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家上一年級的兒子來說,最恐怖的就是語文試卷的最後一題——看圖寫話了。不僅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所有年級的學生,除非是特別有寫作天賦的孩子,提起寫作文估計都會感到頭疼。筆者看到一些小學生作文,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分享出來大家一樂。
一、《安慰》
媽媽問爸爸,為什麼結婚後就不送禮物了,爸爸的回答亮了:你見過釣上來的魚還餵魚食嗎?細思極恐,難不成女人嫁給男人後就成了上鉤的魚?任人宰割了?
看結局如何——爸爸跪在榴槤上表情十分痛苦。
我過去安慰:運氣不好吧!釣上來一條鱷魚!
哈哈哈,我笑噴了,不知道大家笑了沒有?整篇作文語言簡潔,敘事清楚,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卻非常有現場感,語言幽默且富含哲理,尤其是釣上來一條鱷魚更是點睛之筆,可謂上乘佳作。
二、《夠狠》
我媽是護士,看上我爸了,然後騎著自行車把我爸撞了,我爸腿骨折了,我媽自告奮勇當病房護士,後來眼看我爸快出院了,兩人還沒有起色,我媽一咬牙把電扇開了一夜,我爸感冒了被迫多住了幾天院,後來就有了我……
這位媽媽還真是「夠狠」,有手段又有行動力,小作者對父母的愛情故事如數家珍,看來已經成為一個橋段在家族中廣為流傳了。如果這個媽媽生在皇宮,那也是宮鬥的女主了,只有這樣的狠角色才能得償所願吧?
整篇作文語言風趣幽默,「一咬牙」三個字形象生動,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最終以「有了我」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足夠的想像空間,這娃長大妥妥是寫小小說的料。
三、萬能的《奧力給》
其實這篇作文中間段落語言流暢,用詞準確,觀點鮮明,水準並不低,只可惜小作者意不在此,而是反覆使用網絡熱詞,逢加油必說奧力給,幹就完了,後面完全是搞笑視頻語言合集,什麼窩窩頭一塊錢四個,媽媽我想吃烤山藥……如果這孩子不偷懶,順著第二段的思路寫下去,沒準兒還是一篇高分作文,一懶毀所有,太可惜了。
四、《我與書的故事》
見過懶的,沒見過這麼懶的,見過投機取巧的,沒見過這麼直白的。作文竟然只寫了一個題目,內容是此處省去600字,難道是受了那個著名小品的影響?老師看到這樣的試卷,估計快被氣暈了,直接來了個「此處省略60分」。看到這樣的試卷本來感覺義憤填膺,看到老師的評語,忽然又轉怒為喜。這評語匹配這篇作文,真是珠聯璧合,針尖對麥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話說這娃這樣寫作文就有點不實誠了,那麼,如何讓孩子們消除對作文的恐懼感,愛上寫作文呢?
一、閱讀
閱讀可以讓孩子自己讀書,也可以是家長陪孩子讀書,年齡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多給他們講一些故事,像《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養成善良、明辨是非的優良品格。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專門的小學生作文,作文書讀多了即便自己沒有天賦也可以進行模仿,最起碼寫起作文不會犯怵,不會感覺沒有東西可寫。
所以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很重要,俗話說背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縐,就是這個道理。
二、體驗
小學生作文通常讓寫的都是身邊的人和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有意無意地給孩子講講日常的所見所聞,比如接孩子放學的路上,可以攙扶老奶奶過馬路,這件事就可以成為作文素材。再比如,看到有行人闖紅燈等不文明現象,及時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而且非常危險。比如要寫放風箏,你真正帶孩子去放一次風箏,孩子自然就會有東西可寫。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經過家長的加工,都可以成為孩子寫作文的素材,這就需要家長擁有一雙慧眼,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並把自己的觀點講給孩子聽,日積月累孩子心中的素材就會越來越多,也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對事情做出合理的判斷。
三、練筆
要讓孩子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每天哪怕用一兩句話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天天練筆,寫作文的時候就不會感到詞語睏乏,就能順理成章一氣呵成。
總之,寫好作文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老師和家長長時間的訓練和助力,正確的引導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