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印度是怎樣的?沒有實現工業化的印度,真的是一個大國嗎

2020-12-12 賈立松

印度到底算不算是一個世界性大國呢?對印度開始的印象是特別有錢。為什麼?他總是採購武器俄羅斯的、美國的、法國的、南韓的、除了中國的武器他不買。其餘的武器出口國,印度都捧場籤合同買。但是,印度也是很貧窮的,新聞裡能看到印度基本都是破舊的城市,混亂的交通,貧困的低種姓的人群等。這有錢的印度和貧窮的印度,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印度?

印度其實是一個外匯極度匱乏的國家。印度本身還缺乏能源,石油和天然氣都需要進口,而進口就需要外匯。而印度恰恰特別缺乏外匯。印度這幾年經濟發展的數據看上去是挺不錯。但是,他的進出口貿易數據就特別的難看了。因為印度本身是一個貿易巨額的逆差國。而且這個逆差是幾十年如一日,基本上就從來沒有順差過。所謂的貿易逆差,就是出口的價值少,進口的金額多,國際的收支是虧損的負數。

2018年,印度貨物進口額是836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1.7%。其中出口是3246億美元,增長了8.4%,而進口是5120億美元,增長了13.8%。這兩個數一減就得出了一個數字貿易逆差,1874.5億美元,增長了24.7%。印度進口增長加快,可以理解,因為印度本身是一個人口大國。

隨著經濟的增長,對資源的需求肯定也會增加。2018年印度進口增長最快的產品是原油,電子產品,鋼鐵,化工,焦炭,化肥和機械等產品。但是印度的出口增長卻非常的乏力。為什麼?因為印度本身沒啥可以出口。

2018年印度出口最大的三類商品,分別是礦產品,化工製品、貴重的金屬製品。這三類是什麼呢?礦產品以鐵礦石為主,賣的就是資源,化工產品是什麼呢?就是著名的印度神藥,是仿製藥。《我不是藥神》電影裡演的那個情景。印度仿製藥一年可以為印度出口創匯200億美元。

可能很多人因為這個事兒,對我們國家也很有非議,為什麼我們國家的藥品怎麼那麼貴?尤其這些創新藥,治療癌症的藥。而印度那麼便宜呢?因為國際知名的藥廠,對於印度侵犯他們的專利權,都不以追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啥?因為印度給這些著名藥廠有回報的。什麼回報?因為印度用他們低種姓的人群,給這些國際上知名的大藥廠免費做新藥的人體試驗。你們能想明白這事嗎?我們自己的人民能幹這個事嗎?我們的國家能允許我們的人民去做這事嗎?這新藥的試驗不但有強烈的副作用,有的甚至是毒害作用或者致癌。

這些印度低種姓人群因為窮,給他一點點的報酬,就去了。然後讓人家監控服藥期間的反映各項的指標,來進行調整裡面成分的配比。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只要是貧窮,都是最深重的苦難。印度為了仿製藥的產業。只能讓自己的低種姓人群成為歐美製藥巨頭的人體試驗標本。

印度最後一項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是貴金屬,就是金飾品,金首飾的出口。實際上,印度這個出口看似數值比較大,但賺不了多少錢。因為印度的黃金等原材料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印度也是國際上黃金最大的買家,買了原材料以後自己做個加工,然後再賣出去,就是賺一點加工費。

從這個結果看,印度雖然也有一些出口能力和出口的數額。但是,賺取利潤的能力太差。因為它的製造能力不行。所以,他就沒有啥能夠賺錢的東西。由於印度長期貿易都是逆差,從印度表面上看是一個大國,甚至是雄心勃勃,想當世界性大國的一個土豪國家。實際上真實的日子,過的是非常緊巴的。為了出口創匯,印度把糧食都出口換匯,可是印度本身有三成的居民吃不上飯,吃不飽肚子。

同樣也是13億多的人口。中國是糧食的淨進口國,印度是出口國。我們每年進口糧食超過一億噸,很多人不明白這裡的含義。光粗略的一看,很多人就認為印度同樣是13億人口。人家能夠出口糧食,我們還得進口糧食。好像我們自己都滿足不了自己國民的糧食需求。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印度的出口是讓他自己的人在吃不飽肚子的情況下出口換匯。而我們的可耕地面積比印度少得多,印度是在南亞熱帶地區,印度可耕地面積比我們大一倍多。

但是,我們的糧食產量是印度的接近兩倍。你看我們的糧食產量比印度多,我們還要每年大量的進口糧食,所以我們國家的糧價在全世界都是比較低的,甚至是最低的。大米能賣兩塊錢一斤,甚至有時候賣到一塊多。不僅如此,中國每年還大量的進口豬肉,牛肉,家禽,海鮮等等。為了環境保護,我們還大量進口天然氣。這些東西都需要大量的外匯。

為啥中國有這麼牛逼的外匯使用量?就是因為我們已經完成了工業化。我們工業能力強,我們製造的產品暢銷全世界。幾十年來,我們長期保持的是貿易的順差。所以我們中國就可以拿著賺來的外匯在全世界買買買。買來老百姓需要的各種各種的資源,改善我們的生活水平。

我們夏天大量進口水果,東南亞國家是靠著我們活著的。哪個國家想讓我們不爽,我們就不進他的香蕉。你的香蕉就爛成堆,爛成泥了。

我們的人均肉類消耗,60公斤世界第十,亞洲是第一;人均的水產消耗是50公斤,世界第五;人均雞蛋消耗每年是300個,世界第二;人均蔬菜水果消耗是500公斤,世界第一;我們有接近14億的人口,人均達到上述數字。大家想像得到嗎?多麼的恐怖,這是多麼偉大的成就啊!

當年美國總統歐巴馬說過一句名言:如果中國14個億的人口都能達到我們美國人的生活標準,那世界就完蛋了,崩潰了。看看我們現在可能趕不上美國人均的能源消耗,但是我們現在消耗的也是極其的恐怖。

就是這麼豐富的食物。讓國內某些噴子吃多了撐得,天天在網上罵人,罵我們的制度不好,那也不好等等。真是吃飽了沒把他撐死。

再說印度這個國家長期缺乏外匯貿易逆差,這是很嚴重的,因為最後會沒有使用的,那怎麼解決?

一個是,印度有大量的人口在國外打工,會往國內匯回來美元,這個每年有幾百個億。

再一個,是吸引外資來印度投資。2018年的印度吸引外資達到創紀錄的450億美元,比前幾年增長了兩百多億。我們中國有大量的鞋廠去印度投資了。印度之所以吸引外資這麼多,其實不是他有多麼優惠,有一個主要的政策是他的高關稅,就是如果不在印度本地辦廠,外資外企外國的這個產品進入印度,會加很高很高的稅。你就沒法賣了,只能在印度本地去辦廠辦企業。

還有一個是印度的旅遊業,印度也是個大國嘛?還有很多的歷史的遺蹟。歐美人不少願意到印度去旅遊觀光,將會花費外匯。可是,這幾項加在一起,還是不夠用的。不夠他的外貿虧的。所以印度,只能是向外借款舉債。印度的外債高達1,4萬億美元,超過了GDP總量的一半。每年光是這些外債的利息就要佔印度政府財政收入的20%以上。就靠著這幾個途徑,印度勉強保持著每年大致3500到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儲備只夠印度用大半年的。

即使這樣,印度絕大部分的國民都有一種盲目的大國自信。總認為自己國家不僅是一個地區的大國,而且是一個世界性的大國,更是一個世界性的主要大國,甚至是領導的大國。甚至可以進聯合國常任理事會的大國。

就為了他們這種盲目的自信,印度精英階層,就把印度塑造成了一個強權強勢的國家,沒事欺負一下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周邊的國家。甚至派點人來到我們的邊境,做點動作。製造一些事端。讓國際媒體認為他是一個可以挑戰中國這條巨龍的大國。就是這種自信,盲目的自信。

實質上印度底子是非常弱非常差的。再看看這次的疫情狀況背後的隱情。沒有一個工業化,進口的所有武器裝備,都需要各國萬國牌來拼湊,你用什麼來支撐大國的架子。印度的所有的對外強硬的表態,實際上就是一種內心虛弱的表現。

對於印度,實際上,我們國家從來都沒有把它放到一個戰略對手的位置上。他根本連個對手都算不上。沒有紮實的工業基礎,不掌握現代的製造業。印度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只能成為自己的拖累。他要想成為夢想中有聲有色的大國,甚至是世界上領導大國,都是美好的幻想吧!

相關焦點

  • 印度戀戀不忘的「大國夢」究竟是什麼,它真的會實現麼?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從國家到個人,可以說是概莫能外。那麼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的印度。其實心裡也有一個「大國夢」,那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夢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印度的「大國夢」。網絡上關於印度的「大國夢」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概括,那就是一個內湖、兩個同心圓和三個緩衝區。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所謂「一個內湖」是指印度洋,即要把印度洋打造為印度的「內湖」,拒止域外大國涉足。
  • 印度真的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國度嗎?我們都想錯了,這只是表面現象
    在我們印象中印度是一個又髒、又亂、又窮的國家,那麼印度真的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國度嗎?我們都想錯了,這只是表面現象。要知道印度是當今世界上真正能夠威脅到我國發展的大國,那麼印度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首先印度展示在眾人面前的永遠都是貧窮的一面,再加上印度分為高種姓和低種姓,所以我們所有人認為印度貧富差距太大,真的非常窮。當然這也確實是存在的,而且只要去過印度的人都不會再想去第二次,因為在印度到處都充斥著糞便、汙水等生活垃圾,確實是又髒又亂。
  • 印度又幹下一件「蠢事」,火葬場都塌方了,卻還想當超級大國?
    ——《論語》 作為南亞次大陸上的大國,印度擁有廣大的領土,還有眾多的人口。 如果能夠充分調動內部的積極性,靠著廉價勞動力,進行工業化的起步,然後不斷完善國內基礎建設和社會福利保障,那麼印度真的有可能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
  • 印度真的那麼不堪嗎?別被網絡傳言騙了,這才是印度真實實力
    在外媒的很多報導中,談及印度大多數都是不屑一顧的態度,很多都是環境髒亂差、基礎設施不完善、經濟落後等不好的印象,即便作為人口大國,似乎也沒有任何值得借鑑的地方。除此之外,在軍事上更是連拿得出手的國產武器都沒有,卻還總是挑釁鄰國。實際上的印度真的這麼落後嗎?
  • 金燦榮:工業化是國家崛起的關鍵,中國實現崛起在於掌握了工業化
    金燦榮:工業化是國家崛起的關鍵,中國實現崛起在於掌握了工業化 金燦榮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也是政治學領域的資深學者,對國際關係的研究深度要比我們普通人深刻得多。金燦榮點評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或者綜合實力,都會特別強調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度。因而,金燦榮指出工業化是國家崛起的關鍵。
  • 在印度坐火車的真實感受:他們的車頂真的坐滿了人嗎?
    很多人會想到印度。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其人口即將超過中國。提到這個國家,很多小夥伴都會想到印度的「掛火車」,「雜技」等等,讓人對這個國家充滿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印度火車上滿載人的圖片。那麼在印度坐火車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旅行者在印度乘坐火車的真實感受,終於知道真相了!
  • 印度:我是下一個超級大國,網友:去看看你們的大街
    多年以來,印度一直以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為目標而發展,甚至很多印度國民覺得印度已經是超級大國了,很多網友覺得他們這樣的想法太自以為是了,最後印度能不能成為超級大國這件事也引發了一些列的熱議。印度永遠成為不了超級大國,其實也不是絕對性的,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印度就真的站在超級大國的行列了呢,但是印度的這個願望真的很難實現,原因真的是太多了。
  • 真實的印度是怎樣的?看看他們的企業家就知道
    真實的印度是怎樣的?看看他們的企業家就知道印度是一個蜜罐裡面長大的孩子,沒有經歷過國際社會的毒打,到現在還沒有成熟過來。這就是我對印度的基本判斷。關於印度的女性地位、宗教奇觀、軍事笑話等等,很多人都談了很多,我今天就好好談談印度的商業邏輯吧。
  •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恩仇錄:印度磕磕絆絆的大國夢
    畢竟那裡曾經是自己的"母邦",而巴基斯坦不過是一個新興國家,面臨著諸多的競爭與挑戰。 而在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還有一個名為克什米爾的地方,始終沒有確立好歸屬權。
  • 未來的印度,能成為如同中美一樣的大國嗎?
    什麼樣的國家才能稱之為大國呢?當然是既大且強。光是大沒有用,比如清末時的中國,英屬時期的印度,大而孱弱備受欺凌。那麼強大的國家有何標準呢?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深明大義、意氣風發、普受教育,那麼這些個體就能凝聚在一起,在整體上表現為國家的力量。比如日本,地域狹小、自然資源貧瘠,但他們有統一的民族性,團結且具有一致的目標,因此誰都不能否認日本是個大國。再如新加坡,各方面體量都小,但是擁有一批高素質國民,整體上就顯得「短小精悍」。
  • 真實的印度究竟是怎樣的?驢友:這和想像中的不一樣
    真實的印度究竟是怎樣的?驢友:這和想像中的不一樣相信許多人對於印度都不會感到陌生,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2500年到1500年間就創下了印度河文明。在近幾年來,印度的經濟發展相當迅速,甚至經濟增長速度超越了中國,印度也再次讓世界所驚嘆。那麼印度的經濟有了很大的提高,真實的印度究竟是怎樣的呢?有一位驢友便在這個暑假去到了印度,回來後大呼:這和想像中的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來聽聽驢友的話!
  • 靠「大國情結」,印度能成為下一個中國嗎?
    6月的加勒萬河谷,再往前17年的洞朗,印度這個不友好的鄰居從中國成立以來多次主動引發事端。同樣的發展中國家、同樣的人口大國,這個相信輪迴的「精神國度」不一心搞發展,卻總是在後方對中國動手動腳。只靠著「大國情結」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嗎?
  • 印度和中國同為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沒有貧民窟?印度專家很疑惑
    引言想必大家對印度並不陌生,在網上會經常看到關於印度的一些新聞,不得不說,印度人的有些做法真的「毀三觀」,甚至有時候會讓人無法接受。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印度是我國的「鄰居」,距離相差的自然不是太遠,而且同樣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
  • 印度的火車真的坐滿了人嗎?新德裡真實的一面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印度的火車真的坐滿了人嗎?新德裡真實的一面並不是你想的那樣。在大家的印象中,這裡的印度人在火車方面是相當勇敢的,因為他們都是掛在火車上,感覺只要火車一加速,他們就會被甩出去。印度火車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就印度新德裡來說,這車真的沒票嗎,但印度火車站的環境真的不敢恭維,真的太亂了。
  • 沒有俄羅斯的印度不堪一擊?面對印度的棄俄投美,普京該怎麼辦?
    不僅如此,印度還大力支持印度的工業化建設,在國際事務中更是不遺餘力地偏袒印度。譬如中蘇交惡後,赫魯雪夫政府對尼赫魯政府的侵略政策高調站臺,這也是尼赫魯不斷膨脹並最終被打得屁滾尿流的重要原因。而在蘇聯解體後,繼任的俄羅斯繼續和印度情投意合,雙方除了有「一個火燒賣航母」的軍購佳話,俄羅斯更是不斷支持印度入常,讓印度體會到了三伏天的溫暖。但現在的莫迪老仙卻突然像變了一個仙,不僅在川普敗局將定的時刻與美國結盟,更在此前高調拒絕加入東協十國主導的 RCEP,其一條道走到黑的決心非常強烈。
  • 旅遊印度30天,發現國內很多文章在瞎胡說,真實的印度是這樣
    其實印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這般差勁,一位中國遊客在印度旅行30天後,直言:「國內很多有關印度的文章都是瞎編的,真實的印度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印度也有很多值得我們遊覽的地方。「印度跟中國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印度是亞洲第二大國,同中國一樣也擁有十幾億的人口,是世界上除了中國之外人口最多的國家。最重要的是印度和中國一樣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悠久的歷史在印度這片廣袤的大地上留下了許多文物古蹟,這為印度的旅遊業帶來了新的生機。
  • 印度:人口大國之悲,落後根源在哪裡?
    那時印度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五年計劃」,立志「科技興邦,實業強國!」 可是, 73年過去了。鄰居瘦龍早已騰空霄漢,印度的工業化浪潮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卻至今連最起碼的基礎設施都沒有完善起來。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為什麼現代化不起來?不妨來戳戳三哥的痛處。
  • 2020的印度:成為「超級大國」,還是依然「超級貧窮」?
    但是對於印度人來說,2020年也是重要的一年,因為1998年的時候,印度人已經做出了預測,那就是在今年,印度將變成一個超級大國。當時他們給出的說法是,到了2020,印度將沒有赤貧人口;印度的經濟和軍事將成為全球第三(第二是俄羅斯);印度將成為首屈一指的航天大國;印度人將都會過上幸福的生活。
  • 印度這麼囂張,他們真的是中國的對手嗎?印度迷之自信來自哪裡?
    印度新德裡印度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和緬甸這六個國家接壤。,其內政外交由印度實際指導,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印度的附屬國,錫金王國更是在1975年被印度公然武力吞併,孟加拉國被印度三面包圍,緬甸的實力也不如印度,同時印度的南部近海僅有斯裡蘭卡這一個小國家。
  • 印度火車真的掛滿人嗎?帶你看看真實的印度,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近幾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作為南亞國家的印度也發展得很迅速,西方媒體也經常拿印度和中國來比較,現在印度不再是以前的模樣。印度的火車真的掛滿人嗎?帶你看看真實的印度,原來我們都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