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中國古代皇帝誰最喜歡旅遊?那乾隆皇帝絕對數一數二,他還真是一位閒不下來的主兒,喜好遊山玩水。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乾隆帝到江蘇新沂都遊玩了哪些景點吧!
乾隆帝遊馬陵山路線圖
「旅遊達人」——乾隆皇帝
乾隆是個名副其實的旅遊達人,他是清朝旅遊次數最多的皇帝。乾隆一生至少有154次出巡。在乾隆察吏官民的六度南巡中,曾三次駕幸江蘇新沂馬陵山,還留下了「三度觀民駕幸吳,春風又復過司吾」的詩句。
「第一江山」
扇形石碑上鐫刻著「第一江山」四個大字,為乾隆皇帝御題,在它的下面還有一首提名為「麥」的御詩,也是乾隆皇帝所寫。
《麥》
盼從冀兗寒遲茁,看到徐淮綠滿田。
第一江山春好處,十分梅柳色徒傳。
漸漸他日應藏雉,於今縷縷欲起煙。
此是千家餅餌計,羽林馳騎戒紛填。
龍臺
「第一江山」後面還有一個雙龍盤旋而上的柱子,這個柱子就是「龍臺」。龍臺是專為乾隆皇帝六度南巡駕幸馬陵山而建設的。乾隆曾兩次在這裡接見前來迎駕的地方官員、百姓、僧尼、道姑,每次都在萬人以上,乾隆帝還令侍衛人員,對迎駕中的年邁者分贈優老牌,對貧苦者酌發給銀兩。
位於虎山東麓的五蓮池澗谷口。巨大的赤色崖壁上,有一天然凹洞,俗稱老虎窩。據說40年前虎窩內可坐4人打牌,後來因有人在窩上方開山炸石才破壞了景點的原貌,如今仍見一淺洞。乾隆第一次駕幸馬陵山就曾經遊覽過老虎窩。「老虎窩」一帶風光旖旎,是旅遊佳處。南有罕見的千層巖,「長北有菖蒲叢生的積水潭,下有千年不涸的牛眼泉,上有蔚為壯觀的老虎窩瀑布。
三仙湖
在仙人橋東、觀音殿前,又稱仙女池、仙人湖。周圍花木叢生、異石環繞,池水縈迴,波光瀲灩,嫻靜嫵媚。傳說,每當仙女遊覽馬陵山,在返回天庭之前,都要到這裡解脫仙衣,下池洗塵。三仙湖呈菱形,東北西南走向,水面約14平方公裡,蓄水深達5米。池水主要來自山間流泉,清澈透明,纖塵不染。湖北為馬陵山主峰五華頂,南為氣勢雄偉的奶奶山,西為俊美俏麗的梅花山。三山環抱,水天相接,恍若天上遺落一塊無暇美玉,鑲嵌在環山之中,被稱為馬陵山「小天池」。
龍溝秘境
龍溝秘境由龍門、龍亭、龍臺、龍柏組成,龍門高4.5米,寬6米。從這裡往北可到達小龍溝,龍溝秘境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遺址的一部分。龍溝秘境常年流水不斷,腳下的石磨,帶著歲月的磨痕,植被豐富,種類繁多,負離子一流,空氣品質非常好,可謂是「亂石漸欲迷人眼,清溪才能出山間」,流水潺潺,泉聲叮咚,飛瀑跌宕,景色迷人,山花舞蝶飛鶯到處皆是。
小龍溝位於藏兵洞東北,由南、東、北三條山溝和西山洞組成。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神奇的龍溝秘境,宛若小龍盤旋在馬陵山下。小龍溝地處偏僻,長期封閉,原始生態環境保護完好,植被豐富,種類繁多,負離子一流,空氣極佳,可謂是「亂石漸欲迷人眼,清溪才能出山間」。此地以山水風景、奇石珍木為主體,以山青、水秀、石奇、林幽四絕著稱。
小龍溝內,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道上。小道是磨盤鋪設的,故名磨盤道。高低不平的磨扇,鋪就在溝中,是廢石磨利用,又是文物景觀。乾隆皇帝6次下江南3次臨幸馬陵山,磨盤道酷似乾隆通寶錢幣,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又稱「錢隆」道,民間盛傳走在此路上可驅災闢邪,「錢程」似錦。
野菊溝
野菊溝位於五華頂之北,小龍溝以西,這裡谷深澗幽,懸崖峭壁間遍生野菊,每至秋日,山菊盛開,香氣襲人,故名野菊溝。溝底山泉汩汩,閒草幽花,爭芳鬥豔。灌木叢中,鳥兔飛竄,是人們回歸自然的理想去處。
野菊溝東北建設了梯田花海。梯田全長約600米,平均高度約1.6米。以馬陵山紅石為建築材料,東側8層,西側14層。
遊步道東建設龍臺驛站,以紀念清代乾隆皇帝來馬陵山遊覽,龍臺驛站現為遊客休息場所。快來追隨乾隆皇帝的腳步,遊馬陵山景區發現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