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華社記者張忠霞 葛晨

  新冠疫情是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影響範圍之廣、病亡人數之多、抗擊難度之大,歷史罕見。

  世紀大疫,是對世界的一次集體「大考」。回首這「疫」年,人們更加真切地意識到,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共同佑護人類的地球家園。

  「疫」之考:百年一遇大流行病突如其來

  當地時間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拉響了全球公共衛生的最高級別警報。接下來6周裡,全球確診病例從不足萬例飆升至12萬例。譚德塞於3月11日宣布,新冠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歷史上,重創人類社會的傳染病大流行曾多次出現。14世紀中葉,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席捲歐洲,約三分之一人口死於這場瘟疫。1918年暴發的西班牙流感,在全球造成幾千萬人死亡。但多少人能想到,進入21世紀,傳染病大流行仍然給人類生命健康構成巨大威脅!

  世衛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數以「加速度」飆升,6月29日達到1000萬例,之後每增加1000萬例的時間不斷縮短:44天、37天、31天、21天、17天,在11月26日超過6000萬例後,又於12月13日突破7000萬例。

  打開疫情統計地圖,地球上幾乎沒有國家倖免。與歷史上大疫相比,新冠疫情防控難度大,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病毒太過「狡猾」,具有高隱蔽性等特徵。人們至今仍難說已徹底了解新冠病毒,仍有許多科學問題有待解答,比如病毒傳染性與致病力會否減弱等。從防控實踐看,在防疫情與保經濟之間怎樣保持平衡,防控常態化怎樣做得更好,考驗著各國治理能力和水平。個別國家政客散布疫情虛假信息,自身抗疫不力卻企圖「甩鍋」他國,幹擾了國際抗疫合作大局。

  「疫」之戰:「隧道盡頭的光芒」已現

  站在年底復盤這場戰「疫」,世界作為一個整體以及不同國家交出的「答卷」如何,讓人看得更加清楚。人們同時越來越相信,「這將是歷史上第一個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原因有三:在第一時間對疫情及病毒有了科學認識;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出有效防控措施;藥物和疫苗科研攻關迅速推進,尤其是疫苗研發進展順利,讓人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光芒」。

  與幾十年前不同的是,基因組測序等技術的飛速發展讓人類「破譯」未知病毒的時間大幅縮短。比如,中國從發現新冠疫情到分離出病毒毒株,前後只用了一周;從病原體分離到初步研發出檢測試劑盒,只有3天。中方第一時間分離鑑定出病毒毒株並向世界共享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全球科學家展開藥物、疫苗、診斷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

  在抗疫實踐中,各國民眾也逐漸接受了從戴口罩到保持社交距離、從快速識別病例到全面追蹤密切接觸者、從隔離病例到必要時「封城」等一系列科學防疫舉措。孩子們開啟網課模式、成年人遠程辦公……各種新技術不僅助力抗疫,也促進疫情期間人們「雲上」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轉型。

  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進展之快前所未有。世衛組織迅速召集全球科學家,擬定新冠科研「路線圖」,確定了中短期科研重點。藥物研發「兵分多路」,現有藥物加緊篩選,特效藥研發夜以繼日,中醫藥效果也受到關注。中美歐等研究人員多線推進,第一時間著手研發不同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

  近期,頻頻傳來關於新冠疫苗的積極消息:阿聯、巴林給予中國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正式註冊,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與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疫苗在英國、美國等國獲批緊急使用,法國、羅馬尼亞、葡萄牙、墨西哥等國發布接種戰略,俄羅斯、英國和美國啟動大規模接種。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總編輯理察·霍頓說,他目睹過世界各地的許多流行病和人道主義緊急狀況,但「從未見過全球科研界作出如此迅速的反應」。

  「疫」之啟:團結合作是最有力武器

  歷史上,每次疫病流行都讓人類付出慘痛代價,但人類社會也在與疫病的鬥爭中進步。「黑死病」讓人們開始反思城市整潔的重要性,19世紀的霍亂引發了大規模的城市再開發計劃,西班牙流感讓人們意識到社會公共衛生系統幹預和流感預防的重要性。新冠疫情,又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啟示?

  首先,團結合作是人類抗擊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不分種族。面對新冠這個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各國唯有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時艱。正如譚德塞所言:「在所有人都獲得安全之前,沒有人是安全的。」在這場大流行的不同階段,包括中國在內,各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不同形式協調合作,正彰顯了相互支持和團結的精神。

  其次,主要大國應當發揮表率作用,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中國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同時,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向150多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36個醫療專家組,並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國際社會普遍稱讚,中國為推動抗疫國際合作樹立了典範。

  第三,尊重科學。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反覆強調:「這是一個講科學、求團結的時刻。」歷史上,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面對充滿未知數的新冠病毒,中國等國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為人類戰「疫」增強了信心。環顧全球,也有個別國家奉行政治優先策略,貽誤戰「疫」時機,疫情不斷加劇,嚴重程度令人震驚。

  第四,生命至上。中國在新冠「大考」中經受住了考驗,重要一點是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各國國情不同,在面對疫情大流行時可能會採取不同的應對模式,但生命重於一切,生命權、健康權作為「關鍵人權」,應該成為各國抗疫的根本出發點。

  譚德塞曾說:「單槍匹馬,我們必輸無疑;萬眾一心,我們一定能贏。」新冠「大考」表明,各國人民生命健康從未像今天這樣休戚與共、緊密相連。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未來各種新發傳染病可能還會不斷侵襲人類,但只要各國攜手共同佑護人類生命和健康,就一定能戰勝新冠疫情和其他公共衛生危機。(參與記者:郭洋、柳絲)

相關焦點

  • 全球直面新冠「大考」!來看各國科研成績單
    圖源: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德國研究機構發現神經纖毛蛋白1(NRP1)是一種可以促進新冠病毒進入細胞內部的因子。馬普生物物理學研究所發現一種抑制劑可雙管齊下抗新冠病毒,不僅能阻礙新冠病毒複製,還可以增強人體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尤利希研究中心利用虛擬篩選技術尋找能抑制新冠病毒的有效成分,最終篩選了大約10000個分子,其中雷洛昔芬在實驗室試驗中展示出了很強的活性。
  • 助力全球合作抗疫 維護人類健康福祉中醫藥快步融入國際醫藥體系
    「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實行中西醫結合,先後推出八版全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的中藥西藥和治療辦法,被多個國家借鑑和使用。」習近平主席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再次肯定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貢獻。中醫藥、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各種方法,引起海外廣泛關注。
  • 大戰大考煉真金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指出:「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裡,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 不顧島內民眾健康福祉,民進黨又來汙名化大陸疫苗
    不顧島內民眾健康福祉,民進黨又來汙名化大陸疫苗 2020年12月21日 13:5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超過7710萬例,死亡人數已破169萬。
  • 特稿:SOS!新冠疫情「非洲保衛戰」須提前打響
    新華社奈洛比4月26日電特稿:SOS!新冠疫情「非洲保衛戰」須提前打響新華社記者白林 王小鵬根據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截至4月25日,非洲大陸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9422例,相比上一周增加45%。(小標題)既有系統難抵疫情來襲由於非洲國家衛生系統普遍脆弱,病毒檢測能力嚴重不足,非洲目前確診新冠病例數字可能遠遠低於實際數字。為較為準確評估新冠疫情,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計劃於近日開始,在一個月內進行100萬次病毒檢測,在4個月內進行1000萬次病毒檢測。
  • 全球寵物診斷領導品牌愛德士官方發布 未顯示犬貓新冠病毒陽性
    緬因州韋斯特布魯克2020年3月25日 /美通社/ -- 當前,在世界各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擴散態勢之下,「病毒究竟是如何傳播的」成為了焦點。憂心忡忡的寵物主人也想知道:引起新冠肺炎的潛在病毒是否能傳染給貓和狗,再從寵物傳染回人類嗎?
  • 澳門通過疫情「大考」 社會秩序穩步恢復
    新華社澳門12月26日電 題:澳門通過疫情「大考」 社會秩序穩步恢復  新華社記者王晨曦  回顧澳門近一年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歷,從最初的嚴防死守、娛樂業停擺,到之後的恢復與內地通關、防疫常態化,本地新冠肺炎疫情已保持近9個月「零確診」、無死亡病例、無院內感染、無社區傳播的紀錄。
  • 民進黨漠視民眾健康福祉,可恥!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臺衛生福利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多次宣稱臺灣不會選擇大陸研製的新冠肺炎疫苗,理由是「不安全」。得知臺商要組團到大陸打疫苗的消息,臺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連忙跑出來稱自己感到「擔憂」,讕言「除非是國際認證的疫苗,否則都不建議打」,還假惺惺地算了筆帳說專程飛到大陸打疫苗不符「成本效益」。  問題是,臺商們真的不會算「收益—成本比」嗎?
  • 北京論壇(2020)全球健康分論壇暨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成立...
    慶典之後,北京論壇與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共同舉辦了「新冠疫情下的全球健康與人類發展」的國際研討會,來自中國、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等全球頂尖學者和思想領袖雲集此次論壇,從衛生健康、經濟管理、國際外交等多學科進行了主題演講和圓桌討論,國際學者高度讚賞了中國參與全球健康與發展治理的積極意義。
  • 人民日報刊文:中國經濟在大戰大考中躍上新的大臺階
    2020年是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 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持續向好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全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 人類健康與中醫文明大講堂在京舉辦
    人類健康與中醫文明大講堂在京舉辦發布時間: 2020-12-07 11:45:19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近日,中醫文化節科學大講堂《人類健康與中醫文明》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開講。
  • 反對派抹黑「健康碼」,再與全港市民福祉為敵!
    香港參與先導計劃的人士可自行選擇將「香港健康碼」轉換至廣東的「粵康碼」或澳門的「澳康碼」系統,用於入境廣東或澳門的健康申報。 然而,疫情依舊是最大制約。7月初,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社會各界重新聚焦抗疫工作,力求儘快遏制。
  • 東營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召開
    12月21日上午,東營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東營會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回顧東營抗疫歷程,表彰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動員全市上下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凝心聚力推動新時代東營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高水平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
  •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朝著實現「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奮力前行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 特稿:四大要「義」——抗疫大考中面向世界的中國「答卷」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特稿:四大要「義」——抗疫大考中面向世界的中國「答卷」新華社記者謝琳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至今累計確診病例已達2800萬例。中國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同許多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動70多次,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並向所有國家開放,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
  • 特稿:人類登月50年 探月熱再興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特稿:人類登月50年 探月熱再興新華社記者歷經數次推遲,印度第二個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終於在22日升空,飛往數十萬公裡外的那輪明月。同一天,中國國家航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方已與歐洲、俄羅斯有關部門初步達成共識,將共同牽頭探討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規劃論證工作。
  • 程鶴麟:新冠來襲,全人類都僥倖行事
    他不是捨得死,而是僥倖心理作祟,認為他女兒根本就是百病不侵的神魔何仙姑,新冠病毒不會上她的身。至於隔離檢疫帶手環,在他看來大約就是做做樣子走過場吧。2月中旬,程老漢就說過,人類的通病就是常常心存僥倖,不見棺材不掉淚。這事無關民族特性、無關國家體制,這是人類的弱點。程老漢自己就是這樣。
  • 旅遊業直面「生死大考」 企業承壓自救「危中覓機」
    旅遊業直面「生死大考」 企業承壓自救「危中覓機」  7位領軍者口述:希望政策更加細化,人儘快流動起來  「十幾年前我們扛過了非典,這次卻遠比想像的要複雜、要嚴重。」一方面,企業需苦練內功,靜待需求反彈,另一方面,也希望政策更加直接、細化,讓健康群體快速流動起來。  目前,全世界的旅遊業幾乎都處於「停擺」狀態。世界旅遊組織近日發布的報告認為,旅遊業是全球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預計2020年遊客數量將比2019年下降20%至30%,國際旅遊收入將減少3000億至4500億美元。
  • 應對疫情大考,新基建狂魔柬埔寨上交完美答卷!
    新冠疫情殺傷力巨大,世界銀行今年5月份預測,受疫情影響,柬埔寨今年經濟增長率將下降1%-2.9%,創1994年以來新低防,控疫情已然成了當下重中之重。而抗疫之外,恢復經濟建設刻不容緩。為尋找新的突破口,柬埔寨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以此拉動內需,疏通經濟血液,一項項大型工程正在強勢推進。
  • 勠力同心答好疫情「冬季大考」考題
    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我國境外輸入病例來源國家不斷增多,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據統計,近30天我國累計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正如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所言,「在夏季的時候,我們認為新冠病毒不分冬夏,但實際上它在冬季的流行會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