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追隨伊豆舞女當年的足跡

2021-02-22 為你讀詩

去日本旅行已經越來越流行。可是你知道嗎,如果僅僅看過目黑川的櫻花、富士山的雪、奈良的鹿,只能算作初級遊客。只有通過獨特的視角,才能發現一個更精緻、更厚重的日本。當我們旅行在日本,我們應該看些什麼?

日本文化深度體驗者止庵說,日本是世界上保存名人故居最多最完整的國家之一,無論大城小鎮,都不難找到至少一位的文化代言人。像是小津安二郎之於鎌倉、水木茂之於境港、川端康成之於茂木、小泉八雲之於堀川、武者小路實篤之於仙川……如此往下說開去,恐怕能做出一張日本的名人地圖。

通過斯人或者其作品,重新閱讀一座城市,使其更立體多面,這是豐盈旅行的好方法。

《雪國》· 川端康成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

這是《雪國》的開篇,我們跟著川端康成坐上駛向雪國的列車,在寒冬中穿過皚皚白雪,走進一家山間的溫泉旅館,去看山間的幽寂,去品味訪客島村和藝妓駒子之間真摯又冷淡的露水情緣。

《雪國》沒有複雜的情節,作者盡心地描繪著寒冬山間的潔淨之美,男女之間徒勞的交往,悲涼的氛圍中透出日本古典主義的詩意之美。

在日本文化中,悲哀一詞與美相通,《雪國》將這種美表達到了極致。川端康成憑藉《雪國》在內的三部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在致辭中評價:「他忠實地立足於日本的古典文學,維護並繼承了純粹的日本傳統的文學模式。在川端先生的敘事技巧裡,可以發現一種具有纖細韻味的詩意。」

旅行在日本,一定不可錯過川端康成筆下的路線。隨著火車駛向山間,夜宿溫泉旅館,去感受讓人心曠神怡的幽寂之美。

《東京物語》· 小津安二郎

說起繼承日本古典主義美學傳統,在作品中表現日本國民性的藝術家,小津安二郎也是不可錯過的一位。

小津的鏡頭對向日常生活,著眼於普通家庭中的父母子女之間的感情,他的作品似乎永遠在圍繞著兩件事,死亡與婚嫁。

在電影《東京物語》,並沒有過多描繪東京的都市景觀,攝像機常常封閉在這個大家庭的各個成員家裡,反而透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時代性。

生活在小城鎮的父母,去東京探望各自成家的兒女,然而兒女都各自繁忙,對父母頗為冷淡,兩個老人平和地在東京各地輾轉遊玩,安之若素,看似平淡無奇,卻也曾不經意間感慨「也就是最後一次見面了吧」,可是此時的兒女哪裡能體會到,這是人生最後的團聚。

《東京物語》全片沒有起伏誇張的情節,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如一本普通的日記本,娓娓道來平淡的生活,真實的人生況味,使人對生老病死的寂寞與蒼涼感同身受。

也許此前你對東京的印象,是地標性的東京塔、古老的淺草寺、繁華的銀座,跟隨小津的鏡頭,你會發現這個城市現代化進程的歷史,及其背後的溫情與寂寞。

旅行的目的,應該不止是城市。文學、藝術與大師,構成城市的精神,也是我們旅行的終極意義。

日本文化深度體驗者止庵老師,誠意推出《日本文藝旅行地圖》,從日本的27位作家導演畫家等入手,追尋他們的生平足跡,探訪他們作品中的山川城郭,在行走與閱讀中,去理解他們的美與愛。

 

 《日本文藝旅行地圖》課程大綱

在這裡,止庵不會生硬講述抽象的文學理論,或者套路式地解讀分析作品。他會告訴你,一些與眾不同的看法。比如,太宰治也曾有積極的一面,雖然他的一生以及作品都很消極,但他卻在人生困頓之時告訴自己:甭管跌落到何處,下面始終還有一個人。

 

這裡也許是你的日本文學入門課,卻絕不枯燥,這裡也許是你的日本旅行指南,卻更加充實豐滿。

適合誰聽?

止庵會陪伴你去伊豆半島重走當年川端康成筆下伊豆舞女的足跡;

帶你去日本橋人形町,逛逛東野圭吾筆下加賀恭一郎偵探經常去的巡邏之地;

與你漫步在是枝裕和鏡頭下東京附近的海;

隨著小津安二郎的鏡頭去看看鎌倉大佛,去茅崎館住一晚當年小津創作劇本的房間;

最後,再去金子美玲的故鄉看看鄰居家門上寫著的她的童謠.

 

除了正式節目之外,止庵還專門準備了2節福利課,一個是關於怎麼玩轉東京,一個是止庵的3條私家旅行路線。

希望通過這個節目,帶給你別樣的文藝視角,更多面更細膩地去了解日本、玩賞日本。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訂閱

行走100個日本文藝地標

探訪27位日本文藝大師

僅需69元

1、一次訂閱,永久有效

2、收聽方式:關注「為你讀詩文藝學堂」,點擊底部菜單欄「進入學堂」—「我的已購」

3、本課程為虛擬內容服務,訂閱後後不支持退款

點擊「閱讀原文」,開啟日本文藝之旅

相關焦點

  •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梅雨季節很合適讀川端康成的作品:《伊豆的舞女》,全篇多次描寫下雨的場景,將青年學生「我」和舞女小薰那不可能有結果的感情渲染的格外悽美。今年是川端康成誕辰120周年,讓我們重新去細細感受,他這樣一位憂鬱固執、有著幼苦的作家是如何書寫這篇純美愛情小說的?一起去重溫那些第一次閱讀時往往被忽略的細節。
  •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國的》藝術特色等。
    川端康成,日本文學屆泰鬥級人物、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世界文學巨匠,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泰戈爾之後亞洲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伊豆的舞女》是其成名作,《雪國》是其代表作。
  •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溼漉漉的伊豆舞女,徒勞的美麗與哀愁
    今天,林主將向大家推薦的是川端康成——日本文學界的泰鬥級人物,這次是他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溼漉漉的伊豆舞女,徒勞的美麗與哀愁。日本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傳承自漢唐文化,後經自身孕育蛻變而成的 「物哀」精神。
  •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好在哪裡?既浪漫又現實,既美好又悲哀
    引言:1924年,川端康成與橫光利一、片岡鐵兵等人一起發起了新感覺派運動,當時川端康成在《發刊詞》中雄心萬丈地宣稱:我們的責任是革新文藝,從而從根本上革新人生中的文學和藝術觀念。兩年之後川端康成在新感覺派的主陣地《文藝時代》上發表了《伊豆的舞女》,這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同時也是川端康成回歸傳統的一次重要嘗試。《伊豆的舞女》兼具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雙重風格,始終瀰漫於其中的淡淡哀愁容易使人將之與日本文學中的「物哀」傳統聯繫起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和「物哀」的起源之作《源氏物語》相比,《伊豆的舞女》無論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都有較大差別。
  • 川端康成與"伊豆的舞女":邂逅在日本箱根
    「那年我二十歲,頭戴高等學校的學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紋的上衣……獨自旅行到伊豆來,有一個期望催我匆忙趕路。」(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杭州的斷橋和雷鋒塔始終讓人想到悽美的白娘子的愛情故事,而箱根也有故事,這故事與川端康成有關,這個亞洲第二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寫《伊豆的舞女》而成名,他講述的是青年時期,在箱根這個地方與一位十來歲的舞伎相遇的故事。
  • 2018年讀書筆記第103本·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是一篇傑出的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一位19歲高二學生,為排遣內心不可言喻的憂鬱和苦悶,隻身來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藝人一行,並對那裡的小舞娘產生了似戀非戀的思慕之情。伊豆的舞女薰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寫了從一件件小事,一直到最後"我"和薰子的離別的過程。
  •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柔情蜜意消解在伊豆的旅程中
    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中很出眾的代表人物,於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傳統文化基礎上吸收借鑑了西方現代文學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形成了對日本國民文化性的獨特表現形式,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會流露出一種獨特的物哀、幽玄美學,《伊豆的舞女》就是他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溫柔融化在伊豆的旅程中
    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的傑出代表,他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傳統文化基礎上中,他吸收了西方現代文學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形成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在他的作品中,他經常流露出獨特的玄美學,《伊豆的舞女》是他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 思川端康成的舞女 南伊豆半島看櫻花
    讀過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的人,一定想去看看伊豆半島。有些人去那裡,是為了尋找那段甜美惆悵的愛情所遺留下來的痕跡,但是對於我們,選擇在這個春天造訪伊豆,不僅僅是為了懷念往事,而更是為了去看那裡梅與櫻的如潮花海。一到日本,每個角落都可以看見粉紅色、白色的櫻花樹,每隔幾米便有一株。在這個櫻花盛開的季節,許多地方更成了一個櫻花海,當清風吹過,櫻花便紛紛散落,像是下了一場紛紛揚揚的小雪。
  • 伊豆:和川端康成一起旅行
    伊豆,是川端康成最喜愛的山鄉,它象一首詩,精緻的,閒散的、安逸的,掩映在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中。   去讀這首詩只能獨處,所以我這次旅行這隻邀請了一個同伴,就是「他」。雖然絕大多數時間他只是害羞地躲在我行李裡的川端康成文集裡,懷念著伊豆舞女的絳唇雙袖,以及蓬勃而短暫,鮮豔而悽傷的初戀。   但我,還有無數人都會記得他出場時說的第一句話:   「那年我二十歲,頭戴高等學校的學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紋的上衣……獨自旅行到伊豆來,有一個期望催我匆忙趕路。」
  • 躲不過的「千代劫」:川端康成未婚妻因在寺廟被性侵,撕毀婚約
    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中這樣描述:「有閃動的、亮晶晶的眼珠,雙眼皮的線條優美得無以復加。」最初康成不知此舞女名喚千代,在得知後,對舞女千代更為留意。「我這個二十歲的人,一再嚴肅地反省到自己由於孤兒根性養成的怪脾氣,正因為受不了那種令人窒息的憂鬱感,這才走上到伊豆的旅程。因此,聽見有人從社會的一般意義上說我是個好人,真是說不出的感謝。」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就講述了這段青春少年間未吐露的朦朧情感,真摯而又美好。
  • 日本的伊豆半島,在川端康成筆下比初戀還美!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伊豆川端康成用一篇小說描繪了一段青澀而美好的初戀,同時也當了回導遊,帶著讀者遊歷了日本的伊豆半島。那麼,川端康成筆下的伊豆,真實中到底是什麼樣子?從地圖上看,伊豆半島在東京和大阪之間,屬於日本本州的靜岡縣,島的南部伸向太平洋。
  • 這裡是川端康成筆下伊豆舞女的起源地,也是一個微觀的大唐盛世
    每次說起伊豆島,總會有很多小夥伴給我回復川端康成筆下《伊豆的舞女》,但可說到書中作家旅行第一站的修善寺有幾人知道呢?伊豆半島很大,但是大家在春天前往日本看櫻花都會去到伊豆高原。作為去過N次日本的人,無尾象和二喵的日本行直接跟著作者書中的路線去了伊豆修善寺,去感受普通人的盛會,是享受另一種味道的日本。修善寺位於伊豆半島北部的中央,從熱海城開車過去需要整整一個小時。修善寺是被天城、巢雲、達磨山群環抱的丘陵地帶。自古以來深受眾多的學者、藝術家和文學家的喜愛。傳說是弘法大師年輕時修行用的修禪寺的深院。
  • 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一個不痛不癢的故事,一個女孩的悲苦人生
    但是日本卻有一種文風,根本不以情節來引人注目,而是注重用緩慢的節奏,隱晦地寫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加上大量的情景渲染,川端康成就是其典型的代表。川端康成名聲很大,但是如果要看他的作品,非要靜下心來不可,而且看完了後,問你,這小說說了什麼呀?
  • 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編織的一個純愛故事,讓伊豆名揚天下,也成就了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愛情神話。所以,一提到伊豆,人們就會聯想起美麗的「舞女」,充滿浪漫唯美的色彩。
  • 跟隨川端康成 尋跡日本名勝
    作為川端康成的忠實讀者之一,筆者此趟前往日本暢遊了鎌倉、伊豆、箱根,尋覓其在多部作品中曾提及的點滴足跡。讀《千隻鶴》與《山音》,遊鎌倉千年古城川端康成《千隻鶴》和《山音》這兩部作品故事背景主要都發生在鎌倉,於是這趟日本之行第一站,毫不猶豫便定在了這座神奈川縣的臨海城市。
  • 相逢相識相知相別,3分鐘讀諾獎得主川端康成作品《伊豆的舞女》
    ——記《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早期的代表作。他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唯美卻滿是遺憾的愛情故事。那是一次不經意的相逢,也是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相逢是首歌,同行的是你和我。那年我二十歲,因心情苦悶,獨自去伊豆旅行。
  •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你找到初戀了嗎
    從此以後,這部作品,就已經成為了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和早期的代表作,而且當時《雪國》可是在1968年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提到的三部作品之一。「我」對於舞女薰子的感情,還有舞女薰子對於「我」的感情,就像那早夭的嬰兒,剛剛才算出生了不到一個星期,他就連哭的力氣還沒有的時候,就這樣死去了,埋葬在了自己的內心深處。川端康成的文筆特別的細膩柔軟,能夠將主人公的內心很好地融入到了沿途的風景中。
  • 伊豆半島,邂逅伊豆舞女
    日本 首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川端康成於1926年發表了短篇小說《伊豆的舞女》,小說描寫了20歲的「我」(似乎就是川端康成本人),一個 日本 舊式高中的學生,在去伊豆天城山旅行時,與一位14歲的舞女發生的初戀故事。
  • 川端康成筆下的危情少女和風情熟女
    常有人說,川端文學是一種描寫女性與愛情的文學。《伊豆的舞女》曾先後6次被搬上銀幕,山口百惠飾演的舞女燻子,一直是小印心裡純潔的初戀的象徵;獲諾貝爾獎的三部曲《雪國》《古都》《千隻鶴》中,女人也是最重要的描寫對象。01川端筆下的少女和熟女分別有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