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青燐夜照墓門紅,苔長殘碑字半蒙。冷淚滿匡翁仲雨,悲號四起馬牛風。——《古墓》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很多歷史真相與文化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亡,現在我們只能從古墓出土的各種文物中,試著還原歷史的真相。但以我國如今的考古技術水平而言,對出土文物做到完美的保護還不太現實,因此對於很多具有重大考古價值的古墓,考古學家們一直沒有對其進行發掘或者只發掘了一小部分,血渭一號大墓就是如此。
九層妖塔原型,血渭一號大墓
在小說以及影視作品中,九層妖塔是一個充滿詛咒的神秘地點,雖然塔中到處充滿著詭異氣息,但塔裡的各種奇珍異寶還是吸引著無數摸金校尉前來光顧。其實「九層妖塔」並非完全虛構,有現實版本的原型存在,它就是位於青海省的血渭一號大墓。
墓葬最初發現於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個名為熱水鄉的小村莊裡。其實血渭一號大墓不僅僅是一個單獨的墓葬,在其周圍還分布著大大小小200多個墓葬,形成了一個古墓群。不過,由於最大並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血渭一號大墓,因此大家都習慣稱其為血渭一號大墓。
血渭一號大墓規模很大,整體採用了坐北朝南的走勢,高度三十三米,東西兩端長五十五米,南北的寬度達三十七米,看起來就像一個大大的「金」字,其建造形式是由木塊和石頭一層層疊起,並且足足疊有九層。在當地傳說中,這裡封印著「妖魔」,接近它會給人帶來厄運,因此當地人稱之為「九層妖塔」。
吐谷渾王國的興起
這個墓葬年代久遠,經考古專家探查研究發現,這個墓葬應該是唐朝初期的土谷渾王室墓葬。血渭一號大墓是我國第一次發現的土谷渾墓葬,對研究吐谷渾古王國歷史有著重要意義,那麼,這個宏大墓葬的建造者也就呼之欲出了,它就是吐谷渾人。
其實吐谷渾一開始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個人名,全稱為慕容吐谷渾,他的爺爺在三國時期曾經跟隨司馬懿徵伐遼東太守公孫淵。慕容吐谷渾很有野心,但他是家族庶出子弟,無權掌管家族權力,於是帶兵離開家族前往今甘肅省臨夏縣附近定居下來,吐谷渾也開始成為族名。
吐谷渾建國之後,其後代繼承大多賢明並且擁有不俗的才幹,任用儒生治理國家,因此吐谷渾的國土面積進一步擴大,國力強盛。吐谷渾從公元313年建立到663年滅亡,國祚傳承長達350年之久。
與吐蕃和隋唐為敵,最終自取滅亡
吐谷渾國力強盛起來的時候,南面的吐蕃和北面的隋朝也兵強馬壯,按照一般想法,吐谷渾這時候應該聯合其中一方遏制另一方的發展,但吐谷渾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兩邊都不結盟,想要在兩個強國之間遊走,攫取最大利益。
根據史料記載,吐谷渾在隋唐時期,經常侵犯隋唐邊境,使得當場統治者對這個部落王國十分痛恨,隋朝曾兩次發兵徵戰吐谷渾,唐朝更是直接將吐谷渾殺穿,迫使其分成東西兩部,國力大大衰減。
最後西部吐谷渾歸納到了吐蕃麾下,成為吐蕃的一員,東部土谷渾派系則在外漂泊,後面被吐蕃找機會給滅了,自此土谷渾消失在了歷史之中。不過吐谷渾仍有不少遺民存活於世,在吐谷渾被滅後,他們大多生活在原處,其後人如今則演變成了我國少數民族土族。
小結
血渭一號大墓就是吐谷渾王室的墓葬,當地人看到這麼奇怪的建築,還以為這是什麼不祥之物,畢竟當地流傳著諸多關於「九層妖塔」的詭異傳說。現在經過考古學家的發掘研究,血渭一號大墓前兩層的真實面目已經呈現在大家眼前,現在的血渭一號大墓已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