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川端康成足跡景點都集結在這裡

2020-12-15 娛樂盤點萬花筒

日本 - 大阪 - 相生樓 :明治32年(1899年)6月14日川端康成於天滿宮正門稍往東側,現在為日式料理「相生樓」的所在地誕生,「川端康成誕生地」的石碑寂靜地佇立在門前。幼失雙親的康成在翌年由祖父母領養,移居到當時的大阪府三島郡豐川村,也就是現在的茨木市宿久莊。那就讓我們從這裡搭乘阪急電車前往茨木。

日本 - 茨木 - 東本願寺茨木別院 :約100年前,和祖父母一起從大阪移居到此地的康成雖然身體虛弱,卻倍受祖父母疼愛。明治39年(1906年)4月進入豐川尋常小學(現豐川小學),成績非常優秀。數據顯示1年級的成績都是甲等,國語除了2年級以外全年均為甲等

日本 - 茨木 - 掘廣旭堂舊址 :位於從虎谷書店往茨木府立高中徒步6到7分處,面朝大街道的四樓白色建築也是書店。少年時期的川端常常在這裡買想要的書埋頭閱讀。在入口旁保存著當時的古老招牌。在川端文學迷經常前來探訪的這一帶,附近有岡村服飾店和堀內香菸店、岸田進行堂等,雖然現在已停止營業,但掛著懷古風情招牌的商店依舊處處可見。

日本 - 大阪府 - 川端康成文學碑 :茨木高中也是大阪府下屈指可數的升學名校,川端康成於1917年在這裡畢業。川端康成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時,校方特別拜託川端寫下「以文會友」並製成石碑。

日本 - 大阪府 - 川端康成文學館 :從府立茨木高中再走15分,以虎谷書店前的大街道為目標,再朝川端通前進,即可到達川端康成文學館。在昭和43年(1968年)茨木市贈予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茨木市名譽市民』的稱號,並且開設川端康成文學館。

日本 - 大阪 - 住吉大社 :在一天探訪川端康成因緣之地,最後總結請到住吉大社。供奉海神,以暱稱「SUMIYOSSAN」聞名的住吉大社,其象徵性建築就是朱色拱橋。川端康成在小說『拱橋』中曾比喻陡峭傾斜地架在池上的這座橋「下去比上來還恐怖」。在拱橋的附近還留有這一節的石碑。倒映在平靜水面上的拱橋顯得十分穩靜美麗。

相關焦點

  • 川端康成:追隨伊豆舞女當年的足跡
    只有通過獨特的視角,才能發現一個更精緻、更厚重的日本。當我們旅行在日本,我們應該看些什麼?日本文化深度體驗者止庵說,日本是世界上保存名人故居最多最完整的國家之一,無論大城小鎮,都不難找到至少一位的文化代言人。像是小津安二郎之於鎌倉、水木茂之於境港、川端康成之於茂木、小泉八雲之於堀川、武者小路實篤之於仙川……如此往下說開去,恐怕能做出一張日本的名人地圖。
  • 川端康成:日本,生平和創作
    作為新感覺派的一員曉將,川端康成(1899-1972)可以說是日木現代派的開山祖師之一,與同時代的橫光利一(1898-1947)和中河與一,稍後的崛辰雄(1904-1953)等,成為日後各種現代派文學的先導。
  • 川端康成不僅在日本國內,在海外也是獲得認可的作家
    川端康成是個什麼樣的人?易懂地解說年表和代表作品!文化史昭和時代代表日本的作家.川端康成不僅在日本國內,在海外也獲得認可的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但是即使聽說過那個名字,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 川端康成「光臨」魯迅故鄉
    他們中,有北京大學教授、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教授、日本川端康成學會常任理事、原藏野大學教授、日本靜岡大學教授、北海道大學博士……記者注意到,研討會現場群賢畢至、專家雲集,中日雙方代表皆為川端文學研究方面的前沿學者。他們紛紛對這位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的作品進行深入解讀、剖析、闡釋、吸收、借鑑和批判式交流,進一步感知川端康成高超的敘事藝術和作品所展現的精氣神。
  • 日本的伊豆半島,在川端康成筆下比初戀還美!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伊豆川端康成用一篇小說描繪了一段青澀而美好的初戀,同時也當了回導遊,帶著讀者遊歷了日本的伊豆半島。那麼,川端康成筆下的伊豆,真實中到底是什麼樣子?從地圖上看,伊豆半島在東京和大阪之間,屬於日本本州的靜岡縣,島的南部伸向太平洋。
  • 川端康成初戀失敗的深層秘密
    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也是亞洲第二位得到這個殊榮的作家,他之所以能摘取世界文學的最高桂冠,是因為他以「卓越的感受性……並用小說的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神髓」,同時也因為他「在架設東方與西方的橋梁上做出了貢獻」(見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而在川端康成的創作生涯中,有一個「事件」,對他的人生和創作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給他帶來了深深的憂愁,
  • 跟隨川端康成 尋跡日本名勝
    作為川端康成的忠實讀者之一,筆者此趟前往日本暢遊了鎌倉、伊豆、箱根,尋覓其在多部作品中曾提及的點滴足跡。讀《千隻鶴》與《山音》,遊鎌倉千年古城川端康成《千隻鶴》和《山音》這兩部作品故事背景主要都發生在鎌倉,於是這趟日本之行第一站,毫不猶豫便定在了這座神奈川縣的臨海城市。
  • 1968年10月17日 川端康成獲諾貝爾文學獎
    1968年10月17日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獲諾貝爾文學獎  1968年10月17日,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繼泰戈爾之後,成為第二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川端康成,1899年生,大阪人。1924年東京帝國大學國文科畢業。
  • 川端康成口含煤氣自殺:人生是一場徒勞,死亡才是最高的藝術!
    1972年4月16日,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大師川端康成,以口含煤氣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73歲的生命。噩耗傳開,震驚了整個文學界。人們對於川端康成之死,除了扼腕嘆息,感慨世界上從此少了一位文學大師之外,似乎對於川端康成的非傳統死亡方式並不詫異。
  • 走進川端康成的古都
    赤陽下的金閣寺提起京都,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川端康成。
  • 走進川端康成的雪國(圖)
    日本雪中露天溫泉浴  《雪國》讓川端康成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也讓世界認識了湯澤。  越後湯澤位於新瀉縣的最南端,與長野縣和群馬縣相接。從山間流向日本海的信濃川是日本最長的河流,它衝積出肥沃的新瀉平原,盛產「越光米」,有「日本糧倉」之稱。  川端康成在《雪國》的開頭寫到「穿過縣境的長長隧道,就是雪國了……」,遊客要進入湯澤,首先要穿越一條3公裡長的「清水隧道」,從平原到叢林,冰雪世界漸漸蔓延開來,當列車駛出隧道的那一刻,銀妝素裹的世界一下子跳進眼睛,時光隧道把我們帶到了雪國。
  • 那是川端康成邂逅東山魁夷的京都
    人們看到的是一年之中京都的景色變化,其實卻是東山魁夷在這裡的六年時間。出版已經是1968年,東山魁夷又拜託川端康成寫序言,才是川端獲得諾貝爾獎後不久,東山本來以為不可能了,後來卻收到長長的信,是川端從京都的一間酒店寄來的,竟有三十頁。
  • 川端康成:諾貝爾獎得主,但卻有錢就花到一貧如洗
    這件真跡,是全日本僅有的一件汝窯瓷器。據說,川端康成去世後,說好「不久就付錢」的國寶級文物有200多件。而可憐的店家不僅錢沒收到,這些古董還成了川端康成的個人遺產。二、窮歸窮,該厚臉皮還是得厚著臉皮上川端康成雖然掙了不少稿費,但幾乎沒什麼存款,不過,這並不影響他買買買。而他那搞錢的小妙招,一般人也不敢學。
  • 川端康成的雪國,因她而美
    從她們身上,映射出川端康成對女性始終深情注視的眼睛。DOZO這次跟大家一起跟隨川端康成的目光,去讀一讀他筆下的女性之美。除去肉體上的「清潔」之美,川端康成也十分關注心靈上的「純潔」之美,這種美體現在對待生活和愛情天真堅韌的態度。
  • 川端康成筆下的危情少女和風情熟女
    川端康成正是藉助了美麗和悲傷,塑造了這些女性的形象,也看出川端康成的女性觀點:在讚美女性美的同時,也認同女性的卑賤。★對女性頂禮膜拜,又認同男尊女卑日本的神話傳說中,至高神天照大神是女性。對自然與神靈的崇拜,而產生出女性崇拜,誕生了日本女性最為古老的職業——巫女。
  • 豆瓣8.2《千隻鶴》|好色、物哀、幽玄,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
    宗於是日本三十六歌仙之一,創作了許多和歌。而在日本,茶道和和歌都深受幽玄美學的影響,川端康成對背景的設定,無形之中就帶有一種幽玄的氛圍了。日本的幽玄美學由於受佛教和禪宗影響,其本身就如名字一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以我寥寥幾語恐怕難以詳盡描述川端康成筆下的幽玄美,所以還需各位讀者親自體會一番。
  •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川端康成和小薰彼此暗生情愫, 雖然表現出來的都很淡然婉轉,但其實川端康成的內心是火熱的。第一章川端康成獨自出來旅遊已經第四天了,分別在修善寺的溫泉住了一夜、湯島住了二夜。因為心裡藏著只有自己知道的小秘密,在小薰給他讓坐墊時,川端康成一度只會回答「啊~」連謝謝都講不出來。在茶館烤火時,川端康成頭疼得厲害,可是他還是忍不住去聆聽茶館老婆子和舞女同伴的對話。人總是想多些途徑了解自己心裡喜歡的人,哪怕是隻言片語。
  • 二戰時期,面對美軍的連續轟炸,川端康成為何對「蝴蝶」情有獨鍾
    川端康成的作品給人以平靜之感,然而川端康成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日本社會發生劇烈動蕩和重大轉折的時代。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界, 他的前半生處在日本一步一步從資本主義走上軍國主義。我戲謔地想,萬一途中遇到空襲受傷的話,這種結實的日本紙壓在傷處應該些許有點用處的吧。很難想像,在美軍空襲的悽厲警報中,在燈火管制的黑暗夜幕下,川端康成卻沉醉在描寫男女戀愛的《源氏物語》中。
  • 川端康成與"伊豆的舞女":邂逅在日本箱根
    我秋天的箱根之行,已經看到了富士山頂的雪和路上成熟的紅葉。箱根在日本的旅遊字典裡有點像中國的蘇杭一帶,其特殊的DNA包括美景、佳餚、曖昧的空氣,以及迷人的故事。杭州的斷橋和雷鋒塔始終讓人想到悽美的白娘子的愛情故事,而箱根也有故事,這故事與川端康成有關,這個亞洲第二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寫《伊豆的舞女》而成名,他講述的是青年時期,在箱根這個地方與一位十來歲的舞伎相遇的故事。
  • 思川端康成的舞女 南伊豆半島看櫻花
    讀過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的人,一定想去看看伊豆半島。一到日本,每個角落都可以看見粉紅色、白色的櫻花樹,每隔幾米便有一株。在這個櫻花盛開的季節,許多地方更成了一個櫻花海,當清風吹過,櫻花便紛紛散落,像是下了一場紛紛揚揚的小雪。櫻花的花季是二月至五月,在日本由南往北依次盛開,最早可以觀賞到櫻花的是衝繩島,而最姍姍來遲的則是全日本最寒冷的北海道的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