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種臺灣特色小吃空降常德 我市舉辦首屆臺灣美食節拉近兩岸民眾距離

2021-02-27 常德晚報玩轉常德

百種臺灣特色小吃空降常德

我市舉辦首屆臺灣美食節拉近兩岸民眾距離

余光中在《鄉愁》中寫到:「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人以時空的隔離與變化來層層推進思鄉情誼的抒發。為了弘揚中國傳統美食文化,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拉近兩岸民眾的距離。12月23日至2015年1月3日,由常德日報傳媒集團舉辦,臺北夜市觀光發展協會承辦的首屆臺灣美食節將在高山街廣場火熱舉行。屆時,將最具臺灣特色的文化、生活與美食呈現給我市人民。

「蚵仔煎、棺材板、蘇媽媽湯圓、鼎邊銼、度小月擔仔麵、割包(「虎咬豬」)、甜不辣、大腸包小腸、彰化肉圓、魯肉飯」等臺灣百種特色小吃,以其精緻、典雅、味美、鮮香的特色,讓寶島臺灣的美食名滿中華。這次來常德市高山街商業廣場的共有50多家,品種近70種,食材全部來自臺灣,由臺灣同胞現場製作。這不是一次尋常的尋味之旅,常德人民不需跨越海峽,也能品味到舌尖上的臺灣美食,兩岸鄉土味道在舌尖上綻放、交流的同時,更能讓兩岸人民彼此理解、走近和包容。

接下來,小編就帶你走進臺灣美食節,認識十大臺灣特色小吃,感受獨特的臺灣風情。

1.蚵仔煎

蚵仔煎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現在是臺灣夜市裡相當普遍的一道小吃,新鮮的蚵仔是這道美味的重要元素,將蚵仔淋上調和太白粉與地瓜粉的粉漿,加上蛋、青菜下平底鍋以大火油煎,食用時再淋上特調的酸甜醬汁,味道香鬱令人垂涎。

蚵仔煎雖然到處都吃得到,但是很多人還是要到蚵仔產地去吃,例如要到臺南安平、嘉義東石或屏東東港去,因為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最首要條件便是採用新鮮的蚵仔,這些新鮮蚵仔在產地現剝現賣,不必因為長途運送而浸水,所以顆顆肥美碩大、鮮美無比,做出來的蚵仔煎自然豐盛多汁。

2.棺材板

 臺南知名小吃「棺材板」猶如厚片土司般大小,將厚片土司切成三長條,放到油鍋裡,得翻面炸得又酥又脆,用作棺材板,切起一片酥脆的表皮當蓋子,把裡頭挖空,填入雞肉、雞肝、蝦仁、紅蘿蔔、馬鈴薯、牛奶等配料,再以吐司蓋起,這道小吃需趁熱切塊品嘗。

因為吃多了會膩,日前有業者將它改良成「迷你版」,只有1/3大小,從方型變成長條型,外觀更像棺材,裡頭加的餡料,也去除「下水」,換上雞肉及杏鮑菇,可以拿著邊走邊吃,味道更好。

3.蘇媽媽湯圓

 南投埔裡的「蘇媽媽湯圓」,口味香濃甜美,尤其是湯圓的軟滑,讓郭臺銘也超愛。蘇媽媽湯圓開了已有30年,是當地很贊的人氣店,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在一次偶然機會裡嘗到了蘇媽媽湯圓,龍心大悅,逢人推薦。

 蘇媽媽湯圓能自然滑溜、入口軟綿細緻,便是糯米糰的處理工夫很紮實,用的是生糯米浸泡、研磨成糯米漿,再經過重壓成糯米糰製作,其中多採手工製作,一點工都偷不得。

蘇媽媽湯圓的甜湯圓,湯底是用桂圓、紅棗、白木耳及焦糖熬製而成,還加入了紅豆、紅棗、桂圓、小薏仁等,有常客贊只吃半碗,也能達到十足的幸福感。」

4.鼎邊銼

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日本NHK獨家專訪,特地來基隆攝影專輯其製作過程。鼎邊銼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裡這算是家常小吃。

裡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乾、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銼」是臺語,為爬滾的意思。其製作是用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邊銼。鼎邊銼以邢家所做最為有名。

鼎邊銼,臺南著名小吃,來自明末清初闖王李自成落難民間,向百姓乞討用以果腹的逃難點心,登基後因懷念這樣一道點心,不只為其命名還訂為御菜,流傳至今。

5.度小月擔仔麵

臺南小吃最有名的就屬位於民族路二段的「度小月擔仔麵」了。其由來是因為第一代創始人,原本是以捕魚為生,但因捕魚人全靠天吃飯,常常因為天候不佳,過著「小月」(生意清淡的月份)的生活,於是乾脆挑擔賣面,度過小月生活,後來乾脆取個名字叫「度小月擔仔麵」,沒想到一碗小小碗的擔仔麵就賣過百年。

」度小月擔仔麵」的製作看起來很簡單,只見夥計手抓一把絲面,在大鍋湯裡涮一涮,然後撈起,倒進碗,撒上配料,再加上高湯,一碗香噴噴的「度小月擔仔麵」就算大功告成了。湯頭很好喝,油卻不膩,香而不濁,麵條也好吃,筋道既耐嚼,又爽滑柔韌。

度小月擔仔麵有兩件「秘密武器」:一是有以祖傳秘方精燉的肉燥;二是有以蝦頭熬製成的高湯。臺前功夫簡單,臺後功夫做足,這就是度小月擔仔麵有別於其它湯麵的原因,至於精燉肉燥和熬製蝦頭的火候如何掌握,那就是店家的秘密了。

6.割包(「虎咬豬」)

臺灣的小吃種類眾多,不過其特色能與美國漢堡相比的,或許就是割包了。白麵皮割包蒸好後,就像一個張開的虎嘴,裡面包滿豬五花肉,因此這種食物又被稱為「虎咬豬」。

割包原本是尾牙(農曆12月16日)時才吃的小點心,如今已在臺灣夜市普遍吃得到。外型宛如中式漢堡,白皙、鬆軟如包子一般,趁熱夾進而入口即化的豬肉和酸菜、再撒上花生粉與香菜,氣味芬芳、口感絕佳。

位於公館商圈內的「藍家割包」,傳統的割包與四神湯是許多人到公館來一定要品嘗的美味。藍家割包麵皮綿密,並將溫體豬肉爆香炒過,瘦肉與肥肉分開滷製,多年熬煮下來的老滷汁加在肉中滲透入味,夾上純花生粉、酸菜、香菜,幾種配料不會偏甜、偏鹹、偏酸,融合的恰到好處。

另外,加入芡實、糯薏仁、蓮子、淮山等食材的四神湯,濃濃的香氣撲鼻而來,料多實在滿滿的一碗湯加上一個豐富的割包,就可以滿足你的胃。


7.甜不辣

 有50多年歷史的賽門甜不辣一直安穩地坐在臺灣本地小吃甜不辣的第一位的交椅上,不光是因為它的年頭長,更重要的是這種風味獨特的小吃充滿了變化與想像。賽門甜不辣的招牌來自70年代風靡臺灣的國外電視劇《七海遊俠》,其中的男主角名叫賽門·鄧普拉,由於「鄧普拉」與「甜不辣」的發音接近,才有了這麼一個有趣的店號。賽門甜不辣的全手工製作工藝也是保證口感的重要因素,多少年來不曾改變,一碗甜辣醬混雜的美食就在這裡多年如一日地任憑風霜改變

8.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是臺灣相當普遍的小吃,炭火燒烤的大腸外皮微酥,內餡米粒飽滿,夾上風味絕佳的香腸,鋪上酸菜、小黃瓜、薑片與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滿嘴的美味。而這麼有特色的傳統小吃,在東海夜市就能找到。位於東海大學西門町的官之霖大腸包小腸,是東海夜市裡頗具特色的小吃。

 

9.彰化肉圓

臺灣各地皆有可囗小吃,聞名遐邇的彰化肉圓以內容豐富而取勝。說起彰化肉圓的歷史,要追溯到186年前的一次大水災。

當年,臺灣北鬥這個地方原有72個莊頭,歷經一次嚴重水災後,僅剩下52個莊頭。當地居民沒有東西吃,就把甘薯搗成粉再加些糖來充飢,由於甜食容易吃膩,又有人做了帶有鹹味的肉圓,沒想到頗受歡迎。後來經過長期傳播、改進,就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彰化肉圓。

彰化肉圓的主要材料是特選番薯粉(清明節後產制),上等豬肉、香菇、蛋黃、冬蝦、竹筍配蔥、玉桂香料,經過配製炊蒸,即是圓形表皮潤澤富彈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溫不燥的油鍋炸上數分鐘,撈起澆灑特製的佐料一一糯米、花生、芝麻,糖攪拌而成的甜醬,加上上等壺底醬油。吃起來感覺皮Q餡香,味道可囗。


10.魯肉飯

「滷肉」,在臺灣被「道地」地稱之為「魯肉」,而把「地道」說成「道地」,卻是當地人最愛的一種表述方式。從臺北的星級酒樓、到臺灣的鄉村角落,只要是飯店,就有「魯肉飯」吃。

傳統的「魯肉」由豬腿肉、豬皮、紹酒、醬油、湯汁等原料滷成。在臺北林森路一家「便當」裡,老闆娘告訴記者,傳統的「魯肉」是把豬肉、豬皮剁細成肉燥後,用多種配料「滷」,好吃不好吃,「工夫」全在配料上。

有臺灣朋友說,在花樣繁多的臺灣飯食小吃中,一碗正宗的魯肉飯要具備飯又香又韌,魯肉多汁,肥美而不油膩的特點,外加鮮脆可口的醃製醬菜。

但好吃的魯肉飯,關鍵就在於肉要先汆去腥味,再滷得入味,每個環節都要做到位,魯肉飯才「道地」。


小編溫馨提示:

1.現金券:憑本報發出的10元現金券,可在美食節活動現場抵用現金(可疊加使用),總有10000張發給全市的市民,先領先得。

2.領券方式:

一、通過掃描常德晚報·玩轉常德二維碼,或者添加微信公眾號「wzcd777」完成關注後,成為這個微信的關注用戶,即日起至2015年1月3日,在朋友圈轉發「百種臺灣特色小吃空降常德」文章連結,即可獲得面值10元的現金券一張。

二、編輯信息「12月23日至2015年1月3日,常德日報傳媒集團在高山街廣場舉行首屆臺灣美食節,吃貨們有口福了,一起去高山街吃臺灣地道美食+臺灣十大特色小吃中任意8張圖片」分享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即可獲得面值10元的現金券一張。

(註:每個微信號只能參與一次,一共10000張,先到先領,領完為止。)

小編告訴你,你領取兩張10元現金券,就等於報社送給你20元,免費吃20元臺灣美食(以此類推,領的越多,免費吃的越多。)

3.領券熱線:13875028873(李記者) 13875095105(楊記者)

4.領券地址:常德日報傳媒集團廣告部105室

高山街商業步行街美食節組委會(限12月23日—2015年1月3日在活動期間領取)

5.領券二維碼:

小編在此插播一條小廣告:

從12月15日起,常德日報、常德晚報連續刊發臺灣美食節的廣告,尚一戶外傳媒大屏每天高頻次循環播放廣告宣傳畫面。

相關焦點

  • 百種臺灣特色小吃空降常德 我市舉辦首屆臺灣美食節拉近兩岸民眾距離
  • 【百種臺灣特色小吃空降常德 我市舉辦首屆臺灣美食節拉近兩岸民眾距離】
    百種臺灣特色小吃空降常德我市舉辦首屆臺灣美食節拉近兩岸民眾距離 余光中在《鄉愁》中寫到:「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為了弘揚中國傳統美食文化,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拉近兩岸民眾的距離。12月23日至2015年1月3日,由常德日報傳媒集團舉辦,臺北夜市觀光發展協會承辦的首屆臺灣美食節將在高山街廣場火熱舉行。屆時,將最具臺灣特色的文化、生活與美食呈現給我市人民。
  • 百種臺灣特色小吃空降嶽陽,我市將舉辦首屆臺灣美食節拉近兩岸民眾距離
    百種臺灣特色小吃空降嶽陽 我市舉辦首屆臺灣美食節拉近兩岸民眾距離為了弘揚中國傳統美食文化,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拉近兩岸民眾的距離。2月6日至2月15日,嶽陽日報傳媒集團長江信息報聯合天倫金三角購物公園主辦的「臺灣美食嘉年華」2月6日至2月16日盛情開幕啦!正宗臺灣小吃、純正寶島風情與您一起歡度春節,舌尖盛宴、回味悠長,讓您足不出市即可盡享臺灣美食!
  • 聊城市民有福啦---百種臺灣特色小吃空降聊城 我市舉辦第二屆國際食品博覽會暨首屆臺灣美食節拉近兩岸民眾距離
    為了弘揚中國傳統美食文化,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拉近兩岸民眾的距離。2015年1月1日至4日,由臺北夜市觀光發展協會承辦的首屆臺灣美食節將在聊城國際會展中心火熱舉行。屆時,將最具臺灣特色的文化、生活與美食呈現給我市人民。
  • 我市舉辦首屆臺灣美食節
  • 首屆臺灣廟會暨兩岸時尚名品美食博覽會臨沂開幕
    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首屆臺灣廟會暨兩岸時尚名品美食博覽會開幕。(圖片來源:臨沂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9月2日臨沂消息 日前,第十二屆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首屆臺灣廟會暨兩岸時尚名品美食博覽會在萬興都商業廣場開幕,山東臨沂市臺辦主任解紅日出席了本次開幕儀式。
  • 吃貨集結號,百種正宗臺灣特色小吃空降嶽陽,吃貨的春天來了!
    為了弘揚中國傳統美食文化,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拉近兩岸民眾的距離。「蚵仔煎、棺材板、蘇媽媽湯圓、鼎邊銼、度小月擔仔麵、割包(「虎咬豬」)、甜不辣、大腸包小腸、彰化肉圓、魯肉飯」等臺灣百種特色小吃,以其精緻、典雅、味美、鮮香的特色,讓寶島臺灣的美食名滿中華。這次來嶽陽市天倫城商業廣場的共有50多家,品種近百餘種,食材全部來自臺灣,由臺灣同胞現場製作。
  • 兩岸直接「三通」拉近臺灣美食與大陸人距離
    新華網上海4月11日電(記者許曉青)一包2009年3月13日在臺灣南投縣某食品工廠出產的熟泡式「蚵仔面線」,4月11日已在上海鬧市區大上海時代廣場的城市超市臺灣食品專區裡上櫃,吸引不少大陸食客迫不及待買回家嘗鮮。   不難發現,兩岸「三通」已悄然拉近了臺灣美食與大陸民眾的距離。
  • 【美食】長治市首屆海峽兩岸臺灣美食節!7月31日臺灣美食空降長治,饕餮盛宴等你來...
    由長治市凱德盛房產獨家冠名的長治首屆海峽兩岸臺灣美食節7月31日在東博源超市廣場盛大開幕!臺灣美食節是由(臺灣)中華兩岸旅遊暨經貿發展協會主辦,旨在增強兩岸文化交流,在長治推廣臺灣飲食文化及民俗風情。長治首屆海峽兩岸臺灣美食節,有40多種正宗臺灣夜市知名小吃,多項精彩臺灣民俗文化表演,地道原班臺灣夜市師傅現場親臨製作,給消費者帶來全方位臺灣美食盛宴和飲食文化體驗!就等你來感受美食盛宴!
  • 濟南2015首屆臺灣民俗文化美食嘉年華在泉城開幕
    濟南市政府副秘書長耿建新出席致辭,代表濟南市政府、山東省臺辦對活動的舉辦表示祝賀,同時歡迎臺灣業者來濟南發展。  臺灣承辦方負責人表示,120多名臺灣業者此次參加美食嘉年華活動,他們帶著責任和使命,帶著兩岸一家親的美好願望,帶著進一步密切海峽兩岸關係,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共同實現中國夢的宗旨主題,「為臺灣美食正名!」的原驅力油然而生。
  • 臺灣特色民俗飲食走進我市
    第二十四屆三江國際旅遊節系列活動之一的、為期一個月的2015年兩岸文化交流月暨臺灣士林夜市美食節,8月1日在我市新瑪特廣場拉開大幕。  8月4日晚,記者在新瑪特廣場看到,由佳木斯人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與上海默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引入30個檔口上百種臺灣特色小吃,讓市民在家門口便可品嘗到最正宗的臺灣飲食文化特色。
  • 2018臺灣創藝生活節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黃志賢致辭時表示,農特產品、美食小吃、文創產品已成為臺灣最靚麗的名片之一。去年深圳市舉辦首屆臺灣創藝生活節,取得良好成效,今年活動規模更大、品種更多、代表性和吸引力更強,必將為深臺兩地深化交流合作增光添彩。
  • 兩岸特色廟會廈門登場 臺灣美食閩南童趣惹眼
    兩岸特色廟會廈門登場 臺灣美食閩南童趣惹眼  【解說】以「童享藍天·靈動兩岸」主題的兩岸特色廟會暨臺灣縣市經貿旅遊推介交流會6月16日在廈門拉開帷幕。作為第九屆海峽論壇的重要配套活動,本屆廟會旨在為兩岸青少年交流搭建起一個富有童趣、相互學習、同心協作、共享快樂的交流平臺。
  • 臺灣高雄特色六合夜市在北京豐臺舉辦
    華夏經緯網4月29日訊:由北京市臺商投資服務中心、北京市豐臺區商業聯合會共同舉辦的「高雄特色周·六合夜市在豐臺」活動今天下午在北京萬豐小吃城拉開帷幕。    六合夜市位於臺灣高雄市新興區,是臺灣十大夜市之一,以小吃為主。
  • 兩岸特色廟會將在海滄開市 各色臺灣小吃邀您體驗「舌尖之舞」
    有冰火兩重天的士林油炸冰淇淋,也有古早味的大腸包小腸,還有鮮美彈牙的浮水蝨目魚羹……今年6月11日,第八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廟會又將在海滄市民文化廣場熱鬧開市,共210個攤位的各色閩臺小吃和特色伴手禮、文創產品再度席捲而來,誠邀您前來體驗「舌尖上的舞蹈」!  屆時,廟會還將評選出「最受歡迎臺灣美食獎」,民眾關注「海峽論壇兩岸特色廟會」微信公眾號,即可參加抵用券抽獎和投票評選。
  • 大陸軟實力拉近兩岸民眾心靈距離
    香港《大公報》7月2日發表評論指出,大陸電視劇風靡臺島,固然是因為製作精良、劇情吸引,而更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語。不論是當年臺劇轟動大陸,還是現今陸劇風靡臺島,都是兩岸文化互相融合交匯的表現。
  • 【動態】吃貨們注意了 臺灣特色民俗飲食走進我市
    第二十四屆三江國際旅遊節系列活動之一,為期一個月的2015年兩岸文化交流月暨臺灣士林夜市美食節,8月1日在我市新瑪特廣場拉開大幕。8月4日晚,記者在新瑪特廣場看到,由佳木斯人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與上海默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引入30個檔口上百種臺灣特色小吃,讓市民在家門口便可品嘗到最正宗的臺灣飲食文化特色。美食節剛剛開幕幾天,便得到了眾多市民青睞,夜場幾乎場場叫座,一桌難求。
  • 張志軍廈門逛臺灣廟會 品小吃為攤主支招(圖)
    正在廈門參加第五屆海峽論壇的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16日傍晚來到廈門文化藝術廣場的臺灣特色廟會,品臺灣地道小吃,並關心攤主生意情況。  第一次在大陸逛臺灣廟會,張志軍表示「非常高興」。他告訴記者,通過逛廟會,能夠品嘗臺灣小吃,了解臺灣社會的點點滴滴。「因為我本人沒有去過臺灣,我想這個遺憾以後一定會補上,不會留下。」
  • 臺灣特色廟會亮相海峽論壇 展示特色民俗風情
    (中國臺灣網 於斯文 攝)  中國臺灣網6月10日廈門消息 今天下午,第三屆海峽論壇重要活動之一的「臺灣特色廟會」在廈門市中山路工人文化宮廣場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開幕式,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全國臺聯會長梁國揚,國臺辦主任助理龍明彪,桃園縣縣長吳志揚,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屏東縣政府秘書長鍾家治及兩岸嘉賓3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
  • 「汕臺兩岸文化旅遊交流暨臺灣美食嘉年華」舉辦
    「汕臺兩岸文化旅遊交流暨臺灣美食嘉年華」舉辦 2016年02月19日 16:05: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