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的童年記憶裡,一定有那麼一碗麵讓大家記憶深刻,而這碗面到現在都有在賣,那就是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但其實在我們的寶島---臺灣,也有一碗屬於他們童年回憶深處的面,那就是臺灣牛肉麵。臺灣牛肉麵作為一道風靡臺灣南北、遍布臺灣地區大小街巷的平民美食,雖然稱作為臺灣牛肉麵,但是這碗面卻融合我國多種菜系的特色與精華,比如上海菜特有的紅燒做法、四川菜的辛辣特點、以及廣東菜獨樹一幟的煲湯特色等等。之所以擁有如此多的菜系特點,原因在於,當初發明這道菜的,正是當年渡海來臺灣的大陸老兵,他們因為十分思念家鄉的味道,因此運用自己腦海中父母曾經教過他們如何製作家鄉菜的技法,將自己的思想之情,盡數灌輸於一碗牛肉麵中,這麼一道特色飲食,可以說,是一道「簡單但是卻匯集了我大中華之美食精華」的菜餚。
其實這道菜並不是以前就有了,前文也提到,是大陸老兵創造出來的。但是或許有人會問,用牛肉佐麵條,在當時不會太奢侈了嗎?這個想法是沒有錯的,四五十年前的臺灣其實幾乎很少人吃牛肉,那時候,牛肉還是一種十分昂貴而且非常不常見的食材。而且農民大多繼承了農耕文明遺傳下來的「憐惜耕田水牛素日辛苦,所以不可以吃牛肉」的風俗,即使到現在,也有人繼續保持這個習俗。而當時市面上容易得到的牛肉,多是勞役十幾年的老水牛,肉質又老又澀,不僅如此,因為肉質多纖維,所以吃起來口感不佳。臺灣當地人因為這一風俗,所以大部分平民家庭都不知道怎麼烹飪牛肉,更別說如何挑選牛肉部位了。不過在長期的文化融合中,臺灣人也逐漸接受黃牛肉以及用它做成的牛肉麵,不僅如此,到後來,牛肉麵變成了臺灣當地的特色本土小吃,甚至現在世界聞名,成為了中國菜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說了這麼多,想必大家都很好奇這次的臺灣紅燒牛肉麵需要怎麼做了,那麼現在我先來給大家介紹下本次我們製作臺灣牛肉麵需要用到的食材。首先選用六百克的牛腩、六百克的前腿牛腱(如果大家可以買到黃牛肉那自是極好的,如果買不到,或者價錢上太貴,選用便宜一點的澳洲牛肉來做替代也是可以的。)、三百克的牛骨、一根白蘿蔔、三百克的細掛麵、八十克的冰糖、適量的油、適量的生抽、適量的老抽、適量的黃豆瓣醬、適量的黃酒、適量的蔥、適量的姜、適量的蒜、適量的鹽、四顆新鮮的小白菜、少許的客家酸菜碎、以及燉煮牛肉常需要用到的香料比如八角、香葉、幹辣椒等等,當然如果你們自己家就用製作紅燒牛肉秘制香料包也可以一起用。
接下來,來給大家講解下如何製作紅燒牛肉。首先,我們先將前腿牛腱子肉以及三分肥、七分瘦的牛腩都洗乾淨之後,橫切成塊,然後再焯水備用。然後把我們燉煮牛肉需要用到的香料,比如香葉、八角、幹辣椒、花椒等等放入紗布袋中,為了後面更好地將香料悉數撈出。接著,用擀麵杖將八十克冰糖打碎,把我們準備好的薑片、蔥末、蔥結、以及已經切成滾刀塊的白蘿蔔放置一旁。這時候熱鍋起油,把陳皮、薑片、蒜頭、香葉、肉桂、八角、幹辣椒不斷翻炒、直至煸炒出香,再加入黃豆瓣醬繼續炒香。
然後將鍋稍稍地傾斜一點,再加入冰糖,待冰糖慢慢熬化之後,我們再倒入適量的老抽、以及生抽,再將鍋中的混合物炒出醬色,緊接著,再依次地下牛肉、牛骨入鍋,將它們炒至上色。然後再加入少許黃酒略略的翻炒一下,在倒入開水沒入牛肉,待到水煮開後,再放入白蘿蔔塊。香料包、蔥結,轉大火煮開之後,再轉成中小火燉上兩個小時左右最佳。
然後,兩個小時後,再開蓋取出香料包,加適量的鹽調味,再把蓋子蓋上燜一會。在悶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開始煮麵條,先將新鮮小白菜切成段,放入加了少許鹽的開水中焯熟,加鹽是為了保持蔬菜的翠綠顏色,同時也是為了給蔬菜帶上一點鹹味。然後煮好麵條後,將它們放入碗中,放上牛肉。青菜、客家酸菜碎、蔥花,然後勺上湯汁即可。
這麼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臺灣牛肉麵就做好了,各位起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