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圍龍屋,隱藏在梅州市區

2020-09-12 快樂de東東遊梅州

雖然近十年我看過的客家古民居起碼有五六百座了,但看到這座好多人向我推薦的特色圍龍屋時,我還是被它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布局設計震撼了,而且它就隱藏在梅州市區。


一、圍龍屋升級改造後,客家氣氛更濃鬱了

這座標準型客家圍龍屋名叫承德樓,由梅州市三角鎮折桂窩安定堂梁氏炯昌公斥巨資建造。 炯昌公14歲即隨其伯父遠渡重洋到泰國做生意。經過10多年拼搏,他擁有了幾十間經營布匹、貿易和地產等方面的店鋪。並被當地華人推崇為華僑僑領。經商成功後,炯昌公攜巨資回家鄉,由原配侯夫人支持建造圍龍屋。

承德樓奠基於公元1885年,於1896年完工,佔地面積3780平方米,雙層土木跑馬樓結構,三堂二橫一圍龍一門坪一池塘,樓上樓下共有83間房間,整個圍龍屋(含池塘)呈橢圓形,原有的各類建築裝飾比較華麗而且圍龍屋整體結構保存得很完好。

讓人欣慰的是,改造圍龍屋的時候,設計建造者對圍龍屋的基本結構幾乎沒有動,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添加了不少客家元素,使之成為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圍龍屋。很多其它地方沒有的東西這裡都可以看到,如客家山歌的歌詞,客家方言的漢語解釋,客家文化展覽廳以及一些目前已罕見的客家傳統用具等,整座圍龍屋成了實實在在的客家文化大觀園,客家氣氛非常濃鬱。


二、整座圍龍屋就是一個博物館,每一個廳堂、廂房都是古董展覽室

承德樓圍龍屋隨處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古董,大大小小加起來應該有幾千件,完全抵得上一個大中型的博物館。總價值到底有多少?我沒有去做更多的思考和計算,只知道肯定價值不菲。


(一)隨處可見的古董

承德樓圍龍屋的廳堂、過道等處擺放著客家傳統的太師椅、雕花木櫥子、木柜子、舊皮箱、青花瓷冷水壺等古董。

甚至連公共衛生間的門口都掛了一幅內容豐富、雕工精細、圖案複雜的精美木雕作品!特別是兩條巨龍怒目圓睜,張開大口吐出滔滔江水,一副要「水漫金山」的架勢更是栩栩如生!


(二)酒樓的廂房同時也是古董展覽室

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堂屋和橫屋的二樓,我看到的每一個由房間或廳堂改造成的圍龍屋星園酒家廂房,牆壁上幾乎都掛滿了各種各樣的古董,每一個廂房的古董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廂房展出的都是同一類古董,但沒有一件是重複的!


(三)大上海的紙質股票和第一、二版的人民幣

我觀察了二樓部分廂房牆壁上展出的展品,種類比較豐富。其中有一間廂房展出的是解放前上海一些公司發行的紙質股票,如「上海百樂門大飯店舞廳」的股票,單張股票的股額為一股,發行時間為「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即1932年),股票圖案複雜,設計精美,防偽性強,與現代鈔票的印刷技術差不了多少。百樂門曾經是上海人氣最旺的場館,關於百樂門的資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另一個展廳展出了舊版的人民幣,特別是難得一見的第一版、第二版人民幣,這裡竟然有不同面值的幾十張鈔票供遊客欣賞。


(四)憑證類收藏品

圍龍屋二樓有些廂房的牆壁上展示有建國前後的憑證類收藏品原件,如《土地房產所有證》、《租賃契約》、《房屋買賣契約》、《土地買賣契約》等,這些珍貴的物品具有較強的歷史研究價值,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這類收藏品的原件。


(五)正堂發現意外驚喜

承德樓正堂(上廳)的正面是圍龍屋的建造者炯昌公及其夫人的神位。神位上面是松鶴延年、嫦娥奔月等國畫。上廳兩側分別擺放有雕刻精美的硬木太師椅、花轎及一些說不出名稱的客家傳統物件。

上廳「廳下棚項」(客家方言:廳堂的樓上)擺了一個圓形的硬木裝飾品存放架,上面擺了幾十件樣式各異的瓷器,瓷器前面的桌面上擺放了十幾本收藏方面的書籍。

瓷器的上方則掛了一幅風格奇特的書法作品,將照片放大以後我才驚喜地發現,竟然是以一首《濤聲依舊》而一炮打響,一鳴驚人的90年代著名的中國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陳小奇先生的墨寶!

(六)圍龍屋自身的藝術品

與梅州的其它華僑資金建設的客家圍龍屋相似,梅城的梁氏承德樓也是雕梁畫棟,各種精美的木雕藝術珍品不少,壁畫、屏風畫隨處可見。

上天井兩邊的廂房屏風門是刷過漆的穿花木雕,看起來也很漂亮。屏風門上面的花鳥蟲魚類國畫則看起來有很長的歷史了,可能是建房時原裝正版的壁畫。

每個巷道門的上面都有一幅捲軸式壁畫,內容多為「懷橘遺親」、「扼虎救父」等孝義教育題材類作品。


三、客家文化大觀園,外地人了解客家文化的最佳場所

(一)客家山歌

在圍龍屋的一樓,右邊橫屋的牆壁上掛了幾十幅仿古木板。每一塊古樸的木板上都刻了兩首經典客家山歌歌詞。上了年紀的人,看到這些似曾相識的歌詞,想起那曾經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者情竇初開的日子,也許腦海裡會浮現出一幕幕童年的生活,或者翻開那塵封已久的美好記憶……

外地遊客或沒有聽過傳統客家山歌的年輕人,則可以細細品味客家山歌詼諧風趣、朗朗上口,情景交融的歌詞特點,了解客家山歌善用比喻、雙關起興、重疊、對比、排比、對偶、頂真、誇張等手法闡述客家人民的現實生活,抒發客家人民樸素的思想情感等表現手法。


(二)學說客家話(方言)

二樓有一間名為「琴韻軒」的廂房,正面是保存完好的古色古香的屏風牆。門楣上有陰刻的篆書「琴韻軒」三個字,門楣上面是三幅花鳥題材類的國畫,其中中間的一幅國畫為荷塘鴛鴦戲水圖。

門楣下面是六扇暗紅色邊框的花卉題材國畫屏風門。琴韻軒內擺放的是帶木質轉盤的茶色圓木桌,周圍有8張茶色硬木椅子,桌子上面吊了幾個帶竹皮編織的燈罩的吊燈,竹皮燈罩兩邊向下彎曲成弧形,看起來很美觀很舒服。

廂房兩邊的牆壁上四個玻璃櫥窗內,各有三行活字印刷的木質印模樣式的裝飾品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每個字模大約三寸見方,陰刻陽刻隨機結合,每一組就是一個客家方言的常用詞語(注意:是客家方言,即阿姆話,不是客家書面語言啊!)。每組客家方言詞語的下面則是對應的漢語解釋,外地人要學習地道的客家方言,來這裡學就對了。

這是我第一次留意到這麼多的客家方言與漢語解釋的有機結合,而將學習客家方言與中國的傳統活字印刷術結合在一起,我絕對是第一次見,真的非常欽佩設計者的巧妙構思。

將這些字模用玻璃櫥窗保護起來,不難可以看出設計者和製作者對自己的勞動成果非常珍惜。


(三)客家文化展覽廳,介紹客家圍屋、客家山歌、客家話、梅州客家人下南洋的展廳

圍龍屋右邊橫屋前面有一個客家文化展覽廳,裡面分幾個專題分別介紹了客家圍屋、天籟之音——客家山歌、客家話、梅州客家人下南洋路線圖等,外地遊客可以在這裡一站式了解客家文化。


四、民國時期到改革開放前梅縣各地的珍貴歷史照片不可不看

與承德樓緊密相連的圍龍屋星園酒家的走廊牆壁上,展出了上百幅從民國時期到改革開放前梅縣各地的珍貴歷史照片的複印件,有解放前的縣立女子中學、私立女子廣益中學、省立梅州中學、省立梅州農業學校、私立學藝中學以及一些鄉鎮中學的照片及當時的學生人數等資料;對了解梅縣文化之鄉的教育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走廊上還有梅縣的電報局、電話局、郵政局等傳統通訊行業的營業所照片;還有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梅縣建設的程江橋、白渡橋、鬆口的梅東橋、白宮的惠東橋等橋梁的照片;

從珍貴的歷史照片及其相關資料不難發現,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前後,在梅縣縣長彭精一的任內,梅縣橋梁、學校等基礎設施和教育設施等建設方面確實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有這方面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五、池塘的改造增加了觀賞性和藝術性

池塘的外圍用一米半高的苗竹圍了起來,池塘內增加全木框架的涼亭,木欄杆的小拱橋和通道等,感覺更有古樸的情調,讓我想起了武俠電影裡面男女主角在亭子裡偶然相遇,彼此心生愛慕、一見鍾情的浪漫情景……

12條素色的布簾從亭子的四周橫梁上自然垂下,再用小布帶把布簾的偏下方收起來搭在臨近圓木柱子的掛勾上,增添了自然又浪漫的氣氛。若身穿漢服,一人手握長劍,一人坐在亭中的古琴旁邊勾起細長的手指,輕輕的彈起悠揚的古典樂曲,那將是何等美妙的故事啊!……

半個月前我去承德樓圍龍屋純粹是去參觀拍照的,至於圍龍屋星園酒家不是我這次參觀的主要範圍,這裡不做更多的闡述。

遊客到承德樓參觀是免費的,這裡沒有售票處,大家只要做個文明的遊客就可以了。

要了解更多免費參觀的梅州文物古蹟、客家古民居等人文景觀,或者遊玩梅州免費的山水田園風光、美麗鄉村等等,不妨多關注我的文章。

承德樓圍龍屋參觀地址:廣東梅州江南富奇路190號。

相關焦點

  • 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圍龍屋,隱藏在梅州市區
    雖然近十年我看過的客家古民居起碼有五六百座了,但看到這座好多人向我推薦的特色圍龍屋時,我還是被它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布局設計震撼了,而且它就隱藏在梅州市區。一、圍龍屋升級改造後,客家氣氛更濃鬱了這座標準型客家圍龍屋名叫承德樓,由梅州市三角鎮折桂窩安定堂梁氏炯昌公斥巨資建造。 炯昌公14歲即隨其伯父遠渡重洋到泰國做生意。
  • 土樓梅州卻有特色,客家古建築圍龍屋,感受民族歷史文化!
    這次,給大家安排的,是一條橫貫福建、廣東的文化旅遊路線:福建永定-廣東梅州大埔-興寧。這是一條以感受客家文化為主的線路,而線路的最大看點則鎖定在客家建築代表:土樓和圍龍屋上。沿著客家先民的遷徙之路,看這一路南下客家建築的特色和變化,來感受這一程歷史文化。眾所周知,客家其實是早年居住在中原的先民,由於戰亂等各種原因而被逼南遷。
  • 梅州客家房屋-圍龍屋
    梅州在哪裡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部與福建省龍巖和漳州接壤,南部與潮州、揭陽、汕尾毗鄰,西部與河源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相連。梅州是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是閩粵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廣東綠色崛起先行區和文化旅遊特色區、沿海經濟開放區,也是海西經濟區的重要成員,享有地方立法權。
  • 印象梅州:「天圓地方」的客家圍龍屋
    「靠山」而居的選擇,是客家先人艱難遷徙的無奈之舉,但也是因地制宜的明智之選,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造型奇特、功能齊全的客家圍屋應運而生。圍屋之妙在於「圍」,包括圍龍式、城堡式、中西合璧式、殿堂式等,今天我們的主角是圍龍式圍屋。
  • 梅州,最美不過圍龍屋!
    梅州是歷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因此被稱為「世界客都」。在這裡,圍龍屋遍布郊野鄉間,規模各異、樣式相同,最能體現濃鬱的客家風情。客家先民不僅承襲了中原的傳統建築模式,更結合所居之處的天時地利,將其發展和完善。圍屋集客家人的生活起居,輔助勞作和飼養加工於一處,空間雖有限卻自成村落。圍屋內部以廳堂為中心,聚族而居,各家雞犬相聞,呼吸相通。圍龍式圍屋是廣東客家集傳統禮制、倫理觀念、陰陽五行、風水地理、哲學思想、建築藝術於一體的民居建築。
  • 梅州最大的客家圍龍屋竟變成這樣,遊客看了都搖頭……
    在五華縣水寨鎮壩美村有一個超大型的客家標準古圍龍屋周家七世的開基祖屋--璼公祠據中國客家博物館有關專家考證它是梅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的圍龍屋整個建築佔地面積達2萬餘平方米如此大型的圍龍屋璼公祠「近幾年,不少外地遊客慕名前來看梅州最大的圍龍屋,然而每每看到如此破敗的景象都紛紛搖頭而去。」如今,就連保存較為完好的祖祠大廳也面臨著保護難題,梁架、瓦頂、灰沙牆正被周圍失修的房屋侵蝕著。「屋主沒辦法拿出那麼多錢來維修這麼大的祖屋,希望能藉助政府和社會的力量,去拯救它。」周煥金無奈地說。
  • 客家圍龍屋只有圓形?梅州興寧有十個最美半圓,四角圍龍屋!
    《大魚海棠》,《花木蘭》裡面出現的都是圓形的客家圍龍屋,難道客家只有圓的圍龍屋?其實客家人比較多數量的都是半圍龍屋,梅州興寧裡有十大典型代表,一起來看看其中六個吧!第一個!為三堂八橫二圍圍龍屋,外加一橫屋書院6間,分布面積近22000平方米。這個離市區較遠,屋圍道路會車不容易,這個缺少保護,且後來建的不合理建築沒有拆除。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客家圍屋!
  • 梅州客家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的風格、圍龍屋的全貌
    首先我們來了解客家圍龍屋的風格!客家圍龍屋的風格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源於中原貴族的遺風。因為客家人的祖先大都是中原漢人,而且多是來自中原的大族人家。在這一點上,可以從各姓氏祖堂的堂號和楹聯中得到佐證。中原漢人如梅州元城路李姓(進士第)的堂號楹聯是「猶龍世澤,旋馬家聲」;又如陳姓的堂號楹聯是「穎川世澤,太史家聲」等
  • 客家建築 古韻圍龍屋
    在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中,客家傳統民居建築獨具特色,是中華建築的一朵奇葩。其中梅州地區的客家圍龍屋更是極具代表,圍龍屋和傳統民居融科學、實用、藝術性於一身,凝聚了客家文化歷史內涵,也成為了客家廣大民眾的精神家園。
  • 梅州圍龍屋:客家人的土木堡壘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濃鬱客家風格特色的民居建築,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南部地區。這種民居以土木結構為主,集合宜居和防禦功能於一體的營壘式建築,歷史悠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典型的漢族民居建築,遍布於廣東省梅州市,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歷史。
  • 梅州最大的客家圍龍屋!一天住一間房,一年都住不完!
    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五華水寨鎮壩美村一座大型的圍龍屋揭開了神秘面紗:周家七世的開基祖屋——璼公祠。據中國客家博物館有關專家考證,它是梅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的圍龍屋。
  • 國慶長假出行,梅州旅遊景點圍龍屋,又稱為客家圍屋,建築奇葩
    圍龍屋又被稱為客家圍屋,是傳統客家民居(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三大樣式之一。 圍龍屋的客家文化內涵豐富,從建築風格到民風民俗處處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被眾多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築奇葩、一部讀不完的百科全書,
  • 廣東旅遊好去處,那是一種具有古樸氣質的建築:梅州客家圍龍屋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非常古樸的建築,那就是廣東梅州的客家的圍龍屋。客家圍龍屋具有典型的嶺南特色是最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築。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幹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被稱為為我國最具代表的五大傳統建築樣式。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走進客家的圍龍屋吧。
  • 客家人的土木堡壘——走近梅州圍龍屋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濃鬱客家風格特色的民居建築,主要分布在中國廣東省梅州市內,以及福建省和廣西省北部部分地區,歷史悠久。梅州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當地官員將這些移民的戶籍立為「客籍」、「客家」,這正是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了防範外敵和野獸的侵擾,客家人選擇了聚族而居,於是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民居建築形式。其中,圍龍屋存世量最多、最為著名,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 「天圓地方」之客家圍龍屋
    梅州興寧葉塘鎮河西村-磐安圍歷史文章客家民居分為贛南客家民居(贛南圍屋)、閩西客家民居(閩西土樓
  • 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客家人經過長途遷徙,其中的一部分最終選擇了梅州作為他們的居住地,因為與當地文化的不契合,他們被迫前往山區,最終靠著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圍龍屋這一神奇的建築形式。圍龍屋多用磚石混合土坯建造而成,建造一座普通大小的圍龍屋或要耗費數年時間,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一座圍龍屋往往能供人居住上百年,這也是如今存世的古屋如此少的原因。
  • 梅州:圍龍屋中的客家美食
    梅州:圍龍屋中的客家美食  談到客家美食,就必須要從客家的大遷徙說起,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客家人從中原地區遷至嶺南的粵北、粵東北山區居住
  • 客家文化(梅州) | 中國傳統古村落
    是一個富有地方特色,客家風情濃鬱,集民俗與自然,遊覽與休閒於一體的古村落。新樓村位於湯南鎮西北部,村裡的種玊上圍創建於清朝順治年間,也稱西門古寨和上圍古寨,距今已經有34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集廳、祠、院、堡、居為一體的城堡式古建築、古民居,其結構獨特,布局新奇,在閩、粵、湘、贛圍屋中為罕見獨特的建築。
  • 中國客家博物館落戶梅州 揭客家文化神秘面紗
    梅州人口500多萬人,是客家民系最終形成地和最大聚居地之一,是全國唯一的純客家地級市。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明清以來,梅州在經濟文化發展上後來居上,領先於其他客家地區。
  • 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客家圍龍屋今天正在申遺
    梅州既是客家人南遷的最後落腳點,也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旅居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700多萬人 ,是全國重點僑鄉,也是港澳臺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其中臺灣500萬客家人中就有180萬祖籍在梅州。資料顯示,客家圍龍屋目前正在申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