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書法-書法-每日甘肅-文化

2020-12-20 每日甘肅網

來源:中國書法網  作者:  2006-09-21 15:22  編輯:雨然

  漢(前206年~公元220年)繼秦而興,西東漢之間有一個短暫的新莽時期,歷時400年,經三個時期:西漢(前206年~公元8年,劉玄又於23年~25年一度為帝)、新莽(8年~23年)、東漢(25年~220年)。漢初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發展經濟,後來統一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國力強盛。

  漢承秦制,初用篆書,後來篆書呈現出衰落的趨勢,隸書得到蓬勃的發展,並在東漢進入鼎盛時期;草書(章草)在漢代發展成為比較成熟的一種字體;楷書和行書也開始萌芽。石刻和簡帛為漢代書法的主要載體。更重要的是,社會的進步,使人們對文字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兩漢時期的人們,充分利用這種種有利的因素,對文字本身的美和書寫中可能獲得的美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使書法藝術呈現出繁榮昌盛的形勢,創造了大批經典作品;同時,漢末時期理論家們的思考,也成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書論著作,在書論史上影響深遠。

  一、漢篆

  漢承秦制,小篆是重要的應用文字之一,東漢以後才逐漸被隸書取代,但在許多特殊的重要場合仍然被使用著,因而兩漢對小篆書來說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時期。其書跡遺存主要有:碑刻、碑額、銅器銘文、磚文和瓦當、墨跡等。

  1、碑刻

  嚴格意義上的碑刻,在西漢時還沒有出現,因此西漢時期的篆書石刻,都不以「碑」稱名,如《魯北陛石題字》、《況其卿墳壇刻石》、《上谷府卿墳壇刻石》、《鬱平大尹馮君孺人墓畫像石題記》、《群臣上壽刻石》、《霍去病墓刻石》、《中殿刻石》等,數量不少,但形制比較簡單,不過風格也較為多樣。前三種體勢較開闊,但還是相對典型的小篆;第四種出於新莽,瘦硬而不失婉轉,具有獨特的意味;後面幾種則間或夾雜著隸書的形意,顯然受到了隸書流行的影響。

  東漢以後,碑刻大興,而小篆的地位已經被隸書取代,因而小篆碑刻並不多。代表性的有三類:《開母廟石闕銘》、《少室石闕銘》,體勢方正茂密,筆劃圓勁;《袁安碑》、《袁敞碑》,體勢寬博,與秦小篆的嚴正不同,用筆渾厚,與秦小篆的婉轉不同,一般認為,這兩碑是小篆的新開創,代表了漢代小篆的新風格。《祀三公山碑》,體兼篆隸,單字撐滿字格,而通篇布局錯落,是一種極有創造性的寫法。

  2、碑額

  篆書與隸書相比,畢竟是古老的字體,有其特殊的意義,因而在東漢隸書碑刻大盛時,其碑額卻有許多是採用篆書書寫的。其中代表性的有:《泰室石闕銘額》(陽文)、《少室石闕銘額》、《景君碑額》、《孔君碣額》、《鄭固碑額》、《孔宙碑額》、《孔彪碑額》、《韓仁銘額》、《尹宙碑額》、《王舎人碑額》、《鮮于璜碑額》(陽文)、《華山碑額》、《張遷碑額》、《趙寬碑額》、《白石神君碑額》、《鄭季宣碑額》、《樊敏碑額》、《趙菿碑額》、《仙人唐公房碑額》、《尚府君碑額》等。

  碑額要求有較強的裝飾性,因而碑額篆書往往與一般篆書有較大的不同,概括而言有:首先,由於碑額位置相對狹小,許多碑額篆書的整體布局必須因勢利導,隨形布勢,因而章法比較奇特;其次,這也必然影響到單字結構的處理,往往或長或扁、或方或圓,有時又互相穿插,同嚴謹的秦篆相比,顯得活潑多姿;再次,有時受到隸書的影響,筆劃常有隸意,相對豐富得多;最後,有的作品為了突出其裝飾性,採用了繆篆體勢或類似韭葉的筆劃,別具一格。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簡牘(2)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在這些簡牘的書寫技巧、風格樣式已與那些可能很可能出自上層社會書法專門家的詩文抄件及政府、法律文書簡牘沒有差別了(如包山楚簡)。我們無法確定其中的真正原因,只能根據表現現象推斷,這些來自下層的寫手受到過專門訓練,儘管他們身份比不上貴族,但在文化上已深受其影響,因而他們的「作品」已不屬於「民間文化」,而應歸人主流文化或者說作為主流文化的一種附庸而存在。
  • 楊志榮:簡牘,更像是書法的原始森林!
    中國書法在漢代已進入一種空前的繁榮時期,書法的自覺所展示的是人文意識的覺醒。而支撐這種人文環境的強有力的後盾力量是秦漢政治、經濟、文化的大碰撞與大融合,漢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呈現出從未有過的飛速發展和多樣變化,書法風格也在書體的演進中呈現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形態模式,這些書法風格的演變對後世書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 中國好人汪太銀文:書法是中華文化瑰寶,中國十大國粹書法名列弟一
    書法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藝術,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開始,到周朝時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書,又到漢代的隸書,後又形成了東晉到唐朝的楷書、行書、草書。
  • [超級新聞場]甘肅:食堂拉麵師傅苦練書法 作品被多家書法館收藏
    [超級新聞場]甘肅:食堂拉麵師傅苦練書法 作品被多家書法館收藏 甘肅:食堂拉麵師傅苦練書法,作品被多家書法館收藏。
  • 賈攝新--每日甘肅-文化
    書法作品獲首屆「農行杯」中國電視書法大賽優秀獎(中書協主辦);入展第四屆全國扇面書法藝術展(中書協主辦);入展提名九屆國展(中書協主辦);入展西泠印社首屆扇面書法展;入選西泠印社首屆中國書法大展;獲《書法導報》首屆全國手卷書法作品展優秀獎。30餘次入展省級以上專業書法展。
  • 【文化拾萃】書法藝術的甘肅風景
    原標題:【文化拾萃】   書法藝術的甘肅風景  中國書法歷史長河中,甘肅誕生了一批獨領風騷的書法藝術家,從東漢、兩晉至明清、近現代,他們的身影跨越時空,熠熠生輝。
  • 每日書法資訊精選|獨創返璞歸真的「孩兒體」,風格獨樹一幟的書法...
    說完其他方面的,咱們再來說說書法。說實話,謝無量的書法是屬於那種爭議很大的類型。由於他的書法實在是太獨樹一幟、個人風格太強烈了,這就導致了人們對他的書法的評價會呈現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欣賞的會特別喜歡而不欣賞的甚至會認為那是「醜書」。謝無量是書法界的革新派,是書法創作的先驅。他獨創書法名為「字節體」,又被譽為「孩兒體」,同為民國大書法家的于右任稱之為「乾柴體」。
  • 中國傳統 文化,書法文化,上古書法甲骨文
    本文乃作者小哥哥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相信許多朋友對華夏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藝術並不陌生,或多或少了解到中國書法藝術在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因為從一件精美的書法作品中,你可以感悟到中國人特有的氣質性情、藝術修養與審美觀念。如果我們按現代美學的最籠統分法把藝術劃為兩大類的話,一類是時間藝術,如文學、詩歌、音樂等,是通過前後接續來完成藝術的創造;一類是空間藝術, 如繪畫、建築、雕塑、工藝品等,是通過空間結構的呈現來實現藝術的創造。那麼書法藝術卻能合二為一,它既是時間藝術,又是空間藝術,既有美術構成,又有詩意的因素。
  • 書法種類介紹,常見的書法類別有哪些
    中國書法有非常有久遠的歷史,它也是我們國家獨有的一種藝術表達。通過簡單的線條,將藝術世界生動的表現出來。書法的種類具體來講就是書法字體的種類,也可以說是不同字體的風格。我國書法的種類大致可以分為五種形式,分別是草書,隸書,篆書,楷書與行書。
  • 走進書法藝術家王合祥
    書法學習,有規律,卻無捷徑,要想大成,非一蹴而就、一夕之功。無論是隨師學習,還是隨山東石刻藝術博物館在田間做石刻考古,還是每日對名家作品朝觀夕覽,不斷臨摹,王合祥「五十餘年,臨帖讀帖,隨手作書,年復一年,寒暑無間,樂此不疲。無愧於書法者,能下功夫而已」。於此可見先生對書法的涉獵之廣,用功之深。
  • 全國春聯書法作品巡迴展在蘭州古玩城開幕
    全國春聯書法作品巡迴展在蘭州古玩城開幕每日甘肅網2月6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雞鳴歌盛世,犬吠喚新春」。由甘肅省文聯、甘肅農民書畫研究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2018全國春聯書法作品展於4日上午在蘭州古玩城開幕。省市領導及部分文化名家和愛好者參加了開幕式。這次全國書法作品展徵集工作歷時兩個月,匯集了包括海內外華人在內的3000多副作品。
  • 敦煌擷珍之書法藝術:漢簡、遺書 芝索二聖故裡
    誰也不會想到,在塵封千年的藏經洞裡,在茫茫戈壁的烽燧遺蹟中、在散於敦煌民間更多的「草聖」傳說裡,涵蓋了包括敦煌漢代漢簡書法、張芝、索靖書法及現存的碑文書法等。其數量之巨大、書體之多姿、功力之深厚,令人嘆為觀止。敦煌書法的大量出土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發展史,特別是隋唐及魏晉、秦漢的書法藝術發展史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
  • 「文化拾萃」書法藝術的甘肅風景
    【文化拾萃】書法藝術的甘肅風景趙望來中國書法歷史長河中,甘肅誕生了一批獨領風騷的書法藝術家,從東漢、兩晉至明清、近現代,他們的身影跨越時空,熠熠生輝。他們在書法道路上探索求變,發揚蹈厲,成為甘肅書法藝術的開拓者、傳承者;他們高揚的書法精神從黃沙漫漫的古代邊塞,走向現代文明浸潤的甘肅,形成了甘肅書法文化的獨特風景。他們就是張芝、索靖、朱克敏、魏振皆等。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
    唯一將古老文字作為藝術的是中國這門藝術叫書法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為文字始祖,中國的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展,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保存和傳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績。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的漢字,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色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字寫,便產生了書法,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中國的書法有五種基本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民間書法的多樣性
    在平日,我們以為漢代書法的主要字體是隸書(即後來所稱的漢隸),事實上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根據考古學提供的證據,起碼的西漢時期,官方認可的文字是篆書。如果其中有隸書的成分,至多像馬王堆帛書一樣,屬於篆與隸的結合體。真正的「隸變」是在民間稍稍進行的。
  • 漢代書法名碑:《張遷碑》全文譯文對照欣賞
    其中隸書以方筆為主,字體沉穩樸拙,雄厚蒼勁,堪稱漢代隸書的上品,為歷代書法名家所器重,也是歷代名人、墨客、書家、書法愛好者臨摹練習隸書的經典範本。(學習欣賞文化藝術,提升文化藝術涵養,請繼續關注「寒楓文史」)
  • 甘肅省第六屆「張芝獎」書法大展在蘭展出
    甘肅省第六屆「張芝獎」書法大展在蘭展出每日甘肅網1月14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近日,「甘肅省第六屆『張芝獎』書法大展」在甘肅藝術館正式開展。由於疫情原因,現場沒有舉辦開幕式,但開館不到十分鐘仍有不少聞訊趕來的書法愛好者步入展廳,有些來自培訓機構的老師還進行了現場教學,吸引了不少人圍觀。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到15日結束。
  • 甘肅本土書法家李建勝書法作品展今日在蘭開展(圖)
    甘肅本土書法家李建勝書法作品展今日開展(每日甘肅網記者王潤博攝)  每日甘肅網訊(記者王潤博)為弘揚國學文化,傳承中華書法藝術精華,推動當代書畫事業的發展,由甘肅省書法家協會、蘭州市文聯、蘭州市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甘肅省收藏協會文房四寶藝術委員會協辦,甘肅恆業書畫研究院承辦的甘肅本土著名書法家李建勝書法作品展今日在蘭州博物館開展。
  • 甘肅辦國際書法邀請展巡展 紀念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
    匯集有國內外書法名家的120幅作品,為參觀者奉獻了內容豐富、造型各異的敦煌寫經書法。甘肅省文旅廳副廳長楊建仁介紹說,本次展覽徵集到國內外書法名家作品總數與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年數相對應,其中80幅作品是當代中國著名書法家的作品,還有40幅來自義大利、法國、英國、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22個國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書法家作品。
  • 翰墨勵志情愈濃——張慧中書法作品選刊
    張慧中先生多次參加中宣部、文化部、中國文聯組織的書法文化三下鄉和送福、送春聯活動,曾被評為中國書協「書法進萬家」活動先進個人,獲甘肅省委省政府第六屆、第八屆敦煌文藝獎。集聯作品「不到長城非好漢、敢教日月換新天」入展紀念毛澤東誕辰書展,被原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在旅遊文化推介活動中,向美國友人贈送「中和美」等書條,被舊金山市長頒授「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