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呼之欲出

2020-12-25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多媒體報刊平臺

1月18日,全國首個徽班博物館在石牌鎮開工建設,主體工程可望於今年9月份竣工。

  佔地總面積7785平方米的徽班博物館,設計堅持紮根地域性、融合文化性、響應時代性理念,借鑑懷寧傳統建築風格,結合現場展館功能及傳統城隍廟型制,將展示、典藏、交流、服務等功能組成有機體,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戲曲工作者的文化體驗基地、戲曲愛好者的旅遊目的地。

  建設徽班博物館,只是我縣致力打造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長徵」中的一步。
石牌與戲曲的淵源

  石牌鎮,文獻記載最早見於北宋初期,至今這一古老商埠已歷經千年。

  瀕臨長江,皖河穿越全境,造就石牌自古就成為皖西南通往安慶的水陸交通要道。這個水鄉古鎮,更是「戲曲之鄉」。中國幾大劇種徽劇、崑曲、黃梅戲、青陽腔等,都曾在這裡駐足。 1982年9月,時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著名戲劇家曹禺先生來此考察,情不自禁感嘆道:「作為一個普通的戲劇工作者,我這次來是『朝聖』的。 」

  在安徽,說到「無徽不成鎮」,大多數人會知道「徽」指的是以皖南新安人氏為主的徽商;而提及「無石不成班」,對「石」知道的卻不是很多。其實,這裡的「石」指的即是石牌鎮。石牌素有「徽黃故裡,戲曲聖地」的美譽。這裡不僅哺育出被稱為「京劇之父」的徽劇,還哺育出全國五大地方劇種之一的黃梅戲;這裡是京劇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誕生了清代戲劇界「四大徽班」進京第一人高朗亭、「國劇大師」楊月樓,這裡是「京劇鼻祖」程長庚的成長地。也正因為如此,自2008年以來,懷寧縣先後三度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黃梅戲)之鄉」。

  特色小鎮建設進行時

  按照規劃,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項目以皖河故道(慶洲河)西岸為主軸,規劃面積37.7公頃,總投資約30億元。通過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形成「一帶、兩環、三心、四片區、多廊道」的功能布局。

  一帶:慶洲河景觀帶;兩環:以正街后街為主題的明清風貌體驗環、以「孤洲」形態為基礎的景觀環;三心:商業服務中心、戲曲體驗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四片區:依託北部鎮區商業中心設置的商貿服務區、以汀字街、新民街為主體的民俗文化區、以老街核心區為載體的戲曲文化體驗區、鎮區西側的居住片區;多廊道:多條放射狀的交通廊道。建設戲曲聖地石牌坊、曹禺朝聖雕塑、戲曲之根雕塑、大眾戲臺、程長庚及楊月樓故居等諸多景點。

  在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規劃建設上,我縣堅持文化自覺,將黃梅戲戲曲文化的保護作為建設特色小鎮的重要任務,以「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續性」為保護原則,做到既保護特色小鎮的文化遺產本身,又保護其生存與發展的文化空間。加強政策扶持,對戲曲文化遺產進行搶救保護。在具體推進建設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對原有水、電、交通、通信、民居等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使廣大鄉民能夠在世代居住和生活的特色小鎮裡,享受到現代生活的文明與便利。堅持鄉民自治,通過政策引導、制度約束,不斷提高鄉民對特色小鎮文化保護意識。

  在縣委、縣政府極力爭取下,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項目得到省、市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項目將以市場化方式進行整體開發,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以戲曲產業化為核心打造戲曲特色小鎮,把石牌鎮建設成為全國戲曲工作者的文化體驗地和世界戲曲愛好者的旅遊目的地。已明確由安徽出版集團和懷寧縣政府擬共同出資註冊成立項目公司,負責該項目的規劃、建設和運營。 1月25日,安徽省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民率隊前往石牌鎮考察戲曲文化特色小城鎮建設。 2月17日,安徽出版集團副總經理虞海寧率安徽華文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仕兵、安徽文化旅遊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劉奎專程來懷考察對接。縣委、縣政府已成立高規格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及指揮部掛牌辦公。

  目前,已成功申報由國開行提供的徽黃故裡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專項基金3000萬元和由農發行提供的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城鎮建設項目專項基金4000萬元。徽班博物館展陳設計施工工程,已聘請專家撰寫展陳大綱,啟動館藏品徵集,江蘇大美天第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等多家展陳設計公司已成功對接,3月底可掛網招標。慶洲河景觀帶工程規劃方案已編制完成。老街立面改造、水系恢復治理工程規劃設計正在抓緊進行。
活態傳承戲曲文化

  文化是特色小鎮建設的靈魂,也是其魅力所在。在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建設中,我縣堅持走文化傳承創新之路,把戲曲文化作為小鎮建設的內生動力,堅持文化是魂、小鎮是體,既利用小鎮來展示文化,又藉助文化提升小鎮品質品位。

  因為這裡具有深厚的黃梅戲群眾基礎,到目前,全縣20多家黃梅戲民間班社中,在外享有較高聲譽的有石牌鎮的新聲黃梅戲劇團、石牌鎮黃梅戲劇團等。成立於1945年的石牌新聲黃梅戲劇團,近年來多次進京參加展演活動,2005年還受到中宣部、文化部等5部委的表彰獎勵。這些班社辦團時間較長,演出水平精湛,衣箱和舞臺設備也比較厚實、先進,演出的劇目既有傳統的古裝戲,也有自編自演的現代小戲,尤其是傳統的36本大戲和72本小戲,鐵桿戲迷更是津津樂道。

  伴隨著黃梅戲的發展,戲劇盔帽製作等戲劇行頭業在石牌興盛不衰。盔帽既屬劇裝之列,又是一門稀有的民間手工藝術。在汀字街,產雲秋從事戲劇盔帽加工製作已有56個年頭。石牌戲劇盔帽製作,自清代以來是當地最重要的行業,當地從業人數曾達數百人。上下江一些地方的戲劇班社皆慕名前來定做盔帽。隨著我縣黃梅戲藝術的繁榮發展,石牌戲劇盔帽製作業也跟著發展壯大起來。此外,石牌鎮自2012年開始啟動黃梅戲進校園活動,使得黃梅戲在青少年心中紮下根來,黃梅戲傳承後繼有人,大放異彩。
吳良倫 汪 婷

相關焦點

  • 懷寧縣致力打造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佔地總面積7785平方米的徽班博物館,設計堅持紮根地域性、融合文化性、響應時代性理念,借鑑懷寧傳統建築風格,結合現場展館功能及傳統城隍廟型制,將展示、典藏、交流、服務等功能組成有機體,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戲曲工作者的文化體驗基地、戲曲愛好者的旅遊目的地。 建設徽班博物館,只是懷寧縣致力打造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長徵」中的一步。
  • 懷寧石牌鎮致力打造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戲曲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戲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戲曲藝術的評獎頒獎基地」為核心的國家級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建設目標,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8月19日,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客廳裡可以看見,由「石牌春秋」、「石牌新生」以及「石牌未央」三個單元組成的戲曲文化牆,十分詳細地講述了石牌戲曲文化的來龍去脈,大氣壯觀。「石牌鎮憑藉得天獨厚的戲曲條件,悠久的戲曲歷史,一定會把戲曲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懷寧縣懷腔黃梅戲研究會副會長詹仰說。
  • 石牌戲曲特色小鎮規 劃座談會召開
    2017年04月10日 星期一國內統一刊號: 石牌戲曲特色小鎮規 劃 座 談 會 召開 郭家滿等出席 本報訊 4月7日下午,石牌戲曲特色小鎮規劃座談會召開。
  •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項目案例
    安慶市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項目簡介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石牌鎮,總佔地面積2.18平方公裡,總投資約15.59億元。安慶市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以市場化方式進行整體開發,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以戲曲產業化為核心打造戲曲特色小鎮,把石牌鎮建設成為全國戲曲工作者的文化體驗地和世界戲曲愛好者的旅遊目的地。
  •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項目案例
    安慶市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項目簡介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石牌鎮,總佔地面積2.18平方公裡,總投資約15.59億元。安慶市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以市場化方式進行整體開發,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以戲曲產業化為核心打造戲曲特色小鎮,把石牌鎮建設成為全國戲曲工作者的文化體驗地和世界戲曲愛好者的旅遊目的地。
  • 安慶石牌鎮致力打造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近年來,懷寧縣石牌鎮緊緊圍繞打造「中國戲曲文化的創作創新基地、戲曲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戲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戲曲藝術的評獎頒獎基地」為核心的國家級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建設目標,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 安慶懷寧:石牌鎮致力打造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 --> 近年來,懷寧縣石牌鎮緊緊圍繞打造「中國戲曲文化的創作創新基地、戲曲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戲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戲曲藝術的評獎頒獎基地」為核心的國家級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建設目標,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 安慶懷寧:石牌鎮致力打造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 --> 近年來,懷寧縣石牌鎮緊緊圍繞打造「中國戲曲文化的創作創新基地、戲曲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戲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戲曲藝術的評獎頒獎基地」為核心的國家級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建設目標,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 安慶懷寧縣石牌鎮全力打造國家級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核心提示:近年來,安慶市懷寧縣石牌鎮緊緊圍繞打造「中國戲曲文化的創作創新基地、戲曲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戲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戲曲藝術的評獎頒獎基地」的目標打造國家級戲曲文化特色小鎮,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 安慶懷寧縣石牌鎮全力打造國家級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核心提示:近年來,安慶市懷寧縣石牌鎮緊緊圍繞打造「中國戲曲文化的創作創新基地、戲曲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戲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戲曲藝術的評獎頒獎基地」的目標打造國家級戲曲文化特色小鎮,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 石牌:一個小鎮的戲曲復興 今日懷寧 中安在線多媒體報刊平臺
    我縣充分挖掘和開發石牌鎮得天獨厚的戲曲文化資源,通過資源整合和空間聚合,高標準編制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規劃,目前打造全國戲曲文化特色小鎮正在全力。  打造中國「戲曲達沃斯」  石牌,一個「有戲」地方。  石牌,舊名宜塘,又名石牌口,距今的歷史已有1000多年。石牌鎮徽韻流芳,是京劇、黃梅戲兩大戲曲發源地,是聞名遐邇的「戲曲之鄉」。
  • 懷寧石牌戲曲文化研討暨懷寧縣「十四五」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座談...
    10月8日,懷寧石牌戲曲文化研討暨懷寧縣「十四五」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座談會在縣城高河舉行。懷寧縣委書記郭家滿出席並講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汪志耿主持,副縣長周著參加。近幾年來,充分挖掘和開發古鎮石牌得天獨厚的戲曲文化資源,高標準推進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建設,全力將古鎮石牌打造成為戲曲文化的創作創新基地、戲曲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戲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戲曲藝術的評獎頒獎基地。
  • 涉及安慶港、石牌戲曲小鎮、桐城
    365淘房 安慶站安慶又傳好消息,涉及安慶港、戲曲小鎮、桐城,一起來看看吧安慶港口岸首輛進口整車入境近日,一輛從加拿大進口的豐田塞納商務車在安慶口岸入境,這是安慶港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獲批後進口的首輛平行進口車
  • 涉及安慶港、石牌戲曲小鎮、桐城
    365淘房 安慶站安慶又傳好消息,涉及安慶港、戲曲小鎮、桐城,一起來看看吧安慶港口岸首輛進口整車入境近日,一輛從加拿大進口的豐田塞納商務車在安慶口岸入境,這是安慶港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獲批後進口的首輛平行進口車
  • 關於石牌戲曲小鎮建設進度的官方回復!
    搶購生活資訊交友關於安徽安慶石牌特色小鎮項目建設為何如些緩慢的官方回復內容如下:石牌鎮人民政府網友,您好!懷寧縣石牌特色小鎮北方華錄集團中標承建的六個項目去年臘月底到近期,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緊張,處於停工狀態,近期才予以批准復工復產,正在抓緊施工中。目前徽班博物館的建設已經復工,正在進行基礎施工。您關注的歷史老街立面改造已經完成規劃方案設計,正在組織設計方案的規劃評審。
  • 如何借石牌戲曲古鎮的節點來盤活安徽全域旅遊資源(二)
    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安徽的徽州以及江浙的古鎮旅遊市場,其核心品牌名片是徽派建築,戴老闆以前從事旅遊經濟行業,曾問過很多遊客,為什麼來江浙玩而不是去安徽的徽州或者安慶的石牌老街玩。後者對我的提問感到一陣無語,因為對她們而言,都是徽派文化自然偏向售後服務好的江浙旅遊了。
  • 懷寧縣石牌鎮打造全國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據安慶新聞網報導,懷寧縣石牌鎮享有「徽黃故裡,戲曲聖地」的美譽,「京劇之父」徽劇和全國五大劇種之一的黃梅戲都在此誕生並哺育,戲劇界有「梨園佳弟子,無石不成班」之說。目前該鎮正在全力打造全國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 河北武安:打造特色戲曲小鎮
    位於武安市活水鄉樓上村的戲曲小鎮一角(5月29日攝)。近年來,河北省武安市活水鄉依託列入國家非遺名錄的武安賽戲、儺戲、平調落子等傳統戲劇項目,打造具有「太行風韻,武安特色」的戲曲小鎮,建設集旅遊、購物和娛樂為一體的美麗鄉村,村民通過參與發展旅遊產業致富增收。
  • 石牌文化圖書館
    石牌鎮作為千年戲曲古鎮,其讀書文化氛圍極為深厚,更因為世代樞紐要道,而備受周邊遠近聞名。在前文(石牌前世今生)中說過,在近代石牌、懷寧、安慶三地特有的連枝同脈文化,造成各種社會與經濟活動,都匯集與石牌一帶。
  • 「文化+特色小鎮」以「文化+」的理念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推進特色小鎮文化建設,要著力推動「文化+特色小鎮」融合發展,這樣有利於強化特色小鎮的文化功能、融入特色小鎮的文化元素、提升特色小鎮的文化品質,實現文化讓特色小鎮更加美好、特色小鎮讓文化更具魅力的雙重目標。一是要強化文化功能意識。要運用「文化+」的動力和路徑有效助推特色小鎮建設,充分發揮文化在塑魂、育人、興業、添樂、揚名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