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推多項民生舉措
◆ 寬免減少2011-2012年度75%的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香港的主要稅種),上限12000港元,全港150萬名納稅人受惠;政府收入會減少89億港元
◆ 向每個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800港元的電費補貼,預計約250萬用戶受惠
◆ 向綜援、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人士發放額外一個月的津貼
◆ 為公屋(全稱為香港公共屋邨,一種保障房)租戶代繳兩個月租金
◆ 有需要時增撥1億港元,延續短期食物援助服務
◆ 容許所有在2012年完成課程的學生貸款人,可以選擇在完成課程一年後才開始償還學生貸款
◆ 寬免2012-2013年度全年差餉(香港對土地稅的說法,承襲自中國的古文),以每戶每季2500港元為上限,估計近百分之九十的物業不用繳交差餉;政府收入會減少117億港元
◆ 提供多項稅務優惠;估計令政府每年的稅收減少近35億港元
來源:香港2012/2013年度財政預算案
在經歷了去年6000港元的「派糖風波」後,香港「財爺」曾俊華任內第五份,也是本屆香港特區政府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昨日出爐。
當天,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公布《2012至2013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以下簡稱「財政預算」)。在上一財年盈餘667億港元的情況下,曾俊華推出了共計800港億元的「大禮包」,涵蓋社會福利、醫療、教育和房地產行業,旨在緩解不同階層的壓力。
曾俊華表示,800億港元的措施在協助企業和市民應付挑戰的同時,預計對今年經濟的提振作用有1.5個百分點,並預計2012年經濟增幅由去年的5%放緩至1%~3%。
香港《信報》評論稱,此次預算案重在維持穩定,缺乏新意,沒有推出更多解決香港長遠發展和結構性問題的方案。
停止「派糖」改「退稅」
在這份主題為「穩經濟、保民生和投資未來」的財政預算中,曾俊華推出了八項紓緩措施,包括曾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到的為公屋租戶代繳兩個月租金和向綜援、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人士發放額外一個月的津貼。
新紓緩措施包括退稅上限提至1.2萬港元、調高個人基本免稅額至12萬港元、電費補貼和免去全年差餉等,這被視為特別針對中產階層。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會延續去年6000港元的「派糖」,轉而提高退稅上限。儘管此前已經有消息傳出不會派錢,但不少學者擔憂不「派糖」將引起市民不滿。
香港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在《信報》撰文稱,香港公共財政歷來的一項特色就是「派糖」,即以一次性的名義將財政盈餘回饋給市民,而觀察糖果的多少和大小成為香港財政預算案的一大特點。
但蘇偉文警告稱,「派糖」後遺症之一就是糖果已經開始失去甜味,普通糖果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在去年的財政預算中,曾俊華起初宣布向每位香港在職人士的強積金帳戶注資6000港元,因不少市民稱強積金需等到65歲後方可提取使用,認為「遠水救不了近火」,曾俊華不得不在一周後宣布修改財政預算,由注資改為直接向年滿18周歲香港永久居民派發6000港元現金,開創了香港回歸以來修改財政預算案的先例。
曾俊華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之所以不派錢是因為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均反對延續該計劃,並稱去年6000港元的計劃是一次性藏富於民的措施,是在特殊經濟、財政和政治考慮下的決定,而今年推出的800億港元計劃,可以照顧不同階層市民的需要。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向早報記者表示,退稅和派錢的區別在於,香港交稅的人口只有150萬人,「這個並非人人得益,大部分是中產階層得益。」
此外,今年財政預算案中還將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包括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比例至80%,免去商業登記費、減免75%的利得稅(編註:類似於內地的企業所得稅)和進出口報關費減半等。
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巫伯雄告訴早報記者,此次利得稅的減免實屬政府姿態上的一個轉變,「在過去幾年,創造財富的企業並沒有獲得補助,這次的減免對於長期發展比較有利。」
「缺乏中長期政策」
有香港媒體評論稱,目前香港存在的兩大問題,一是財富的積累導致貧富差距懸殊,造成群體分裂;另一個問題是,政府的收入來源過少,容易受到外圍環境波及,財政盈餘難以估算準確。
蘇偉文更是將香港政府比喻為一家上市公司,市民為投資者,稱每年投資者都要求公司派息,尤其是獲利超於預期時,更要派發特別股息,但卻不關心公司是否需要資金做長期投資。
巫伯雄表示,這幾年的財政預算都缺乏長遠的改革措施,大部分措施屬於意料之內,「關鍵還是曾俊華對於前景過於悲觀,稍顯保守。」
香港金管局數據顯示,香港外匯基金去年第三季度末的政府財政儲備和外匯基金累計盈餘已經超過1.1萬億港元。不少評論認為,巨額的財政儲備足夠政府20個月開支,但香港政府卻一直未加以靈活運用,反而每年以一次性的撥款方式,回饋於民,「守財」的結果使得香港無法通過穩定可用的資源去制定長期政策。
《信報》評論稱,向貧困階層施以小恩小惠,卻明顯缺乏制度性的對策,令發展的矛盾越來越深。
但曾俊華昨日否認了預算案缺乏長遠規劃,強調外圍經濟形勢嚴峻,需要預留多些儲備,為未來經濟「堆沙包」,提出的800億港元措施已經是做了最壞的打算。
麥萃才稱,關鍵要弄清楚貧富差距的原因,「窮人是因為低學歷導致工資低,而高學歷的人工資就高,政府應該做出適當的財富再分配。」麥萃才指出,財政預算案中創造更多的職業給低收入者,以及為他們提供培訓都是縮小差距的方式。
除矛盾無法消除外,香港特區政府的收入方式也飽受爭議。雖然對於香港收稅基礎過於狹窄已存在共識,卻難有真正的改動舉措。無法改善財稅結構,形成不了合理的分配製度,將導致社會矛盾。
麥萃才認為,最主要的就是拓展稅收基礎,擴大稅收種類。巫伯雄建議,基於香港價值較高的房地產市場,可以考慮從土地稅或者樓宇升值中抽取稅收,同時減少利得稅和薪俸稅。
由於這份財政預算是本屆政府任內最後一次,剩餘的問題將留給下一任政府去解決。巫伯雄稱,由於財政盈餘將很大,留給下一任政府很大的空間去改善,「下一任政府是最好的開展改革的時間。」
曾俊華不談卸任後去留
曾俊華昨日在總結自己任內工作時稱,五年前接任財政司司長以來,自己一直兢兢業業,全力以赴,「正如一位智者所說,『只要問心無愧,何懼人生的艱難困頓』。」曾俊華表示自己任內的工作將由市民去評價,「背靠祖國、面向國際」是香港應該堅持的方向。
現年61歲的曾俊華即將卸任財政司司長一職,其昨日拒絕評論自己的去留。
現任香港特首曾蔭權曾為香港特區政府首任財長,第二任梁錦松現為黑石香港集團主席,第三任唐英年也已經成為下屆香港特首參選人。
昨日,唐英年和梁振英兩位特首參選人均肯定了此次政府預算,梁振英表示,香港有足夠的資源去加快加大力度紓困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