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杭幫菜 領略舌尖上的中國味道

2020-12-16 杭網原創

杭州網訊 說起對杭州的印象,除了享譽盛名的西湖勝景,更有舌尖上的美味——杭幫菜,挑動大家的味蕾。東坡肉、西湖醋魚、蟹釀橙、龍井蝦仁、宋嫂魚羹、杭州醬鴨……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中浙菜的主要流派,杭幫菜以清淡、平和的特質虜獲了八方食客。

今年5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在北京舉行。5月15日至22日,杭州將同步舉辦「知味杭州」亞洲美食節。這場亞洲美食文化盛宴,將向亞洲和世界積極展示杭州美食和杭州文化的獨特魅力,打響杭州「世界美食名城」品牌,促進中華文化、杭州文化與亞洲各國文化的交流互鑑。



色、香、味、形、器、質兼具的杭幫菜,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展示著江南的靈秀風骨,薰陶了杭州的飲食文化。在新杭州人或是遊客眼中,杭幫菜是什麼樣的?最令他們流連忘返的是哪道菜?昨日,記者走訪了中國杭幫菜博物館,尋訪杭幫菜的背後故事。

杭幫菜:極具歷史文化底蘊

這座座落於江洋畈生態公園裡的博物館,也曾經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拍攝地點,裡面展示了最全面的杭幫菜歷史文化淵源。走到中國杭幫菜博物館門口,一副寫著「西湖美景春夏秋冬遠近聽聽看看,杭州名菜東西南北古今品品嘗嘗」的對聯映入眼帘。原來,上聯代表著西湖十景,下聯則代表了杭幫菜中的十道菜。東即東坡肉;西即西湖醋魚;南即南肉春筍;北即百年朝鳳;古即慄子冬菇;金即金牌扣肉;品即一品南滷肉和西湖一品煲;嘗則是宋嫂魚羹和西湖蓴菜湯。



中國十大中華名廚胡忠英曾介紹,杭幫菜是很有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從杭州良渚文化遺址發現,數千年前的這片土地,就存在美食文化,那時,杭州人已懂得「飯稻羹魚」,就是用稻米做飯,用魚做羹,可以說這是最早的杭幫菜。

杭幫菜博物館的詳細介紹顯示,自大禹南巡至隋代大運河開通的約3000年歷史上,杭幫菜創造了「飯稻羹魚」的地域風情獨標的歷史輝煌。博物館再現了吳越時期的佛國素食、運河邊懸掛的各種臘鴨臘腸、南宋時期杭州餐飲業的繁榮景象(如著名的趙構買宋嫂魚羹和嶽飛中秋家宴)、元明清時代的杭州餐飲,尤其是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先後6次江南之行,極大地推動了江南餐飲業的發展。

杭幫菜:最「精緻」來形容最合適

正值周末,杭幫菜博物館裡遊客眾多。不時有遊客發出驚嘆聲,「太像真的菜了,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好想吃啊。」博物館裡展現的約300道菜品和點心模型做工精細,惟妙惟肖,甚至比真菜更誘人。一些歷史名宴諸如「康熙乾隆南巡御膳」、「杭州將軍府和滿漢全席」等,也都在館內進行了「真實」的歷史還原。

來自江蘇蘇北的朱小姐,自從來了杭州上大學,就愛上了杭州的美景和那口地道的杭州味道,畢業後她毫不猶豫地選擇在杭州工作定居。「杭幫菜,沒有北京菜夠味兒,沒有川菜刺激,沒有淮揚菜的鹹鮮淡糖,但它就是很特別。」正在館內參觀的朱小姐表示,「如果非要用形容詞來形容杭幫菜的話,我會選擇『精緻』。」她還特地加重了「精緻」二字的語氣。

她告訴記者,當年父母送她來杭州上大學時,全家人一起去遊覽了西湖,還去了河坊街那邊的美食街吃飯,專門點了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幹炸響鈴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杭幫菜。她坦言,一開始會覺得相比以往自己一貫的口味,杭幫菜顯得有些寡淡,但會越吃越有味兒,後來在杭州久了,越來越離不開這口杭州味道了。

杭幫菜:有了獨特的註冊商標

正帶著孩子一起逛博物館的王先生則表示,自己最喜歡吃的一道杭幫菜是西湖蓴菜湯,第一次吃到的時候,就覺得很特別。「蓴菜很滑嫩,湯的味道十分鮮美,很清香。」他笑著說,杭幫菜整體都很清淡,但味道品嘗起來卻又很美味,平時在家裡也會學著做,「雖然說做得不地道,但是小孩子還挺愛吃的。」

每一道杭幫菜,都有著獨特的口味和歷史故事,更是健康飲食的良品。以王先生喜歡的西湖蓴菜湯為例,明代《西湖遊覽志》即有記載,相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每到杭州必以蓴菜調羹進餐。公開資料顯示,每100克鮮蓴菜含蛋白質900毫克,糖分230毫克以及較多的維生素C和少量鐵質。若與鯽魚一起調羹,有消氣止嘔、治熱疽、除瘡毒等作用。

今年4月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為杭幫菜標誌頒發了商標註冊證。它以一個「C」輪廓代表,在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印章」上刻出「菜」字,同時帶有「三潭印月」「拱橋」等江南風元素,強化了「杭幫菜」的獨特地域性。此舉對於杭州美食進行國內外交流推廣過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2:上海本幫菜「俠氣」登場
    原標題:舌尖上的中國2:上海本幫菜「俠氣」登場 、  □晨報記者用鏡頭拍下快慢結合的油爆蝦、扣三絲  晨報記者 吳磊  東方網4月26日消息:繼第一集《腳步》創下1.57%收視率後,一周一集的《舌尖上的中國2》昨日再度與觀眾見面。
  • 杭州正在遠離杭幫菜?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在《至味在人間》對這雅致總結得恰好,「春時幽賞: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試新茶,西溪樓啖煨筍,保俶塔看曉山,蘇堤看桃花;夏時幽賞:蘇堤看新綠,三生石談月,飛來洞避暑,湖心亭採蓴……」煨筍、保俶、採蓴都是極慢的功夫,奈何現在的杭幫菜卻顯得有些著急。記得美食家蔡瀾在書中寫到自己去杭州吃杭幫菜的經歷,希望而去,失望而歸。
  • 醉美杭幫菜,山水中的江南味道
    ▲ 冬醃菜可蒸可煮可炒,味道鮮脆,不失為冬季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把專屬於季節的味道在舌尖綻放,從而也體現出杭幫菜對於季節嬗遞的妙用與珍視杭州靈隱寺名聞天下,素食也頗具盛名。同樣一碗麵,既吃了菜,又能下酒,還能飽肚,這符合江南人的性格。說好聽點,是講究,不好聽呢,叫來事。據統計,市面上經常供應的杭幫菜有500多種。老的36道杭州名萊,原料僅20多種,48道新杭州名菜,原料達70多種。取料的廣泛為萊餚創新創造了條件,「365天,天天有新菜」,家常菜和創新菜成為杭幫菜的特色。
  • G20杭幫菜引人垂涎 哪些陝西菜可以上國宴菜單?
    據報導,此次招待各國領導人的國宴主打精緻的杭幫菜,東坡肉、龍井蝦仁、西湖醋魚、桂花糯米藕、叫花童雞、宋嫂魚羹、蟹黃小籠包……杭幫菜最近火了  相比杭幫菜的清淡鮮嫩,陝菜口味偏重一些,而且相對來說主食種類較多
  • 《舌尖上的中國2》聚焦上海本幫菜的功夫
    原標題:《舌尖上的中國2》聚焦上海本幫菜的功夫   在昨日播出的《心傳》中,左圖這個場景讓網友們感慨萬千。這是上海本幫菜大師李伯榮(前排正中)和他的眾多傳人合影留念,這一集不但讓「鏟刀幫」一詞走到臺前,也讓網友稱讚該集「拍出了一代宗師的感覺」。
  • 上過G20國宴的杭幫美味在武漢驚豔亮相,品一品舌尖上的杭州味道!
    這是一次舌尖的享受,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博採眾長、兼收並蓄的杭幫菜在早已徵服了眾多天南海北、國內外食客的味蕾。這次杭幫菜推廣品鑑晚宴可以說是一場杭幫名廚、名菜薈萃的美食盛宴,由中國烹飪大師、杭幫菜領軍人物葉杭勝大師帶隊,領銜杭州重量級的大廚團隊所呈現。
  • 上海本幫菜介紹,是否精緻你一看便知
    去領略那些散落在上海的獨特味道說到上海本幫菜,我相信上海人對他們都有一定的特殊情結,老上海的歌舞昇平,曾經轟轟烈烈的故事,還有繁華的租界和優雅的歐式建築…上海灘一定是對這一切記錄最多的地方。上海灘餐廳採用了復古的裝飾,波普風的格調,在餐盤等方面也加入了一些精緻的小心思,讓老上海的氣息撲面而來。這也使得這家店登上過上海本幫江浙菜環境榜單第一名的位置。但他優秀的絕不僅是在店面風格上,在菜品的味道上也十分考究和精。
  • 《舌尖2》火了"上海味道" 嘗三林本幫菜至少等位兩周
    周五晚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集《心傳》,講述了本幫菜大師李伯榮將一身廚藝分別傳承給兩個孫子李巍和李悅的故事,也連帶著「火」了這間位於浦東三林的李家餐館。餐館老闆李明福告訴記者,《心傳》播出後,慕名而來的食客簡直是「人山人海」,甚至有人專門從北京、河北等地趕來,就為了嘗一口正宗的「上海味道」。
  • 本幫菜廚神"拗造型" 揭秘《舌尖上的中國2》幕後戲
    東方網4月29日消息:一部頗具「武俠風」的《舌尖上的中國2·心傳》讓上海本幫菜徹底「火」了!4月26日本報頭版獨家揭秘《心傳》幕後花絮和「一代宗師」李伯榮的傳奇後,許多意猶未盡的讀者紛紛來電,探詢紀錄片中那段最讓人震撼的當代「群英會」裡,數十位廚神擺足功架、拗足造型的鏡頭是如何拍攝而成的?昨天,記者走訪上海老飯店,再度獨家揭秘「舌尖2」。
  • 杭州超地道新疆菜舌尖上好味道
    好懷念新疆味道想吃新疆菜怎麼辦呢市中心隱藏一家新疆寶藏店鋪一秒穿越新疆既視感名字:那時新疆·龜茲(湖濱銀泰in77D區店)交通:地鐵1號線龍翔橋D口推薦:大盤雞,烤串環境:紅色帳篷,琉璃水晶燈,每個小姐黑頭巾搭配獨特配飾,一秒遠隔萬裡感覺來自新疆舌尖上好味道
  • 舌尖裡,停留在上海的味道!
    還記得舌尖裡的那一盤扣三絲麼?除了那精細的刀工讓你折服之外,那背後所釋放的上海的味道也不得不讓人回味!
  • 本幫菜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白切雞、油爆河蝦、紅燒肉、響油鱔糊、扣三絲、草頭圈子……這些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特色本幫燻魚幾乎桌桌必點,而且比較特色的是他家選用了鯧魚做原材料。,不同於常吃到的燻青魚。鯧魚是海鮮,而且小鯧魚多是野生的,味道比較好。雖然是煎出來的,但肉非常鮮嫩,沒有硬邦邦的感覺,表面可見很多汁水。特色手撕鹹雞也是一道非常精緻和頗費心思的菜。
  • 無錫味道 本幫菜的傳承講究的就是地道
    無錫菜,屬於八大菜系中國淮揚菜中蘇錫風味。無錫地處江南,也是水鄉,小橋流水的婉約,造就無錫溫婉如玉的精緻。因此精緻、細巧、講究、地道成為了無錫菜的特點。而這一切中無錫菜另一個特點就是——「甜」。甜的就像婀娜的江南女子、小家碧玉,沁入心脾,酥軟香豔。
  • 杭州大廚赴紐約獻杭幫菜 還原古菜「蟹釀橙」(圖)
    杭州大廚赴紐約獻杭幫菜 還原古菜「蟹釀橙」(圖)
  • 探尋舌尖上的浦東味道 | 上海歆克勒特輯
    ▽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尋「上海佳餚」   三林本幫館   如果要問上海人,什麼才是最正宗的上海味道,無論周遭有多少種味覺誘惑,答案只有一個——本幫菜本幫扣肉、扣三絲、蒸三鮮等「老八樣」是三林本幫菜的經典之作。既有濃油赤醬,也有清淡鮮美,是記憶中的味道。
  • 本幫菜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本幫菜的濃油赤醬,並不入八大菜系之列,然而它卻奠定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味覺之本。白切雞、油爆河蝦、紅燒肉、響油鱔糊、扣三絲、草頭圈子……這些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特色手撕鹹雞也是一道非常精緻和頗費心思的菜。賣相很精緻,一條條乳黃色的雞皮下,藏著一條條細細纖維的雞絲,很自然,而且沒有經菜刀破壞過的纖維組織不會遭到損壞,所以口感很好。
  • 舌尖上的故鄉-浸菜的味道,有浸菜能多吃幾碗飯
    浸菜保質期比較長,在常溫下,約可以保存15天,所以浸菜是學生們的首選。 浸菜舌尖上的故鄉,浸菜也是羅田一大特色。浸菜,顧名思義,就是浸出來的菜,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醃菜」,羅田俗話也叫「葉菜「。鹽豇豆做好後,可搬開石塊,撈出豇豆,然後切成小段,放入鍋內沸炒,如果放上芝麻油,味道更好。
  • 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拉麵
    中國人對於菜的色、香和味始終有著特別的執著和追求,但麵食卻永遠的不可或缺。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餚,麵食,永遠都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受歡迎的主角。    舌尖上的中國 拉麵受到廣泛歡迎    清末陝西人薛寶展著的《素食說略》中說,在陝西、山西一帶流行的一種「楨麵條」做法以山西太原平定、陝西朝邑、同州為最。其薄如韭菜,細似掛麵,可以成三稜子,也可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斷,柔而能韌。這種楨條面就是現在山西的拉麵。拉麵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風味。
  • 都已經濃油赤醬了,為啥上海菜還是被形容成精緻?
    那麼問題來了,都已經濃油赤醬了,為啥上海菜還是被形容成精緻?雖然上海人對濃油赤醬永遠不會審美疲勞,但舌尖也會想要新鮮的滋味。隨著上海的發展,活得愈發精緻的上海人在吃上更為挑剔,汲取了更多其他菜系的精華,誕生出一些清淡醇鮮的菜。
  • 舌尖上的杭州飛抵長春 西湖十景盡在菜餚中
    每上一道新菜,在場賓客就爭相拍照,連連讚嘆杭幫菜的精妙工藝。兼收山水之靈秀、博彩眾家之長。本次美食餐單由杭幫菜領軍人物、國際烹飪藝術大師胡忠英、葉杭勝領銜製作,包含八道冷菜、十道熱菜、四道點心,既有杭幫經典菜式,又有2016年G20杭州峰會國宴上的創新菜餚,將杭州餐飲傳統文化、現代特色元素與G20峰會元素有機結合,呈現出這一桌色、香、味、形、器俱全的杭幫菜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