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小池》|楊萬裡|愛晴柔

2020-12-17 騰訊網

◆◆

譯 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裡柔和的風光。

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隻小蜻蜓立在上頭。

注 釋

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吝惜。

3.照水:映在水裡。

4.晴柔:晴天裡柔和的風光。

5.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6.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名 師品 詩 詞 :《小 池》

你可能會說,這不是一首兒歌嗎?這才不是一首兒歌,這就是楊萬裡寫的七言絕句。但是,這首詩很有童趣,所以很多人以為這是一首兒歌。

這首詩的核心就是兩個字,一個是「小」字,一個是「愛」字。換言之,這裡邊寫到的所有的物象、所有的景象,透露出來都那麼「小」。這個泉水只是一個小小的泉眼,流出來的時候還無聲無息,說明這個水流是很小的,留出來的是「細流」,這小吧!「樹陰照水愛晴柔」,這「愛」也是小。為什麼呢?在樹蔭下邊那麼一小塊兒,被樹蔭所籠罩著。

「小荷」,什麼是「小荷"呢?剛剛露出水面的稚嫩的荷葉,葉子還是打著卷的,露一點點的尖尖角,這一點點的尖尖角上,金雞獨立,立著一蜻蜓!這蜻蜓也不會多大,也是個小小的蜻蜓。這四句詩,突出的首先是這「小」。因為它的小,所以感覺到玲瓏剔透,非常地小巧天真,非常地可愛。怎麼就看出可愛呢?楊萬裡寫這首詩有一個很重要的表達,就是想要寫出人和自然之間那種非常親密的感受!

細讀整首詩,第一句「泉眼無聲惜細流」。為什麼要用「可惜」的「惜」呢?這不是很奇怪嗎?「泉眼無聲」為什麼會可惜、憐惜?這「細流」,一個「惜」字,化無情之物為有情之思。這「泉眼」在巖石上,給人感覺好像只露出了一點點縫隙,只露出了一個很小的泉眼。那個很小的泉眼,就好像一個媽媽很憐惜地抱著孩子,讓他輕輕地、小心地呼吸著一-樣。那麼,這個泉眼呢?好像是非常小心地,非常憐惜地,捨不得讓這泉水噴薄而出,而是要一點一點地非常細緻地非常緩慢地湧出來。

所以「泉眼無聲惜細流」,本來從自然界的景觀來看,可能確實這泉眼比較小,所以這「細流"留得很慢,而且很小很細,但是在詩人看來,這泉眼流出的細流卻仿佛帶著情感一樣,可這情感其實並不是說這泉眼和細流有情感,那是誰有情感呢?是楊萬裡!所以我說,楊萬裡的第一句就透著他對自然的愛,對這細流的愛。他為什麼要愛著細流呢?那是因為詩人和自然界之間的關係,不僅是觀賞的關係,而是一種愛的關係,而是一種緊密的關係。

第二句,「樹陰照水愛晴柔」。在這小池上面有一棵樹,或者有好幾棵樹,它們的樹蔭遮擋住了陽光。於是那陽光照在這小池的水面上,就感覺是那麼地輕柔,那麼地溫順,那陽光就沒有那麼地刺眼,也沒有那麼地酷烈,這就是「晴柔"。那為什麼楊萬裡非要用一個「愛晴柔"呢?那實際上是因為詩人不僅是對這池水,不僅是對這景象,不僅是對這周圍的一切,都感覺到饒有趣味,性味盎然。

這一切在他的目光當中,這細流,這樹蔭,這小池的水,都是那麼的可愛,一瞬間仿佛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所以,一個「愛晴柔",就使得這一片樹蔭,這一小池水都顯得那麼的溫情。我們感覺,這個初夏的時節在詩人的筆下真是變得萬般柔情,千種風情。

詩 人 簡 介

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傑出詩人,與尤袤、範成大、陸遊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 END ●

覺得還不錯要拉到文末點在看哦!

每一次【分享】,每一條【留言】,都是您對我的鼓勵!【星標】每日解讀詩詞,就不會再走丟啦!每一節課程都是精心挑選,每一天的努力都是,想讓你過得更好。

溫馨提示:《每日解讀詩詞》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3首:楊萬裡《小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小 池 【宋】楊萬裡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與陸遊、範成大、尤袤並稱「南宋四大家」的楊萬裡是這個流派的重要詩人。誠齋詩妙在一個「趣」字,這首詩表現靜觀自得的心態,表現動與靜、駐與不駐的禪機,描寫對象無一不透露著一個「小」字,審美內蘊卻天趣無限。詩作前兩句的泉眼、細流、樹蔭本來是夏日常景,詩人卻以一個「惜」和一個「愛」字,將無情化為有情,展現了夏日的綽約風姿。
  • 經典詠流傳:楊萬裡《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詞注釋1.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2. 照水:映在水裡。晴柔:晴天裡柔和的風光。3.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4. 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 楊萬裡最唯美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卻是寫出了世間最美的荷花!
    楊萬裡是南宋中興四大家裡面唯一能夠與陸遊相媲美的詩人,他的作品裡也自然而地流露出一種獨特的美,以及獨特的韻味,往往只是描寫了鄉村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風景,可是到了他的筆下這些普通的風景,卻又是被他描寫得極為生動有趣,這也正是他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 關於荷花的詩句:小池
    《小池》原文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池》賞析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緻、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 一代詩宗楊萬裡,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一代詩宗「楊萬裡」,楊萬裡,(1127—1206年)。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位既不是北宋的文人,也不會南宋的武將,而是南宋的詩人楊萬裡,我從大學開始就酷愛古詩詞,每每讀到楊萬裡的詩時,總感受到無比的親近自然,簡樸而不失優雅,讓人無限嚮往那是幽靜祥和的自然風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多說不宜,現在讓我帶著您去感受一下楊萬裡內心裡的那份美好自然。
  • 《小池》的愛,既有質樸相守的愛,也有心有靈犀的愛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首小詩寫「小池」,非常簡單。我們怎麼去總結它的中心思想呢?怎麼去抓住詩人心中的感覺呢?我提供一個解讀方法:把《小池》看成一個關於愛的寓言。詩人希望談論的主題是:什麼是愛?
  • 朱虹劉暉:「映日荷花」楊萬裡
    宰相王淮問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務」,楊萬裡以「人才最急先務」為答,並條上《薦士錄》,舉薦朱熹等六十人。孝宗親自將其升為東宮侍讀,太子趙惇親題「誠齋」二字贈楊萬裡。1187年,楊萬裡入京,任秘書少監。次年三月,宋孝宗採納翰林學士的建議,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
  • 夏天嘴饞吃梅子,牙齒被酸得發軟,楊萬裡寫下一詩可愛到極致
    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水果,但是春夏四季當中,又以夏季的水果最多,梅子、荔枝、櫻桃、西瓜、桃子、李子……各種各樣的水果,總有一款是你的最愛。南宋詩人楊萬裡也是一個非常有童趣的人,他的一首《小池》相信許多人都是背得滾瓜爛熟了:「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裡充滿童趣的詩歌遠遠不止這一首,比如這首《閒居初夏午睡起》同樣是非常可愛,充滿了生活情趣。閒居初夏午睡起南宋 楊萬裡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 楊萬裡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是寫得很唯美,從而成就了一首經典名篇
    楊萬裡的詩也是別具一格,一些作品雖然比較冷門,可卻又很唯美,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感受到宋詩獨一無二的美。儘管後世的評論家對於宋詩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它失去了詩歌的韻味,完全無法與唐詩相媲美,處處融入哲理,讀起來顯得有些突兀;可是對於愛它的人來說,對於其中的哲理又是大加讚賞。但無論怎麼去評價宋詩,它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同樣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讀。而楊萬裡的詩又是比較有代表性,很多的作品也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 6首池潭古詩詞: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6首池潭古詩詞: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1、劉攽·雨後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簷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2、楊萬裡·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泉眼無聲的珍惜著細細的流水,樹木的影子倒影在水中,彰顯出他對春日的喜愛。細嫩的荷葉剛剛露出葉尖,早已經有蜻蜓站立在上面。
  • 楊萬裡的這首讚美田園風光的小詩,寫出了最真實的鄉村風景!
    楊萬裡,南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大部分的詩作,那都是描寫田園風光,寫得極其的純樸,把鄉村美景最樸實,最真實,最唯美的一面,描寫的可謂是淋漓盡致,讀來真是令人讚嘆不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也正是楊萬裡詩作最大的一個特點。
  • 楊萬裡、楊長孺:父子演繹清官傳奇
    前有東漢末年的胡質和胡威父子,後有南宋時期的楊萬裡和楊長孺父子。  說起楊萬裡,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作為「南宋四大家」之一,其詩學成就彪炳宋史和中國文學史。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顯赫的詩名背後,楊萬裡的官聲人品亦為後世之楷模。明代大儒解縉曾贊曰:「文章足以蓋一世,清節足以勵萬世。」清廉傳世,門風不墜。在他的影響下,長子楊長孺也成為一名被後世傳頌不息的清官。
  • 楊萬裡九描寫荷花的詩詞,我道四時俱富貴,一杯催喚藕花風
    楊萬裡是南宋著名的詩人和政治家,不僅詩寫的好,做官做人都不錯,生活條件優越,閒適安寧,大多數時間生活愜意,能在南宋亂世和混亂的朝局中活的有滋有味,其為人處理的方法和技巧值得大家學習。《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楊萬裡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把月季花寫得很傳神,堪稱典範!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筆下的一首《臘前月季》,來共同感受一下我國古典詩詞中詠花詩的藝術魅力。說到楊萬裡,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它的諸多名句,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等,可謂家喻戶曉。其實,正如詩句中提到的各種花,楊萬裡本身就是一個對花情有獨鐘的詩人。
  • 童年的夏天,都在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小池》中!(附思維導圖)
    如果你家的小寶貝也想成為小主播,請看文末的投稿信息,邀請你把寶貝讀詩的音頻投遞給慢成長~期待小寶貝的參與哦~今日詩歌小 池宋 楊萬裡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我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這是一首描寫初夏池塘的小詩,詩人楊萬裡看到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於是就把這幅畫面記錄了下來。非常的清新自然,雖然寫的都是這樣的小事物,但卻像一幅魅力的夏天泉水畫一樣,很有生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一句:泉眼無聲惜細流這句寫的是小池的源頭——泉眼。
  • 楊萬裡一首唯美的詩作,28個字寫得美輪美奐,充滿了無限樂趣!
    小編今天同樣的要為大家推薦宋詩裡一首同樣,寫得非常直白,而且也沒有使用一個典故,沒有使用一個生僻字的詩作,那便是楊萬裡的《稚子弄冰》,在這首詩中,我們的詩人,把小孩子在冬季裡取冰的遊戲描寫的繪聲繪色,充滿了無限的樂趣,很是值得我們一讀。《稚子弄冰》南宋:楊萬裡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