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國內知名油畫家集體揮毫,「油畫現場創作」走進百年客家圍龍屋...

2020-12-12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何 鑫 視頻/邢 浩 通訊員 劉佳依

在坐南朝北經緯度「零誤差」的200年歷史客家圍屋前,在全市最大的客家特色半月池畔,在全國首個創新型體驗式木作博物館——大田木作博物館旁,包括張立平、文禎非、董從民、史飛等在內的30位國內知名油畫家集體揮毫,用畫筆描繪自己眼中的大田世居。這是12月11日2020深圳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平行活動「油畫現場創作」現場的一幕。

30位國內知名油畫家合影。

12月10日至11日,大芬美術館組織國內知名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畫家代表一行30人前往深圳龍崗茂盛世居和大田世居開展第二屆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平行活動之「油畫現場創作」活動,為國內知名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畫家搭建了藝術交流的橋梁,從而促進兩者之間的思想碰撞和創作交流。

本次寫生邀請到北京雙年展策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包林,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巡視員梁宇,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席董從民,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美術創作室主任孫立新,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張立平,廣東省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孫黎,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山東藝術學院教授管樸學,深圳市美協副主席、關山月美術館藝術總監文禎非等知名畫家及大芬油畫村畫家代表參加活動。

12月11日的大田世居寫生現場,藝術家們用獨特觀察力,在這些歷史的遺蹟裡,斑駁的牆壁中,挖掘出淳樸的客家風情,通過對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的多種繪畫藝術形式的表現,展現出一幅幅風格多元、付諸情感的藝術作品。藉助本次大芬雙年展平行活動,為大芬畫家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在與名家寫生的過程當中,通過交流、觀看、學習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繪畫水平。

創作中的張立平。

大田世居白牆紅簷下,一名身著白底藍花客家衫的女模特成為不少油畫家眼中的「女主角」。只見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張立平手執畫筆,一邊捕捉「女主角」特色特點,一邊用線條勾勒體態。不一會兒,一幅婀娜多姿的「客家妹」油畫在其修飾中逐漸成型,引得圍觀者嘖嘖稱奇。「畫齡」超40年的張立平告訴記者,能在深圳經濟特區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裡保留下原汁原始的大田世居,非常不容易,在這裡創作感覺很好。

文禎非正在創作。

另一側,深圳市美協副主席、關山月美術館藝術總監文禎非正揮動畫筆,為畫板上白牆灰瓦的「炮樓」和內牆修色。文禎非告訴記者,在現今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更需要去挖掘、保護、表現和發揚。在大田世居舉行「油畫現場創作」對龍崗而言是非常好的選題,可以在自身地域上尋找文化根基,是非常好的。

創作中的董從民。

走進大田世居,記者在一處古香古色的小院內「偶遇」正在創作的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席董從民。此時的他正拿著一塊「油布」,在畫板上快速勾勒著線條,神態十分專注,一幅描繪大田世居古建築細節的「唯物印象」畫作躍然紙上。董從民說,油畫創作不限定用筆還是用布,還要看創作的表達方式。

「油畫現場創作」舉辦之地大田世居,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寶龍街道龍東社區陳源盛村,建成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屬於土木結構。平面由三堂、兩橫、四角樓、倒座、後圍龍、兩伸手屋組成。前有半月形池塘,後有小山蔥翠欲滴的風水林環繞的獨特風水布局,是典型的客家城堡式圍龍屋建築。建築座南朝北,圍屋平面呈矩形與半橢圓形,通面闊83米,進深80米,總建築面積8087平方米,建築佔地面積648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0685平方米。

大田木作博物館「鎮館之寶」——「五面雕花香樟木箱」。

值得一提的事,藏身於大田世居內的大田木作博物館,也是全國首個創新型體驗式木作博物館,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展廳面積800餘平方米。館內收藏了包括「鎮館之寶」——「五面雕花香樟木箱」在內的1000餘件明、清至民國初期的傳統木作工具。館內分為「匠·識木」「作·善工」「品·木藝」「傳·匠德」四大板塊,涵蓋木作歷史展、木作原料及工具展、木作流程展等多個展區,以及榫卯體驗、多媒體沉浸式體驗、木作工坊體驗等多個體驗空間,目前已免費對外開放。

審讀:喻方華 田君

相關焦點

  • ...知名油畫家集體揮毫,「油畫現場創作」走進百年客家圍龍屋大田...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何 鑫 視頻/邢 浩 通訊員 劉佳依 在坐南朝北經緯度「零誤差」的200年歷史客家圍屋前,在全市最大的客家特色半月池畔,在全國首個創新型體驗式木作博物館——大田木作博物館旁,包括張立平、文禎非、董從民、史飛等在內的30位國內知名油畫家集體揮毫,用畫筆描繪自己眼中的大田世居
  • 30位國內知名油畫家集體揮毫,「油畫現場創作」走進百年客家圍龍屋...
    文禎非、董從民、史飛等在內的30位國內知名油畫家集體揮毫,用畫筆描繪自己眼中的大田世居。這是12月11日2020深圳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平行活動「油畫現場創作」現場的一幕。30位國內知名油畫家合影。12月10日至11日,大芬美術館組織國內知名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畫家代表一行30人前往深圳龍崗茂盛世居和大田世居開展第二屆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平行活動之「油畫現場創作」活動,為國內知名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畫家搭建了藝術交流的橋梁,從而促進兩者之間的思想碰撞和創作交流。
  • 油畫藝術家走進深圳龍崗百年客家圍屋
    百年客家圍屋與繪畫藝術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12月10日至11日,大芬美術館組織國內知名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畫家代表一行30人在龍崗大田世居和茂盛世居開展油畫現場創作活動,搭建藝術交流橋梁,促進各地畫家思想碰撞和創作交流。據悉,這是第二屆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平行活動之一。
  • 百年客家圍屋遇上繪畫藝術 油畫藝術家走進深圳大田世居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百年客家圍屋與繪畫藝術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在第二屆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期間,大芬美術館組織國內知名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畫家代表一行30人在深圳龍崗大田世居和茂盛世居開展油畫現場創作活動,搭建藝術交流橋梁,促進各地畫家思想碰撞和創作交流。據悉,這是第二屆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平行活動之一。
  • 風情圍龍屋 客家情依依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健源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波 南山鎮六和,是佛山三水唯一講客家方言為主的片區,客家圍龍式住屋曾在這裡修建,但現在大部分已不復存在。其中,六和樂屋村的圍龍屋,保存得相對較完好,成為佛山僅存的客家圍龍屋。
  • 梅州客家圍龍屋(組圖)
    12月10日,「綠色崛起新梅州——全國網絡媒體梅州行」採訪團一行來到梅州傳承千年的居住文化象徵圍龍屋進行參觀採訪,一座座充滿歷史感和滄桑感的百年老屋讓記者們紛紛讚嘆,斑駁的磚瓦仿佛在訴說著客家悠長的歷史,走進圍龍屋內處處是客家深厚的歷史人文痕跡,客家文化就在這白牆黑瓦間一代代傳承著
  • 客家圍龍屋的風水智慧及文化
    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此為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存世最多和最為著名,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 客家風情圍龍屋風格鑑賞與設計
    (客家百年圍龍屋老宅)一般來說,一座圍龍屋聚居著一個近親家庭,相互之間和睦共處,尊老愛幼、相敬如賓。(客家百年老宅)客家圍龍屋的風格是原始住宅風格的傳承。據考古資料表明,處於黃河流域的原始社會中後期的半坡氏族和龍山氏族,他們居住的區域就是由幾十座樣式為方形和圓形的土夯房屋組成。
  • 畢業設計 | 展示優秀作品——客家文化「圍龍再生」
    「圍龍再生」,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山水畫和客家圍龍屋的屋頂結構,選址位於河源市龍川縣佗城鎮靈江村,是一個由客家傳統民居組成的村落,總設計面積210953平方米,共316畝。本設計主旨為了打造一個客家文化「圍龍再生」的客家生態觀光古村,整個設計圍繞「圍龍再生」展開。設計的出發點從「山、水、路、田、林、村」等六個方面著手,打造「顯山、露水、秀村、融綠」的特色的客家山村風光;在客家圍龍屋內建立對外的交流平臺,進行對外傳播客家文化的作用,以及袁氏大屋的復原,從而在維持原有生態自然狀況下進一步發展,客家文化的回歸,繼承傳統,留住鄉愁,最終達到「圍龍再生」的目的。
  • 客家風情圍龍屋風格鑑賞與設計
    (客家百年圍龍屋老宅)一般來說,一座圍龍屋聚居著一個近親家庭,相互之間和睦共處,尊老愛幼、相敬如賓。(客家百年老宅)客家圍龍屋的風格是原始住宅風格的傳承。據考古資料表明,處於黃河流域的原始社會中後期的半坡氏族和龍山氏族,他們居住的區域就是由幾十座樣式為方形和圓形的土夯房屋組成。
  • 方形的客家圍龍屋,你見過麼?
    一提到客家圍龍屋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圓形的那麼你見過方形的「圍龍屋」嗎石方樓外表樸實無華,甚至還有些冷峻和壓抑感,但走進圍內古韻猶存的「泰安樓」佇立在城市邊緣,演化著古今的傳奇,讓每一個走進石樓的遊客,都會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嘆為觀止。
  • 五百年圍龍屋 客家建築名片
    一首廣為流傳的客家童謠唱出了客家人濃厚的圍龍屋之情。圍龍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梅縣區丙村鎮有一座五百多年歷史、規模龐大的圍龍屋——仁厚溫公祠,猶如鑲嵌在客家圍龍屋群中一顆耀眼的明珠,也是唯一收入中國建築學會編撰的巨著《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一書的客家圍龍屋。
  • 河源一日探秘客家經典「圍龍屋」
    ,這裡的客家「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雲南「一顆印」、廣西「幹闌式」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圍龍屋大多是方形,被稱為「府第式」、「角樓」,形制接近北方傳統的「四合院」。早年客家人南遷入閩粵贛偏僻山區,為防止當地人欺侮及盜匪打劫,他們聚族而居並建築了堅固的圍龍屋,儼然一座座古城堡,從外牆到室內的構造都極具防禦能力。河源市境內有20多個鄉村保存有較完好的客家古建築群,這些村落散布在河源周圍,就算走馬觀花也非三五天時間不能遍遊。
  • 客家故事系列,客家圍龍屋的前世今生
    客家圍龍屋的瓦,一排一蓋,竟承載著客家人的偉大智慧。眾所周知圍龍屋被認為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堪稱世界建築一絕。要深入了解客家,就從圍龍屋開始。
  • 圍龍屋客家食府:轉型升級爭做客家美食第一品牌!
    取名圍龍屋,彰顯客家特色2005年,圍龍屋客家食府品牌創立,並在福田區開業第一家門店。客家圍龍屋被國際建築學界譽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式之一,堪稱世界一絕,是客家傳統文化的瑰寶。而源自世界客都——梅州的「圍龍屋客家食府」直接取「圍龍屋」為品牌名稱,將弘揚客家文化與經營客家美食做為己任。
  • 土樓梅州卻有特色,客家古建築圍龍屋,感受民族歷史文化!
    這是一條以感受客家文化為主的線路,而線路的最大看點則鎖定在客家建築代表:土樓和圍龍屋上。沿著客家先民的遷徙之路,看這一路南下客家建築的特色和變化,來感受這一程歷史文化。眾所周知,客家其實是早年居住在中原的先民,由於戰亂等各種原因而被逼南遷。客家先民從中原往南方遷徙,進入嶺南時已經兵分三路,而這次推介的福建永定至廣東梅州是其中一路。
  • 梅州客家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的風格、圍龍屋的全貌
    首先我們來了解客家圍龍屋的風格!客家圍龍屋的風格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源於中原貴族的遺風。因為客家人的祖先大都是中原漢人,而且多是來自中原的大族人家。在這一點上,可以從各姓氏祖堂的堂號和楹聯中得到佐證。圍龍屋周圍景觀
  • 五百年圍龍屋 客家建築名片
    一首廣為流傳的客家童謠唱出了客家人濃厚的圍龍屋之情。圍龍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梅縣區丙村鎮有一座五百多年歷史、規模龐大的圍龍屋——仁厚溫公祠,猶如鑲嵌在客家圍龍屋群中一顆耀眼的明珠,也是唯一收入中國建築學會編撰的巨著《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一書的客家圍龍屋。
  • 藏在百年圍龍屋裡的客家味道,滿是回憶!
    20世紀70年代,承德樓第四代傳承人梁光輝與妻子鄧瓊香依託承德樓創辦了圍龍屋星園酒家,專做傳統客家菜,至今已40多個春秋,接待八方遊客不計其數。「為了生活,我們當時在母親的帶領下開了一個臨街小店,做一些傳統客家小吃。」鄧瓊香回憶著,後來某一天,為了招待貴客,便跑去「摸田螺」炒成一盤菜,未曾想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 「天圓地方」之客家圍龍屋
    )、粵東客家民居(圍龍屋)等幾大流派。廣東省梅州興寧市刁坊鎮周興村-棣華圍圍龍屋,又被稱為客家圍攏屋,主要分布於梅州、惠州、河源等地。圍龍屋是客家圍屋或客家圍村中最典型的一種。圍龍屋屬於半圓形客家圍屋,是具有極強的中國傳統禮制、倫理觀念及風水意識的民居。客家圍龍屋的代表作有善述圍、躲世圍、磐安圍、棣華圍、馨梓圍、朝天圍、長興圍、仁厚溫公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