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興寧葉塘鎮河西村-磐安圍
歷史文章
客家民居分為贛南客家民居(贛南圍屋)、閩西客家民居(閩西土樓)、粵東客家民居(圍龍屋)等幾大流派。永定客家土樓已經享譽世界,並於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辦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廣東省梅州興寧市刁坊鎮周興村-棣華圍圍龍屋平面組成示意
圍龍屋中的「龍」是指屋後山巒的走勢,「圍」指的是半圓形的屋子。圍龍屋多依山而建,整座屋宇跨在山坡與平地之間,形成前低後高、兩邊低中間高的雙拱曲線。房屋選址以山脈來勢雄健,山麓結基平坦、寬敞,周圍綠水迴環的地方,此被視為「風水林」。靠山修建屋子,整體呈半圓形,前低後高,方位一般坐北向南。屋前為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養魚、防火、防旱等作用。半圓池塘與半圓圍屋相配搭,便成了「天圓」;而在這中間,一般建有方形堂橫屋,為「地方」,二者相結合,是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的體現。圍龍屋的主體是堂屋,它是二堂二橫、三堂二橫的擴展。它在堂屋的後面建築半月形的圍屋,與兩邊橫屋的頂端相接,將正屋圍在中間,有兩堂二橫一圍龍、三堂二橫一圍龍、四橫一圍龍與雙圍龍、六橫三圍龍等,有的多至五圍龍。圍龍屋多依山而建,屋宇層層疊疊,從屋後最高處向前看,是一片開闊的前景。從高處向下看,前面是半月形池塘,後面是圍龍屋,兩個半圓相合,包圍了正屋,形成一個圓形的整體。 璼公祠,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水寨鎮壩美村,始建於明朝初年,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為廣東省迄今發現的最大圍龍屋。璼公祠佔地面積達3.5萬平方米,損毀前建築的房間共有398間,整座圍龍屋有6條天街,第六層圍龍屋前的天街長達近500米而祖祠後的花頭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圍龍屋正門的曬穀坪也有1000多平方米。梅州市五華縣璼公祠
璼公祠直徑長126米、深(含門口半月形池塘)278米,整個建築佔地面積達3.5萬平方米,該古圍龍屋是客家標準的大圍龍,包括上七下九、上中下三棟大廳、左右各"六橫六圍",保存較完好的有「五橫五圍」,第六圍稍有缺失。圍屋祖祠大廳為石柱梁架結構,懸山瓦頂,灰沙夯牆,完好保留著明顯的明代建築特色。梅州市五華縣璼公祠
👇👇延伸閱讀-戳下方文章連結👇👇
客家民居類型:千奇百怪、規模宏大的客家大宅
土樓奇觀一:現存最大的客家土樓—莊上大樓
土樓奇觀二:太極八卦形土樓
土樓奇觀三:錦江樓—罕見的「塔形」客家建築
土樓奇觀四:半月形土樓
客家人五次遷徙示意圖
客家人主要聚集區
《大魚海棠》中的客家土樓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麻煩動動小指頭,點個讚或者在看。歡迎大家分享給喜歡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