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宣布為150萬納稅人退稅 著力穩定中產階層

2021-01-09 第一財經

 港府推多項民生舉措

◆ 寬免減少2011-2012年度75%的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香港的主要稅種),上限12000港元,全港150萬名納稅人受惠;政府收入會減少89億港元

◆ 向每個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800港元的電費補貼,預計約250萬用戶受惠

◆ 向綜援、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人士發放額外一個月的津貼

◆ 為公屋(全稱為香港公共屋邨,一種保障房)租戶代繳兩個月租金

◆ 有需要時增撥1億港元,延續短期食物援助服務

◆ 容許所有在2012年完成課程的學生貸款人,可以選擇在完成課程一年後才開始償還學生貸款

◆ 寬免2012-2013年度全年差餉(香港對土地稅的說法,承襲自中國的古文),以每戶每季2500港元為上限,估計近百分之九十的物業不用繳交差餉;政府收入會減少117億港元

◆ 提供多項稅務優惠;估計令政府每年的稅收減少近35億港元

來源:香港2012/2013年度財政預算案

在經歷了去年6000港元的「派糖風波」後,香港「財爺」曾俊華任內第五份,也是本屆香港特區政府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昨日出爐。

當天,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公布《2012至2013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以下簡稱「財政預算」)。在上一財年盈餘667億港元的情況下,曾俊華推出了共計800港億元的「大禮包」,涵蓋社會福利、醫療、教育和房地產行業,旨在緩解不同階層的壓力。

曾俊華表示,800億港元的措施在協助企業和市民應付挑戰的同時,預計對今年經濟的提振作用有1.5個百分點,並預計2012年經濟增幅由去年的5%放緩至1%~3%。

香港《信報》評論稱,此次預算案重在維持穩定,缺乏新意,沒有推出更多解決香港長遠發展和結構性問題的方案。

停止「派糖」改「退稅」

在這份主題為「穩經濟、保民生和投資未來」的財政預算中,曾俊華推出了八項紓緩措施,包括曾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到的為公屋租戶代繳兩個月租金和向綜援、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人士發放額外一個月的津貼。

新紓緩措施包括退稅上限提至1.2萬港元、調高個人基本免稅額至12萬港元、電費補貼和免去全年差餉等,這被視為特別針對中產階層。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會延續去年6000港元的「派糖」,轉而提高退稅上限。儘管此前已經有消息傳出不會派錢,但不少學者擔憂不「派糖」將引起市民不滿。

香港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在《信報》撰文稱,香港公共財政歷來的一項特色就是「派糖」,即以一次性的名義將財政盈餘回饋給市民,而觀察糖果的多少和大小成為香港財政預算案的一大特點。

但蘇偉文警告稱,「派糖」後遺症之一就是糖果已經開始失去甜味,普通糖果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在去年的財政預算中,曾俊華起初宣布向每位香港在職人士的強積金帳戶注資6000港元,因不少市民稱強積金需等到65歲後方可提取使用,認為「遠水救不了近火」,曾俊華不得不在一周後宣布修改財政預算,由注資改為直接向年滿18周歲香港永久居民派發6000港元現金,開創了香港回歸以來修改財政預算案的先例。

曾俊華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之所以不派錢是因為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均反對延續該計劃,並稱去年6000港元的計劃是一次性藏富於民的措施,是在特殊經濟、財政和政治考慮下的決定,而今年推出的800億港元計劃,可以照顧不同階層市民的需要。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向早報記者表示,退稅和派錢的區別在於,香港交稅的人口只有150萬人,「這個並非人人得益,大部分是中產階層得益。」

此外,今年財政預算案中還將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包括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比例至80%,免去商業登記費、減免75%的利得稅(編註:類似於內地的企業所得稅)和進出口報關費減半等。

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巫伯雄告訴早報記者,此次利得稅的減免實屬政府姿態上的一個轉變,「在過去幾年,創造財富的企業並沒有獲得補助,這次的減免對於長期發展比較有利。」

「缺乏中長期政策」

有香港媒體評論稱,目前香港存在的兩大問題,一是財富的積累導致貧富差距懸殊,造成群體分裂;另一個問題是,政府的收入來源過少,容易受到外圍環境波及,財政盈餘難以估算準確。

蘇偉文更是將香港政府比喻為一家上市公司,市民為投資者,稱每年投資者都要求公司派息,尤其是獲利超於預期時,更要派發特別股息,但卻不關心公司是否需要資金做長期投資。

巫伯雄表示,這幾年的財政預算都缺乏長遠的改革措施,大部分措施屬於意料之內,「關鍵還是曾俊華對於前景過於悲觀,稍顯保守。」

香港金管局數據顯示,香港外匯基金去年第三季度末的政府財政儲備和外匯基金累計盈餘已經超過1.1萬億港元。不少評論認為,巨額的財政儲備足夠政府20個月開支,但香港政府卻一直未加以靈活運用,反而每年以一次性的撥款方式,回饋於民,「守財」的結果使得香港無法通過穩定可用的資源去制定長期政策。

《信報》評論稱,向貧困階層施以小恩小惠,卻明顯缺乏制度性的對策,令發展的矛盾越來越深。

但曾俊華昨日否認了預算案缺乏長遠規劃,強調外圍經濟形勢嚴峻,需要預留多些儲備,為未來經濟「堆沙包」,提出的800億港元措施已經是做了最壞的打算。

麥萃才稱,關鍵要弄清楚貧富差距的原因,「窮人是因為低學歷導致工資低,而高學歷的人工資就高,政府應該做出適當的財富再分配。」麥萃才指出,財政預算案中創造更多的職業給低收入者,以及為他們提供培訓都是縮小差距的方式。

除矛盾無法消除外,香港特區政府的收入方式也飽受爭議。雖然對於香港收稅基礎過於狹窄已存在共識,卻難有真正的改動舉措。無法改善財稅結構,形成不了合理的分配製度,將導致社會矛盾。

麥萃才認為,最主要的就是拓展稅收基礎,擴大稅收種類。巫伯雄建議,基於香港價值較高的房地產市場,可以考慮從土地稅或者樓宇升值中抽取稅收,同時減少利得稅和薪俸稅。

由於這份財政預算是本屆政府任內最後一次,剩餘的問題將留給下一任政府去解決。巫伯雄稱,由於財政盈餘將很大,留給下一任政府很大的空間去改善,「下一任政府是最好的開展改革的時間。」

曾俊華不談卸任後去留

曾俊華昨日在總結自己任內工作時稱,五年前接任財政司司長以來,自己一直兢兢業業,全力以赴,「正如一位智者所說,『只要問心無愧,何懼人生的艱難困頓』。」曾俊華表示自己任內的工作將由市民去評價,「背靠祖國、面向國際」是香港應該堅持的方向。

現年61歲的曾俊華即將卸任財政司司長一職,其昨日拒絕評論自己的去留。

現任香港特首曾蔭權曾為香港特區政府首任財長,第二任梁錦松現為黑石香港集團主席,第三任唐英年也已經成為下屆香港特首參選人。

昨日,唐英年和梁振英兩位特首參選人均肯定了此次政府預算,梁振英表示,香港有足夠的資源去加快加大力度紓困惠民。

相關焦點

  • 香港向150萬納稅人退稅
    年度75%的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2000港元,香港150萬名納稅人將會受惠。-2012年度75%的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2000港元,香港150萬名納稅人將會受惠。曾俊華表示,退稅的有關扣減會在納稅人2011-2012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中反映,這項措施會使特區政府減少89億港元稅收。
  • 香港回歸後第二次退稅 近三分之二納稅人受益
    中新網4月24日電 香港政府再次向全港納稅人「派錢」,香港政府昨日宣布,退回2001至02年度的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最後稅款的百分之五十,每名納稅人以三千元為上限,涉及總額為二十三億元,預計超過一百三十萬名納稅人會因而受惠,他們可於數月之內收到退稅支票。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表示,退稅其中一個因素是顧及市民的情緒,以及度過目前的難關。
  • 城見丨中產階層視角下的香港稅制
    當下,香港中產階層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大。圖為2020年4月13日,人們經過香港添馬公園張貼的海報。薪俸稅是香港的三大直接稅種之一(其他兩個是企業所得稅和物業稅),香港的中產階層是薪俸稅的主要貢獻者。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定義,每個月收入1萬至4萬港元的住戶列為中產階層住戶,這類住戶佔了整體住戶數目的55%。鑑於中產階層的重要性,本文從中產階層的角度切入,窺視香港稅制的一些特點。一、香港的薪俸稅香港的財政年度和其他國家類似,從每年4月1日開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止。
  • 香港通過退稅草案 納稅人將獲退75%薪俸稅
    上限6000港元 預計政府將因此收入減12億元本報訊 香港特區立法會8日通過有關退稅及增加各項免稅額的稅務修訂條例草案,納稅人將獲退75%的薪俸稅,以6000元(港幣,下同)為上限。特區立法會當天通過《2011年稅務(修訂)(第3號)條例草案》。
  • 為法國中產階層畫像
    為法國中產階層畫像 作者 秋實   青年參考  ( 2017年11月29日   03 版)
  • 日本的中產階層是如何煉成的(組圖)
    在戰後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日本逐漸形成了總體構成穩定、貧富差距較小、涵蓋絕大多數人口的中產階層,成為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也為其贏來了「一億總中流」的聲譽。(《半月談》2010年第15期)在終身僱用制下,日本九成左右的國民都自認為中產階層。
  • 韓國調查:八成月入4萬人民幣人群自認屬中產階層
    原標題:韓國調查:八成月入4萬人民幣人群自認屬中產階層   韓國調查顯示,每10名月收入超過75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4.2萬元)的人群中,就有8名認為自己屬於中產階層。收入越高,在教育和購房等方面的支出也相對較高,導致入不敷出的現象時有發生。
  • 中國中產家庭月收入4.5萬 流動150萬
    在中國,到底有多少錢才能算中產?一個月領個1萬元稅前薪水早已經被網友們驚呼「中產的拖了後腿」了,最新一份關於北亞地區(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韓國)的中產階級調查則顯示,中國大陸自認為是中產的家庭月收入在45202元(合6858美元),這一數字在四個地區中排名第二,超越了臺灣和韓國。
  • 南都周刊《中產萬稅》:詳解目前中國19個稅種
    [導讀]所謂「中產萬稅」並不是意味著我們的稅賦項目繁多,而是反映了中產對於稅負的敏感。任何社會的長治久安,顯然離不開強大中產的支撐,如果中產感覺稅負重了,那麼我們呼籲,請為中產減稅。任何社會的長治久安,顯然離不開強大中產的支撐,如果中產感覺稅負重了,那麼我們呼籲,請為中產減稅。中產萬稅胡泊(北京)銷售經理 他給記者看上個月的工資單,應發6370元,實發5031元,除掉公積金和各種保險,扣稅431元。這個數字沒有包括銷售的佣金在內,因為這個月沒有回款。「佣金是看天吃飯,即便有,也得交20%的稅。」
  • 港推出23億退稅計劃以紓民困 70萬張支票今寄出
    中新網7月9日電 香港首批七十萬名納稅人將可於明日收到退稅支票,其他的納稅人可於隨後的兩個星期內陸續收到。這次退稅涉及二十三億港元,超過五十七萬名納稅人可獲退還上限為三千元的款項。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七十萬張退稅支票昨日已在稅務局準備就緒,今天就會送到郵政局,預料首批納稅人可於明日收到最高價值為三千港元的退稅支票。
  • 紀碩鳴:香港中產幸福感為何遠低於內地?
    中產階級這個被香港社會戲稱夾心的階層,既不如上層社會人士般享有巨大財富,又不像低收入人士般能享受社會福利保障,夾在中間,卻要承擔香港社會稅收主要交納者的負擔,他們在眼前還算平安生活中走著鋼絲,時不時捉襟見肘,更無法算計自己的未來。所以,香港的中產階級不像一般意義的中產階級那麼穩定,還時不時會走上街頭。
  • 張家口市部分納稅人可申請個稅退稅
    日前,稅務部門公告,根據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為進一步拓展納稅人網上辦稅事項,國家稅務總局河北省稅務局自4月10日起,為本省納稅人開通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手機個人所得稅APP、網頁端等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遠程辦稅渠道。
  • 美國聯邦報稅15日截止 超80%納稅人有退稅
    核心提示:今年報稅季,截至5日為止,國稅局共收到9660萬份稅表,其中81%的納稅人有退稅,退稅總額為2140億元,平均退稅金額為2755元。(美聯社)網易教育訊 據世界日報報導,15日是申報聯邦所得稅的截止日期,對於拖延報稅的人,國稅局不願談的一個小秘密是,只要不需補繳稅,遲幾天報稅並無罰款,但如果延遲報稅超過三年,就不能獲得退稅,所以最好還是準時報稅,這樣也可較早獲得退稅。
  • 捷克中產階層人口上升
    原標題:捷克中產階層人口上升  新華網布拉格11月5日電(記者王義)捷克信貸銀行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捷克中產階層人口從2006年的31%增至目前的38%,貧困人口從54%下降到40%。  這一結果是捷克信貸銀行對1.5萬名成年人有關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進行調查後得出的。
  • 50萬香港市民9月可獲退稅 80萬人今年不用交稅
    人民網香港5月30日電(記者李海元)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已經公布的「一籃子」紓困措施,應足夠助市民渡過今年的經濟難關。他又預料,會有50萬市民於9月收到退稅支票,80萬人今年不用交稅。  曾俊華今天出席一個電臺節目時指出,剛宣布的168億元紓困措施,並非為了搏取掌聲,也沒有政治考慮。
  • 疫情期間成都已減免稅費1億元,為18萬納稅人「送票到家」
    紅星新聞記者從4月30日上午舉行的「減稅費優服務、助復產促發展」網上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3月申報期,成都稅務落實疫情防控稅相關稅收政策已減免稅費1億元,惠及納稅人7600餘戶次。疫情期間,非接觸式領用發票方式的模式成為主流。
  • 2020年中國中產階層或達4億人 哪些人算中產階層?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1月15日訊  不久前,一條因「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的新聞,給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帶來不小的恐慌,並引發「中產階層
  • 香港中產階層再現移民潮 臺灣地區成「新寵」
    就在內地居民熱衷移居香港之際,香港部分中產階層卻急於逃離香港本地。據香港保安局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有3900名港人移民海外,較去年同期升8.3%。根據臺灣地區移民署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香港移民到臺灣地區居留的人數半年內增加5倍,到今年9月,暴漲到632人。
  • 年薪「80萬」的人能不能擠進「中產階層」的標準呢?
    年薪「80萬」的人能不能擠進「中產階層」的標準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我是最牛金牛座」,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研究社會經濟之類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大小事,關注最新的社會政策,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經濟類話題!
  • 湖北:退稅「送上門」為自貿區企業「鬆綁」
    新華社武漢11月29日電題:湖北:退稅「送上門」為自貿區企業「鬆綁」新華社記者侯文坤「受疫情衝擊,今年市場競爭的壓力比較大,57.4萬元對小微企業來說不是小數目。以往辦理退稅業務,納稅人提出申請,同時需要提交不少紙質資料,一筆退稅業務從申請到稅款到帳需要20天左右。為此,湖北稅務部門在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片區創新推行以「無申請、無紙化、免填單、主動辦、批量辦」為核心內容的「兩無一免」退稅模式,減輕納稅人退稅負擔、縮短退稅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