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底蒸桑拿?這樣的故事恐怕沒有多少人相信。然而,在我國第一座海底隧道——廈門海底隧道工地上,中國中鐵一局的職工們每天都要到「海底桑拿房」去接受一番考驗。
這幾天,廈門的氣溫特別高。不知內情的外人還挺羨慕打隧道的職工,在冬暖夏涼的洞子裡幹活,正好躲過了毒辣辣的太陽。
可是,從洞口出來的職工個個全身衣服溼漉漉的,到了外面的第一件事就是打起了赤膊。
原來,海底隧道和山嶺隧道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山嶺隧道就像陝北的窯洞,夏天從石壁裡透著涼意,就像洞子裡裝上了空調。海底隧道就不同了,一年四季都在向外散發著熱量,平均溫度超過攝氏38度。夏季的時候,洞內比洞外還要熱,別說幹活了,只要在裡面呆上一會兒,衣服就肯定被汗水溼透。難怪,職工們都說每天上班就是去「海底桑拿房」。
海底的桑拿一蒸就是一天,實在需要強大的毅力才能堅持下來。更何況,為了文明施工和確保安全,工地上不允許職工們上班打赤膊,即便是在地下52米的井底也不行。一個班次8個小時,被海水和汗水共同浸透的溼衣服就緊緊貼在身上,職工們卻從來不叫半個苦字。
提起這些,工地黨支部書記張乾東驕傲極了:「在這裡打海底隧道的,都是咱們公司自己的員工,個個都是好樣的!」當然,工地上也沒有忘記給蒸著桑拿的職工補充水分,項目部專門往洞子裡鋪設了一根淨水管,又安裝上電熱水器,讓職工們可以隨時喝上幾口。
早先,海底隧道工地上也有不少勞務協作隊,平時看上去也沒什麼不聽指揮的地方。誰料,到了颱風襲來、洪水湧向隧道的危急時刻,包工頭領著勞務協作隊早就沒了蹤影,還是一局自己的隊伍冒著危險衝上去,壘起沙袋,擋住洪水。
洪水過後,廈門海底隧道工地清退了包工頭,留下來的民工編入了正式建制,學著身邊的一局職工樣子做,素質很快得到明顯提升。今年七一那天,洞子裡的拱架突然變形,項目部緊急啟動應急救援預案,300多名職工趕赴現場,第一梯隊突擊搶險,第二梯隊裝運沙袋。經過幾個小時的苦戰,巖層終於被穩住了。張乾東感慨地說;「碰到這樣的險情,包工頭肯定只會顧著自己保命先跑,後果都不敢去想像!」
不管書記怎麼誇讚,每天勞作在海底隧道的職工們卻一點都沒有驕傲。每天,他們都和往常一樣穿戴好工裝,相互招呼著走向洞口——「咱們去海底蒸桑拿!」(通訊員張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