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到底算不算是一個世界性大國呢?對印度開始的印象是特別有錢。為什麼?他總是採購武器俄羅斯的、美國的、法國的、南韓的、除了中國的武器他不買。其餘的武器出口國,印度都捧場籤合同買。但是,印度也是很貧窮的,新聞裡能看到印度基本都是破舊的城市,混亂的交通,貧困的低種姓的人群等。這有錢的印度和貧窮的印度,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印度?
印度其實是一個外匯極度匱乏的國家。印度本身還缺乏能源,石油和天然氣都需要進口,而進口就需要外匯。而印度恰恰特別缺乏外匯。印度這幾年經濟發展的數據看上去是挺不錯。但是,他的進出口貿易數據就特別的難看了。因為印度本身是一個貿易巨額的逆差國。而且這個逆差是幾十年如一日,基本上就從來沒有順差過。所謂的貿易逆差,就是出口的價值少,進口的金額多,國際的收支是虧損的負數。
2018年,印度貨物進口額是836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1.7%。其中出口是3246億美元,增長了8.4%,而進口是5120億美元,增長了13.8%。這兩個數一減就得出了一個數字貿易逆差,1874.5億美元,增長了24.7%。印度進口增長加快,可以理解,因為印度本身是一個人口大國。
隨著經濟的增長,對資源的需求肯定也會增加。2018年印度進口增長最快的產品是原油,電子產品,鋼鐵,化工,焦炭,化肥和機械等產品。但是印度的出口增長卻非常的乏力。為什麼?因為印度本身沒啥可以出口。
2018年印度出口最大的三類商品,分別是礦產品,化工製品、貴重的金屬製品。這三類是什麼呢?礦產品以鐵礦石為主,賣的就是資源,化工產品是什麼呢?就是著名的印度神藥,是仿製藥。《我不是藥神》電影裡演的那個情景。印度仿製藥一年可以為印度出口創匯200億美元。
可能很多人因為這個事兒,對我們國家也很有非議,為什麼我們國家的藥品怎麼那麼貴?尤其這些創新藥,治療癌症的藥。而印度那麼便宜呢?因為國際知名的藥廠,對於印度侵犯他們的專利權,都不以追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啥?因為印度給這些著名藥廠有回報的。什麼回報?因為印度用他們低種姓的人群,給這些國際上知名的大藥廠免費做新藥的人體試驗。你們能想明白這事嗎?我們自己的人民能幹這個事嗎?我們的國家能允許我們的人民去做這事嗎?這新藥的試驗不但有強烈的副作用,有的甚至是毒害作用或者致癌。
這些印度低種姓人群因為窮,給他一點點的報酬,就去了。然後讓人家監控服藥期間的反映各項的指標,來進行調整裡面成分的配比。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只要是貧窮,都是最深重的苦難。印度為了仿製藥的產業。只能讓自己的低種姓人群成為歐美製藥巨頭的人體試驗標本。
印度最後一項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是貴金屬,就是金飾品,金首飾的出口。實際上,印度這個出口看似數值比較大,但賺不了多少錢。因為印度的黃金等原材料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印度也是國際上黃金最大的買家,買了原材料以後自己做個加工,然後再賣出去,就是賺一點加工費。
從這個結果看,印度雖然也有一些出口能力和出口的數額。但是,賺取利潤的能力太差。因為它的製造能力不行。所以,他就沒有啥能夠賺錢的東西。由於印度長期貿易都是逆差,從印度表面上看是一個大國,甚至是雄心勃勃,想當世界性大國的一個土豪國家。實際上真實的日子,過的是非常緊巴的。為了出口創匯,印度把糧食都出口換匯,可是印度本身有三成的居民吃不上飯,吃不飽肚子。
同樣也是13億多的人口。中國是糧食的淨進口國,印度是出口國。我們每年進口糧食超過一億噸,很多人不明白這裡的含義。光粗略的一看,很多人就認為印度同樣是13億人口。人家能夠出口糧食,我們還得進口糧食。好像我們自己都滿足不了自己國民的糧食需求。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印度的出口是讓他自己的人在吃不飽肚子的情況下出口換匯。而我們的可耕地面積比印度少得多,印度是在南亞熱帶地區,印度可耕地面積比我們大一倍多。
但是,我們的糧食產量是印度的接近兩倍。你看我們的糧食產量比印度多,我們還要每年大量的進口糧食,所以我們國家的糧價在全世界都是比較低的,甚至是最低的。大米能賣兩塊錢一斤,甚至有時候賣到一塊多。不僅如此,中國每年還大量的進口豬肉,牛肉,家禽,海鮮等等。為了環境保護,我們還大量進口天然氣。這些東西都需要大量的外匯。
為啥中國有這麼牛逼的外匯使用量?就是因為我們已經完成了工業化。我們工業能力強,我們製造的產品暢銷全世界。幾十年來,我們長期保持的是貿易的順差。所以我們中國就可以拿著賺來的外匯在全世界買買買。買來老百姓需要的各種各種的資源,改善我們的生活水平。
我們夏天大量進口水果,東南亞國家是靠著我們活著的。哪個國家想讓我們不爽,我們就不進他的香蕉。你的香蕉就爛成堆,爛成泥了。
我們的人均肉類消耗,60公斤世界第十,亞洲是第一;人均的水產消耗是50公斤,世界第五;人均雞蛋消耗每年是300個,世界第二;人均蔬菜水果消耗是500公斤,世界第一;我們有接近14億的人口,人均達到上述數字。大家想像得到嗎?多麼的恐怖,這是多麼偉大的成就啊!
當年美國總統歐巴馬說過一句名言:如果中國14個億的人口都能達到我們美國人的生活標準,那世界就完蛋了,崩潰了。看看我們現在可能趕不上美國人均的能源消耗,但是我們現在消耗的也是極其的恐怖。
就是這麼豐富的食物。讓國內某些噴子吃多了撐得,天天在網上罵人,罵我們的制度不好,那也不好等等。真是吃飽了沒把他撐死。
再說印度這個國家長期缺乏外匯貿易逆差,這是很嚴重的,因為最後會沒有使用的,那怎麼解決?
一個是,印度有大量的人口在國外打工,會往國內匯回來美元,這個每年有幾百個億。
再一個,是吸引外資來印度投資。2018年的印度吸引外資達到創紀錄的450億美元,比前幾年增長了兩百多億。我們中國有大量的鞋廠去印度投資了。印度之所以吸引外資這麼多,其實不是他有多麼優惠,有一個主要的政策是他的高關稅,就是如果不在印度本地辦廠,外資外企外國的這個產品進入印度,會加很高很高的稅。你就沒法賣了,只能在印度本地去辦廠辦企業。
還有一個是印度的旅遊業,印度也是個大國嘛?還有很多的歷史的遺蹟。歐美人不少願意到印度去旅遊觀光,將會花費外匯。可是,這幾項加在一起,還是不夠用的。不夠他的外貿虧的。所以印度,只能是向外借款舉債。印度的外債高達1,4萬億美元,超過了GDP總量的一半。每年光是這些外債的利息就要佔印度政府財政收入的20%以上。就靠著這幾個途徑,印度勉強保持著每年大致3500到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儲備只夠印度用大半年的。
即使這樣,印度絕大部分的國民都有一種盲目的大國自信。總認為自己國家不僅是一個地區的大國,而且是一個世界性的大國,更是一個世界性的主要大國,甚至是領導的大國。甚至可以進聯合國常任理事會的大國。
就為了他們這種盲目的自信,印度精英階層,就把印度塑造成了一個強權強勢的國家,沒事欺負一下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周邊的國家。甚至派點人來到我們的邊境,做點動作。製造一些事端。讓國際媒體認為他是一個可以挑戰中國這條巨龍的大國。就是這種自信,盲目的自信。
實質上印度底子是非常弱非常差的。再看看這次的疫情狀況背後的隱情。沒有一個工業化,進口的所有武器裝備,都需要各國萬國牌來拼湊,你用什麼來支撐大國的架子。印度的所有的對外強硬的表態,實際上就是一種內心虛弱的表現。
對於印度,實際上,我們國家從來都沒有把它放到一個戰略對手的位置上。他根本連個對手都算不上。沒有紮實的工業基礎,不掌握現代的製造業。印度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只能成為自己的拖累。他要想成為夢想中有聲有色的大國,甚至是世界上領導大國,都是美好的幻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