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那些環繞在圍屋裡的客家文化

2021-01-13 央視網旅遊頻道

  一說到客家人的建築,最多人知道的也許就是福建永定的土樓,一個個像散落在山谷中圓形的飛碟,曾經被美國人驚呼是中國對付臺灣的飛彈發射基地!但殊不知,有一處地方,幾乎涵蓋了你想要了解的任何一種客家民居建築,2萬餘座客家圍屋遍布於各鄉鎮——那就是梅州。

  眾所周知,客家四州為贛州、梅州、惠州、汀州。福建寧化石壁是客家傳說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稱為「客家祖地」。贛州則與客家民系形成有密切關係,被稱為「客家搖籃」。梅州則因其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區而被稱為「世界客都」。所以,可以說梅州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中心,其客家圍屋也是有2萬座之多。名氣雖不比福建土樓大,但梅州的客家風情來的更真、更切。

  雖然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圍屋,梅州的圍屋相比於福建那邊的圓樓還是不太一樣,有諸如府第式、方樓、半月形圍樓等等,樣式要豐富很多,格局也相對開放。圍屋可以說是客家文化的載體,優美屋脊線、樸素的外觀以及精緻的裝飾都展現出梅州客家人的智慧。在梅州,圍屋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歷史,在鄉間、田野上、小河旁到處都點綴著古色古香的圍屋,時間將其與自然融為一體,仿佛生來如此,完全沒有半點矯揉造作。穿行在客家圍屋內,與這裡的居民聊家常,感受他們的安逸生活,可以將思緒拉回200多年前。踩著吱呀的木製樓梯,一步一階的向上,在每一個轉彎處,似乎歷史就回前進100年。登上三樓,倚欄遠眺,一座座圍屋佇立在青山綠水間……

 

客家圍屋與客家姑娘

  就像有人說的:當你第一眼撞上那長長的青灰色的城垣,當你緩緩推開那紅漆斑駁的厚重木門,當你踏進那迷宮般的高牆深院,忽然間,一切都不一樣了,你凝神屏息,便能感到一種寧靜的壯美朝你襲來。長久以來浮躁的心暫時沉下去了,因為,你已經走進歷經風雨的客家圍屋……

  梅州被稱為中國的客都,據統計,梅州現存的客家圍龍屋總數有2萬餘座,遍布於全市各縣(市、區),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歷史。梅州市的客家民居類型多樣、形式豐富,其中包括了:圍樓式、圍龍式、殿堂式、中西混合式、五鳳樓式等等。而這其中更是以「圍龍式」享譽中外,客家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有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民居建築形式。

  梅州的客家圍屋分布得很廣泛,以梅縣和大浦最為集中,除了以下列舉的比較有名的圍屋外,鄉間、路上、田野裡都可以看見客家圍屋,同時這兩個地方也有大量的歷史古蹟和人文景點,旅遊發展也比較成熟。

  一、圍樓式

  圍樓式的民居建築有方形圍樓和圓柱形圍樓兩種風格。它是客家人來到梅州初期的一種民居建築形式,多見於閩、粵、贛邊沿山區,流傳時間較長,其特點:宏偉壯觀,聚式群居,便於防守自衛,是目前粵東北客家地區土圍樓規模最大,設計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築。典型:泰安樓、花萼樓

  泰安樓

  泰安樓名字寓意為「國泰民安」的泰安樓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只有240多年的歷史,但同樣是一座相當值得一提的圍樓,因為它是國內十分罕見的石方圍樓。客家圍屋一般為土樓,也有一些用磚,但用石頭的非常少見,另外泰安樓的整體成四方形,也因此顯得與眾不同。相對於其他常見的傳統圍屋,方形的泰安樓給人四平八穩、固若金湯的感覺。

  地點:大埔縣城龍崗村.可在大浦縣打的前往。

  門票:20元

  花萼樓

  遠望花萼樓,其造型之優美讓人讚嘆不已,難怪日本學者茂木靖一郎教授稱此類土樓為「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門票:20元

  地點:大埔縣大東鎮聯豐村

  交通:大埔客運站乘坐到大東的班車,6:50、8:50、13:40、15:20各一趟。然後乘摩的前往。回程最晚一班16:40。

  關於大浦縣:大埔的客家民居已經綜合了福建客家和梅州客家的建築特色,這裡民居建築形式多樣、種類齊全,被譽為「客家建築大觀園」。圓樓、方樓、走馬樓、半圓樓和圍龍屋屬於豪宅型,是屬於商人巨賈居住的地方;而普通的小戶人家則以簡樸實用為主,如「三堂屋」、「下山虎」和「鎖頭屋」等。走在大埔,就走近了客家圍屋的大觀園。

  交通:梅州江南汽車站可乘坐到大埔的班車。早上6:30-17:00每半小時一趟。大浦客運站有到各個鄉鎮的班車,電話:0753-5522486

  大埔縣其他看點:

  張弼士故居

  張弼士,中國葡萄酒之父、張裕釀酒公司創始人。屋內設有張弼士館、官文化館、酒文化館等展覽館。展示清代的龍袍、鳳袍、鳳冠、官轎、兵器以及百年前貯藏在地窯的大酒桶、酒缸、酒罈、酒壺、酒杯等。

  地點: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

  交通:大埔客運站有到西河的班車,8:40、13:30、17:00各一趟。坐到西河車龍村後,沿河邊小路走20分鐘即到。回程最晚17:40。

  坪山千畝梯田風景區

  梯田沿一座座山坡層層疊疊,蔚為壯觀,從山腳連到山頂,從此山連到彼山,延綿不斷,少的數十級,多的有千多級。坪山梯田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每年2月份,金燦燦的油菜花盛開;3、4月份和7、8月份水滿田疇 ,如珠鏈披掛;4、5月份和8、9月份,禾苗翠綠,如綠錦層疊;6月份和10月份,稻穗成熟,金黃無邊。觀賞梯田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2---10月。

  地點:大埔縣大東鎮坪山村

  交通:大埔客運站乘坐到大東的班車,6:50、8:50、13:40、15:20各一趟。然後乘摩的前往。回程最晚一班16:40。

相關焦點

  • 山谷中的飛碟 梅州客家圍屋的光陰故事
    但殊不知,有一處地方,幾乎涵蓋了你想要了解的任何一種客家民居建築,2萬餘座客家圍屋遍布於各鄉鎮——那就是梅州。梅州圍屋贛州則與客家民系形成有密切關係,被稱為「客家搖籃」。梅州則因其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區而被稱為「世界客都」。所以,可以說梅州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中心,其客家圍屋也是有2萬座之多。名氣雖不比福建土樓大,但梅州的客家風情來的更真、更切。雖然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圍屋,梅州的圍屋相比於福建那邊的圓樓還是不太一樣,有諸如府第式、方樓、半月形圍樓等等,樣式要豐富很多,格局也相對開放。
  • 客家文化 | 客家建築為什麼是「圍屋」的建築?
    客家圍屋,又稱圍屋、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之一,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塢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
  • 梅州大埔圍屋遊
    客家圍屋花萼樓,位於梅州大埔縣,距今有近400年的歷史。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86平方米,屬土木結構的圓形建築,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最具有開發價值的客家土圍樓。其設計精巧、結構獨特,顯示了客家人圓滿、團結、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廣東客家圍樓中規模最大、設計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築,是世界民居建築的一大奇觀。客家圍屋蘊含著客家同宗同源凝聚力,一座圍屋就是一個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圍屋以集體聚居,這種特殊性的聚居,反映了客家人強烈的家族倫理制度。
  • 廣府梅州的一張名片,客家文化的集中地,圍屋之下皆是客天下
    放眼全球,客家人的分布甚廣,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美國、秘魯、模里西斯等數十個國家,帶著他們極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漂洋過海。在廣東,客家人算是一個大的群體。自百越時代起,歷經魏、晉、南北朝跨過多個時代,自宋朝起他們便穩下了根基,直至今日,這支族群仍在繼續發展。據估計,全球約有八千萬客家人。其中約五千萬人分布在中國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海南等地。
  • 客家圍屋,最具科學性和藝術感的中國古建築代表,客家文化之一
    旅行途中各地獨具風格的古代建築和古老民居是最吸引我的,廣東梅州、河源和江西贛州等地區最常見的就是圍屋,白牆灰瓦,錯落有致,或獨家小院,或豪華大宅,坐落在田間、山川,客家人講究風水倫理,因此選擇住宅的位置極為嚴謹,要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廣東梅州,位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是全球客家人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之一。
  • 什麼是客家圍屋?
    如今,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交織再次引起了我對圍屋的興趣,當我們遊覽圍屋時,又應該帶著怎樣的眼光去感知客家圍屋的神秘和精彩呢?從中原舉家遷徙而來的客家人,為了生存需要,以宗族為單位,建造起了具有客家特色的圍屋建築。客家圍屋和中原大院屋型十分相似,也與他們從中原遷徙而來這段歷史經歷有關。
  • 來梅州體驗客家文化,一起感受雁南飛「負氧離子」,看千畝茶田
    梅州位於廣東省粵北地區,這是歷史上客家民系最終的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梅州市是是客家人集中的聚居地之一,典型的客家文化、古樸的客家民居,梅州更是創造處極其具有客家山歌、很漢劇、漢樂、客家童謠、諺語等對中華民族文化作出樂重大貢獻,被譽名為「廣東漢劇之鄉、廣東漢樂之鄉 、金柚之鄉」的美稱
  • 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方言 電影《圍屋喜事》助力客家文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作為2020年度廣東優秀電影作品,由韓榮聲、郭仕鵬主創,李佳倪、侯瑜暢等人主演的客家方言喜劇影片《圍屋喜事》,將於12月19日登陸全國電影院線。
  • 客家圍屋話鄉音 歡聲笑語敘鄉情
    ●本報記者 賴運香 17日晚,2020年度廣東優秀電影作品——客家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在梅州市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舉行首映禮。該片由韓榮聲、郭仕鵬主創,李佳倪、侯瑜暢等人主演,是一部表達了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方言喜劇作品,故事講述了馬伯一家堅守客家老屋與不良地產商鬥智鬥勇的經過。影片將於12月19日登陸全國電影院線。
  • 贛南圍屋,客家文化的特殊名片
    客家人的文化特色鮮明,他們的語言、建築、社會結構和風俗習慣等,保持著濃鬱的古漢遺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幹欄屋、雲南一顆印一起被中外建築學界並稱為「中國五大特色傳統居民建築物」的贛南客家圍屋,現已成為客家文化的一張特殊名片。
  • 國慶長假出行,梅州旅遊景點圍龍屋,又稱為客家圍屋,建築奇葩
    圍龍屋又被稱為客家圍屋,是傳統客家民居(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三大樣式之一。 廣東地區即遍布於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韶關,一般都有三百年乃至八九百年歷史。福建地區則出現在龍巖市的新羅區、永定區、上杭縣。
  • 廣東梅州客家圍屋,壯觀得不得了
    廣東梅州客家圍屋,壯觀得不得了去年姑姑生了二胎,我跟爸爸媽媽作為娘家人去吃滿月酒,又在哪裡打算住上兩三天,姑姑就告訴我們附近有個客家圍屋群特別壯觀,可以閒著沒事兒幹的時候去走走,還挺好玩的。一天清晨,我們一家人就帶著大表妹一起去玩咯。
  • 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上映後,客家文化...
    《圍屋喜事》由韓榮聲、郭仕鵬主創,李佳倪、侯瑜暢等主演,是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方言喜劇作品,主要取景地為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話。  有感於此,2019年年初開始,在導演韓榮聲的帶領下,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語言和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共同投入到了電影《圍屋喜事》的創作當中。
  • 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12月19日全國上映
    電影《圍屋喜事》19日全國上映影片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話  12月19日,電影《圍屋喜事》將登陸全國院線
  • 客家文化(梅州) | 中國傳統古村落
    ,一條條小巷古道四處洋溢著古樸悠然氣息這就是梅州的古村落僑鄉村,自明嘉靖年間開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有以「南華又廬」為代表的31座百年客家圍屋,被稱為「中國最典型的客家圍屋古村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築精美、保留完整、獨具客家民居建築風格的四角樓,名叫「善述圍」。 「善述圍」始建於1900年,在建築工藝上吸取中原文化之精髓,博採客家民居之風格,其樓體規模之宏大,建築之精美,為一般民居所望塵莫及。
  • 海內外客屬鄉親「世界客家圍屋之都」江西龍南共敘客家情
    8日,中國·龍南客家圍屋高峰論壇在「世界客家圍屋之都」江西省龍南縣境內的百年客家圍屋關西新圍舉辦。 徐麗芸 攝中新網江西龍南12月8日電(記者 劉佔昆 蘇路程)8日,中國·龍南客家圍屋高峰論壇在「世界客家圍屋之都」江西省龍南縣境內的關西新圍舉辦。來自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客屬社團代表共敘客家情誼,共謀客家發展。
  • 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19日上映,呈現原汁原味「客家味」
    《圍屋喜事》在廣東梅州拍攝,95%臺詞採用了客家話,客家話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不但完整保留了今天的普通話所不具備的聲調——入聲,同時也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發音。但近年來,年輕人對客家話日漸陌生,原汁原味的「阿姆話」越來越少人會講。有感於此,導演韓榮聲及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攜手創作了這部《圍屋喜事》。
  • 史無前例地深度梅州客家人文美食美酒之旅(大埔記)
    圍屋裡掛了許多客家名人的介紹,除了田家炳老先生,還有洪秀全、文天祥、孫中山等名垂青史的名人,他信、羅大佑等當代名人都是客家文化培養出來的客家精英。看來原來對客家文化真是了解得太少了,細看來,幾千年來,客家文化早已孕育出無數珍珠,來斷點綴著歷史長河。張弼士是張裕酒的創始人,他是土生土長的梅州大埔人,大哥說明天我們將會前往他的故居遊覽參觀。
  • 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東莞提前試片被贊「驚豔」
    95%以上臺詞採用了客家話影片在廣東梅州拍攝,全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了客家話。影片的主要取景地是廣東省梅縣區松口鎮和梅江區,其中,梅縣區松口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廣東十大海上絲路文化地標之一,保留了大量精美的客家圍屋。
  • 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世界客都梅州來到被稱作世界客都的梅州地區,遠離了強烈侵略意識和彪悍團結的閩南人,安全威脅係數明顯下降,因此幾乎看不到高大顯眼、帶有客家符號的黃土土樓。梅州地區以圍龍屋居多,也簡稱客家圍屋。梅州地區歷來講究程朱理學和風水八卦,很多蔡姓建築的門聯內容幾乎都是"理學家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