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自駕之旅:梅州行之花萼樓客家圍龍屋

2020-12-12 百家號

提起客家圍龍屋,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福建永定土樓,殊不知梅州市大埔縣境內的大東鎮,也有一座圓形土樓——花萼樓,光看圖片,與永定土樓幾無二致。從大埔縣城出發經省道S221轉鄉道Y151不到40公裡,大年初四的下午,我們驅車來到了這座廣東省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客家民居古建築——花萼樓。

土樓前就是停車場,幾乎停滿了車。整體開發不夠好,周邊有些亂糟糟,這樣依山傍水的古建築,周邊那些毫無美感的現代農民房真是太煞風景了,客家祖先的建築美學似乎只留在歷史裡了。

這樣的手機全景圖還不夠震撼

說到建築美學,客家圍龍屋絕對能上教科書,要不然,人家永定土樓能進世界遺產名錄?這種順應自然、天圓地方的建築風格,體現了客家人天人合一、陰陽調和的精神追求。

花萼樓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距今410年,佔地面積2289平方米,樓高三層,內外三環連為一體,一共有210個房間(比永定土樓王少一半,人家有四百來間房)。客家人本身就是為避禍而遷徙,來到南蠻之地後,安全肯定是第一考量,在冷兵器時代,這種圍屋看起來就堅不可摧了——外牆牆基使用大的塊石壘砌,高有1米,厚達2米,牆體用泥土夯實而成,外牆一二層是沒有窗戶的,二、三層開有三角形的槍眼——就是一個大大的炮樓嘛(小鬼子是不是受了客家人的啟發修的濃縮版,哈哈)!

有趣的是,從地圖上丈量,花萼樓到永定土樓的直線距離竟然不到50公裡,難怪建築風格如此一致,可以想見,客家人從中原跋涉過來後為尋找安定居所的不易。

泮坑風景區有一條文化長廊,上面印滿了梅州客家童謠。有這樣一首童謠:「什麼生來四四方?什麼又是圓叮噹?什麼生來像天堂?什麼樣子像城牆?我家就是四四方,我的圍屋圓叮噹,我家裡面像天堂,高大圍樓像城牆。團團圓,四四方,祖祖輩輩住中央,風裡來,雨裡去,圍龍屋裡享安康。」花萼樓入口大門兩側有對聯「花開富貴,萼發青雲」,與客家童謠是一樣的表達,那就是客家人建設圍屋的美好初心:子子孫孫,生生不息,生活富足,平平安安。花萼樓直到2002年才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人們對歷史的認知和保護總是顯得滯後啊!特斯拉自駕Tips:選擇住在梅州市,在創傑金融中心超級充電站充滿電,足夠應付大埔縣幾個重要的景點,百侯古鎮在去花萼樓的途中,回程還可以去坪山梯田,張弼士故居;不想太趕,可以住到大埔縣城,再從縣城出發到周邊,也耗不了多少電量。如果專門看土樓,可以選擇從梅州市出發到福建龍巖,龍巖萬達嘉華酒店有特斯拉超充站,兩者距離180公裡左右。從龍巖萬達嘉華酒店到永定土樓風景區80公裡左右。兩個超級充電站相距不到200公裡,是最好的互補,可以覆蓋周邊很多景點了。

相關焦點

  • 印象梅州:「天圓地方」的客家圍龍屋
    「靠山」而居的選擇,是客家先人艱難遷徙的無奈之舉,但也是因地制宜的明智之選,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造型奇特、功能齊全的客家圍屋應運而生。圍屋之妙在於「圍」,包括圍龍式、城堡式、中西合璧式、殿堂式等,今天我們的主角是圍龍式圍屋。
  • 梅州客家房屋-圍龍屋
    梅州在哪裡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部與福建省龍巖和漳州接壤,南部與潮州、揭陽、汕尾毗鄰,西部與河源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相連。梅州是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是閩粵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廣東綠色崛起先行區和文化旅遊特色區、沿海經濟開放區,也是海西經濟區的重要成員,享有地方立法權。
  • 「天圓地方」之客家圍龍屋
    梅州興寧葉塘鎮河西村-磐安圍歷史文章客家民居分為贛南客家民居(贛南圍屋)、閩西客家民居(閩西土樓
  • 梅州客家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的風格、圍龍屋的全貌
    首先我們來了解客家圍龍屋的風格!客家圍龍屋的風格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源於中原貴族的遺風。因為客家人的祖先大都是中原漢人,而且多是來自中原的大族人家。在這一點上,可以從各姓氏祖堂的堂號和楹聯中得到佐證。中原漢人如梅州元城路李姓(進士第)的堂號楹聯是「猶龍世澤,旋馬家聲」;又如陳姓的堂號楹聯是「穎川世澤,太史家聲」等
  • 梅州,最美不過圍龍屋!
    梅州是歷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因此被稱為「世界客都」。在這裡,圍龍屋遍布郊野鄉間,規模各異、樣式相同,最能體現濃鬱的客家風情。客家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是客家民居三大經典樣式(圍屋、排屋、土樓)之一,也是中國民居的「五朵金花」之一(其他四朵: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幹欄式、雲南一顆印)。圍屋之妙在於「圍」,而在「圍」的基礎上,又可細分出十多種樣式,最常見的有圍龍式、城堡式、殿堂式、槓式、中西合璧式等。
  • 土樓梅州卻有特色,客家古建築圍龍屋,感受民族歷史文化!
    客家先民從中原往南方遷徙,進入嶺南時已經兵分三路,而這次推介的福建永定至廣東梅州是其中一路。這一路,也可以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路,因為它既包括了現在最多客家人聚居的「世界客都」梅州,又能看到最典型的客家建築:土樓和圍龍屋。目前,大多數旅遊者會把行程重點,聚焦在離永定不遠的廈門,在永定看過土樓王以後,就直奔廈門的小資生活。但如果從文化溯源的角度出發,看客家文化不到梅州,那必是最大的遺憾。
  • 梅州圍龍屋:客家人的土木堡壘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濃鬱客家風格特色的民居建築,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南部地區。這種民居以土木結構為主,集合宜居和防禦功能於一體的營壘式建築,歷史悠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典型的漢族民居建築,遍布於廣東省梅州市,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歷史。
  • 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圍龍屋,隱藏在梅州市區
    雖然近十年我看過的客家古民居起碼有五六百座了,但看到這座好多人向我推薦的特色圍龍屋時,我還是被它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布局設計震撼了,而且它就隱藏在梅州市區。一、圍龍屋升級改造後,客家氣氛更濃鬱了這座標準型客家圍龍屋名叫承德樓,由梅州市三角鎮折桂窩安定堂梁氏炯昌公斥巨資建造。 炯昌公14歲即隨其伯父遠渡重洋到泰國做生意。
  • 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圍龍屋,隱藏在梅州市區
    雖然近十年我看過的客家古民居起碼有五六百座了,但看到這座好多人向我推薦的特色圍龍屋時,我還是被它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布局設計震撼了,而且它就隱藏在梅州市區。這座標準型客家圍龍屋名叫承德樓,由梅州市三角鎮折桂窩安定堂梁氏炯昌公斥巨資建造。
  • 客家圍龍屋只有圓形?梅州興寧有十個最美半圓,四角圍龍屋!
    《大魚海棠》,《花木蘭》裡面出現的都是圓形的客家圍龍屋,難道客家只有圓的圍龍屋?其實客家人比較多數量的都是半圍龍屋,梅州興寧裡有十大典型代表,一起來看看其中六個吧!第一個!為三堂八橫二圍圍龍屋,外加一橫屋書院6間,分布面積近22000平方米。這個離市區較遠,屋圍道路會車不容易,這個缺少保護,且後來建的不合理建築沒有拆除。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客家圍屋!
  • 客家人的土木堡壘——走近梅州圍龍屋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濃鬱客家風格特色的民居建築,主要分布在中國廣東省梅州市內,以及福建省和廣西省北部部分地區,歷史悠久。梅州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當地官員將這些移民的戶籍立為「客籍」、「客家」,這正是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了防範外敵和野獸的侵擾,客家人選擇了聚族而居,於是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民居建築形式。其中,圍龍屋存世量最多、最為著名,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 廣東旅遊好去處,那是一種具有古樸氣質的建築:梅州客家圍龍屋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非常古樸的建築,那就是廣東梅州的客家的圍龍屋。客家圍龍屋具有典型的嶺南特色是最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築。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幹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被稱為為我國最具代表的五大傳統建築樣式。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走進客家的圍龍屋吧。
  • 山谷中的飛碟 梅州客家圍屋的光陰故事
    但殊不知,有一處地方,幾乎涵蓋了你想要了解的任何一種客家民居建築,2萬餘座客家圍屋遍布於各鄉鎮——那就是梅州。梅州圍屋贛州則與客家民系形成有密切關係,被稱為「客家搖籃」。梅州則因其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區而被稱為「世界客都」。所以,可以說梅州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中心,其客家圍屋也是有2萬座之多。名氣雖不比福建土樓大,但梅州的客家風情來的更真、更切。雖然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圍屋,梅州的圍屋相比於福建那邊的圓樓還是不太一樣,有諸如府第式、方樓、半月形圍樓等等,樣式要豐富很多,格局也相對開放。
  • 國慶長假出行,梅州旅遊景點圍龍屋,又稱為客家圍屋,建築奇葩
    圍龍屋又被稱為客家圍屋,是傳統客家民居(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三大樣式之一。 且開始啟動客家圍龍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圍龍屋是客家民居建築的風格和形式之一,客家居民建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變化,有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客家排屋、深圳碉樓。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龍屋。
  • 梅州:圍龍屋中的客家美食
    梅州:圍龍屋中的客家美食  談到客家美食,就必須要從客家的大遷徙說起,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客家人從中原地區遷至嶺南的粵北、粵東北山區居住
  • 梅州最大的客家圍龍屋!一天住一間房,一年都住不完!
    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五華水寨鎮壩美村一座大型的圍龍屋揭開了神秘面紗:周家七世的開基祖屋——璼公祠。據中國客家博物館有關專家考證,它是梅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的圍龍屋。
  • 梅州最大的客家圍龍屋竟變成這樣,遊客看了都搖頭……
    在五華縣水寨鎮壩美村有一個超大型的客家標準古圍龍屋周家七世的開基祖屋--璼公祠據中國客家博物館有關專家考證它是梅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的圍龍屋整個建築佔地面積達2萬餘平方米如此大型的圍龍屋璼公祠這座古圍龍屋是客家標準的大圍龍,六橫六圍結構,直徑長126米、深(含門口半月形池塘)278米,整個建築佔地面積達2萬餘平方米。該圍龍屋包括上七下九、上中下三棟大廳、左右各「六橫六圍」,現在保存較完好的有「五橫五圍」,第六圍部分損毀。圍屋祖祠大廳為石柱梁架結構,懸山瓦頂,灰沙夯牆,完好保留著明顯的明代建築特色。
  • 梅州,那些環繞在圍屋裡的客家文化
    所以,可以說梅州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中心,其客家圍屋也是有2萬座之多。名氣雖不比福建土樓大,但梅州的客家風情來的更真、更切。  雖然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圍屋,梅州的圍屋相比於福建那邊的圓樓還是不太一樣,有諸如府第式、方樓、半月形圍樓等等,樣式要豐富很多,格局也相對開放。圍屋可以說是客家文化的載體,優美屋脊線、樸素的外觀以及精緻的裝飾都展現出梅州客家人的智慧。
  • 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客家人經過長途遷徙,其中的一部分最終選擇了梅州作為他們的居住地,因為與當地文化的不契合,他們被迫前往山區,最終靠著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圍龍屋這一神奇的建築形式。圍龍屋之所以叫圍龍屋,是因為從房子的正上方向下看去,整座建築就像一條盤踞成圓圈的龍,更像一個道家的八卦圖。這樣建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客家人常年遭受戰亂的侵襲,將房屋修成這樣一層一層的更有利於抵禦外敵。
  • 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客家圍龍屋今天正在申遺
    梅州既是客家人南遷的最後落腳點,也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旅居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700多萬人 ,是全國重點僑鄉,也是港澳臺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其中臺灣500萬客家人中就有180萬祖籍在梅州。資料顯示,客家圍龍屋目前正在申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