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觀音山」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馬 健

  《觀音山》在今年3月銀幕上的驚豔亮相為影迷們帶來了驚喜。在去年,許多人就對這部在東京電影節上將範冰冰推上影后寶座的影片充滿期待,該片上映首周即領跑票房的成績為這份期待給予了積極的回應。

  許多看過該片的觀眾表示,《觀音山》可以與韓國導演李滄東的影片《詩》有一比。李玉導演雖然不及李滄東的大師風範,但影片的氣場和走向卻神韻十足。影片所講述的一群混跡社會的年輕人融入一個因災難失去愛子的母親的生活的故事,如果換成一個一般的導演中規中矩地講述,估計會慘不忍睹。因為這樣的故事在報刊已經幾近泛濫,令人感到索然無味。如果再把結尾做成母親重新尋找到生活的希望,影片則會完全失去電影的觀賞價值。可惜的是,現在許多國產電影正在這麼做,把自己推向爛片的深淵。

  《觀音山》講述了3個高考落榜的年輕人在失落迷茫之時,一同租下了一個中年女人的房子。幾個人從摩擦、交流過程中,最終彼此慰藉與溫暖,共同走出困境。在影片中,由南風(範冰冰飾)、丁波(陳柏霖飾)和肥皂(肥龍飾)組成了貫穿故事始終的小集體,3個人有著各自的家庭線索,從形式上看是鬆散的。然而李玉導演反其道而行之。她從現代主義的角度出發,用一些微妙的小細節將這個小集體的鬆散型做了整合。比如女房東常月琴(張艾嘉飾)說:「你們3個人同時說話太吵了。」這句臺詞兩次出現,給3個人行為的合理性打了圓場。對於人的刻畫,如果每一個人都力道分明,片子就會顯得工匠氣息濃厚。筆者認為,在三人集體上,導演的筆墨駕輕就熟,戲份的編排不露痕跡,在隨意性的記錄中充滿了變化。

  三人集體與常月琴戲份的平衡是導演創作的重點。影片的第一主人公應該是常月琴,然而這個人物卻在開場很久之後才出現,而且神神秘秘遮遮掩掩,直到後面才揭露。觀眾想看到這個人物的背後故事,導演則用較為側面和委婉的手法展現了出來。在兩組人物的關係發展過程中,導演僅僅在前半部分用極其有限空間進行敘述。那輛停在車庫的汽車作為最為重點的道具,每一次出現都是恰到好處。在常月琴出場後,三人集體並沒有退居二線,而是依舊佔據較大的篇幅,導演刻意迴避了一心撲在主人公常月琴身上的做法,後退一步保持距離。

  最重要的是影片的結局。有人說常月琴是跳下了山崖,也有說法是她幡然醒悟出家。筆者認為導演暗示她跳崖的可能性比較大。故事在他們互相取得諒解之後走上觀音山修廟的地方發生了轉折,原本在人生傷痛中難以自已的常月琴在和僧人交談的時候,好像表露出了釋然的態度。但為什麼最後還要選擇走上絕路呢?這不是與故事邏輯相背離麼?

  其實從實際生活的邏輯上來講,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常月琴之前的自殺被救,完全是這3個年輕人的主動行為。常月琴與他們在觀音山上的種種行為也許真的只是暫時的感謝。導演所採取的手法是非常高超的。她用非常生活化的場景和鏡頭語言讓觀眾和三人組產生了一種能足夠與常月琴貼近的感覺,好像這個人物的脈絡非常清晰地映照在了南風和丁波的眼裡。然而實際上,她曾經經歷的打擊對她所產生的影響,又絕對不是同處一室所能夠了解和感同身受的,因為她所經歷過的,沒有別人能夠體會。所以在生活距離的貼近感和情緒認同的陌生感所造成的反差上,李玉導演的把握非常準確。她所採取的切入角度不是全知全能的,而是含糊曖昧的。

  正是這種含糊曖昧,讓看似不清楚的結局在現代主義氛圍的籠罩下顯得回味無窮。無論是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還是安東尼奧尼的作品,都在結局上具有類似的特點。《觀音山》所做的其實並不新鮮,只是對於國產影片來說,這種嘗試顯得尤為難得。

  《觀音山》所充滿的含糊曖昧並不影響它的溫情和關懷。三人組旅行所到達的那個破敗的觀音廟,恰巧代表了常月琴遍體鱗傷的內心世界。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觀音山」——一個原本有著信念的不被人知道的聖潔所在,被災難毀壞。3個人在廟裡的行動其實是無力的,他們無力修復這裡。而最後能夠給觀音廟修復機會的其實還是常月琴自己。說到這裡,導演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觀音廟修復之後,常月琴選擇在山上結束自己的生命,或者另一種說法——她隱居去修行,都是一種回歸,在經歷了人生災難後對於信仰的回歸。也許影片在呼喚當下信仰缺失的中國人應該重新找回自己的「觀音山」。但是該片所展示的過程是非常慘烈的。這一過程其實充滿了艱難困苦,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相關焦點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島
    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種感覺, 在人群中待久了, 心裡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那是一種無處安放的情緒在躁動。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岡仁波齊」。 在那邊遠的地方,有一群樸實而勤勞的藏民。在吉祥的馬年,恰逢神山的生日,村子裡流傳開了有一對年輕待產的夫婦帶著長輩去朝聖。每個人都是那麼的真摯,那麼的誠懇,帶著他們所有的困惑參差不齊的伏地而祈拜。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開山島」
    32年來,除了短時間登陸之外,夫妻倆都是在這座小島上度過的。王仕花說,丈夫在世時經常和她說,「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島雖小,但它是國土,我們一定要守護好」。1985年,部隊撤出後,開山島設立民兵哨所。因條件艱苦,江蘇省灌雲縣人武部派出多批民兵守島,但都沒有堅持下來。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新華書店(徵文)
    新華書店成立八十周年徵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新華書店
  • 《雒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市,也許是他出生的那座城,也許是他生活的那座城,也許是他剛剛來到的這座城,也許是他正要離開的那座城。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天空之城
    3、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就好像你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經歷什麼樣的傷痛,最終如何離開這個世界,沒什麼能改變命運。4、我又不是無能的傻子,只要有口氣,我就要保護她!正因為我們是弱者,所以我們才能咬斷強者的咽喉。5、誰在遙遠的天空,等飛過的流星,看它照亮誰的路,誰走入了誰夢中,誰用燦爛的笑容,畫天邊的彩虹,誰的歌誰輕唱誰在聽?
  •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座高山,致敬攀登者
    昨天攻略君下午一口氣連看了三場電影,都是今年國慶的熱映大片,分別是《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作為一名資深西藏旅行從業者,在三部影片中,都多少出現了與自己職業相關的電影情節,《中國機長》創作原型是從成都飛往拉薩的航班,因為前往高海拔地區,所以駕駛艙配備了三名駕駛員;《我和我的祖國》裡新中國在羅布泊無人區爆炸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而影片《攀登者》則是完全根據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位於中尼邊境珠峰的真實經歷改編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藏夢
    隨心而動2020年還有不到百日即將結束,我相信有很多朋友的年定計劃欄中一定有一條是有關於西藏吧!這裡有——詩人寫下的動人的詩歌攝影師鏡頭下的唯美畫家筆下萬物的瞬息歌者心中那一首奔放與自由... ...西藏一個令人朝思暮想的地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藏夢這裡有——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許多年前,我主持過許多場李宗盛大哥的演唱會。那個時候,大哥還沒有開啟「理性與感性」和「既然青春留不住」的巡演,只是偶爾出現在大陸的拼盤演唱會中壓軸,費用也不是特別高。但無論何時,大哥都是那麼謙和。如今的他,住在北京做吉他的時間和他在臺灣省的時光幾乎一樣久。他的真性情和溶於生活的靈性卻從未改變。我記得,在某次演唱會的串場時,我對大哥說:「我最喜歡您的一首歌是《阿宗三件事》。」大哥聽完,當即表現出由衷的詫異。他訝異於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大陸小孩兒竟然會聽那麼老、那麼久遠、那麼小眾的歌兒。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丁真」
    12月1日 陰有雨最近山東一個自稱混元太極掌門人的「馬保國」火遍全網。我也在頭條上看到了不少關於馬保國的視頻,一句話「譁眾取寵」。現在都火到了日本,日本網友驚呼:帥哥拯救了世界。央視也對丁真的視頻進行了報導,並連線了丁真和當地旅遊局領導,領導表示目前丁真已經是四川理塘縣旅遊形象大使了,希望社會給予保護不要過度消費丁真,這跟「馬保國」事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街頭 | 每個人心裡都有這麼一座老城
    每個人心裡都有這麼一座老城,而如今,一座座老城正在消失,老城裡的人們也早已遠離,懷念老城,卻不願守在老城,那些僅有的殘留的老城,在心中其實早已消亡,唯有記憶,是最好的懷念方式......住在宜昌老城的人,有的離開了,有的留下了,也有的準備把自己的餘生都放在這裡,日子很長,這裡留給我們的回憶太多太多...
  • 女登山者羅靜:「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8000米高山」
    「真正的登山不是一次兩次的成功,是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通過努力化解後帶來的成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8000米,在每條自己選擇的路上堅持到最後,這就是成功,你就會是自己人生的導演,劇情便不會是平庸的。」
  • 影評《觀音山》 範冰冰渾然天成之美令人動容
    影評《觀音山》 範冰冰渾然天成之美令人動容     《觀音山》這部電影大部分時間在展現普通生活,更貼近觀眾,結尾部分可以說是全篇主旨的升華,銜接的並不生硬,而又是對於影片內涵的詮釋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
    事實上,三個本版的「挪威的森林」都和挪威本身都沒有太大關係,但他們又都是一個受一個的影響而誕生的。列儂唱了一個憂傷的撩妹的故事,而有了吉他伴奏的輕搖滾樂——《挪威的森林》;喜歡披頭四和列儂的村上春樹因為聽了這首歌曲而產生靈感,創作出了深受眾多青年男女喜歡的愛情小說;伍佰在後來被問起為什麼創作《挪威的森林》的時候,也說自己非常喜歡村上春樹的這本小說,由此受啟發,寫出了這首歌曲。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輪故鄉的月
    韓城傳媒網民生/社會/時訊/熱點關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輪故鄉的月所有的草木生靈都在月光的「勾引」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石榴裂開了嘴,向日葵低下了頭,蘋果羞紅了臉,青澀的柿子翻了個身,露水偷偷地伏在草木上……月光跟著山爬,山便有了高度。月光跟著水流,水便有了河長。月光擠進村莊,村莊裡便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送月餅,女兒給娘家送,外甥給舅舅送。兩家人,用月餅傳遞著血濃於水的親情;一座座村莊,因為送月餅而變得緊密相連。月圓了,村莊裡也靜寂下來。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但只有少數人找到了
    如果有朋友來,給他們準備一些飯菜,在自己的花園辦一場BBQ。」多麼閒適的生活,其實他不到30歲就已經過上了夢想中的40歲的生活。很多人羨慕這樣的生活,希望像他一樣財富自由以後可以不工作。郭宇說,很多人問他多少錢才可以財富自由。他說即使把這樣一筆錢放在有的人面前,很多人還是會繼續工作。
  • 每個人心中的香格裡拉
    每個人心中的香格裡拉 散文:《尋找香格裡拉》 作者:沈衛榮定價:32元評分:7.5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這是一本足夠深邃的散文集,作者有非凡的學養,在本書中,他直面西藏問題,從歷史、文化、傳說、符號學等角度,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無比豐富的香格裡拉。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雲南夢
    香格裡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雲南夢,都有一個關於彩雲之南的美麗幻境!,就在一座座熟悉的建築之間,就在鬧中取靜的地方,就在身邊 。
  • 影評《觀音山》:孩子們因家庭破裂互相取暖,失去後如何重塑
    導語影評《觀音山》:孩子們因家庭破裂互相取暖,失去後如何重塑在每一個孩子們的心中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和睦,幸福快樂,如果家庭關係失和,或者是家庭突然遭遇變故,那麼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們的心理和行為,這也是要告訴所有的家長,對孩子要多一點關心,小編今天來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就是因為家庭關係不和睦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臺灣島」
    臺灣可以「一年多籤」了,雖然有種種條件限制,但這對於「臺灣控」來說,是不小的驚喜。臺灣的小清新、小孤獨、小寂寞等等都帶上衝擊心靈的力量,每個遊人心中都有一座不一樣的「臺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