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水族馬尾繡繡娘們自發組織在一起,共同繡制一幅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水族文化、水書等元素組成的馬尾繡作品,為祖國慶生,感恩黨的富民政策。
國慶節當天,記者走進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來自移民點及周邊村寨的水族繡娘聚集一堂,一幅巨大的馬尾繡作品引人矚目,幾位年長的繡娘正在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繡品,進行最後的收尾封針工作,周圍的繡娘手持五星紅旗,為她們加油。這幅馬尾繡繡品歷時一個月完成,繡品的中央繡著鮮紅的「70」大字,四周蝶飛鳳舞、鳥語花香,處處彰顯著祖國繁榮昌盛的美好祝福。
「為祝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們自發組織繡娘繡制了這幅馬尾繡作品,感謝黨對水族人民的關懷,並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國家級馬尾繡傳承人韋桃花說。
馬尾繡是流傳於水族地區的民間手工刺繡技藝,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是水族的文化瑰寶之一。近年來,三都依託水族民族文化資源,將馬尾繡與扶貧產業相融合,開闢出了一條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錦繡之路」。
「紅旗在手中飄揚,幸福在臉上綻放。」緊跟著新中國發展步伐,水族兒女的生活大變了樣,頂著「半邊天」的水族婦女在政府的支持幫助下,不甘貧窮、不懈努力,通過繡制馬尾繡,過上「錦繡生活」,繡娘潘春娘就是其中之一,當天她帶著小孩也參與到繡制馬尾繡獻禮祖國的作品中來,共同為祖國祝福慶生。
「現在我們在家帶小孩有馬尾繡做挺好的,現在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我們經常繡制馬尾繡,可以拿去賣賺點錢,感謝黨和國家,祝祖國生日快樂。」繡娘潘春娘說。
繡完馬尾繡,繡娘們又匯聚在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廣場上,手持著鮮豔的紅旗,「70」字樣排開,揮舞著國旗,齊聲高唱《我和我的祖國》,用別樣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據了解,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被稱為「馬尾繡小鎮」。在開展移民搬遷工作的同時,三都還將該安置點創新打造成集「產、展、銷、體、遊」為一體的金鳳凰馬尾繡非物質文化園,預計可吸納就業1500人,確保易地移民搬遷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首先要感謝國家和政府給我們搬遷來這裡,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生活,現在我們可以自己做些馬尾繡,賺點生活費,比之前的日子好多。今天是祖國的生日,祝祖國生日快樂。」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群眾石本訓說。
三都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陳明珠 韋恩雪編輯 李銀燕編審 張發揚 蒙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