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的風格、圍龍屋的全貌

2020-12-12 百家號

首先我們來了解客家圍龍屋的風格!客家圍龍屋的風格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源於中原貴族的遺風。因為客家人的祖先大都是中原漢人,而且多是來自中原的大族人家。在這一點上,可以從各姓氏祖堂的堂號和楹聯中得到佐證。

中原漢人

如梅州元城路李姓(進士第)的堂號楹聯是「猶龍世澤,旋馬家聲」;又如陳姓的堂號楹聯是「穎川世澤,太史家聲」等。諸如此類的楹聯,每年一度的新春佳節,見得更多。由此而表明,客家人的祖先,在中原時候,因為生活比較安定,文化生活和居住條件比較優裕,於是對於忠君愛國的思想和宮廷制度的習俗、生活、文化等方面的追從,都是採取保守態度的。儘管經過漫長歲月的避亂南遷,依然懷戀故巢,不忍捨棄,因此,來到南方定居之後,在營建新窩時,仍然不失中原大族遺風,仍仿照宮殿式遺風,建造適應新環境的大圍屋。

大圍屋

二是源於血統親悄的倫理道德觀念。因為自夏朝「家天下」後、至殷周始有完整的國家組織形成以來,民族的意識比較濃厚,在政治方面,已經確立了一種傳子的制度。而在理論方面,則因血緣親情,又是人性本能的天賦,也是群體結合與環境抗爭求存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客家先輩在避難南遷中,對於這方面的體會最深。因為在當時,往往是舉家舉族同逃的,於是受禮教影響較大,加上族大人眾,方能互助相守,抵抗外侮,以利競爭生存;不然,便將被當地主戶或土著人戶欺侮,難得安身之所,因此,自古流傳有「打虎要靠親兄弟」的俗語,而對其每個家庭成員來說,則一般都能忠於自己的家庭,所以,為了便於血親族眾聚居、生產、議事、抗擊外侵等的濡要,於是便設法營建適應上述要求的大圍屋。

禮教

三是源於適應環境的需要。因為中原漢族的南遷避難,其初,往往不可能有預定的目的地,一般都是隨遇而安,走到哪裡安全,哪裡有尋食之地,就在哪裡住下來。這都是由於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月,民不聊生,隨時隨處都有可能遇到各種危險,或遭到搶掠。

兵荒馬亂

加上,在宋末元初,又遇元兵的大屠殺,以及明、清之際的戰禍頻仍。於是,便產生了在居住條件上必求其安全,以防萬一的思想,所以『安全第一」、「百年大計,便成了營造屋宇的指導意識和首要條件,以至在屋內配套水井,池塘等,以備日常的生活用水,或遇意外遭敵圍困,或因發生火災等均可使用,所有這些,都已表明建造封閉式大圍屋住宅,確是在輾轉南遷時與環境搏鬥中逐漸創造和完善的好辦法。

客家人南遷

四是源於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基礎和家族制度。因為中國歷來都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國家,所以人們的生活,亦是依靠農業經濟來維持。因此,人們在定居建造屋宇時,便首先考慮:在屋基周圍,要有種植謀生的耕地或山林;能建獨門大院,能有更多的餘地,留給子孫世代作為休養生息和繁衍之用。於是,在後來有好些地方,出現一個村落只聚居一個姓的,或以一個大姓為主的鄉村。像這樣的村落和鄉村。

圍龍屋周圍景觀

在今吾梅之客家地區仍有不少。如「隆文一樹李」「高思二鍋湯』、「坑美一肚黃」、「橫徑一段蕭」之說,正是這種情況的反映。不過,根據多方的考證:也有好些南遷的漢人,他們在新的地方安居之後,初期仍以客為名,但是,在久居之後(大約在北宋以前),便以其越海系、閩海系、湘贛系和南海系等自居為主,號稱為本地人」。而客家卻不為他族同化,仍自成一系,當客家民系(在北宋中後期)逐漸形成之後,倒反而成為同化他族的主體。這便成為客家人最重視族譜的原因,而族譜之為體,必溯自上世之源流。按照客家姓氏族譜的記載,尚有不少是古代的貴族,其祖先大都曾經做過一官半職,甚至有做古代帝王的,如:李姓的李淵、李世民就是一個例證。因此,客家人的屋宇正堂,大都供有歷代先祖神位,尤其大族還另有專供祭祀或議事的祠堂。

祠堂

這在目前吾梅之地方,較為廣眾的祠堂有隆文的李氏公祠。它還涉及到省外各地,其最大的主祠堂火德公祠設在福建龍巖上杭(據說現在臺灣李登輝和新加坡李光耀的祖根就是本公祠的李氏宗人)。其分祠堂單隆文就有2個,規模頗大,額刻為「光裕李公祠」,即光前裕後之意。其楹聯雲:「光華日月,裕展山河。」表明了他們原是出於古代帝王的子孫,炎黃裔胃,衣冠望族,名門顯赫的聲威。

以上便是學者們對圍龍屋風格的總結,不知道你在閱讀完之後是不是有所啟發呢?

相關焦點

  • 梅州客家房屋-圍龍屋
    梅州在哪裡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部與福建省龍巖和漳州接壤,南部與潮州、揭陽、汕尾毗鄰,西部與河源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相連。梅州是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是閩粵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廣東綠色崛起先行區和文化旅遊特色區、沿海經濟開放區,也是海西經濟區的重要成員,享有地方立法權。
  • 印象梅州:「天圓地方」的客家圍龍屋
    「靠山」而居的選擇,是客家先人艱難遷徙的無奈之舉,但也是因地制宜的明智之選,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造型奇特、功能齊全的客家圍屋應運而生。圍屋之妙在於「圍」,包括圍龍式、城堡式、中西合璧式、殿堂式等,今天我們的主角是圍龍式圍屋。
  • 國慶長假出行,梅州旅遊景點圍龍屋,又稱為客家圍屋,建築奇葩
    圍龍屋又被稱為客家圍屋,是傳統客家民居(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三大樣式之一。 圍龍屋的客家文化內涵豐富,從建築風格到民風民俗處處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被眾多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築奇葩、一部讀不完的百科全書,
  • 「天圓地方」之客家圍龍屋
    梅州興寧葉塘鎮河西村-磐安圍歷史文章客家民居分為贛南客家民居(贛南圍屋)、閩西客家民居(閩西土樓
  • 客家風情圍龍屋風格鑑賞與設計
    (客天下圍龍屋夜景)客家民居建築規模宏大,一方面,呈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習性。客家人在不同的地域,都相互扶持,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現代客家圍龍屋)圍龍屋內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魚池或盆景,正屋後面半園「花頭」和正門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圍均載有各種花木和果樹,圍龍屋背後的山頭林木叫「龍衣」,嚴禁砍伐,整座建築掩映在萬綠叢中
  • 廣東旅遊好去處,那是一種具有古樸氣質的建築:梅州客家圍龍屋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非常古樸的建築,那就是廣東梅州的客家的圍龍屋。客家圍龍屋具有典型的嶺南特色是最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築。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幹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被稱為為我國最具代表的五大傳統建築樣式。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走進客家的圍龍屋吧。
  • 客家建築 古韻圍龍屋
    在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中,客家傳統民居建築獨具特色,是中華建築的一朵奇葩。其中梅州地區的客家圍龍屋更是極具代表,圍龍屋和傳統民居融科學、實用、藝術性於一身,凝聚了客家文化歷史內涵,也成為了客家廣大民眾的精神家園。
  • 客家圍龍屋只有圓形?梅州興寧有十個最美半圓,四角圍龍屋!
    《大魚海棠》,《花木蘭》裡面出現的都是圓形的客家圍龍屋,難道客家只有圓的圍龍屋?其實客家人比較多數量的都是半圍龍屋,梅州興寧裡有十大典型代表,一起來看看其中六個吧!第一個!為三堂八橫二圍圍龍屋,外加一橫屋書院6間,分布面積近22000平方米。這個離市區較遠,屋圍道路會車不容易,這個缺少保護,且後來建的不合理建築沒有拆除。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客家圍屋!
  • 梅州圍龍屋:客家人的土木堡壘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濃鬱客家風格特色的民居建築,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南部地區。這種民居以土木結構為主,集合宜居和防禦功能於一體的營壘式建築,歷史悠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典型的漢族民居建築,遍布於廣東省梅州市,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歷史。
  • 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我國的民居建築藝術源遠流長,每個民族的民居文化都像一部百科全書,高深而悠久。少數民族的建築文化確實引人入勝,但作為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的民居在世界民居史上也散發著不少的光芒。作為漢族最大的民系,客家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創造了太多的奇蹟,圍龍屋則是他們最富有盛名的民族驕傲,冠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亞洲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等稱號。
  • 梅州,最美不過圍龍屋!
    梅州是歷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因此被稱為「世界客都」。在這裡,圍龍屋遍布郊野鄉間,規模各異、樣式相同,最能體現濃鬱的客家風情。客家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是客家民居三大經典樣式(圍屋、排屋、土樓)之一,也是中國民居的「五朵金花」之一(其他四朵: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幹欄式、雲南一顆印)。圍屋之妙在於「圍」,而在「圍」的基礎上,又可細分出十多種樣式,最常見的有圍龍式、城堡式、殿堂式、槓式、中西合璧式等。
  • 客家人的土木堡壘——走近梅州圍龍屋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濃鬱客家風格特色的民居建築,主要分布在中國廣東省梅州市內,以及福建省和廣西省北部部分地區,歷史悠久。梅州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當地官員將這些移民的戶籍立為「客籍」、「客家」,這正是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了防範外敵和野獸的侵擾,客家人選擇了聚族而居,於是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民居建築形式。其中,圍龍屋存世量最多、最為著名,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 梅州最大的客家圍龍屋!一天住一間房,一年都住不完!
    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五華水寨鎮壩美村一座大型的圍龍屋揭開了神秘面紗:周家七世的開基祖屋——璼公祠。據中國客家博物館有關專家考證,它是梅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的圍龍屋。
  • 五百年圍龍屋 客家建築名片
    一首廣為流傳的客家童謠唱出了客家人濃厚的圍龍屋之情。圍龍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梅縣區丙村鎮有一座五百多年歷史、規模龐大的圍龍屋——仁厚溫公祠,猶如鑲嵌在客家圍龍屋群中一顆耀眼的明珠,也是唯一收入中國建築學會編撰的巨著《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一書的客家圍龍屋。
  • 土樓梅州卻有特色,客家古建築圍龍屋,感受民族歷史文化!
    這次,給大家安排的,是一條橫貫福建、廣東的文化旅遊路線:福建永定-廣東梅州大埔-興寧。這是一條以感受客家文化為主的線路,而線路的最大看點則鎖定在客家建築代表:土樓和圍龍屋上。沿著客家先民的遷徙之路,看這一路南下客家建築的特色和變化,來感受這一程歷史文化。眾所周知,客家其實是早年居住在中原的先民,由於戰亂等各種原因而被逼南遷。
  • 梅州最大的客家圍龍屋竟變成這樣,遊客看了都搖頭……
    在五華縣水寨鎮壩美村有一個超大型的客家標準古圍龍屋周家七世的開基祖屋--璼公祠據中國客家博物館有關專家考證它是梅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的圍龍屋整個建築佔地面積達2萬餘平方米如此大型的圍龍屋璼公祠這座古圍龍屋是客家標準的大圍龍,六橫六圍結構,直徑長126米、深(含門口半月形池塘)278米,整個建築佔地面積達2萬餘平方米。該圍龍屋包括上七下九、上中下三棟大廳、左右各「六橫六圍」,現在保存較完好的有「五橫五圍」,第六圍部分損毀。圍屋祖祠大廳為石柱梁架結構,懸山瓦頂,灰沙夯牆,完好保留著明顯的明代建築特色。
  • 圍龍屋客家食府:轉型升級爭做客家美食第一品牌!
    取名圍龍屋,彰顯客家特色2005年,圍龍屋客家食府品牌創立,並在福田區開業第一家門店。客家圍龍屋被國際建築學界譽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式之一,堪稱世界一絕,是客家傳統文化的瑰寶。而源自世界客都——梅州的「圍龍屋客家食府」直接取「圍龍屋」為品牌名稱,將弘揚客家文化與經營客家美食做為己任。
  • 外國友人點讚客家圍龍屋
    日前,小編偶遇一幫來自德國的遊客在梅城客家圍龍屋承德樓參觀,不僅對飽含客家風情的圍龍屋產生了濃厚興趣,而且對深遠厚重的客家文化嘆為觀止。在承德樓門口,一群外國友人圍著泥塑圍龍屋,連連讚嘆這建築凝聚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
  • 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圍龍屋,隱藏在梅州市區
    雖然近十年我看過的客家古民居起碼有五六百座了,但看到這座好多人向我推薦的特色圍龍屋時,我還是被它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布局設計震撼了,而且它就隱藏在梅州市區。一、圍龍屋升級改造後,客家氣氛更濃鬱了這座標準型客家圍龍屋名叫承德樓,由梅州市三角鎮折桂窩安定堂梁氏炯昌公斥巨資建造。 炯昌公14歲即隨其伯父遠渡重洋到泰國做生意。
  • 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圍龍屋,隱藏在梅州市區
    雖然近十年我看過的客家古民居起碼有五六百座了,但看到這座好多人向我推薦的特色圍龍屋時,我還是被它集博物館、客家文化大觀園和酒樓於一身的布局設計震撼了,而且它就隱藏在梅州市區。,樓上樓下共有83間房間,整個圍龍屋(含池塘)呈橢圓形,原有的各類建築裝飾比較華麗而且圍龍屋整體結構保存得很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