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客家圍龍屋,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福建永定土樓,殊不知梅州市大埔縣境內的大東鎮,也有一座圓形土樓——花萼樓,光看圖片,與永定土樓幾無二致。從大埔縣城出發經省道S221轉鄉道Y151不到40公裡,大年初四的下午,我們驅車來到了這座廣東省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客家民居古建築——花萼樓。
土樓前就是停車場,幾乎停滿了車。整體開發不夠好,周邊有些亂糟糟,這樣依山傍水的古建築,周邊那些毫無美感的現代農民房真是太煞風景了,客家祖先的建築美學似乎只留在歷史裡了。
說到建築美學,客家圍龍屋絕對能上教科書,要不然,人家永定土樓能進世界遺產名錄?這種順應自然、天圓地方的建築風格,體現了客家人天人合一、陰陽調和的精神追求。
花萼樓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距今410年,佔地面積2289平方米,樓高三層,內外三環連為一體,一共有210個房間(比永定土樓王少一半,人家有四百來間房)。客家人本身就是為避禍而遷徙,來到南蠻之地後,安全肯定是第一考量,在冷兵器時代,這種圍屋看起來就堅不可摧了——外牆牆基使用大的塊石壘砌,高有1米,厚達2米,牆體用泥土夯實而成,外牆一二層是沒有窗戶的,二、三層開有三角形的槍眼——就是一個大大的炮樓嘛(小鬼子是不是受了客家人的啟發修的濃縮版,哈哈)!
有趣的是,從地圖上丈量,花萼樓到永定土樓的直線距離竟然不到50公裡,難怪建築風格如此一致,可以想見,客家人從中原跋涉過來後為尋找安定居所的不易。
泮坑風景區有一條文化長廊,上面印滿了梅州客家童謠。有這樣一首童謠:「什麼生來四四方?什麼又是圓叮噹?什麼生來像天堂?什麼樣子像城牆?我家就是四四方,我的圍屋圓叮噹,我家裡面像天堂,高大圍樓像城牆。團團圓,四四方,祖祖輩輩住中央,風裡來,雨裡去,圍龍屋裡享安康。」花萼樓入口大門兩側有對聯「花開富貴,萼發青雲」,與客家童謠是一樣的表達,那就是客家人建設圍屋的美好初心:子子孫孫,生生不息,生活富足,平平安安。花萼樓直到2002年才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人們對歷史的認知和保護總是顯得滯後啊!特斯拉自駕Tips:選擇住在梅州市,在創傑金融中心超級充電站充滿電,足夠應付大埔縣幾個重要的景點,百侯古鎮在去花萼樓的途中,回程還可以去坪山梯田,張弼士故居;不想太趕,可以住到大埔縣城,再從縣城出發到周邊,也耗不了多少電量。如果專門看土樓,可以選擇從梅州市出發到福建龍巖,龍巖萬達嘉華酒店有特斯拉超充站,兩者距離180公裡左右。從龍巖萬達嘉華酒店到永定土樓風景區80公裡左右。兩個超級充電站相距不到200公裡,是最好的互補,可以覆蓋周邊很多景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