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曾擁有一艘航母,取名鎮海號,後來這艘航母結局如何?

2020-12-14 悲秋憶文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第一艘航母是「遼寧號」。不過,其實遠民國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有了航母,這就是東北王張作霖的航母——鎮海號。那麼,後來這艘航母的下落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張作霖的航母已經晚清到民國的海軍發展故事,讓我們了解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近代史。

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從1840年後開始,中國的科技就遠遠落後於外國了,尤其是武器技術上更是遠遠落後於外國,所以才會在對外戰爭當中「屢戰屢敗」。其實不然,清朝的科技在當時雖然落後,但是武器技術卻未必完全落後於世界。要知道當年左宗棠還挖出來明朝的火炮,威力與當時英國人的威力差不多呢。

而清朝的北洋艦隊更是號稱「世界第九」,「亞洲第一」。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這可能是清朝一貫的「吹牛」,其實不然,當時清朝的北洋艦隊確實是亞洲第一。因為1886年的時候,清朝還仗著自己「船堅炮利」,狠狠的「欺凌了」日本一番,日本人當時打不過清朝,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吞,這就是長崎事件。

大概過程是當時日本邀請北洋艦隊去日本購買生活用品,但是北洋艦隊的「大兵」卻在日本尋釁滋事,日本警察制止了他們。清朝水兵大怒,私下派出400人直撲警察局,同時把軍艦上的大炮啟動了起來,朝著長崎對準,這時候日本的慌了,直接向清朝道歉,並且向清朝賠償了52500元。而李鴻章事後還不無恫嚇的對日本說:

「……開啟戰端,並非難事。我兵船泊於貴國,艦體、槍炮堅不可摧,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所以,北洋艦隊亞洲第一,並不是當時人吹的。那麼,有著先進武器的清朝為什麼在甲午戰爭當中大敗,最終又被列強反覆蹂躪呢?這就不是武器上面的問題了,而是清朝本身的問題——慈禧做壽宴把軍費都拿走了,叫北洋軍隊拿什麼與日本人打呢?實際上當時的大多數實權人物都非常重視武器的提升。

比如後來北洋軍閥時期,各個軍閥就相繼購買西方先進武器,在軍事武器上與外國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張作霖就是其中一員,之所以張作霖要下血本購買「航母」,原因還是他被吳佩孚的海軍給打「怕」了。當時張作霖與吳佩孚作戰失敗,逃回關外,可是吳佩孚卻命令自己部下的軍艦對張作霖放炮,搞得張作霖狼狽不堪。

因此,回到東北之後,張作霖下決心提升自己的「科技力量」。當時海上最強的戰爭利器當然是航母了,不過外國人也不會把航母賣給中國人。因為中國人戰爭的藝術太強了,弄個火牛陣都把他們搞得灰頭土臉的,要是再給中國人一艘航母,指不定搞出什麼大事情出來呢。不過,這難不倒腦子靈活的張作霖。

為了增強自己的戰鬥力,他到處借錢——當時列強很願意被中國人借錢,因為利潤很高。借到錢之後,他當然也買不到成品的航母,不過他可以買點兒別的什麼東西——比如超大號的商船。當時的德國人剛好就有這樣一艘已經廢棄的大商船,排水量為2708噸,雖然跟真正列強的航母差距有點兒大,但是在軍閥之間打仗卻足夠了。

然後他自己召集中國的工匠,對這艘商船進行了改造,使它變成了一艘軍艦,取名為「祥利號」。這艘軍艦經過張作霖的改造,可以做到同時搭載兩架水上飛機,因此可以構架一座移動的戰鬥堡壘。雖然這些飛機只能攜帶2個小型炸彈,但在當時的中國來說,已經算是一件非常「先進」的武器了。

後來,張作霖憑藉著這樣一艘「航母」,幾乎成了當時軍閥當中的最強海軍。連處在廣東的國民政府,都被這艘軍艦給「迫害」過,而廣東國民政府卻只能無可奈何地抱怨:「東北艦隊深入腹地,毀我精銳,殊堪痛惜。」可見這艘「航母」在當時之風光了。不過,這艘「航母」的結局並不好。

張作霖雖然樂於購買武器,卻不積極治理地方,也不招賢納士,沒有發展屬於自己的人才體系和科技體系。最終在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而他的海軍最終也在國民政府的誘惑下投奔了國民政府。1937年9月25日,淞滬會戰打得正激烈,國民政府卻將把這艘軍艦沉在長江以阻止日本海軍進入長江。

由鎮海號的歷史,我們大約可以看出,對一個國家的力量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並不是武器,而是民族自身所擁有的精神、意志、智慧和品德,只有覺醒這些東西,才能夠真正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試想把清政府的北洋艦隊給國民政府,豈會有甲午之敗:如將國民政府的坦克大炮給八路軍,日本人又豈能夠深入中國腹地?

所以,一切的一切,人才是第一的。同時鎮海號還打破了一個謬論: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倘若張作霖有自己製造航母的能力,區區日本,何足道哉?

相關焦點

  • 張作霖曾擁有一艘航母,取名鎮海號,後來這艘航母下落如何?
    等航空母艦誕生後,航母的數量以及噸位就成為了海軍軍備中的重中之重,很多人都認為遼寧號乃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艘航空母艦,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早在近百年前咱們中國就曾經擁有過一艘名為鎮海號的"航母"。
  • 東北王張作霖曾擁有一艘航母,後來這艘航母的下落如何?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在那個落後挨打,造船等軍工產業嚴重落後於世界的民國年間,中國還曾有過航母?沒錯,這就是奉系軍閥張作霖手裡的一樣「大殺器」:「鎮海號」戰艦。但這艘「鎮海號航母」的誕生過程,卻是讓人哭笑不得:1923年時,奉系軍閥從煙臺政記輪船公司,買來一艘2700噸的「德國造」運輸船。正不惜血本擴充東北海軍的張作霖,卻是突然腦洞大開:都說航母那玩意厲害,在這麼個大船上擱倆飛機,可不就能當航母使喚嘛。說幹還就幹,經過一番「改裝」,又在軍艦上擺上八架「施來克水上飛機」(法國造)。
  • 我國至今才2艘航母,為何二戰時美國有150艘,日本也有29艘航母
    而在今天,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的國家明顯減少,如今實際上擁有航母的國家只有美、俄、中、法、英、印、意、西、泰這幾個國家,全球「正兒八經」的航母總數也只有20多艘,其中大型航空母艦隻美國有
  • 我國共買了4艘航母,為何只改造了遼寧艦,其餘3艘哪去了?
    很多人都知道,我國的航母之路走得並不順利,在我們擁有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國產航母山東艦之前,曾經從國外購買了4艘航母,但是其中只有瓦良格號經過改造成為作戰航母,在我國海軍中服役,那麼剩下的3艘航母都去哪了呢?
  • 專家:我國第四艘航母動力系統或有變化!將來需要多少艘航母?
    近日,我軍專家李傑透露了我國新型航母的一些消息,稱中國第三艘航母可能不再採用滑躍式甲板,而是採用彈射起飛裝置,中國第四艘航母在未來建造時可能在動力系統方面有重大變化。這下可把網友們給激動壞了,盼星星盼月亮,難道真的要把中國的核動力航母給盼出來了嗎?
  • 蘇聯解體那會留下9艘航母,被俄羅斯獲得1艘,其它8艘去了哪裡?
    分別是基輔號航母、明斯克號航母、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航母和庫茲佐涅夫號,當時俄羅斯根本養不起這麼多航母,索性就賣了只留一艘。 所以這兩艘航母后來就是一堆廢鐵。
  • 二戰日本有多達25艘航母,其中十艘專業航母是怎麼被逐一消滅的?
    一戰後日本為了稱霸亞洲,逐步建立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聯合艦隊,這支艦隊不僅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戰列艦,還有為數不少的新式航空母艦,整個二戰中日本總共有25艘航母,如此龐大的數量即便是今天也是一支可怕的力量。這些航母中有10艘為專業級航母,是日本海軍航母的主力,那麼這些航母都是如何被一艘一艘的擊沉的呢?
  • 造一艘航母真有那麼難?那為什麼在二戰,美國就造了147艘航母?
    現目前總共有八個國家擁有航母,分別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印度、義大利和泰國。現如今的狀況和二戰時是天壤地別,要建造一艘航母需要不同的工業部門齊心協力共同合作,這是需要共同努力了,不能存在拖油瓶,因此對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就做出了很高的要求,普通國家根本沒有造航母的資本。還有航母的造價成本很大。噸位越大,成本也會越高,中國的山東艦屬於中型航母,造價有三十多億之高。這個造價很多國家都是望塵莫及。
  • 二戰英國航母的表現如何?壓制德意海軍,曾派遣艦隊遠赴太平洋
    義大利海軍在此港口擁有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7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61艘、潛艇105艘,其他艦艇69艘,這個規模可不小。地中海的英軍則處於絕對劣勢,參加這次作戰任務的是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一艘新入役的航母,即"光輝"號航母,一番精心準備,歷經不少艱難險阻,比如艦載機僅僅21架老飛機。
  • 印度海軍"維拉特"號航母正式退役 "超日王"號成印度唯一航母
    資料圖:印度海軍第二艘航母「維拉特」號(INS Viraat R22)。(環球網軍事3月7日報導)世界現役航母中最老舊的一艘終於要「解甲歸田」了。據《今日印度(India Today)》網站6日報導,隨著「維拉特」號航母上的印度海軍旗和服役三角旗最後一次降下,印度海軍告別了這艘1959年加入英國海軍,曾參加過英阿馬島戰爭,後來又在印度海軍中服役近30年的傳奇戰艦。報導稱,「維拉特」號其實早在2016年就停止工作,甚至被拖到印度科欽船廠準備拆卸。
  • 我國曾買下明斯克號,為何沒成為真正的航母?而瓦格良號卻可以?
    我國曾買下明斯克號航母, 為何卻只有遼寧號改造服役?因為明斯克號航母服役時間較長,韓國並對其進行了破壞性拆解,已經不適合升級改造了。而瓦格良號不同,僅完工了70%左右,非常符合我國發展航母的需求,因此我國對瓦格良進行了升級改造,更名為遼寧艦交付中國海軍。
  • 英國海軍告別最後一艘無敵級航母
    對於英國皇家海軍三艘無敵級航母中的最後一艘來說,這是非常傷感的時刻。兩艘新航母中的第一艘「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將於明年駛入樸次茅斯港,但要到下個十年才會全面投入使用。前海軍第一軍務大臣、「卓越」號航母前指揮官喬納森·班德爵士說:「這是悲傷的一天,但要說這是充滿回憶的一天會更好,可以想想你在這艘航母上度過的時光,我很幸運可以指揮它兩年時間。」
  • 太平洋戰爭上曾有上百艘航母對戰,戰爭結束該國還剩多少航母?
    我們對日本的航母了解最多的應該就屬「大和」號和「武藏」號了,這兩艘戰列艦作為日本海軍的象徵,在二戰後期竟然都被擊沉,雙雙沉入海底,這兩艘戰列艦的損失讓日本已經完全失去了進攻的可能。這些航母裡有一艘「奶奶級別」的航母,就是「鳳翔」號航母。據了解,這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建成之後於1943年開始作為日本海軍訓練其他航空母艦的試驗艦。雖然沒有參加過大型的海戰但依然逃脫不了被襲的命運,原本停靠在港口內的「鳳翔」號多次遭受美軍的空襲,最終在1947年被拆解。
  • 心酸,印度海軍高官稱沒錢建第二艘航母,而中國第三艘航母已邁出一...
    甚至連印度擁有的三艘航母,也通通是買的。 印度國產第二艘航母遭遇難產 據悉,印度總統莫迪重新定義「海上」政策,並打算重振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這就需要有很強的海上力量作為支撐,而印度目前只有一艘航空母艦,是2013年從俄羅斯購入的45,000噸的「維克拉馬蒂迪亞」號。
  • 明斯克號和基輔號:中國的第二和第三艘航母,都成了航母主題公園
    明斯克號和基輔號,是蘇聯發展的第二代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級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航母。其中,基輔號,是蘇聯1143型航空母艦的首艦,明斯克號是蘇聯海軍1143型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只是明斯克號比基輔號早引進中國。
  • 航母山東艦,中國第一艘「成熟航母」,開啟藍水海軍未來
    不大一樣的航母去年年末,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經中央軍委批准,第一艘國產航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舷號為"17"。先是美國,第二艘福特級航母,甘迺迪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正式命名並下水海試,與此對應的,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的美國,在國際上依舊佔據著獨一無二的地位,有極大的領先優勢。
  • 墨爾本號中國最早的航母:是艘三手航母未服役,供艦船設計師參考
    墨爾本號艦長211.2米,寬24.8米,滿載排水量20250噸,就是一艘輕型航母,採用蒸汽輪機推進,航速只有25節,在役時能攜帶4架A-4G攻擊機、6架S-2E反潛機、10架反潛直升機等。服役期間,這艘航母可謂多災多難,與藍卡號、航海者號、伊文思號等本國海軍和美海軍的驅逐艦相撞,以及與本國的客輪和日本的貨輪相撞,還燃起 了一次大火,濃煙滾滾,最可怕的是其一臺鍋爐發生了爆炸,安裝在支架頂部的最新的雷達罩突然掉了下來扎進了大海。
  • 吐槽系列27:泰國的航母美夢成真,差克裡·納呂貝特號航母
    談到東南亞唯一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很多人估計想會不會是財大氣粗的新加坡,國土散布海上的印度尼西亞,還有野心勃勃的越南。但是,結果出乎很多人預料,這個東南亞的唯一卻落到了泰國身上。近四億美元能買到什麼?買不到滿載八千噸的45型驅逐艦,也買不到滿載三千噸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但是卻可以買到一艘航空母艦,物超所值,滿足中小國家的航母夢,雖然只是一艘滿載排接近一萬二千頓的輕型航母—這就是泰國的差克裡·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 與遼寧號和山東號航母相比,我國未來的003號航母有何不同?
    目前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不超過十個,分別是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印度、巴西和泰國。我國現已擁有兩艘航母,分別是遼寧號航母和山東號航母,隨著未來003號航母的加入,我國將擁有3艘航母,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的航母數量。
  • 我們買到瓦良格號航母后,為何曾有人偷偷上去呆了半宿
    瓦良格號航母的艱難歸國之旅:剛購買時曾有人偷偷上去呆了半宿1991年,前蘇聯解體,烏克蘭和俄羅斯繼承了其主要的軍隊和武器裝備,不過相比較俄羅斯巨大的體量,烏克蘭的日子顯然更艱難一些,隨著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被帶回俄羅斯,前蘇聯傾力建造的三艘大型航母,僅剩下了完工68%的瓦良格號(1997年之前名稱為裡加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