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現象級爆紅背後,那些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2020-12-01 人民日報人民文旅

最近兩天文旅界最火的人,莫過於「甜野男孩」丁真了。

自丁真11月19日開通微博以來,他的熱度就一直沒有降下來,延續到今天,又有#丁真膚色跟熱乾麵挺像的##丁真引發的一場連續劇##海霞說丁真背後的美值得更多流量#等多個話題霸榜。

「甜野男孩」到底有多火?我們不妨用一組數據說話。

11月25日,@甘孜文旅聯合丁真一起推出旅遊宣傳片《丁真的世界》,當天該話題就收穫15萬討論,4.1億閱讀,視頻獲得1200萬播放量;

11月26日,關於丁真的話題繼續在微博上發酵,#丁真的家鄉有多美#登上熱搜,200多旅遊達人共同參與甘孜旅遊推介,話題收穫4200萬閱讀量;
11月27日,丁真手寫「家在四川」再次引爆熱搜,話題#丁真#收穫15億閱讀,#四川為了丁真有多拼#收穫1.2億閱讀,#西藏擁有了躺贏的快樂#獲得0.5億閱讀。

11月28日,#全國都在邀請丁真#話題持續走高,各地媒體、文旅局紛紛邀請丁真去家鄉旅遊,使話題熱度始終維持高位。

數據來源:新浪微博

粗略算了一下,這幾天與丁真相關的話題僅在微博一個平臺,就獲得了超過30億的閱讀,更不用說他也是百度、抖音熱搜常客。

通過查百度資訊指數可知,丁真爆火後,網民對甘孜的關注度明顯拉升,就連西藏也從中受益。

難怪網友會說,丁真以一人之力帶火了四川、西藏旅遊。

丁真件事帶來的影響力,讓很多地方政府、景區羨慕。這時我們不禁要問,他為什麼這麼火?他的模式能否複製?我們又能從這次事件中,獲得哪些借鑑?相信這是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下面讓我們回顧整個事件,為地方政府、景區如何打響知名度,找到一個突破口。

01

走紅:緣於一場不經意的邂逅

長期受高原紫外線照射,使得丁真皮膚微微發紅,與我們熟悉的網紅小鮮肉截然不同。

可是他眼睛細長、鼻梁挺俏、眼神澄澈,再配上天真無邪的笑容,與乾淨的天空背景融合得恰到好處。

因此,當網友們初見鏡頭下的少年時,立刻被他身上淳樸、率真的氣質所吸引,親切地稱他為「康巴賽馬小王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走紅只是緣於一場不經意的邂逅。

那天,他打算去買包方便麵,卻遇到了迎面走來的攝影師胡波。胡波的目標不是他,而是他的弟弟尼瑪。也許是一剎那的靈感,讓胡波泛起了拍下這個「原生態」藏族小夥的念頭。

靦腆的丁真面對鏡頭還有些害羞,開始不願配合,但禁不住胡波一再請求,最終同意了拍攝。就這樣,一段剪輯後只有10秒的視頻被傳上抖音,幾天後刷遍全網。

丁真走紅,充滿了「意外」「巧合」等因素,這恰恰是網友們最喜歡的方式。它沒有刻意安排和過度包裝,向人們展示了生活在高山上的男孩最樸素的美,而正是這種美,讓網友有了剎那間的驚豔。

這種「偶發的美好」也許不能複製,但甘孜文旅部門對社會熱點的持續關注和後續一系列操作,起到了重要推動和引導作用。

02

發酵:政府部門果斷出手,抓住宣傳契機

當丁真悄然走紅的時候,四川甘孜理塘縣政府敏銳意識到這是一次宣傳理塘、推動該縣旅遊業發展的契機。隨後,他們在徵求了丁真本人意願的基礎上,決定由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籤下他。

11月13日,@甘孜文旅(甘孜自治州旅遊局官微)發布微博「咱們得康巴漢子有多帥?」第一次以官方身份,與丁真相關話題進行互動。

11月18日,「丁真已籤約成國有公司員工」的標籤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

信息化時代,速度永遠是攫取流量的不二法門。從丁真走紅到籤約,只用了不到7天時間,這麼短的時間,別說國企,就連很多私企招募員工,流程都未必能走得完。由此也可以看出,甘孜文旅部門的反應速度,遠遠超過了很多人的想像。

另一個速度的體現,還在於甘孜文旅部門推出的《丁真的世界》旅遊宣傳片。通常一部宣傳片的製作周期,怎麼說也得一個月,有些甚至超過半年。可是如果他們也按照常規來做,恐怕不等宣傳片推出,丁真的熱度就已經沒有了。

他們用了多長時間?7天。趁熱打鐵,當流量紅利來臨時,馬上抓住,進行一波強勢的宣傳。而且,在宣傳片推出的當天,甘孜理塘縣就趕赴成都開展「藏文化旅遊最佳目的地—2021年理塘」旅遊路演推介,最大程度地放大流量入口,吸引更多人關注當地旅遊。

但正因為速度太快,也讓很多網友產生了質疑。他們擔心單純的丁真會淪為當地文旅宣傳部門的「工具人」,逐漸被流量裹挾,迷失自我。這時甘孜文旅部門積極回應網友關切,早在籤約時,他們就為丁真安排了學習普通話和漢字,也讓沒有上過學的他,有了重新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機會。

一切想在網友前面,而不是當網友發現問題時,再去解決。他們這種做事的態度,很值得稱道。

以下視頻來源於微博「理塘丁真」

四川甘孜宣傳片:《丁真的世界》:

11月26日,丁真第一次以理塘縣旅遊形象大使身份為家鄉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站臺。

從丁真爆紅到現在,也不過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甘孜文旅部門抓熱點、搶流量的速度實在驚人。

據相關數據統計,11月17日,甘孜康定機場、亞丁機場的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兩成,甘孜酒店預定量增長111%,隨後的一周,甘孜酒店訂單量都超過去年同期一倍。這次成功的宣傳,讓當地旅遊行業獲益頗豐。

03

傳播:厚積薄發,打造現象級營銷案例

這次營銷事件之所以成功,除了當地文旅部門抓住了丁真這個流量IP外,也離不開當地旅遊業的深厚積累。

甘孜旅遊資源豐富,這裡是《康定情歌》的故鄉,也是康巴文化的發源地,更有著諸多名勝古蹟。

瀘定橋

瀘定橋橫跨大渡河兩岸,13根鐵鏈下方激流翻湧,給人帶來視覺上無與倫比的震撼。它位於甘孜自治州瀘定縣境內,有著「東環瀘水三千裡,西出鹽關第一橋」的美譽。長徵期間,中國工農紅軍22名勇士飛奪瀘定橋的壯舉已載入史冊。

作為康巴文化文化發源地,全藏區最著名的苯教寺廟如登青寺、益西寺、滿金寺等都位於甘孜州地區。

同時,甘孜還是格薩爾王的故鄉,是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嶺·格薩爾王傳》流傳最廣的地區。

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旅遊資源的積累,再加上當地文旅部門不斷推廣宣傳,這才有了此次藉助丁真流量,將甘孜旅遊業知名度迅速在全國範圍內打響的後續。如果沒有這些前提,即便有頂級流量的助力,也無法獲得網友認可。

縱觀整個事件,無論是從網絡紅人的挖掘、輿論引導,還是當地旅遊資源的宣傳推廣,四川甘孜文旅部門幾乎都做到了極致。這些經驗,值得每個地方政府、景區好好揣摩與深入思考。

相關焦點

  • 各級媒體揭秘丁真現象級爆紅背後,那些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11月28日,#全國都在邀請丁真#話題持續走高,各地媒體、文旅局紛紛邀請丁真去家鄉旅遊,使話題熱度始終維持高位。數據來源:新浪微博粗略算了一下,這幾天與丁真相關的話題僅在微博一個平臺,就獲得了超過30億的閱讀,更不用說他也是百度、抖音熱搜常客。
  • 丁真爆火的背後,究竟是誰的狂歡?網友:十年寒窗不如一張投胎臉
    初見這個藏族少年,也有被他純真和乾淨的眼神所打動,畢竟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現代生活裡,這種形象是十分少見的,當你看慣了千篇一律的網紅臉時,一個「野生」少年的形象或許會令你眼前一亮。 丁真的爆火讓全國人民都認識了這個四川省甘孜州的藏族少年,甚至普及了四川也有藏區的小知識,從一個輟學少年到入職國企,這背後都是流量力量。
  • 那些藏在丁真背後的牛人們
    網友調侃:別的網紅籤了公司都是到處撈錢,而丁真紅了後,就被抓去學寫字了。掃盲只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很詼諧,但在我看來,這對於丁真來說,或許是最好的歸宿了吧?畢竟這年頭,我們看多了網紅的爆火和消亡。網絡的記憶只有幾天,消費完之後,就只會消失。
  • 丁真爆紅現象 | 一個現象級的旅遊營銷案例的啟示
    ,但是目前還不晚,我看待很多網際網路爆紅現象,是從營銷和傳播角度來看的。,從一位毫無背景的素人到全網紅人的角色轉換,不知道被多少奶油小生羨慕,但是從無預兆的熱搜到有針對性的營銷,節奏感把握極好,現在是有一支團隊在運維。
  • 央視揭秘丁真爆紅真相,道出好男兒冠軍康巴漢子蒲巴甲過氣的原因
    但是茫茫網友大軍中,草根何其多,算得上網紅,有些粉絲的,也難全網被關注。 而且最近,有一位康巴漢子藏族小夥子,就因為一條視頻,清澈的眼神,帥氣的顏值,還有背後乾淨美麗的風景,輕輕鬆鬆爆紅網絡。
  • 一夜爆紅的丁真,後臺究竟是誰,真相令人吃驚……
    高中英語提分必備: 短語、單詞、高頻詞、作文,聽力,你想要的資料這裡都有,領取點擊:資料 至今為止,所有爆紅的素人裡,丁真算是一個異類了。
  • 丁真是真的「真」嗎?藏在網紅「丁真」背後的是什麼?
    「丁真」被各地方官媒的文旅宣傳,尤其是權威媒體(央視新聞、人民網、新華社)的多次正面發聲一個網紅「丁真」的影響力地方官媒的文旅宣傳:帶動當地旅遊資源發展和開發國家官媒的正面發聲:樹典型,丁真有我們絕大多數人沒有的東西 — 乾淨的靈魂和純真的笑容。「丁真」的名字也就是個藝名,真名是什麼我也不太清楚,要是我知道的話小編就會第一時間告訴大家,大家記得 點讚+關注 噢!
  • 丁真爆紅後,甘孜文旅給所有品牌上了一課!
    11月19日,丁真開通抖音帳號,目前擁有407.5萬粉絲,獲贊1059.4萬;小馬珍珠的抖音帳號則擁有6.1萬粉絲,獲贊15.5萬。在抖音丁真相關話題中,播放量破億的話題有6個,播放量破千萬的話題有31個,其中,#丁真#話題相關視頻播放量已超過15.5億次。再看社交媒體。
  • 《丁真》能迅速爆火網絡,背後離不開這兩位神秘人物
    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今天就和大家拔一拔《丁真爆紅網絡的幕後推手》就在 雙11這一天,一個四川甘孜藏族的小夥丁真,在買泡麵的路上,被一位神秘的攝影師攔下,這個小夥做夢也沒想到,沒讀過多少書,靠放牛為生的自己既然會在半個月之後一路爆紅,擁有接近500W粉絲,成為火遍全國,走向日韓的網絡紅人!
  • 「甜野男孩」丁真火遍全國 爆紅背後是什麼?
    不僅是因為人帥才火丁真爆紅背後是人們對美和自然的嚮往事實上,甘孜州的每個縣都各具特色、風情濃鬱。「天空之城」理塘,作為康巴文化核心區、318國道重要站點,近年來已成為自駕遊客的天堂。「可以說具備了火的基礎。」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楊振之認為,當地旅遊熱度大增,也與甘孜州推出的A級景區全部免門票優惠政策有關。
  • 丁真,背後的榮耀與罪惡
    丁真在爆紅後,被招聘至倉央嘉措微型博物館工作人,很多人前往博物館遊覽,就是為了看一眼丁真。宛如明星與粉絲之間的互動。而在這種爆紅的背後,卻隱藏著我們看不到的榮耀與罪惡。2光耀理塘理塘,位於四川省西部,隸屬甘孜藏族自治州,海拔在4000米以上。
  • 丁真如此紅,理塘那麼火,背後除了有個「最強經紀人」,還有位「背包...
    然而,在持續不褪的熱度背後,也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國內網紅有很多,比丁真的外在條件更優越的網紅也很多,但為什麼偏偏是丁真成為獨一無二的「國字號網紅」? 細心的人會發現,其實這不僅僅跟丁真一個人有關,很多人在背後也為這場文旅大事件,進行著默默的付出。理塘出了一個丁真,這固然是運氣,但是要穩穩承接住運氣,也是需要有充分的條件的。
  • 丁真「爆紅」,沒有接受完義務教育重不重要?
    沒有接受完整的義務教育到底重不重要?在丁真爆紅時,他自己的一切也將在大眾眼前暴露。丁真媽媽在採訪中也表示,對於丁真的破格提拔很開心。希望丁真可以認真努力,為家鄉做貢獻。很多網友盯上了他沒有接受完整的義務教育這件事。眾多網友認為一個連完整的義務教育都沒有接受過的人不應該破格錄用到國企。
  • 文化旅遊|爆紅「丁真」現象分析
    ,四川省各級政府部門、官方媒體便開始積極布局,一套組合拳成功讓丁真突破傳統網紅標籤,服務於本地文化旅遊宣傳。 (1)主流媒體、政務官博聯動造勢,助推熱度暴漲 丁真爆火以後,以四川觀察為代表的本地主流媒體迅速反應,多次與丁真進行採訪溝通,積極引導丁真對輿情熱議點進行回應,在主流媒體的引導下,丁真「純真」「質樸」的形象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持,為他成為理塘縣旅遊形象大使合理鋪墊。
  • 丁真爆紅這次火得不同
    2020-12-01 10:05圖文來源:四川日報 10餘次熱搜,傳播量總計超50億次丁真爆紅這次火得不同一個四川甘孜州理塘縣的牧民小夥不僅是因為人帥才火丁真爆紅背後是人們對美和自然的嚮往事實上,甘孜州的每個縣都各具特色、風情濃鬱。「天空之城」理塘,作為康巴文化核心區、318國道重要站點,近年來已成為自駕遊客的天堂。「可以說具備了火的基礎。」
  • 全網爆紅的丁真,如何把網紅的路走得更遠
    各種社交媒體,網紅孵化平臺都在追捧丁真,這個20歲的四川理塘小夥可謂是一夜爆紅。國內多家媒體也報導了這位康巴漢子,甚至引起了央視的關注。爆紅後的丁真更是被國有企業理塘旅投聘用,成為為理塘旅遊形象大使。丁真我們欣喜地看到,丁真意外爆紅後,並沒有落入網紅爆火後的那些俗套。而是選擇為自己的家鄉代言。丁真的家鄉四川理塘。
  • 丁真背後的那個男人
    而丁真的這次的爆火沒有成為曇花一現,其實是當地早就在旅遊宣傳上下了功夫,只是之前沒有合適的機會被關注到,這次借著丁真的爆紅,他們終於厚積薄發了。「丁真爆紅後,我們希望把洪水一樣的流量,變成一種水庫式的流量進行蓄水,而不是譁的洩完了。希望讓丁真逐漸定型成一個為家鄉、為旅遊、為文化、為公益代言的一個大使。」
  • 康巴漢子丁真意外爆紅,帶火了大四川旅遊,順便撈到「鐵飯碗」
    之後,丁真甚至登上了新聞聯播,被中國日報點名……而丁真的爆紅,最初僅僅是因為顏值抗打。自從丁真爆紅後,網絡上也不缺乏著對丁真的懷疑。就這樣一個鄉土少年,背後究竟有什麼勢力,能夠讓他被如此重視?我們需要從理塘的旅遊價值進行分析。在丁真爆紅前,許多人甚至未曾聽過理塘這個地方,更不知曉理塘在哪兒,值不值得旅遊。但去過理塘的人,都覺得那裡美麗、純淨,唯一的缺點或許就是那裡太窮了。
  • 康巴漢子丁真意外爆紅,帶火了大四川旅遊,順便撈到「鐵飯碗」!
    丁真只會說一點點的漢語,也沒上過學,他與弟弟尼瑪早早擔起了養家的重擔。在爆紅之前,丁真從未想過自己這個義務教育的落網之魚有一天竟然能夠走進學校進行學習。在丁真爆紅後的半個月裡,當地政府注意到了丁真,四川注意到了理塘,對於丁真,這無疑是一次突然的「精準扶貧」。
  • 就別為爆紅的康巴漢子丁真「規劃人生」了 | 沸騰
    今年,因為疫情原因,一位攝影師到「丁真」所在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採風,拍攝當地村民的生活。在專業濾鏡的加持下,這位藏族小夥,就如同一顆滄海遺珠,被打撈出來,推上網際網路的風口浪尖。有人認為,素人「丁真」的一夜爆紅,是看客們見慣了工業流水線製造的小鮮肉,想要換換審美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