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火災發生時間已經過去了近大半年了,但是那場大火所留下的氣息卻仍然籠罩著這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一下!
火災的發生地是,位於廣東聲東莞大道和東城中路交匯處,佔地面積可達243公頃。東莞黃旗山又被稱之為祖山、主山、鎮山、文筆峰、朝山。這裡在唐朝以前,曾是嶺南第一名山,宋代以後,這裡修築了廉泉、廉泉亭、廉泉亭寺、泉亭庵等,這是黃旗山的著名景點,相傳只要飲一口這廉泉之水,人們就會變得廉潔,因此這裡就成為眾多文人墨客匯聚的場所,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精彩的詩篇,同時也為東莞文化寶庫增添了更加豐富的內容。明朝以後,這裡成為著名的東莞八景之一,據傳,明末抗清的民族英雄張家玉九歲就登上了黃旗山的山頂,誓作第一流人,並以此來鼓勵東莞人民上進、奮發、圖強、為國爭光,自此之後,便一直作為東莞人民春遊、踏青、登高的聖地。
東莞黃旗山公園長夏無冬,日照充足,園內設有、黃旗古廟等景點古蹟,新建的有旗峰公園廣場、門樓、旗峰湖景點、餐廳等設施,且在2016年新增了由51塊黃臘石構成、總長約3公裡的「東莞之路」石刻群,該石刻貫穿了東莞30多的足跡,是全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景觀建設示範景點,以及宣傳東莞名人名史的「活地圖」形成了該山上的又一道獨特的靚麗風景線。
黃旗山的聞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就是黃旗山頂燈籠。在黃旗山的山頂上建有一個巨型的燈籠,東莞民謠裡"黃旗山上掛燈籠"所形容的就是此景,也正是因此,黃旗山才能如此被輕易辨認。有關於形成這一奇景的原因,有一個流傳至今的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黃旗山的山頂上有一棵千年古榕樹,一到夜晚,四周的螢火便相聚至此,其發出的光亮映照著這棵古樹,遠遠望去,就像是一盞巨型燈籠,自此之後,這個奇景便被廣泛傳播,此山也因此而遠近聞名。
第二個方面就是它的香火鼎盛。據說曾經是觀音顯靈的地方,之後這個廟的上空就常常有紫色霞光臨降,且東莞風調雨順,人們都認為是這塊風水寶地的原因,因此這裡的寺廟自建造以來便一直香火鼎盛,尤其是每逢初一、十五,到這裡來燒香拜佛的人則更是數不勝數。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風水寶地,在2019年的4月10日下午三點左右,發生了一場火災,火災持續燃燒了大約2個多小時左右,當晚,一條關於這場火災的視頻便刷爆了微信朋友圈。據了解,這場大火所達面積大約為1500平方米,東城消防共派出了八輛消防車才足以將這場大火熄滅,幸運的是,在此場火災中並無人員傷亡。雖然此次事件並無人員傷亡,但是也應該由此從中吸取教訓,加強此方面的重視度,而作為遊客更應該管理好自身,嚴於律己,不要私自攜帶火種,不要將菸頭亂扔,不要觸犯景點禁忌。
雖然此次失火事件還依然籠罩在人們心頭,但是而今也在慢慢的恢復之中,並且裡面的一些文化景觀仍在建設當中,黃旗山城市公園正在以我們感受不到的速度慢慢地向現代化建設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