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湖北省地級市,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腹地。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徵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遊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著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0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於是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鬥。魏、蜀、吳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歷史發展的主軸,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洈水旅遊風景區總面積286平方公裡,核心景區52.8平方公裡。這裡旅遊資源和自然景觀得天獨厚,融山、水、林、泉、洞、壩於一體,屬山水型風景區。景區主要由「湖面泛舟水上遊、溶洞觀光地下遊、旅遊度假休閒遊、登山科考生態遊、傳統教育紅色遊」五大板塊組成。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湖水碧波浩淼,水質甘冽,屬國家地表一級直接飲用水。素有「亞洲第一人工土壩」之稱的洈水大壩巍峨壯觀,似綠色巨龍伸臂,守望湖光山色;新神洞內,溶洞奇觀――「乾坤神柱」、「天宮大幕」讓你驚嘆「神州第一洞」的大氣磅礴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湖北荊州洪湖瞿家灣鎮。風景區陸路四通八達,距宜黃高速公路58公裡,東接武漢,距武漢市170公裡,西挽荊州。洪湖藍田旅遊風景區是以洪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為依託的風景區,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區)、水(水鄉特色)、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等特點。屬湖泊型自然風景區。洪湖是世界上迄今少有的未被汙染的淡水湖泊,有著自然純樸的原始生態美。
楚王車馬陣景區(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川店鎮張場村,距楚紀南城僅26公裡,距荊州市區(荊州古城)約35公裡。景區佔地面積731畝,現有車馬陣遺址,楚王陵、王后陵復原展示區、殉葬墓展示區,園林及生態農業等景觀構成。楚王車馬陣是我國迄今為止考古發掘所見等級最高、規模最大、分布最完整、遺蹟最豐富的楚國高等級王陵和車馬陣遺址,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最高水平的傑出代表,也是楚紀南城(郢都)大型古文化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詞作家喬羽先生贊其為「北有兵馬俑,南有車馬陣」,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先生盛讚其「中國僅有,天下第一」。
荊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佔地4.8萬平方米。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餘件。其中,有戰國絲綢;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戰國秦漢漆器;有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屍。
九老仙都景區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古城內,北依荊州古城牆,沿古城新北門內環至小北門範圍,全長1.3公裡,佔地340多畝,大小景點共有十餘處,是一處以展示荊楚文化為核心內容的大型歷史人文景區。主要景點和展示的文化內容有:「松甲山」——荊楚三國文化、「湘東苑」——南北朝園林文化、「玄妙觀」——千年古觀文化、「荊楚非遺園」——荊楚非物質文化、「長生古街」——荊楚民俗文化、「古城牆博物館」——古城牆文化,還有桃花島、百花島等諸多景點,每一個景點均以它獨有的文化和特性,共同構成了堪比古希臘文明而內容又豐富多彩的九老仙都景區。
洪湖悅兮半島溫泉度假村打造「浪漫溫泉,四季度假」新理念,是全球目前最大的室內溫泉和國內首家溫泉白金五星級酒店,以及華中地區面積最大的薰衣草花海等高檔次主題園林。洪湖悅兮半島溫泉最大的亮點是室內溫泉「水立方」佔地5000平方米,由建造北京奧運場館「水立方」的原班人馬施工建造,能達到日接待量5000人的能力。武漢到洪湖悅兮半島溫泉度假村自駕路線:從江城大道上漢洪高速--新灘出口下高速--洪湖新野鎮--烏林鎮--悅兮半島,全程2小時左右,是武漢市民周末旅遊度假的好地方,而且洪湖優美的自然環境註定了悅兮半島自駕遊也是一種新的旅遊時尚。
在荊江南岸公安縣太平口與北岸沙市大堤上。共有兩組。為紀念1952年完成的荊江分洪工程而建。分洪區位於荊江和虎渡河之間,面積921平方公裡,進洪閘長1054米,高46. 5米,分設54孔,每孔跨度18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碑為方形塔式,3層,高10餘米,花崗巖構築,漢白玉鑲嵌,新穎莊嚴,風採熠熠。中層四面,鐫毛澤東、-題詞,鄧子恢七言韻語,-、唐天際合寫碑文;下層四面,浮雕有群眾施工場面;上層頂端置五角紅星。碑兩側分立六角攢尖亭,碧瓦紅柱,俏拔明麗。亭內石碑上刻有近千名工程模範英名。遊覽者至此,無不振奮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