帶彈藥進行實彈訓練。進入實彈訓練,意味著航母艦載機已經趨於成熟,可以形成有效的戰鬥力,而且本次視頻最重要的是,遼寧號航母同時出動了7架殲-15組成編隊進行作戰,這說明遼寧號的甲板調度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飛機的出勤速度相當快,同時戰鬥機又可以組成編隊進行作戰,這說明我國航母戰鬥群已經完全形成作戰能力,足以在未來的海戰中擔當大任。
(遼寧號航母戰鬥群,其中"中華神盾"尤為顯眼)
從蒸汽動力、3500噸的旅大級驅逐艦,到現在滿載排水量超過12000噸的055大型飛彈驅逐艦;從一個期盼國家富強的"航母夢"到如今遼寧號7架飛鯊"亮劍",海軍的進步無一不體現著整個中國的奮發圖強。曾經西方列強遠道而來,僅僅在海灘上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逼迫中國做出任何讓步,而如今我國海軍的艦隊已經長駐遙遠的亞丁灣,致力於保護過往商船的安全;曾經西方列強的軍艦在中國的內河肆意橫行,我們卻毫無辦法,如今中國海軍的軍艦也出現在泰晤士河、基爾運河、珍珠港、東京灣……歷史昭示了一個古老民族的重新崛起,也告誡著我們:只有自強不息,才能國泰民安。
(2017年10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倫敦,泰晤士河上首次迎來了中國軍艦,但是和1840年英國軍艦抵達中國不同,中國海軍帶來的是和平與發展,而不是鴉片和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