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採荷第一小學教師龍井村問茶之感: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2020-12-26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趙小倩 通訊員 趙遠利)西湖龍井聞名天下,「龍井問茶」之景點耳熟能詳。雖然我住在杭城多年,卻沒有真正到龍井村品過茶。這種感覺好像來到杭州旅遊,沒去過西湖一樣。一日,朋友約我抽空去龍井村品一下龍井茶。

  時值周末,我們一行幾人沿著錢塘江畔騎單車而行,觀高聳入雲的六和塔,過曲徑通幽的九溪,隨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行走,兩邊溪水或寬或窄,或急或緩,有時只聞水聲不見溪影,有時卻突兀地出現一灣深潭,幽靜的潭水清澈見底,水底圓圓卵石之間時有水草在招搖,婉若少女長長的秀髮。山路兩邊或者濃蔭蔽日的大樹,或者排列整齊的翠綠茶樹。這倒讓我想起了俞樾的對聯「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樹。」

  微風輕拂,泉水叮咚,一路尋尋覓覓,向路人打聽了幾次,才找到那雲罩霧隱的龍井村。想來這品龍井真的不易,「龍井問茶」景點不叫「龍井品茶」肯定是有原因的?明人陳眉公作《試茶》詩云「龍井源頭問子瞻」「不到茲山識不全」。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其一,龍井村周邊青山環繞,又被雲霧密林掩映,加之古時交通不便,行人常常找不到這個地方;其二,西湖茶葉以有龍、雲、獅、虎之別,其中獅峰、龍井之茶為最妙,外地遊客難知哪峰龍井最妙,唯有問龍井村方可品到真味,這也許就是「龍井問茶」的來歷。想那龍井千年古茶,不知多少文人墨客至此品味,也許我來龍井村意非問茶,亦非看景,只在乎那尋尋覓覓之間的期待。

  行至龍井村,果然見一口井在路邊,傍邊幾株大樹蔽日遮天,下面一群遊客用水桶提水洗手解渴,我們也襯著機會休息一下,打得一桶龍井水,也許是走路太多口渴了,掬上一口龍井水,真的甘甜可口,滋心潤肺。稍歇片刻,繼續前行,不多時來到了龍井路上,小街很窄,兩邊的茶室、茶樓、民宿林立。茶室的名字都起得特別雅致,什麼「春茗茶樓」「龍井茶莊」「閒品淺斟」「煙霞茶藝」等等,往往這些茶室後面就是鬱鬱蔥蔥的茶園,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茶香,各色的茶室裡散散兩兩地坐著茶客,時有帶著鬥笠的採茶姑娘身背茶簍從旁邊走過。有的還在門口現場炒茶,那嫩綠的茶葉在鍋裡上下翻飛,散發出濃濃的茶香味,不用喝茶感覺就要醉了。

  我們禁不住茶香的誘惑,尋得一茶樓名曰「江南茶語」,坐下來淨手休息,問老闆要了幾杯龍井茶。只見服務員泡茶動作嫻熟優美,溫杯、投茶、注水、搖香,不一會兒幾杯西湖龍井就泡好了,打開蓋子靜靜等候,眼見那茶葉在熱水翻滾旋轉,杯中升起的煙霧嫋嫋,那茶香便四散開來瀰漫了整個茶室,我悠閒地欣賞茶葉在杯中緩緩沉浮。待那茶湯慢慢染綠,我便小口輕啜,茶香芬芳,滋味清鮮,早春之味盡在其中。

  據茶室老闆介紹,龍井茶雖出名很早,元代的時候,龍井茶才開始走向南北,但真正進入名茶之列是在明朝,屬於名茶中的後起之秀。明太祖朱元璋曾經發出「罷造龍團,唯採茶以進」的詔令,將散茶直接放入茶壺衝泡飲用,逐漸成為飲茶的主流,蒸青散葉茶和炒青綠茶市井流行。所以杭州產的龍井茶適合直接沏泡,因此並得到文人富豪的推崇。到了清代龍井茶成為皇宮御茶,龍井的十八顆御茶因此名揚天下。

  西湖龍井名揚天下,也是因為歷代的文人墨客,他們以龍井山水、龍井茶為題材,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蘇東坡在杭州任太守時,經常來老龍井品茶吟詩,曾寫「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詩句讚美龍井茶,題寫「老龍井」,龍井茶從此名噪天下,該匾至今尚存於胡公廟、十八棵御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巖上。龍井村所產之茶,名為西湖龍井茶,其有「色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

  宋代高僧釋辯才重遊龍井有詩云:「南極星臨釋子家,杳然十裡祝青華。公年自爾增仙籙,幾度龍泓詠貢茶。」端起那杯碧綠的清茶,初品略帶苦澀,醒腦提神,再品甘甜生津。

  於是我也謅詩一首:「春日採茗清明前,龍井茶伴虎跑泉。慢煮細烹人慾睡,亭中小啜品諸禪。」好友陽看到我的小詩,他認為「睡」字用得很妙,極言一杯好茶需要功夫,不可粗枝大葉,草率從事,即使讓人等得昏昏欲睡。但可以看出欲睡者,不是品茶人。品茶是要有風度的!渴甚者,舉杯而盡,不知茶味,不是在品茶;性急者,端盞直飲,自然亦非品茶人;唯有閒暇愛茶者,方能領略箇中滋味。

  細細想來好友所言極是,品茶須有耐心,有風度,有品性。杯中之茶不過浮、沉兩種姿態,品茶之人不過拿起、放下兩種姿勢。人生亦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需放得下,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說起中國人品茶,大家已經不把它當做果汁和牛奶那樣的飲料了,它代表著一種民族文化,一種人生價值取向,所謂禪茶一味,它表達了人們對生活和情感的一種態度,有更深層次的精神境界。茶源於大自然,汲日月之精華,沐風雨之洗禮,並且賦有了山魂水魄的靈性。茶可以洗去世間浮塵,淨化心靈,因茶而廣結善緣。所以會品茶的賢者,一定是個活得隨性簡潔的人。在人們的心中,茶葉是聖潔之物,蘊含禪意,獻上一杯清茶,就是表達對他人的欽佩敬意。一個人若能靜心品茶,那他自然熱愛生活、尊重生命。

  茶聖陸羽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為飲最益,精行儉德之人。」品茶和悟禪同樣是一種意境,以茶會友,以茶悟道,品茶可以令人靜如止水,品茶讓人淡泊致遠,坦然面對世間一切。

  茶融匯了萬物的精華,杯盞猶如乾坤,時光流轉,雲水千年,鍾情一色。茶成了修行者生活中的習慣,成了修行者不可或缺的知音。有人可以將風起雲湧的歲月,品到水靜無波;有人可以將滄海桑田的歷史,悟到純淨明朗。朋友,不管風霜雪雨,不管春夏秋冬,飲下一壺人生的禪茶,回歸本真,找到自我。最後道一句: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相關焦點

  • 人生如茶 茶如人生
    人生 : 面對逆境,勿急 ; 面對失意 ,勿躁,慢慢品味 , 靜待香馨醇厚般的滋味回饋,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能品出如茶般的人生苦澀和恬淡, 或苦、或淡、或濃、或清、或香、或澀,都要細咀慢品, 品出一種淡定的人生,一種不可釋懷的人生,一種笑看風輕雲淡的人生。
  • 人生如茶
    多年來受到茶潛移默化的影響,夫妻品茶聊天且相信:在人品與茶品的交融中,飲茶要持恭敬心戒驕戒躁,人有惜物之心,茶才會有悅人之美。茶的和、敬、清、簡、真,能夠化解人性中的貪、嗔、痴、慢、疑,二者相得益彰。茶香之中自有一番高雅的意境,會令人文思泉湧、天高雲淡,也許品茗之美就在於五味調和、聞香陶醉、安頓精神及愉悅靈魂。
  • 人生如茶,茶道人生
    人生如茶,茶道人生。人以群聚,茶以色分。地分五方:東西南北中;易分五行:金木水火土;茶分五色:綠白青紅黑。大家也許覺得奇怪,很多人了解的都是茶分為六種或者八種甚至十種十二種,其實,根據茶葉的製作工藝,基本上分為五種就夠了,綠茶類是不發酵的,白茶類是輕發酵的,青茶類是中發酵的,紅茶類是深發酵的,黑茶類是長時間深發酵的。
  • 黃奕嘉:茶如人生
    作者:成都市晉陽小學六年級二班黃奕嘉指導老師:劉白昊品一壺好茶,就像品人生一樣,苦中有甜,香裡帶甜。朋友相逢,人來客往,總會沏茶而待之。我的姥爺是一名資深愛茶人士,周末去姥爺家時,家裡總飄著一縷一縷的茶香,香遠益清。
  • 「一味茶禪」李同學: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沸水衝下,茶葉上下翻騰浮起又沉下,沉下又浮起茶葉沉浮中,漸漸地舒展慢慢地升騰,悄悄地沉寂清澈的水,因茶變綠碧綠的茶,遇水透明小小的茶杯尤如一個大千世界每片茶葉酷似塵世中的芸芸眾生似乎沒有追求就沒有動力人生離不開奮鬥奮鬥終有奮鬥的快樂可是
  • 人生如茶,茶如朋友:吃一杯喜愛之茶,品一碗人間煙火
    與茶相處,極像了與人相處。日復一日的堅守與陪伴,就會越來越懂得這茶,懂得了茶,也會讓人更加懂得生活。作家三毛說:「朋友中的極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澀,清香撲鼻,緩緩飄來,似水長流。」茶如朋友,我常這麼形容鍾愛的茶。嘗過喜愛的茶,萬事瞭然於心,通透無比,坦然釋懷。這多像獲得朋友的理解和安慰一樣開心。感同身受,這四個字太沉重,但卻總會有人說:我理解你的感受」,短短幾個字,發自肺腑,勝過千言萬語。人生有幾個真朋友是福氣,有一兩個知己也足矣,就像好朋友幫了我的忙,我說:謝謝,她說:滾。
  • 人生如茶,只願苦盡甘來
    天地之美自然所賜,無論是北國的旖旎風光,還是玉色煙雨江南的愜意清歡,無論是雪域高原的聖潔寧靜,還是遼闊無邊煙波浩渺的海疆,無論是漫無邊際的大沙漠,還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都蘊含著令人怦然心動的美。
  • 人生如茶(深度好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早安晚安語錄,ID:zaowanyul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一輩子,人生如茶,其實一切的一切,終將都是一場緣分,終將是一場淡然,一切終將都會過去。1 青春如茶,苦澀回味在青春年少的時候,如最初的茶香一般,苦澀卻值得回味。儘管茶水最開始的時候,其實並不會品出任何的味道。
  • 人生如茶,你品,你細品!
    我呷了一口清香的茶,再次凝視杯中的茶葉,令我思緒萬千,不禁陷入了沉思:人生——亦如這茶一般。我爺爺極愛喝茶,是他給了我關於茶的印象。小時候,常常看見爺爺泡茶,待茶葉滿屋飄香時,爺爺就會笑著問我,「要喝嗎?」
  • 六月你好 | 生活如茶,人生如書,知己如我
    人生,是一個不停追求的過程。有人追求名利,有人追求地位,有人追求財富,有人追求自由……於我而言,人生所追求的,不過是,一杯茶,一本書,一知己。因為,生活如茶,人生如書,知己如我。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將袍子換袈裟。街頭終日聽談鬼,窗下通年學畫蛇。
  • 品性如茶,茶悟人生——周瘦鵑與茶的不解之緣
    他愛茶,見慣了茶客往來,聽慣了市音嘲哳,品慣了各色蘇茶,過著飲茶人生。相較其文而言,這種衝淡的品性如茶香屢屢,讓人敬佩。工作上的良朋佳侶在上海期間,周瘦鵑著作等身,身兼數職,「吾們這筆耕墨耨的生活,委實和苦力人沒有甚麼分別,不過他們是自食其力,吾們是自食其心罷咧。」
  • 直通貓:人生如茶,需用心品。茶類入駐天貓,應如何做?
    茶是中國人的驕傲,與咖啡齊名,銷往全球。小小一杯茶,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歷史文化道之不盡。 三毛說,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林清玄也說過,人生如茶,三起三落,方有味道。
  • 人生如茶,苦盡甘來(深度好文)
    01作家三毛曾說過:「人生就像是茶一樣,第一道茶苦地和生命一樣,第二道茶香甜地像愛情,第三道茶淡淡的味道就像是清風。」一個人的人生就如同一杯茶,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滋味,我們嘗到的滋味和生活中的經歷一樣,時而苦澀時而甘甜,心境發生了變化,滋味自然而然就會隨之變化。一壺茶就是一個世界,就像是人生的寫照一樣。
  • 茶如人生:韻味悠長,恬淡寧靜
    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有所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酒奔放、濃烈、刺激,是宣洩物,也是麻醉品。而茶,平中見滋味,淡裡有幽香,苦中有甜,澀裡有醇。之於口感,是回味綿長;之於感受,是恬淡寧靜,之於心情,是悠然自得;之於韻律,如同爵士的音符,低沉婉轉,凝重深厚。
  • 千秋大業一壺茶,人生如茶要細品
    茶,是中國特色文化代表之一。中國的飲茶歷史有數千年,中國是茶葉之鄉,是世界產茶大國。早在唐代,茶區的概念都已經出現!正所謂「國昌興茶」,只有國家繁榮昌盛了,人民都過上了好生活,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品茶!最後,還對茶深入地研究出了茶藝,展現出了茶葉獨有的美!茶葉分為六大類: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青茶和黃茶,他們是根據發酵和未發酵進行分類,綠茶是未發酵,其他的是發酵後的!茶如人生,就如這六類茶葉般,綠茶是未發酵的,某些化學物質未轉變,所以對於胃不好的人來說不適宜喝。
  • 人生如茶,不爭,才是至境!
    人生如茶, 不過一起一落, 起時不驕不傲, 落時不怨不惱, 浮浮沉沉,潮起潮落, 得失之間,感悟人生。 世事有喜有悲, 生活有苦有樂, 輝煌得意之時,不盛氣凌人, 失敗落魄之時,不一蹶不振。 生活中的紛擾,可歸結為一個字:爭。 這個世界的吵鬧、喧囂、摩擦、嫌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都源自爭。
  • 清茶勝酒暗沉香,苦樂甘甜壺底藏——人生如茶
    人生如茶,是道家哲學境界。人生如茶是一個動態比喻詞, 道家把人的一生艱辛經歷過程濃縮於一壺茶水中。品茶人都知道:頭道水、二道茶、三道茶水最精華、四道清甜韻味暇。因此把少年期的涉世茫然用剛沏泡的頭道茶水的渾濁來形容,應該屏棄泡沫,衝洗茶具,才能讓後敘的茶湯清澈見底,韻味有神!
  • 人生如茶,空杯以對 -論壇內容-佛教在線
    儘管閩王不愛喝茶,扣冰古佛仍然不時往閩王的杯子裡加茶。 眼看著閩王的杯子茶水溢出,扣冰古佛仍然不時往閩王的杯子裡加茶。 閩王看見茶水流滿桌面,一臉訝異,便問:「師傅,杯子已經滿了,為什麼還要加茶呢? 扣冰古佛依然沉默,繼續為他倒茶。 閩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裡的茶一口喝乾。
  • 孔雀城大湖|人生如茶,靜心以對
    孔雀城大湖|人生如茶,靜心以對 2021-01-12 10:19:16|來源:北京樓訊
  • 細品人生與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的歷史源遠流長,朋友相逢、人來客往,總會沏茶而待之。茶不僅僅只是一種解渴飲料,它也有著深深的文化底蘊,已經形成了一種茶文化。茶作為一種精神文化,是從品茗鬥茶開始的。早在唐宋時代之前,茶已成為文人學者的描寫對象,諸如借茶寫人事,抒發胸懷,感悟人生。今天我們不僅可以讀到茶聖陸羽的名著《茶經》,而且還可以讀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蘇東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詩詞宗師們的詠茶佳句。仔細翻閱古代的文學藝術作品,我們還可以看到,茶還是繪畫家、音樂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題材。喝茶的雅名叫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