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是我們許多人都學過的一課,它曾經是我們語文教材當中必修的內容。不過,最近這篇課文被傳出將要被教材刪除,同時教材還引進了不少現代明星的事跡放入教材。對此許多人表示不理解,但是專家卻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希望平息憤怒,不過解釋之後,大家更加憤慨了。
其實關於英雄移出教材的事件,遠遠不止《狼牙山五壯士》一篇,我們以前爭論最大的當屬將民族英雄嶽飛、衛青、霍去病移出教材了。這個事情專家們想了很久,並且多次操作,每一次都被網友們激烈反對。現在,嶽飛、衛青、霍去病等人他們一時間移除不了了,便想到了把近代的英雄《狼牙山五壯士》給移掉。
說起來,專家還真是見不得咱們中華民族的英雄啊!那麼,他們為什麼要移出《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了?專家的解釋五花八門,卻沒有一樣解釋是可以讓老百姓心服口服的。比如最荒唐的解釋是: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已經人盡皆知,所以沒必要再進行宣傳了,我們得宣傳一些「其他弘揚新時代英雄的優秀文章」,那麼新時代英雄的文章弘揚的是誰呢?是像張伯禮這樣的新時代英雄嘛?並不是的,而是吳磊這樣的人。
不追星的人可能不知道吳磊何許人也,筆者也不追星,所以也百度了一下:吳磊是個演藝明星,演過《封神榜之鳳鳴岐山》、《家有外星人》、《琅琊榜》、《阿修羅》、《鬥破蒼穹》,演技怎麼樣筆者不清楚,但是看題材沒有幾部是和愛國情懷相關的。這樣的「新時代英雄」能夠替代狼牙山五壯士嗎?
而另一些專家則給出了看似更加「合理」的理由:現代社會以多元化為主題,所以孩子們應該多接觸更為多元化的知識,像《狼牙山五壯士》這樣的內容已經夠多了,所以有必要讓他們接觸一下明星方面的知識。這條理由如何呢?筆者只能說,他這條理由的前提就是錯的,什麼叫現代社會的主題是「多元化」呢?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為了多元化還是為了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嗎?多元化是什麼東西,能當飯吃,又或者是能夠讓老百姓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多元化本身就是現代人提出的一個概念,它只是一種理想的追求,可不是咱們老百姓的生活追求,和我們民族復興的追求。
要論多元化,那該學學美國了,那樣的「多元化」,是我們所需要的嗎?還有的專家則認為《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以5個人拖住5000人的故事的真實性值得懷疑——那麼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歷史虛無主義了,他懷著這樣的思想,怎麼能夠給我們的孩子培養一個健康的價值觀、歷史觀呢?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發生在1941年的日軍「三光」政策之下,當時八路軍為了掩護百姓和遊擊隊員的安全撤離,派出了大量的部隊作為戰略佯攻。而狼牙山五壯士作為大部隊的殿後者,為了拖住敵人,將日偽軍引到了狼牙山附近,給大部隊的撤離爭取了足夠的時間。但是他們卻因此走上了懸崖,最後5人選擇跳崖自盡。
這個故事是歷史記載的,而且許多親歷者還健在,因為5壯士跳崖之後還有2人因為被樹枝掛住留下了一條性命,他們是葛振林、宋學義兩人,他們的後代以及被他們救過的人都還活著,所以說五壯士的真實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專家卻認為這個故事「不真實」,意思就是親歷者的回憶沒有他們的臆測可靠咯?這是徹頭徹尾的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需要英雄,我們的教材更是需要英雄,因為教材就是對人的思想的塑造,教材上什麼人多,它所教出來的學生就什麼人多。嶽飛、衛青、霍去病、狼牙山五壯士他們在教材上,不僅僅是對歷史的尊重,同時也是對年輕人思想的塑造和改造,試想一本寫滿《狼牙山五壯士》故事的語文教材,怎麼可能教導出「精日分子」呢?
至於將明星引進教材,那就是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以後爭著做明星了,筆者認為明星也有他們的社會價值,但是讓大家都被影響去做明星了,誰來做工程師,誰來做科學家,誰來做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呢?這顯然是不合適的。