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上網的,都已習慣,看到爭議風波,先等一等、看一看,靜候反轉。比如,「央視調查:華能靖邊光伏項目砍沙漠10萬棵樹?調查組已成立」(12月30日澎湃新聞)。
陝西榆林靖邊縣伊當灣村,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今年,華能靖邊電力公司在當地開建光伏電站。近日,有村民反映「施工方砍伐樹木超10萬棵」,涉嫌破壞極脆弱的沙漠生態環境。
環保之勢,力逾萬鈞。全國巡視,鐵腕雷霆。近年督查巡視力度大大加強。若調查後屬實,肆意濫伐十萬棵樹的行為實屬敢冒大不韙公然挑釁,難怪引人關注。
畢竟,這不是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而曾是世界荒漠災害最嚴的地區,飽受流沙之害:「風颳黃沙難睜眼,莊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壓人移走,看見黃沙就搖頭」。
長成一片防沙林殊為不易——「林木覆蓋率從0.9%提高到33%」,用了七十年。如真萬苦千辛養成,在手續不明、交接不清的混沌狀態,想一夕剷除,動靜之大,不難想見,現實阻力也不會小。
就如對脫髮禿頭的人來說,任何一根頭髮都彌足珍貴。沙漠地帶伐十萬棵樹,不亞於把發量稀疏的準禿頭患者,徹底拔光。這殺傷力,可想而知。
採訪發現,是有採伐證的,共伐約2500棵。林政稽查大隊曾現場勘驗,「未發現事前採伐痕跡」。只是也有不明之處,一周前根據媒體報導,配圖還是有樹的,而現視頻裡選中樣地,卻多為灌木。兩百多公頃,三千多畝,並無十萬棵樹,到底是否只有兩千多棵,可能也還需更詳實調查。
這起糾紛,到底是環保維權還是利益之爭?也需要重視。最關鍵就是用地性質問題。是林地、草地,還是沙地、未利用地?林草地不得改變土地用途,林地最貴,審批嚴格。光伏用地中按農用地、未利用地管理的,除樁基用地外,也不得硬化地面、破壞耕作層部分。
而此地剛好「權屬問題一直有爭議」,又「地屬於兩地交界,『林權』屬於國營馮家峁林場,實際管護屬於伊當灣村」,該村又分東西,現只有一邊得益,所以才被視為利益紛爭。
但,不管是否眼紅舉報,首先用地審批是否規範、全部流程是否合法依規,必須徹查。為何華能取得項目審批權,土地承包人卻是華益公司?兩者是否有不規範的利益輸送?
所有疑問都待解答,至少「因缺有關事項證明,項目土地使用備案手續至今沒有履行」確切無疑。先上車後補票的老套路,先汙染不治理的爛攤子,都不陌生。現在停建了,但追責呢?能對得起「推平的千畝林草地」麼?
來源: 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