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藝術品——張大千《水月觀音》

2021-12-10 華夏珍寶博物館

2017年12月18日晚,中國嘉德2017年秋拍「大觀——四海崇譽慶典之夜·默齋掇英」在嘉德藝術中心舉槌,本場共38件精品上拍。其中,北美藏家默齋主人曹仲英收藏張大千敦煌時期精筆描金《水月觀音》以7100萬元起拍,8800萬元落槌,加佣金最終以1.012億元成交,創其人物畫最高價。

此件《水月觀音》尺寸158.5×87.5cm,源自北美著名藏家曹仲英先生,是大千稽古敦煌後的雄心力作,堪謂對盛唐精麗畫風的極致詮釋,也是市場唯一所見工筆重彩青綠描金的水月觀音。

圖中觀音頭飾珠翠,身披纓絡,露臂跣足,斜倚巖石,凝望水月,怡然自得,衣帶飄舞。該畫除纓絡、珠寶、衣帶、山石全是用金粉勾勒線條外,其餘皆用石青、石綠、硃砂、石黃等礦物質顏料點染,更顯光輝耀目。

佛經稱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法身。觀水中月影狀者稱之水月觀音。據說,供奉水月觀音像可消災去禍。水月觀音造型布局與傳統佛教造像區別明顯。資料顯示,中唐以後,佛菩薩像均裝飾豪華、敷彩濃豔。水月觀音則有著中國元素中的竹林陪襯,與眾不同。

從榆林窟的水月觀音原壁畫看,早期佛像中所有菩薩都為男性,觀音亦為男相,有捲曲的「八」字胡。張大千的粉本《水月觀音》也忠實反映了這點。然而在他對臨的再創作中,《水月觀音》均呈女相,其臉部柔和的五官,莊嚴慈容。

1991年11月21日,墨齋本《水月觀音》現身美國。

當時,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舉行「張大千六十年回顧展」。這次展覽集合了來自世界各地重要的張大千藏品,全球約五百名美術史學者、博物館負責人、收藏家和美術評論家蒞臨,舉辦了規模空前的學術研討會。這次展覽,在迄今所有的張大千畫展中,被認為具有裡程碑意義。正是在這次展覽中,來自北美曹氏墨齋的《水月觀音》成為焦點。

64年前的1943年,是這幅畫最重要的時間點。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歷時兩年有餘的敦煌之行後,1943年5月,張大千率弟子惜別莫高窟,前往榆林窟。之後一個半月,他全力投入到榆林窟的壁畫臨摹。據稱,張大千當時對第一窟西夏時期「水月觀音像」反覆欣賞,讚不絕口,還指著畫中建築說——有人批語中國畫沒有透視,這不就是透視嗎?他在榆林窟創作的《水月觀音》,被公認為臨摹敦煌壁畫最具神韻之作。

那年的6月中旬,大千完成對榆林窟的探索,幾經周折,就近來到蘭州。為了擴大對敦煌藝術的宣傳,他決定舉行一次畫展。現在看來,正是這次展覽,讓他的敦煌藝術得以在國內首次公開露面,也為他這位來自四川的畫家贏得了盛名。這次畫展,大千精心準備了一個多月。

那年的8月中旬,「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覽」終於在蘭州開幕。六十多年前的這次展覽,大千將展品分兩處陳列——禮堂內懸掛臨摹敦煌的壁畫,共21幅,包括莫高窟《維摩變》、《觀音大士》,榆林窟《西夏時水月觀音》(現藏四川省博物館,以下簡稱「川博本」)。西廂房為31幅時年近作,包括《仿董北苑巢雲圖》等。

2017年的這個冬日,出現在中國嘉德「大觀之夜」的默齋藏描金本《水月觀音》,正是1943年創作於那次盛大的畫展後。比之當年畫展上的川博本,華彩描金的墨齋本敷色更為精麗。

1949年,張大千飛赴臺灣,將敦煌臨摹的183件壁畫、200餘件白描手稿,以及80多個印章,留在了四川。1955年,他的髮妻曾正蓉攜其家人,將這些價值連城的作品全部捐給了四川省博物館(現四川博物院)。時至今日,四川博物院仍存有曾正蓉女士關於捐贈的親筆籤字。在曾正蓉女士捐贈的這批畫作中,就有《水月觀音》。

川博本《水月觀音》,高140釐米、寬144釐米,布本、重彩,是張大千水月觀音畫作中比較成功的代表作。

畫中繪製了青綠色的山石,石後伸出幾枝嫩竹,碧綠的池水中漂浮著紅蓮。透明的圓月中,觀音戴寶冠,披天衣,掛瓔珞、飄帶及環釧,穿紅裙,悠然自若地坐在巖石上,其金色的形體和朱紅色的羅裙互相輝映,烘託出觀音仙逸超凡的姿態。畫面右下側,一龍女乘雲而來,向觀音合掌行禮。該圖色調富麗明亮,既體現了傳統中國畫原有的色彩,又表現了張大千高超的寫意技巧。

川博本與原始壁畫的構圖相同為方型,均繪有童子,觀音與童子形成視線互動。而默齋本不含童子,呈豎幅構圖,更符合中堂供養制式。

資料還顯示,默齋本與川博本均繪於特製畫布之上。據介紹,大千在敦煌時曾讓畫僧精工製作畫布,他們先將畫布銜接得天衣無縫,再繃在木框上。為易於著筆,還要塗抹膠粉三次,用大石磨研七次。同等重要的任務還有調製顏料,佛教壁畫的顏料有其悠久傳統,與傳統中國畫大相逕庭。

敦煌之行起初,張大千便沿途重金購買數百斤藏藍、藏綠、泉砂等昂貴礦質顏料,故而默齋本與川博本所見敷色都至為醇厚,畫面立體感更強。不同的是默齋本還使用了大量描金,這也是較川博本更進一步之處。通觀墨齋本,所有線條都複線描金,祥雲更是大面積施以金粉。甚至連湖石背光空隙處都填有金粉,畫面縱深感甚強,整幅作品金光萬丈。

除了川博本和墨齋本的《水月觀音》,還有一幅《水月觀音》藏於成都新都寶光寺內。這幀紙本的中堂國畫,寬75釐米,高166釐米,供奉在小客堂正中的一座雕刻精細、裝飾美觀的木龕內。但用料、設色均不如前兩幅華麗。

張大千傳承了千年敦煌壁畫藝術,同樣敦煌壁畫藝術也成就了張大千。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水月觀音》,如今都已經成為當代藝術瑰寶,世代流傳。

相關焦點

  • 張大千《水月觀音》創其人物畫最高價
    信報訊(記者王萌)12月18日夜,中國嘉德2017年秋拍「大觀——四海崇譽慶典之夜·默齋掇英」迎來夜場第二件過億元拍品,由北美藏家默齋主人曹仲英收藏張大千敦煌時期精筆描金《水月觀音》,該件作品以7100萬元起拍,8800萬元落槌,加佣金最終以1.012億元成交,同時創下張大千人物畫最高價。
  • 張大千《水月觀音》逾億成交 藝術價值在哪裡?
    1943 年,張大千從敦煌返蜀,途中又一次到訪榆林窟,並在此待了一個半月,臨摹壁畫並設計了為二十九個洞窟編號的方法。在這個時間段裡,張大千臨摹複製了第一窟西夏時期中的觀音像,他對第一窟西夏時期的「水月觀音像」反覆欣賞,讚不絕口。儘可能忠實地臨摹,拉開了其日後創作包括《水月觀音》在內的觀音題材繪畫的序幕。
  • 張大千《水月觀音》在四川博物院展出
    透明的圓月中,觀音戴寶冠、披天衣,掛瓔珞、飄帶及環釧,穿紅裙,悠然自若地坐在巖石上……近日,張大千《臨五代·水月觀音》於四川博物院張大千藝術館展出。  據介紹,佛經稱觀世音菩薩有33種不同形象法身,觀水中月影狀者稱之水月觀音。水月觀音造型布局與傳統佛教造像區別明顯。資料顯示,中唐以後,佛菩薩像均裝飾豪華、敷彩濃豔。水月觀音則有著中國元素中的竹林陪襯,與眾不同。
  • 張大千《水月觀音》將亮相拍賣市場
    原標題:張大千《水月觀音》將亮相拍賣市場中國嘉德「嘉德年」裡,中國嘉德啟用了全球首家以拍賣為核心的「一站式」藝術品交易中心。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裁胡妍妍女士表示:「中國嘉德的拍賣事業到達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將收藏家、學術機構、藝術家和文化藝術愛好者更好地聚集在一起,釋放出拍賣市場的更多的可能性,共創文物藝術品市場的穩定繁榮。」
  • 張大千《水月觀音》現身匡時秋拍
    張大千《水月觀音》   新浪收藏訊 據悉,張大千為黃君璧母親祝壽觀音像將現身北京匡時(微博)2011秋拍「與佛有因——近代名家佛教題材書畫作品專場」。眾所周知,張大千不僅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畫壇巨擘,還是位虔誠的佛教徒。佛教題材是貫穿其一生創作的重要題材,而觀音像又是其最喜愛的表現形式。1939年他就特別繪製了一幅《水月觀音》為摯友黃君璧的母親祝壽。  水月觀音又稱水吉祥觀音,被譽為東方的「蒙那麗莎和維納斯」,寓意美好吉祥。
  • 1.012億 張大千《水月觀音》創其人物畫最高價
    其中,北美藏家默齋主人曹仲英收藏的張大千敦煌時期精筆描金《水月觀音》以7100萬元起拍,8800萬元落槌,加佣金最終以1.012億元成交,創其人物畫最高價。  大千巨作 《水月觀音》為工筆重彩勾金  許多人這樣定義曹仲英先生——北美最優秀的中國畫收藏家。
  • 張大千敦煌畫《水月觀音》1.012億元成交 創其人物畫最高價
    其中,北美藏家默齋主人曹仲英收藏張大千敦煌時期精筆描金《水月觀音》以7100萬元起拍,8800萬元落槌,加佣金最終以1.012億元成交,創其人物畫最高價。(拍前估價:RMB 80,000,000-120,000,000)曹仲英與墨齋珍品張大千《水月觀音》許多人這樣定義曹仲英先生——北美最優秀的中國畫收藏家。
  • 張大千《水月觀音》拍出8800萬人民幣,這樣的畫四川有兩幅!
    其中,張大千精筆描金《水月觀音》以7100萬元起拍,8800萬元落槌(加佣金最終以1.012億元成交),創其人物畫最高價。其實在四川,大千先生的畫作並不罕見。當年,張大千在敦煌臨摹壁畫276件,其中的183件壁畫以及兩百餘件白描稿,就收藏在四川博物院。這批價值連城的畫作中,就包括了張大千在敦煌時期所繪的布本《水月觀音》。
  • 《水月觀音》那邊拍賣價破億 這邊川博免費賞
    ,成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而後,四川國畫大師張大千精筆描金作品《水月觀音》成交價高達1.012億元,創其人物畫價格最高價。12月19日下午,他一邊展示一本裝幀精美的《張大千留蜀精品》圖冊,一邊對記者娓娓道來張大千與敦煌的情緣,「剛剛拍賣的這幅《水月觀音》正是大千先生敦煌歸來,在四川創作的精品,最終成交價過億,說明大千先生的藝術成就已被國際藝術圈廣泛認可。」有趣的是,在川博二樓的張大千藝術館中,另一幅大千先生的《水月觀音》圖正在展出。拍賣市場上令人咋舌的成交價,也帶動了市民的觀展熱情。
  • 張大千再傳弟子楊春蕾在成都舉辦水月觀音作品特展
    活動現場(四川泰元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供圖)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浪濤):9月4日,「時光重現」——楊春蕾修復性佛教繪畫藝術暨水月觀音作品特展在成都開幕師從張大千關門弟子孫家勤,系大風堂畫派傳承人。其父楊詩云是張大千書畫藝術研究學者,曾主持修復張大千敦煌未完手稿,深厚的藝術淵源讓楊春蕾與佛教繪畫作品的臨摹修復結下了不解之緣。  本次展出的幾十幅作品均為楊春蕾佛教繪畫作品中重量級精品力作。展出的作品分為敦煌及西域流失海外作品修復系列、佛教人物系列、佛教當代繪畫、佛教線描系列等五個單元。
  •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精美絕倫 莊嚴無上:張大千《水月觀音》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有幸珍藏張大千款臨摹敦煌壁畫,所藏畫卷精美珍貴,世所罕見!此幅《水月觀音》寬68釐米,高138釐米,材質為羊毛手工絹本,題寫有: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區張大千作於辛巳秋月。「水月觀音」是南無大慈大悲聖觀自在菩薩的33個法相之一,因此尊法相多與水中之月有關,故得此稱。
  • 除了《水月觀音》,還能去川博看張大千書信侍女圖
    張大千等合作花卉圖軸(秋英會)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張曉雨 川博供圖四川博物院作為全球收藏張大千作品最多的博物館之一,張大千書畫館也是川博最具特色的展陳之一。特別是在2017年的秋拍市場,張大千精筆描金作品《水月觀音》成交價破億億元,創其人物畫價格新高,攪動了觀眾了看展熱情。正在川博展出的另一幅大千先生《水月觀音》圖前,常有觀眾慕名而來圍觀。如果去川博只看《水月觀音》,那就太不划算了。1月3日,川博張大千書畫館展品調整後全新亮相,增選了50件/套精品,除了大千先生臨摹的敦煌壁畫,還有原創繪畫、書法、信函、印章。
  • 水月觀音~善財龍女
    【名稱】水月觀音~善財龍女【尺寸】120×118(cm)【類別】壁畫【材質】紙本設色這幅壁畫是榆林窟第
  • 水月觀音---畫作賞析
    水月觀音畫像欣賞 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 此水月觀音,頭盤高髻,面相豐潤祥和,鼻直唇秀,嘴角含慈,眼眉修長,垂目俯視眾生,面露慈祥和藹之色,座於山石之上,衣紋無風自動,線條流暢靈動,身披長袍、坐姿憂雅,正如坐於海上山石望水中月亮之神情,意境十足。
  • 慈航普渡——張大千筆下的觀音敬賞
    張大千(1899~1983),原名正權,改名爰、又名季、季爰,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畫室名「大風堂」。四川省內江市人。早期研習古人書畫,後旅居海外。張大千作品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皆精。畫人物多採古裝,借人物以抒情懷;畫翎毛花卉或工筆或寫意,清潤秀麗,落落大方;山水涉筆成趣,點畫新奇,富有詩意。
  • 千年難見之《水月觀音》,2017年12月18日乘風歸來
    水月觀音歸來——曹仲英收藏之張大千繪水月觀音十四年後,2017年冬天,我竟然看到了張大千手繪的《水月觀音》!最美的經驗,常在險遠處。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去往榆林窟這麼遠的地方,能夠跟她發生關係。西夏的繪畫原作本來就少,要不是它處在如此酷熱苦寒之地,可能早就蕩然無存了。
  • 水月觀音的信仰到底為何?
    如安嶽地區的石窟中,常常天尊、金仙兒、真人、佛、菩薩、龍、獅子、神鳥一起出現,水月觀音所在的毗盧洞,除了佛像,亦有天尊。《大毗盧遮那成佛經書》中對水月觀音的記述「水吉祥或蓮中出水,或手垂出水」,與民眾對水的祈願相吻合。
  • 大千人物——張大千繪觀音像
    張大千(1899~1983),原名正權,改名爰、又名季、季爰,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畫室名「大風堂」。四川省內江市人。早期研習古人書畫,後旅居海外。張大千作品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皆精。畫人物多採古裝,借人物以抒情懷;畫翎毛花卉或工筆或寫意,清潤秀麗,落落大方;山水涉筆成趣,點畫新奇,富有詩意。
  • 珍稀的水月觀音(圖)
    在首都博物館「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的元代展廳內,有一件觀音菩薩像特別引人注目,它就是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態優美,這種姿勢的觀音一般稱為水月觀音。觀音上身穿袈裟,下身著長裙,胸前及衣裙上飾聯珠瓔珞,手腕戴臂釧,全身裝飾十分繁縟。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質潔白細膩。  水月觀音之由來,目前學術界一致認為與中唐畫家周昉有關。周昉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的布呾洛迦山中的觀自在菩薩,而「妙創水月之體」,並在各地很快流傳開來,成為後世三十三觀音之一。
  • 清濁隨心——三十三觀音之水月觀音
    水月觀音為三十三觀音之一。水月觀音,又稱水吉祥觀音,或水吉祥菩薩。其所以命名為水月觀音的緣由,也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因為其形像作觀看水中之月狀,也有說是由於其形像浮在海上,猶如水中之月云云。身後的一輪圓月可以說是水月觀音的標誌。水月觀音在早期佛教經典中並沒有出處,是佛教傳到中國後,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而產生的。五代時期所見的水月觀音為男性形象,面部有鬍鬚。宋代人們對水月觀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間各個階層,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所見水月觀音形象已演變為女性形象,面容嬌美,體態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滿了智慧和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